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那个帝制向晚的朝代,暮色掩映的浮光掠影中,跳跃着几缕清朗明晰的身影,他们都是些有情有义的男子,虽是男儿之躯,却有着女子般纤柔细腻的情感,用浓郁绵密的字句编织着深邃的爱情诗文,一个是纳兰容若,一个是沈三白。为他们所爱的女子,既是不幸又是荣幸的,无情地被旧时戴上了繁缛的枷锁,又幸运地在柔情似水的男子那里得到了救赎,就像是幽深的暗窑里骤然投进的一束光亮,给黯淡的人生里终于点染了些鲜艳的色彩。然而,容若的词虽风光旖旎却太过凄艳,读过不禁悲从中来,害怕一不小心就会崩断脆弱的感情丝弦,还是最爱三白如道家常般的文字,像一杯幽雅清香的绿茶,撇去了藻饰,熨帖心怀,于真率疏朗的质朴中触碰到了精致的云锦花饰,于似无还有的平淡中品味出了隽永的缱绻万千。
芸娘是三白柔软的笔尖下和着哀愁书写的可爱女子。美人如玉,削肩长项,眉弯目秀,虽两齿微露,却极尽缠绵之态,自是令三白爱不释手。犹如素淡静洁的碧螺春,芸娘的美秀外慧中,她的兰心蕙质馥郁了微微泛黄的书页,馥郁了三白低淡的人生。回忆是条悱恻绵长的丝线,他用百转千回的柔情,把一个个与芸娘相伴相守、幸福而短暂的剪辑串连在一起,倾诉着200多年前潜藏于心底的伤情暗涌,在流年暗换的转瞬,肆无忌惮地漫涌奔流。潮湿了所有关于爱情的语言。游目骋怀于湿润的字里行间,伉俪情深的欢愉错杂着颠沛流离的苦痛,倾吐了一个曲尽柔肠的男子对浮萍般无着人生的慨叹,对蛱蝶相伴的结发之妻的忆念。他用蘸满凄楚的笔墨,描画着与芸娘曾经历的你侬我侬,墨滴悄无声息地晕开了漂浮在时光之河里的迷蒙往事,芸娘温婉可人的一笑一颦跃然纸上,只是伊人命如夜昙,激情绽放之后散落尘泥,让人读罢不免掩卷长叹。
沿着三白的百结愁肠,不经意间被牵扯进了他们琴瑟和谐的爱情,艳羡之余,更多的是怜惜。梳理书中每一个桥段,最是难忘那浑融在书香、墨香、花香里的浓酽茶香,经久未散,亦如芸娘的温柔贤淑,可以在寒彻孤寂的冬夜里温暖沁润心田。
中秋月夜游园,席地品茗赏月
从古至今,花月这一“浪漫组合”无一例外地被文人墨客反复赞颂了千年,也从无遗漏地成为才子佳人密约黄昏后的暧昧背景。百年前与今无异的中秋夜,一样的风轻云淡,一样的月光如水,但在三白的“精心策划”下却如童话般唯美。按照吴俗,在中秋这天,无论是官宦还是庶民,平日里在高阁深闺里的女子都会结队出来“走月亮”。然而。病疴初愈的三白,雅兴大发,却别出心裁为芸娘设计了一个简静闲雅的“游赏计划”:在幽雅清旷的沧浪亭中铺毯席地环坐,极目远眺,晚照绚烂。当冰轮爬上树梢时,夫妇俩相携偎依在雕梁画栋下,端盏啜茗,任温软的月光透过漏窗斑驳地洒了一身,轻袅的茶烟倏忽间就溶解在了秋水鱼影里。月移花影,氤氲着周遭的丽色闲情,她的凝睇微眸里也浮闪着仿佛淡泊却很美丽的清景。月映波心,临波照镜,渐觉两袖生风,顿释俗虑尘怀,他们在尘嚣中寻找到了一片宽快悦适的“后乐园”。赏波观澜,夜听秋声,清茗净心,心境澄明的芸娘憧憬着同驾扁舟往来于沧浪的云水生涯,于此她何尝不是一名爽迈幽独的高士呢?此中真意,只说给三白一个人听。
茶泡饭泡乳腐,夫妇调侃解颐
这个桥段是三白情趣万分的闺房生活里让人感到诙谐的一幕,它犹如阴霾晦暗的天气里难得的晴艳。是纵贯在沉郁中的清扬,让徜徉在感伤悲情的情绪露出了释然的一笑。嗜茶的芸娘吃饭都要有茶来泡着吃,茶泡饭美味与否不得而知,然而单单从色泽和香气来想象,想来必定不逊色:嫩绿的茶汤中,乳白的米粒点缀着肥嫩的芽头,饭香与熟栗香相得益彰,食来必是齿颊生香。她还是个地道的“美食家”,喜欢用茶来泡芥卤乳腐,做成吴地的臭乳腐,用作佐餐小菜。乳腐和虾卤瓜深为三白所恶,他便以“狗无胃而食粪”和“蜣螂团粪而化蝉”两个为喻来激将缄默的芸娘,而慧黠的芸娘却巧妙地“回击”,并“反客为主”使三自从此爱上了原本深恶痛绝的乳腐和卤瓜。夫妻间的调侃虽低俗欠雅,却如禅林中禅机交锋,谐趣、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
