也说美感与自然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b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在角落的美感
  去年冬季的某一天偶到东五环外的南皋乡办事,忽然发现在预留开发工程的荒地上几株老树枝丫繁茂、姿态昂扬地矗立在蓝色铁皮隔板的地界里面。无意中瞥了一眼,在萧瑟背景中一种繁盛乡村的幻觉从意识的后像中涌到眼前来。那里原是一个乡村,城市化的尾声中几片荒草坨上的树林在稍远的水泥城堡下瑟瑟发抖,料想到,忽然某一日会立刻消失掉,越发觉的这隅自然之绿的珍贵和可怜。于是,在片刻时间里会引来许多推测与想象,你会想象到那几株树木后面的村落和前面的农田、水塘。与之混为意象的春秋四季,村落内每一件涉及生活的故事,农田里春种秋收,上千年的生命韵律与缓板的生活节奏都如常如新的周始不坠。最后,澄怀出精神意取的文化味觉。画在人中绘,人在图画中。
  忽然间,人们想到了城市化,因为那个是一种新的梦想,急欲践行,就迫切抹掉了图画中的人,连同勾起的梦想符号也一并从眼前铲掉了。结果谁也不再考虑审美的问题,他们会问:“你得到了舒适与方便,你得到了利益,不美吗?”
  听到这话,只能嫣然一笑。
  有一日,为了找到十几年前住过的琉璃厂老屋从位于宣武门崇光百货大厦的楼后寻路,突见几团丛茂的老树冠峥嵘地在正午的骄阳下矗立。
  诸不知,此美感非彼美感。细细思之,那美不过是一刻的的意淫,不久,这些非生命的几何体就会干预你的所有来自与肉体与心灵的反应。说到底,用的企图总是要和占有的空间关系形成和谐的构成,才更符合建造城市的基本概念。固然有一天那一簇勾起美好自然的老树会被实用的动机铲掉,但是,这种在城市化的一种偶然中的景象不庛为一次对于城市化引发的生存关系的一个顿悟。
  城市美感背后的关系
  通过对于城市那些由于资金链的断裂亦或法律和政策的不足遗留的角落所赫然点缀的自然面貌,与周围那些被建立起来的楼厦形成的对比能够非常醒目的提示涉及人的自然观的顿悟。这个顿悟是要使人的意志放在人的自然属性条件下对比何种环境适宜人的存在。如果说城市化是人类经济史的一个必然结果,自然状态的存在就是不可复制的经济资源,这个资源首先满足的是人的存在,然后才是人的发展,人们建造城市除了商业化的催化作用还包括满足趋乐避苦的舒适追求。作为全球化、社会化条件下的城镇化方向不会有太多的人们去关注城市化与自然关系美感所引发出关于生存本身和谐存量的问题。所有的社会力量都局部的去以自己的意志改变一隅自然面貌,使她变成人工环境的一部分,群而起之,有一天我们突然会发现,我们的生存环境已经完全与自然隔绝了。我们那些熟悉的自然美景不知觉间蓦然消失了。最近流行一首“时间都哪儿去了?”,表现了人们对于时间无意识之感慨。然而,我们在面对自己记忆里曾经的美好景象时也会问一句“美景都哪儿去了”“青山绿水都哪儿去了”“小河流水哪去了”“四季色彩都哪儿去了”……
  城市化在不知不觉的脚步中,将那些生活中的曾经美好用挖掘机清除掉了。当大城当下,一下子将拥挤的人流从地铁的出入口送进水泥与金属合成的空间。在那里人们会有机会想到曾经拥有的审美。不过这已成了一个奢侈的梦想。现在回想一下,当初我们生活在自然的天堂里,我们却追寻城市的梦想。我们按着自己的意志实现了城市的梦想,自然却远离了我们,自然生态永远也不会由于人类进化出了城市而失掉滋育生命本质的属性。所以,当大城铸成之时,那些角落里的残景倒成了启发城市要做什么,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的思考。这些问题的启发本来不应该从那些角落残留的景象中被发现。
  自然与美感一个直觉的标志
  在城市建设中,当我们的图紙在面对一片低矮破旧的平房老城区时,那些植根在自然条件的老木园林、土地资源乃在,关注这个原始的资源,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城市功能。城畿、远郊在城市化面前那些湖泊、湿地、丛林、荷塘、河流 、大片的土地春秋轮回,大美无形、生生不息,尊重这个孕育生命的基础,在这个资源上设计我们的城市功能。
  毫无疑问,科学点讲,我们在城市化的道路开始上路之先全面慎重的利用自然资源,理性行事,而不是功利行事,结果要好得多。实际上城市的问题或许牵扯到文化问题。我们的教育一直没有将自然与审美当做一个重要的内容普及给全民。于是,在建设我们的城市时一些失败的城市观念,如:高楼大厦、商业中心等作为现代化的标志,加上所谓的实用主义价值反应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准则,便造就了我们这些没有生命体征的城市标本。在我们的视界之内再也找不到依照季节变化的内容,一隅角落中被遗弃的“荒凉”到能够唤起有关自然美感直觉的呼应。藉此,这应该成为一个标志,一个发展城市不能绕过的标志——城市中自然与审美。
  珍惜城镇化前资源
  在人们无可逆的生活在大城市困惑的焦虑中,涉及经济转型的需要,城镇化提到日程中来的时候,我们的决不能不吸取前一段大城化带给我们的诸多问题,还有自然与人为之间微妙的辩证关系。如果说人本主义能作为一个普遍遵守的准则,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我们只能相对的理解人本主义的含义绝不是人的意志便是人本主义的全部。人们应该认识到人的本质离不开存在生命的本质。在这个意义上自然的环境滋育关系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的人本就是被扭曲的人本。城镇化正在开始阶段,端正人本价值理念设计城镇化尤为重要。还好,我们处在我们正欲开始的城镇化前阶段。这样使城镇化有可能成为一个理想的事实,一个被全面认识和设计城镇的事实绝不排除或无意识对于城镇在自然与审美中的支配作用,而以实用和提升经济本身的存在关系作为唯一的城镇化目的。
  毫无疑问,当城镇化面对一个坐落在鳞次栉比的旧城老屋、坡岗农舍、大片农田,切不要急于将她推平,简单划一的城镇化。因此,前城镇化的生态关系、文化生态关系、地貌生态关系,这些生态关系直接涉及生命本身和文化传承的存在传接。所以,尊重城镇化前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要在自然审美基础上、文化多样性基础上考虑城镇化,使城镇化与自然关系相调和,在协调保护关系上统一,在尊重人本自然基础上发展。城镇化前资源的存在虽然是生产力低下的表现,但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力低下得以保留的自然关系有机会为适宜人们生存的环境的城镇化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资源。
