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军事建设与战略眼光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re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被称为国民革命军、工农革命军和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称谓包括八路军、新四军,从抗日战争后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则逐渐全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1.国民革命军。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接受了惨痛的教训,组织策划了南昌起义。在大革命时期,由于陈独秀右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所以由党直接掌握的武装力量数量很少。参加南昌起义的军事力量,是我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的一部分武装部队。利用国民革命军的旧番号,有效地调动了部队拥护起义和官兵自觉革命的积极性。当时国共合作刚刚破裂,国民党内的右派势力气焰嚣张,但同时在革命阵营内,仍有相当数量的进步分子,他们信任共产党、忠于三大政策,如果不利用国民革命的旗帜,就有可能把这批真正的左派人士排斥在外,不利于起义的顺利进行。可见,利用国民革命军发动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认真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革命形势而做出的正确决策。
  2.工农革命军和红军。
  南昌起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八七会议,提出了在南方四省发动秋收起义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方针。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秋收起义第一次使用“工农革命”的旗帜。秋收起义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与追求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主动展示,同时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起义性质是工农武装革命,目的是建立工农政权。
  1928年4月,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队伍在井冈山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共产国际的建议,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
  3.八路军和新四军。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是中国共产党为了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做出的伟大战略决策。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质是两党的军队合作抗日。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吸取了第一次国共党内合作的教训,确定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独立自主的方针,即在保存与巩固革命武装、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下改变番号与编制以取得合法地位,壮大和发展人民武装。红军整编后的领导权问题,始终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谈判的焦点。就在国共谈判进行不下去的时候,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了。蒋介石再三权衡后,终于放弃了收编的企图,国共会谈出现了转机。国共双方终于就红军改编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宣布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设总指挥部,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
  4.解放军。
  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国共两党矛盾再次激化,考虑到要“另起炉灶”与国民党彻底决裂并开战,毛泽东在起草的以朱德总司令名义公开下达的命令中,首次使用了解放军这一正式称呼。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各部队由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等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军委于同年11月1日做出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部队三类。根据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军委于1949年1月15日又发出指示,决定将各野战军改为按序数排列,西北、中原、华东、东北野战军分别改称第一至第四野战军。此后,各地的人民解放军部队再次进行了整编。
  5.志愿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0年10月25日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方面部队的名称,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改编而成。部队改称为志愿军,是为了避免扩大战争范围、缩小战争规模。采用中国人民志愿军名义赴朝参战,是中共中央军委根据国内外形势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性质而提出来的,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赴朝参战,而不是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义,这是一个重大的策略。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国家的军队,是官方的,如果以此名义出国参战,表明是国家派出去的,等于中国向美国宣战,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名义出国参战,是民间的,是人民群众志愿组织的,这样做不给美国对中国宣战以口实,对中国有利。
  人民军队名称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战略眼光,是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形势的正确认识而做出的战略决策,加强了革命军队建设,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其他文献
形象思维是一种以形象进行的思维,它可以解释物体的表面现象也可以深入探索内在规律,通过运用具体直观的形象表现出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看法,是一种揭露事物本质规律最直接最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仅会调控个体的动机水平,也将决定他们对学习的投入程度,对其学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积极强化他们的自我效能感.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引导学生明确相应的学习目标,在这一方面有很好的成效.  1初中物理学习目标的确定  所谓“学习目标”就是学生期望的学习结果,是他们努力的方向.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明确与其能力水平相适
物理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实验是学好物理学的基础.县域初中因为受教学设备的限制,物理实验靠“讲”的情况偏多,缺乏开放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建立.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对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悟,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是一个辅助的作用.  1优化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内容  物理教师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
在忙碌的高中学习中,在紧张的高考复习中,或许你正在忙于大量的知识回顾,或许你正在拼搏于无尽的题海,或许你还在为一道道题而苦恼,或许你还在为一次次考试和模考成绩不理想而沮丧
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很长时间,但是依然有很多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穿着新鞋,走老路”,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领会课程标准中课改理念,没有读懂教材中所蕴含的课改思想,因此在实际教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学生在特定任务的驱动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源,通过问题解决式的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任务的完成和实现过程中,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果物理教学中适当的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教
近期看到了一些讨论电源输出功率问题的文章,其中对电源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关系的图象有些不甚合理(如图1所示),甚至是错误的.笔者认为,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的变化就是
现行的几种课程标准的教材,都是教育部审定通过的,虽然作者的身份不同,但从整体上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材应该是老师的好帮手、学生的好老师.但笔者认为,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的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教材,有六处内容就值得我们探讨.  1“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中的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实验叙述了三个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
认真研究了这几年的高考物理题,特别是2014年福建卷的压轴题和2013年新课标卷压轴题感触颇深,高考作为高中物理的指挥棒,引领着千千万万的师生的教学与备考。研究历届高考题,对于
1蒸发只能发生在液体表面吗?关于蒸发现象发生的部位,教材当中有这样的叙述:“物理学中,把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对沸腾发生的部位,教材是这样表述的:“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