春游烹茗野餐,夏月妙制“花茶”
芸娘的聪慧清雅远不止于此,不仅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而且还是个活脱脱的才女雅士。剪树艺花、叠山理水、花卉清供、焚香品茗,几乎无所不通。卷二《闲情记趣》中三白与众友春游品茶饮酒的情节,更是将芸娘这个“生活艺术家”的可爱形象刻画得丰盈饱满。春阳婉媚,苏城南、北二园里,浪蝶游蜂,追逐嬉戏花间,遍地流彩。三白与众友生怕靡费了这一派盎然春色。欲在丽日和风中烹茶野餐,可美景与香茶、美酒和佳肴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或就近觅饮,或看花归饮,均不如意。好在有善解人意的芸娘,她的巧思与创意无疑让春游变得“活色生香”、饶有雅致。她去市集上雇了个卖馄饨的夫子。锅灶、砂罐、杯碗俱全。于是,次日众人相约午后,至南园,择柳阴,布荐席团坐,先烹茗,后暖酒烹肴。明艳的金色花海里若隐若现着青衫红袖,他们把这满目的醉人春光都付之香荼醇酒之中,坐卧歌啸,大块朵颐,畅快淋漓。直至红日将颓。才尽兴而返。此乐何极!徒有钦羡。
篇末的寥寥数语让我对她这个旧世奇女子愈发叹绝与钦佩。炎炎夏日,水面清圆风荷举。芸娘用小纱囊撮少许茶叶,置于晚含晓放的花心之中。次早取出,烹泉泡之,香韵冠绝。当然, “荷花茶”并非芸娘首创。早在元代,画家倪云林就有此做法,且制法较之芸娘要繁杂得多。据《云林遗事》载,云林在日出时择取略绽的花蕊,将茶倒入其中填满,并用麻丝缚扎,固定一晚。次日连花摘下,取茶纸包晒。反复三次,锡罐盛贮,扎口收藏。然而,这种“花茶”与今世的花茶迥异,它在保持茶原有品质的基础上,还糅合了荷之雅韵,甚是清逸高致。因此,芸娘虽效古,但恰似其荷花茶般灵澈明透的妙心奇思,试问古往今来有几人?
翻罢四卷残卷,恍如隔世。夜已阑,茶已淡,却不忍释手罢卷。游思还流连于三白情深意笃的文字里,芸娘佳茗似的清芬淡韵依然盈盈满满地萦于鼻尖,心中在一遍又一遍地咀嚼着卷首子瞻“事如春梦了无痕”的千古沧桑。若说三白是飘零干尘世之海的孤单玻璃樽,芸娘则是海上一座遗世独立的灯塔,照亮了他如梦如幻的浮生,虽然命运最终还是选择了让他继续漂流。斯人奄然而逝,只有香如故。
芸娘是三白柔软的笔尖下和着哀愁书写的可爱女子。美人如玉,削肩长项,眉弯目秀,虽两齿微露,却极尽缠绵之态,自是令三白爱不释手。犹如素淡静洁的碧螺春,芸娘的美秀外慧中,她的兰心蕙质馥郁了微微泛黄的书页,馥郁了三白低淡的人生。回忆是条悱恻绵长的丝线,他用百转千回的柔情,把一个个与芸娘相伴相守、幸福而短暂的剪辑串连在一起,倾诉着200多年前潜藏于心底的伤情暗涌,在流年暗换的转瞬,肆无忌惮地漫涌奔流。潮湿了所有关于爱情的语言。游目骋怀于湿润的字里行间,伉俪情深的欢愉错杂着颠沛流离的苦痛,倾吐了一个曲尽柔肠的男子对浮萍般无着人生的慨叹,对蛱蝶相伴的结发之妻的忆念。他用蘸满凄楚的笔墨,描画着与芸娘曾经历的你侬我侬,墨滴悄无声息地晕开了漂浮在时光之河里的迷蒙往事,芸娘温婉可人的一笑一颦跃然纸上,只是伊人命如夜昙,激情绽放之后散落尘泥,让人读罢不免掩卷长叹。
沿着三白的百结愁肠,不经意间被牵扯进了他们琴瑟和谐的爱情,艳羡之余,更多的是怜惜。梳理书中每一个桥段,最是难忘那浑融在书香、墨香、花香里的浓酽茶香,经久未散,亦如芸娘的温柔贤淑,可以在寒彻孤寂的冬夜里温暖沁润心田。
中秋月夜游园,席地品茗赏月
