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紧扣课标 登高望远
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目标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如今,课程标准突破了学科中心,主张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终身发展打基础。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明确了课程的基本目标的价值取向,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课程标准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巧扣文题,高屋建瓴
文题,即文章的题目,它是文章的眼睛和“窗户”,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深层内容的第一级台阶。它的作用或者概述文章内容、统领全文,或者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者暗示写作方法,或者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等等,抓住文题则“举纲张目”。那么,怎样从文题入手,进行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有效有益的阅读教学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因题设疑,以疑启思,激发兴趣。即利用文题设疑求答,能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方向,一定的学习心理。
2、理解文题,抓住线索,把握重点。也就是说一些文题或暗示文章的写作重点,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理解文题从而理清层次,明确文章重点。
3、对比分析,明确中心,品味构思。具体的做法是:对于题材、体裁、写作方法相同,而中心思想不同的文章,通过对题目的对比分析,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领悟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
三、激情洋溢 ,扣人心弦
生命,因为激情而更美丽;教学,因为激情而魅力无穷。在语文课上,激情怎样表现昵?我以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其一、语言表达宜抑扬顿挫。 “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一些语文课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平淡给人形成的印象。课上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语速,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学生听着很容易恹恹欲睡。这类老师应该从基本功练起,从朗诵入手,提高口头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做到有声有色地进行教学。
其二、课堂结构宜张弛有度。 “文似看山不喜平”,上课也是如此。平铺直叙的课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要善于运用设问、悬念、铺垫等手法,使课堂呈现出起伏、急缓、张弛等变化。在设计教学时,要预留出教学高潮出现的时机,引导学生达到思维力度的高峰,课堂高潮迭起,气氛热烈,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就会增加,课堂就会是一汪活水,而不是一潭死水。课堂结构上的高潮既是教师有意制造的,也是课堂流程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没有高潮的语文课,不是成功的语文课。
其三、教学方法宜灵活多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学语文课虽无定法,但却需要讲究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的重要方面。结合学习的文本和学生的实际,每节课要有针对性地选用教学方法,而且应注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课堂面目不断推陈出新,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创新带来的学习乐趣。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 “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我们在采用任何形式的教学法时,都不可忘了这个“活”字。
四、扣盘扪烛 ,难见成效
教师教学不外乎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解决学生初读课文后存在的问题;二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三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目标是否实现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对象的全面性。练习面对每一个学生,即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完成练习,体现了教学对象的全面性。
第二、教学过程的主体性。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设计练习,然后完成练习,还学生以主体地位。
第三、教学氛围的民主性。整个教学过程中充满了和谐、宽松的民主氛围,给学生解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以为,任何不经过实践检验的教学行为都是站不住脚的。只有教师通过设计练习突破重难点的课堂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地探索过程,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练习、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主人,教师是启发者、引导者。可以肯定地说,多种方式设计练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实践,给教学改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一条捷径。
五、强调实效 ,不打折扣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曾几何时,语文课堂教学“变脸”层出不穷:铺天盖地的媒体“轰炸”,五花八门,冲淡思维;朗读合唱,恰似诵经,少情淡意;“超文本”对话讨论,海阔天空,不着边际……而教学效率却大大地降低了。所以,语文教学要竖起“简约”的大旗,返璞归真。时下,打造富有实效的课堂是广大教师共同的心愿和追求。下面我谈谈上一堂简约实效的语文课的做法:
1、设置简明适当的教学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明晰的学习目标做引导,才能有效地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并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做出正确的评价和调整。因此,语文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必须考虑两点:一是课标明确规定的年段目标,本组的单元目标;二是眷注学情。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其主观发展。但学段目标的达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地长期训练。所以,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简明、适当,还要把读、写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2、教学内容重构要合理、简约。如果教学内容确定不当,即使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学生仍然会没有所得,但教学内容取舍得当,重构合理,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精选简约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学生的兴趣激发点,知识生长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教师备课时,需要在确定了简明的教学目标之后,把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有重点地体会、感悟、积累、运用,并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注重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三方的深入对话。
3、教学环节设计要简洁。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要顺应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用整合的思路和整合的问题,将教学过程简约化。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动力,问题设计要基于课文的整体思路来设计,要有思考的价值,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并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主动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积累、运用的时间就会得到保证,教学效率就会提高。
