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激发音乐魅力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63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音乐是直接表现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它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又是情感的艺术,尤其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积极的情感投入,既是一种客观要求,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情感因素对于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性。在此我想浅谈一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情感投入的问题。
  一、宽松环境中激发情感
  在整个音乐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擅于捕捉身边的人和事,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美、发现音乐中的美,并用音乐中的真善美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和物;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少一点限制和规范,多一点宽容和鼓励”,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例如,在欣赏音乐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手舞足蹈甚至离开座位,这时不要呵斥他的随意,不妨以赞许的眼神欣赏他的表演,待他心满意足后自会上座位。当遇上喜欢唱的歌时,总有学生激动得控制不住自己的音量,尽管喊唱有损声带二且不好听,但一味强调“轻点再轻点”只会令学生情绪受到抑制,演唱变得无精打彩了,因此,我在教育过程中除了在唱歌前提醒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读唱外,演唱过程中绝不做“扫兴”的事,唱后的评价也总是先肯定学生的唱歌热情,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唱得特别响 (喊唱)与自然的响亮哪种更好听,学生不难发现,唱得太响感觉刺耳,是不可取的。想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与等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改变与适应。例如:一年级小朋友在学习《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曲时,老师要用关爱的眼神,真诚的话语去打动学生,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哄自己睡觉的,妈妈的声音是轻柔,缓和的,那么学生在学唱这首歌曲时也会注意到声音的控制,变得轻柔缓和。学生有了宽松的环境,真正地自由才会体会到音乐课的魅力所在。
  二、在备课中投入情感
  把备课的情感投入教材中,教材中入选的乐曲,大多具有鲜明的风格和时代特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熏陶作用,对于学生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的感染教育,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因为任何一段歌曲的主题往往就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积淀,一首创作歌曲往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例如:三年级音乐教材中有一首歌曲《共同拥有一个家》教师在教授这首歌曲时不能仅仅是教学生唱会这首歌曲就行了,而是要带领学生走入这首歌曲的情景当中去,感受里面的亲情,友情,感受人间温暖,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在音乐教材中无论是歌曲,还是器乐曲,都渗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反复的聆听音乐作品,细细品味和发现音乐中的美,音乐中的故事,先让音乐感动自己,音乐中的故事打动自己,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音乐的美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动,理解。在熟悉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充分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领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把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挖掘出来,这才算是真正理解了作品。
  三、欣赏教学中情感的升华
  亲情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情感。它是人世间最博大、最真挚、它是父母的爱、亲人的爱的体现,它也被称为人间的第一情。在教《家家就是妈妈》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学好这首歌曲,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一份亲情,一份孩子们对妈妈的爱,我借鉴了别人的教学方法,也在学唱歌曲之前,让学生欣赏了由歌手韩红演唱的《天亮了》这首歌曲。希望通过对这首歌曲的欣赏,也可以唤起孩子们对亲情的感悟,更增加对亲情的理解,从而懂得去珍惜亲情,珍惜父母及亲人的爱,并为演唱好这首歌曲打下基础。
  当我把FLASH制作的MTV《天亮了》放给孩子们听的时候,他们也被音乐所讲述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歌曲中所表达的那份亲情在悄悄的打动着孩子们的心……接着我又给他们讲述了这首歌曲的背后的故事,孩子们被故事中那位父亲的无私壮举所震撼,为那血浓于水的亲情所感动,加深了对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的了解。当音乐再一次响起的时候,低沉哀婉的旋律深深打动所有孩子们的心,就连那些平时上课最爱讲话的孩子,最不爱听课的孩子,此时都无声的、非常专注的看着屏幕,认真的听着,大家都沉浸音乐之中。看着孩子们的眼神,我充分的感受到了音乐所带来的巨大魅力,同时也体会到:音乐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不仅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它还带给我们心灵上的震撼,情感上的启迪。
  四、鼓励创造中情感的再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艺术创新是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的最佳方式。在引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各种进行对音乐的再创造,再塑学生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大鹿》这首歌曲之后,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要表现老狼的狡猾凶猛,我就让他跟着音乐学着老狼走到学生中间,吼着吓唬两边的学生,不仅使他更好地体验音乐,更使其他的同学更好地理解了音乐,音乐以其博大的情感魅力,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净化着学生的心灵、美化着学生的行为。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重视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培养。让我们帮孩子找一片属于自己的“音乐睛空”,让他们在这片晴空里徜徉,成为情感丰富,爱心四溢的创造者!
其他文献
【摘 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时师生需互换一下位置。”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想批评时,先冷静下来。转化学生,有时仅依靠批评是不行的,需要采用更多的方法,用教育的规律去引导学生。本文通过上课之前学生和老师懒散表现的课堂背景描写,加上老师适度的提醒,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缺点,使得应有的转变变得简单。因此在学生需要时,把握住精微瞬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及时提供帮助,把握学生心理的奥秘,从心里爱学生,
【摘    要】  笔者在美术教学中采用诗画一体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就针对诗画一体教学,论述了其基本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美术;诗画一体;情境;为诗作画;为画配诗  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话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也力求让自己创作的画能够拥有一种诗意
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最大限度发展。也就是说,从大多数中等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数学教学的基本前提下,应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推行因材施教。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心理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推进分类分层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既能“吃了”,也能“吃饱”,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下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新课程逐渐推广之际,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  一、语文教师应由知识的传递者向教学过程的指导者转变  (一)导演的角色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
很多老师在现实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参与引导,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调动,但是却疏忽了理性思维的引导。殊不知,认识的肤浅和思想的苍白,是当代学生的通病,所以提升教师的理性思维能力,加强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就迫在眉睫。只要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写文章的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一、问题的思考  以培养深层语文能力为己任的作文教学,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对每一个想有所作为的语文教师而言,
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其它学科,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性、思维的拓展性与融合性更强,因此,更需要小组合作。数学,说到底,就是一门思维的学科,小组合作能够将思维的抽象性在孩子们的小组对话中形象化,有利于孩子们的思维发展。  一、理念的更新,促进合作的正常启动  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诸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
彩云镇中心幼儿园创办于2001年3月,属民办幼儿园,举办者是杨慧娟。幼儿园距县城15公里,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80平方米,总投资296万元。现有在园260人,教职工18人。保教设施设备齐全,是幼儿成长的学园、家园、乐园。  一、创设激励幼儿情趣化的环境  办园至今,他们一直力求给孩子们创设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不断改善办园条件和创设一流具有生活化、情趣化、艺术化和儿童化的育人环境是彩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注人的主体性和尊重人的生命价值。近几年,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还是有学生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甚至是厌恶数学。主要原因在于数学作业很多,很难。如何让我们的数学作业回归其本质,让学生感受到做数学作业的快乐,正是我们要讨论
空间与图形是学生感受图形世界的现实性和它丰富多彩性的载体,因而“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认识、理解生活的空间,更好地生存、活动和成长。《数学课程标准》中,把“空间与图形”作为教学课程内容的四个领域之一,强调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性,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呢?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一、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形象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小练笔”,是当前阅读课中一种常见的读写结合方式。它篇幅短小、取材丰富、形式活泼,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还能延伸课文内容、升华课文主题,可谓一举多得,深受广大师生欢迎。那么如何找到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巧妙设计“小练笔”呢?  一、发展故事情节  有些课文在结尾猛然收笔,言已尽而意无穷。学生读到此处,往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