从古至今,花月这一“浪漫组合”无一例外地被文人墨客反复赞颂了千年,也从无遗漏地成为才子佳人密约黄昏后的暧昧背景。百年前与今无异的中秋夜,一样的风轻云淡,一样的月光如水,但在三白的“精心策划”下却如童话般唯美。按照吴俗,在中秋这天,无论是官宦还是庶民,平日里在高阁深闺里的女子都会结队出来“走月亮”。然而。病疴初愈的三白,雅兴大发,却别出心裁为芸娘设计了一个简静闲雅的“游赏计划”:在幽雅清旷的沧浪亭中铺毯席地环坐,极目远眺,晚照绚烂。当冰轮爬上树梢时,夫妇俩相携偎依在雕梁画栋下,端盏啜茗,任温软的月光透过漏窗斑驳地洒了一身,轻袅的茶烟倏忽间就溶解在了秋水鱼影里。月移花影,氤氲着周遭的丽色闲情,她的凝睇微眸里也浮闪着仿佛淡泊却很美丽的清景。月映波心,临波照镜,渐觉两袖生风,顿释俗虑尘怀,他们在尘嚣中寻找到了一片宽快悦适的“后乐园”。赏波观澜,夜听秋声,清茗净心,心境澄明的芸娘憧憬着同驾扁舟往来于沧浪的云水生涯,于此她何尝不是一名爽迈幽独的高士呢?此中真意,只说给三白一个人听。
茶泡饭泡乳腐,夫妇调侃解颐
这个桥段是三白情趣万分的闺房生活里让人感到诙谐的一幕,它犹如阴霾晦暗的天气里难得的晴艳。是纵贯在沉郁中的清扬,让徜徉在感伤悲情的情绪露出了释然的一笑。嗜茶的芸娘吃饭都要有茶来泡着吃,茶泡饭美味与否不得而知,然而单单从色泽和香气来想象,想来必定不逊色:嫩绿的茶汤中,乳白的米粒点缀着肥嫩的芽头,饭香与熟栗香相得益彰,食来必是齿颊生香。她还是个地道的“美食家”,喜欢用茶来泡芥卤乳腐,做成吴地的臭乳腐,用作佐餐小菜。乳腐和虾卤瓜深为三白所恶,他便以“狗无胃而食粪”和“蜣螂团粪而化蝉”两个为喻来激将缄默的芸娘,而慧黠的芸娘却巧妙地“回击”,并“反客为主”使三自从此爱上了原本深恶痛绝的乳腐和卤瓜。夫妻间的调侃虽低俗欠雅,却如禅林中禅机交锋,谐趣、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
春游烹茗野餐,夏月妙制“花茶”
芸娘的聪慧清雅远不止于此,不仅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而且还是个活脱脱的才女雅士。剪树艺花、叠山理水、花卉清供、焚香品茗,几乎无所不通。卷二《闲情记趣》中三白与众友春游品茶饮酒的情节,更是将芸娘这个“生活艺术家”的可爱形象刻画得丰盈饱满。春阳婉媚,苏城南、北二园里,浪蝶游蜂,追逐嬉戏花间,遍地流彩。三白与众友生怕靡费了这一派盎然春色。欲在丽日和风中烹茶野餐,可美景与香茶、美酒和佳肴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或就近觅饮,或看花归饮,均不如意。好在有善解人意的芸娘,她的巧思与创意无疑让春游变得“活色生香”、饶有雅致。她去市集上雇了个卖馄饨的夫子。锅灶、砂罐、杯碗俱全。于是,次日众人相约午后,至南园,择柳阴,布荐席团坐,先烹茗,后暖酒烹肴。明艳的金色花海里若隐若现着青衫红袖,他们把这满目的醉人春光都付之香荼醇酒之中,坐卧歌啸,大块朵颐,畅快淋漓。直至红日将颓。才尽兴而返。此乐何极!徒有钦羡。
篇末的寥寥数语让我对她这个旧世奇女子愈发叹绝与钦佩。炎炎夏日,水面清圆风荷举。芸娘用小纱囊撮少许茶叶,置于晚含晓放的花心之中。次早取出,烹泉泡之,香韵冠绝。当然, “荷花茶”并非芸娘首创。早在元代,画家倪云林就有此做法,且制法较之芸娘要繁杂得多。据《云林遗事》载,云林在日出时择取略绽的花蕊,将茶倒入其中填满,并用麻丝缚扎,固定一晚。次日连花摘下,取茶纸包晒。反复三次,锡罐盛贮,扎口收藏。然而,这种“花茶”与今世的花茶迥异,它在保持茶原有品质的基础上,还糅合了荷之雅韵,甚是清逸高致。因此,芸娘虽效古,但恰似其荷花茶般灵澈明透的妙心奇思,试问古往今来有几人?
翻罢四卷残卷,恍如隔世。夜已阑,茶已淡,却不忍释手罢卷。游思还流连于三白情深意笃的文字里,芸娘佳茗似的清芬淡韵依然盈盈满满地萦于鼻尖,心中在一遍又一遍地咀嚼着卷首子瞻“事如春梦了无痕”的千古沧桑。若说三白是飘零干尘世之海的孤单玻璃樽,芸娘则是海上一座遗世独立的灯塔,照亮了他如梦如幻的浮生,虽然命运最终还是选择了让他继续漂流。斯人奄然而逝,只有香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