其他文献
陶行知,近代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原名陶文瑞,因欣赏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改名为知行,后来在实践和现实生活中充分感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遂又改名为“行知”。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典范。后人仰慕其杰出的教育品德与伟大人格,为传承其卓尔不凡的思想,便以陶行知来命名学校,以示纪念并期许以完善人格、立德树人为办学目标。  走近北京海淀区陶行知中
期刊
文 本刊记者 程桔华  “目前中国手机用户近1.8亿,到2015年年底会达到4.5亿,如果70%的用户装了我们的软件,就是3个多亿。那时候NFC生活通就会像微信一样快速普及开来。你换不换手机,NFC就在那里,这是大势所趋!”  2014年11月28日,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周五咖啡馆”活动现场,盛世铸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业军展开了一场激情四射的演讲。这位身材魁梧,一脸福相的江西老表在
期刊
魔法般地推进与兑现自己50年的职场规划,风风火火缔造出日本最大的投资与信息技术帝国,翻江倒海地发动行业市场洗牌与重组,点石成金般助推与成就无数人的互联网之梦。作为新的日本首富以及全球历史上一个创富式传奇人物,孙正义的身上涂满了太多的资本神秘符号,凝结着太多的成功投资圣经,萦绕着太多需要解读的经典故事。  不一样的学霸  曾祖父从中国迁移到韩国,祖父又从韩国的迁徙至日本,祖辈们这一特殊的跨国转迁经历
期刊
首善之区截图:积水潭医院医生“悬赏10万元”叫板“诊脉验孕”的科学性,中医药大学教师立马举旗“应战”,很是热闹了一阵子。其实,关于“中医科学还是西医科学”的论争绝非今日始。且不谈“五四”时期文学革命旗手鲁迅、胡适等名人对中医的挞伐,就是在伟人毛泽东提出“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向后,在新世纪批判中医是“伪科学”的洋腔调仍然不绝于耳。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方舟子先生的力作《批判中医》,且有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名
期刊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与艺术家打交道。期间,时常听到大家提起北京书协原副主席郁志桐,这位有过22年戎马生涯,又有过22年企业家生涯的艺术家,早已在艺术圈中成为颇为传奇的人物。故采访郁志桐先生的想法油然而生。但在采访前做功课的时候,却发现互联网上关于先生的文章并不多,这就让这个人物更加神秘了。  熟悉郁志桐的人都知道,先生并不经常接受媒体采访。其实并不是因为他耍大牌,而是他把日程安排得非常满,即使退
期刊
编者按:2014年11月14日,创业大街“周五咖啡馆”第十七期迎来一位特别嘉宾——北大方正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胡奎先生。他并不是一位创业者,但是却就“智慧城市”这一热门话题分享了许多创业者极为关注的内容。比如,什么是智慧城市?为什么要建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怎样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会衍生出哪些商机?中国目前的水平如何?……  在胡奎看来,智慧城市就是要让人们
期刊
山东青州书画宋城年成交额过百亿叫板北京  说起书画作品集散地,很多人会不禁想到北京琉璃厂文化街。这里早在清初就开始经营古董,到乾隆时已成为古玩字画、古籍碑帖及文房四宝的集散地。建国后,这条街又有了新时代的气息,也更富有文化街的特色。驰名中外的荣宝斋和中国书店都在这条街上。但也许正因为这里太过繁华,街中不断地聚集着形色各异的商铺,而为了迎合市场,大量粗制滥造的假货开始盛行起来。  其实这不仅仅是北京
期刊
2014年8月23日下午,袁运甫暨“清华美术学群”作品邀请展在国家大剧院开幕。整个剧院一层大厅都被艺术家、媒体人和美术爱好者占据。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副院长苏丹、赵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及参展艺术家杜大恺、王明旨、王玉良、唐薇、卢新华、顾黎明,艺术家冯良鸿、于会见、倪军等诸多名家均在其中。  “清华美术学群”的概念,缘
期刊
舜,我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有虞氏,史称虞舜。史圣司马迁的一句话:“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史记·五帝本纪》,不另注者下同),高度概括了舜帝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舜耕历山”——他和他的发祥地——在后世引发了持续争议。据《中国地名大辞典》(上海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2年版)记载,历山在全国就有21处,分布于山西、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和浙江等六省。仅依东
期刊
“我国目前有250万名帕金森病患者,到2030年将占全球患者总数的一半;近年来全球开展脑起搏器植入手术11万多例,而我国仅做了6000多例。”  但不久以后,这一状况将得到彻底改变。中关村昌平园一家企业——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凭借其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制的脑起搏器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破局者。  迄今为止,全球只有两种可充电脑起搏器产品通过原产国注册,一个是品驰公司的清华可充电脑起搏器,另一个是全球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