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土地理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初探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地理新课改的主线贯穿始终,为了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进行教学转型尤为重要。教学的重点要由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转向学生对知识的建构理解和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对真实问题情境的探究与分析能力以及迁移应用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转型,教师应结合地理学科的本質属性和育人目标,从学生身边熟悉的问题出发,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并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既能在课堂中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去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又能在课堂之外体现“生活中的地理”,将课堂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增强对家乡建设发展的关注与情感,潜移默化地形成受益终身的地理核心素养。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章第三节对中国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了介绍;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对祖国的首都北京进行了介绍,并且在活动题中分析了北京的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高中地理必修1(中图版)旧教材第四章第四节阐述了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而新教材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案例研究内容为“北京推动海绵城市建设”;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新教材第三章“地球上的水”问题研究内容为“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从上述中学地理教材的内容安排来看,“水资源”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水资源短缺以及相关的问题已经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
  北京是祖国的首都,因水而起,因水而兴。如今,却成为一个重度缺水城市,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8,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30,缺水程度与沙漠地区的以色列相似。因此,北京的水资源状况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值得北京的学生作为乡土地理的教学内容去探讨和分析。
  本文以水资源对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探讨基于乡土地理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期探索一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方式。
  一、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简析
  “水资源对北京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北京学生的乡土地理课程,学生在八年级上下册分别学习了“水资源”与“祖国的首都—北京”之后已经对水资源的研究方法及水资源对北京城址变迁的影响有了初步的认知。高中阶段学生将要对“北京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及“海冰淡化”进行探究性学习。
  2.学习者分析
  学生虽然已具备相关初步知识,但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没有真切感受到北京的缺水危机,对北京的水资源现状认识不够;对水资源短缺对北京的影响知之甚少;虽然对南水北调有所耳闻,但是对于解决北京水资源不足的措施更是不甚了了。本课通过探讨水资源对北京的恩泽、北京的水资源现状、影响及解决措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北京的缺水危机,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学习目标确定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水资源对北京的重要性。通过运用资料,说明北京的水资源现状及影响,培养区域认知能力。通过社会调查、小组辩论等方式说出解决北京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培养地理实践力,树立人地协调的理念。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学习重、难点
  运用资料,说明水资源对北京的奉献。运用资料,说明北京的水资源现状及影响。通过社会调查、小组辩论等方式说出解决北京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
  三、教学反思
  本文以“水资源对北京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通过分析水对北京的奉献,北京的水资源现状、原因及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了生活中的地理,培养了学生惜水、节水的意识,落实了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本课亮点:一是以学生身边的真实情境为依托,以北京最严重的水资源问题贯穿始终,对知识进行了建构,情境具有真实性,问题具有典型性;二是运用教材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符合地理学科的本质属性和育人目标;三是对当前的热点问题“海冰淡化”和“南水北调”进行了分组辩论,紧扣地理教学的热点问题。
  存在问题:一是对于当前的热点问题“海冰淡化”和“南水北调”学生了解不多,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去搜索资料;二是分小组进行社会调查的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设置有困难。
其他文献
摘 要:研学旅行是一种新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利用主题探究式学习开展研究旅行活动,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基于庐山多样的地形地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结合具体课例“山地的形成”,从探究主题、背景知识、探究活动和拓展延伸提高等四个方面设计主题探究式地理研学旅行,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主题探究式;研学旅行;实施策略;案例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委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
摘 要:高校成熟的野外实习教学模式可为高中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组织实施提供重要参考。文章以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高中研学旅行地理类课程的开发建设为例,从研学旅行基地确定、教材编制、研学动员大会、研学课程设计、考核评价等方面,借鉴高校野外实习教学经验开展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设计及实施模式探讨。  关键词:高中研学旅行;课程建设;高校野外实习;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  中小学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
一、框架结构变化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除第一节主要内容由人口的数量变化转变成人口分布外,整体框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章节题目发生变化,具体情况详见表1。  [ 老教材 新教材 章标题 人口的变化 人口 节标题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分布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迁移 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 问题研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表1 新、老教材单元结构框架对比]  由表1可知,虽该单元
摘 要: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育已成为当今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案例探究式教学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其科学性、有效性得到当代地理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认可。文章以湘教版必修Ⅱ“城市空间结构”(第2课时)为例,从地理核心素养的视角,重新剖析和构建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案例探究式教学;城市空间结构  一、课标研读  1.课标要求  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及功能区分类;理解影响城市功
鐘启泉教授对中日的基础教育教学有着深入研究。钟教授强调:教师课堂不仅要完成课程目标,还得让学生内化知识过程,内隐德育。  《读懂课堂》共有五辑,钟教授的五辑理论对有着二十几年教龄的我来说犹如一盏指明灯,让我的教学有了理论依据,教学实践研究有了理论支撑。结合近几年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下学习钟教授编写的《读懂课堂》这本书的收获。  收获一:相对于同质编组协同学习来说,异质编组协同学习更适合初二地理
摘 要:人文地理现象与规律可以通过对地理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而得到推演和论证。地理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互联网、政府公报文件、档案图书资料、测量统计部门、统计年鉴、实地调查、地图和遥感等多种途径获取。文章以昆明市城市化发展为例,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分析处理相关地理数据,得到昆明市城市化发展的系列结果,并设计地理问题串,进而解决这些地理问题,形成基于数据分析的人文地理教学方法,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
摘 要: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落实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一环。文章明确了高中地理Discovery学习的内涵、立意与特征指向,从横向(课堂学习流程)与纵向(地理学习阶段)出发,架构了高中地理Discovery学习的框架和路径,并结合课堂实践,分析了基于体验、依托区域、面向现实三个学习阶段的施教策略。  关键词:地理课堂;Discovery学习;核心素养  “透过事项说原理”是地理课堂中常见的一种学习路径
摘 要:实验教学是高中地理重要的教学方式,是地理科学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加强实验教学符合目前高中倡导的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文章就高中地理开展实验教学的三种方式和三个环节进行了探索,有利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参与、深度体验,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实验方式;实验环节; 地理实验教学  地理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科吸引力,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不断体验“发现”与“成功”的喜悦;可以加深
摘 要:文章主要围绕工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等来展开基于主题问题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主题探究学习;工业;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主题问题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主题情境引导下,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探究、合作学习来归纳新概念、探究新方法。主题问题式教学要以
摘 要:新冠疫情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自觉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文章选择甘肃省高台县正义峡和明塘湖作为研学地,以“保护母亲河,生态青春行”为研学主题,设计了“六个一”研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祁连山的生态屏障作用,认识黑河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达到传播湿地知识、践行生态文明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湿地;研学主题;研学活动;生态文明  张掖湿地博物馆自建立以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