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是各高数字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阐述了网络课程的概念和内涵,剖析了目前网络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网络课程 设计
随着各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导向,网络课程也在各高校蓬勃开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网络课程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网络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在理想状态下应该做到:师生之间可以资源共享;学生可以以多种形式提出问题并得到解答;师生之间展开热烈的讨论;团队或者个人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型学习等等。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许多网络课程只是借助现有的网络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重组,缺乏理论支持,不能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如何打造优秀的网络课程?不妨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嵌入其中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
一、网络课程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什么是网络课程?《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对网络课程进行以下描述: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注意本概念强调的是“内容”与“活动”的总和,也就是说,网络课程中,不仅仅是相关教学内容的呈现,更重要的是需设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靠信息技术与学习者进行交互式的学习活动。在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在整个教学中处于主导和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这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显然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随着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发展,如何培养个体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体现人本主义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什么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应用到网络教育中就是要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要重视学习中学习者的因素,必须尊重学习者的意愿、情感及需要,师生间应建立良好协调与合作的关系,老师应该是学生的导学者和促进者。只有把人本主义思想融合到网络课程建设中,学习者才能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很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和创新才能。
二、目前网络课程存在问题
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目前学校网络教学平台BLACKBOARD上面有效课程约230门,其中活动课程约在一半以上。总体来看,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
1、网络课程成了教学内容的简单罗列。由于立项建设之初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评审标准,大多数老师根据自己的直觉理解就是将教学大纲、教案等相关内容“搬上”平台而已,因此展现给学习者的网络课程难以持续地吸引学习者,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2、网络课程的人本主义思想严重缺失。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协调与合作交互性能不足。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建设网络课程的教师均为本校专职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压力大,他们没有很多的精力能用于网络课程的建设和更新,只是匆匆堆积相关资料以应付检查而已;加之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缺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理论知识,在很多人看来,网络课程只是传统教材的电子版展现,将简单的PPT讲稿与录像等内容展现给学习者。这仍然是灌输式的教学翻版,学习者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资料,并不能体现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换言之,课程的设计者没有站在学习者角度来考虑,了解学生究竟需要什么,交互什么。可以说,目前的网络课程更多地只能作为教师的“电子助教”而不能作为学生的“电子助学”。
三、对策研究
综上,通过对我校现有网络课程的调查分析,我们通过借鉴国家精品课程的实施意见和校内外网络课程的优秀经验,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正确的认识网络课程。网络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有效的利用和共享教学资源。首先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需要意识到网络课程建立之初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等网络课程渐渐成熟的时候,可以发现它能够较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其次通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更多地上传资源、布置和批改作业、创新教学方式等途径利用网络课程,学生逐渐地接受网络课程,乐意在网络课程中学习和讨论问题,从而形成一个正循环促进教学。
霍姆伯格曾针对网络教育的特点提出了“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理论,该理论最突出一点是:教师角色应由“教学”转为“导学”。导就是学习的向导,教师要从学习思路和整体框架下引导学生走入“课堂”,使学生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有充足的了解,并引导学习者进入网络课程的交互,加强学习者的参与认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
2、课程教学内容呈现形式人本多样化。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不能是简单的媒体信息转移。要充分考虑教师应如何将网络作为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指导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的平台,根据不同知识的内容特点,选择不同的媒体类型,使教学内容更加有艺术性、趣味性。
界面设计要强调人文艺术化,界面是学习者与计算机进行人机交互的窗口,设计时应注重界面友好,操作方便、交互性和可控性强。显示界面侧重于直观性;操作界面侧重于直达性。在这一点上,我校目前采用的BLACKBOARD平台在显示界面的设计上不太理想,界面的过于单调影响了广大师生的使用积极性。
3、网络课程资源共享。为了提高效率和提高资源共享率,同一课程可建立课程组,不仅可以共享资源,同时可以互相探讨,促进交流。在共享中创新,积极尝试适合本课程的网络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团队组建,布置任务或主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者探究式学习,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团队精神。
网络课程的建设和使用涉及的因素众多,如何具体地将网络技术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机的结合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仅结合我校目前网络课程建设现状提出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李林曙.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原则和方法[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2)
[2]王瑞梅.西部普通高校网络辅助教学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甘肃科技,2007.(2):26-27