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目标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如今,课程标准突破了学科中心,主张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终身发展打基础。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明确了课程的基本目标的价值取向,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课程标准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巧扣文题,高屋建瓴
文题,即文章的题目,它是文章的眼睛和“窗户”,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深层内容的第一级台阶。它的作用或者概述文章内容、统领全文,或者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者暗示写作方法,或者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等等,抓住文题则“举纲张目”。那么,怎样从文题入手,进行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有效有益的阅读教学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因题设疑,以疑启思,激发兴趣。即利用文题设疑求答,能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方向,一定的学习心理。
2、理解文题,抓住线索,把握重点。也就是说一些文题或暗示文章的写作重点,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理解文题从而理清层次,明确文章重点。
3、对比分析,明确中心,品味构思。具体的做法是:对于题材、体裁、写作方法相同,而中心思想不同的文章,通过对题目的对比分析,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领悟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
三、激情洋溢 ,扣人心弦
生命,因为激情而更美丽;教学,因为激情而魅力无穷。在语文课上,激情怎样表现昵?我以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其一、语言表达宜抑扬顿挫。 “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一些语文课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平淡给人形成的印象。课上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语速,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学生听着很容易恹恹欲睡。这类老师应该从基本功练起,从朗诵入手,提高口头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做到有声有色地进行教学。
其二、课堂结构宜张弛有度。 “文似看山不喜平”,上课也是如此。平铺直叙的课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要善于运用设问、悬念、铺垫等手法,使课堂呈现出起伏、急缓、张弛等变化。在设计教学时,要预留出教学高潮出现的时机,引导学生达到思维力度的高峰,课堂高潮迭起,气氛热烈,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就会增加,课堂就会是一汪活水,而不是一潭死水。课堂结构上的高潮既是教师有意制造的,也是课堂流程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没有高潮的语文课,不是成功的语文课。
其三、教学方法宜灵活多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学语文课虽无定法,但却需要讲究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的重要方面。结合学习的文本和学生的实际,每节课要有针对性地选用教学方法,而且应注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课堂面目不断推陈出新,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创新带来的学习乐趣。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 “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我们在采用任何形式的教学法时,都不可忘了这个“活”字。
四、扣盘扪烛 ,难见成效
教师教学不外乎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解决学生初读课文后存在的问题;二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三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目标是否实现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对象的全面性。练习面对每一个学生,即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完成练习,体现了教学对象的全面性。
第二、教学过程的主体性。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设计练习,然后完成练习,还学生以主体地位。
第三、教学氛围的民主性。整个教学过程中充满了和谐、宽松的民主氛围,给学生解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以为,任何不经过实践检验的教学行为都是站不住脚的。只有教师通过设计练习突破重难点的课堂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地探索过程,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练习、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主人,教师是启发者、引导者。可以肯定地说,多种方式设计练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实践,给教学改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一条捷径。
五、强调实效 ,不打折扣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曾几何时,语文课堂教学“变脸”层出不穷:铺天盖地的媒体“轰炸”,五花八门,冲淡思维;朗读合唱,恰似诵经,少情淡意;“超文本”对话讨论,海阔天空,不着边际……而教学效率却大大地降低了。所以,语文教学要竖起“简约”的大旗,返璞归真。时下,打造富有实效的课堂是广大教师共同的心愿和追求。下面我谈谈上一堂简约实效的语文课的做法:
1、设置简明适当的教学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明晰的学习目标做引导,才能有效地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并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做出正确的评价和调整。因此,语文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必须考虑两点:一是课标明确规定的年段目标,本组的单元目标;二是眷注学情。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其主观发展。但学段目标的达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地长期训练。所以,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简明、适当,还要把读、写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2、教学内容重构要合理、简约。如果教学内容确定不当,即使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学生仍然会没有所得,但教学内容取舍得当,重构合理,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精选简约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学生的兴趣激发点,知识生长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教师备课时,需要在确定了简明的教学目标之后,把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有重点地体会、感悟、积累、运用,并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注重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三方的深入对话。
3、教学环节设计要简洁。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要顺应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用整合的思路和整合的问题,将教学过程简约化。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动力,问题设计要基于课文的整体思路来设计,要有思考的价值,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并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主动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积累、运用的时间就会得到保证,教学效率就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