[3]冷余生.高等教育学[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118~120
[关键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网络课程 设计
随着各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导向,网络课程也在各高校蓬勃开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网络课程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网络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在理想状态下应该做到:师生之间可以资源共享;学生可以以多种形式提出问题并得到解答;师生之间展开热烈的讨论;团队或者个人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型学习等等。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许多网络课程只是借助现有的网络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重组,缺乏理论支持,不能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如何打造优秀的网络课程?不妨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嵌入其中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
一、网络课程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什么是网络课程?《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对网络课程进行以下描述: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注意本概念强调的是“内容”与“活动”的总和,也就是说,网络课程中,不仅仅是相关教学内容的呈现,更重要的是需设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靠信息技术与学习者进行交互式的学习活动。在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在整个教学中处于主导和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这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显然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随着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发展,如何培养个体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体现人本主义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什么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应用到网络教育中就是要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要重视学习中学习者的因素,必须尊重学习者的意愿、情感及需要,师生间应建立良好协调与合作的关系,老师应该是学生的导学者和促进者。只有把人本主义思想融合到网络课程建设中,学习者才能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很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和创新才能。
二、目前网络课程存在问题
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目前学校网络教学平台BLACKBOARD上面有效课程约230门,其中活动课程约在一半以上。总体来看,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
1、网络课程成了教学内容的简单罗列。由于立项建设之初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评审标准,大多数老师根据自己的直觉理解就是将教学大纲、教案等相关内容“搬上”平台而已,因此展现给学习者的网络课程难以持续地吸引学习者,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2、网络课程的人本主义思想严重缺失。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协调与合作交互性能不足。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建设网络课程的教师均为本校专职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压力大,他们没有很多的精力能用于网络课程的建设和更新,只是匆匆堆积相关资料以应付检查而已;加之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缺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理论知识,在很多人看来,网络课程只是传统教材的电子版展现,将简单的PPT讲稿与录像等内容展现给学习者。这仍然是灌输式的教学翻版,学习者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资料,并不能体现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换言之,课程的设计者没有站在学习者角度来考虑,了解学生究竟需要什么,交互什么。可以说,目前的网络课程更多地只能作为教师的“电子助教”而不能作为学生的“电子助学”。
三、对策研究
综上,通过对我校现有网络课程的调查分析,我们通过借鉴国家精品课程的实施意见和校内外网络课程的优秀经验,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正确的认识网络课程。网络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有效的利用和共享教学资源。首先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需要意识到网络课程建立之初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等网络课程渐渐成熟的时候,可以发现它能够较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其次通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更多地上传资源、布置和批改作业、创新教学方式等途径利用网络课程,学生逐渐地接受网络课程,乐意在网络课程中学习和讨论问题,从而形成一个正循环促进教学。
霍姆伯格曾针对网络教育的特点提出了“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理论,该理论最突出一点是:教师角色应由“教学”转为“导学”。导就是学习的向导,教师要从学习思路和整体框架下引导学生走入“课堂”,使学生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有充足的了解,并引导学习者进入网络课程的交互,加强学习者的参与认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
2、课程教学内容呈现形式人本多样化。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不能是简单的媒体信息转移。要充分考虑教师应如何将网络作为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指导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的平台,根据不同知识的内容特点,选择不同的媒体类型,使教学内容更加有艺术性、趣味性。
界面设计要强调人文艺术化,界面是学习者与计算机进行人机交互的窗口,设计时应注重界面友好,操作方便、交互性和可控性强。显示界面侧重于直观性;操作界面侧重于直达性。在这一点上,我校目前采用的BLACKBOARD平台在显示界面的设计上不太理想,界面的过于单调影响了广大师生的使用积极性。
3、网络课程资源共享。为了提高效率和提高资源共享率,同一课程可建立课程组,不仅可以共享资源,同时可以互相探讨,促进交流。在共享中创新,积极尝试适合本课程的网络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团队组建,布置任务或主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者探究式学习,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团队精神。
网络课程的建设和使用涉及的因素众多,如何具体地将网络技术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机的结合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仅结合我校目前网络课程建设现状提出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李林曙.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原则和方法[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2)
[2]王瑞梅.西部普通高校网络辅助教学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甘肃科技,2007.(2):26-27
[3]冷余生.高等教育学[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