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10-0013-02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开放讲台”就是变讲台为师生共同拥有的活动舞台,为学生搭建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使课堂成为盘活学生思维的主阵地。“初中化学开放讲台的研究”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针对教师独霸讲台、学生被动学习等弊端而提出的,于2001年10月开始的行动研究课题,旨在构建开放、民主、动态的教学模式。这种开放、民主、动态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不动脑则不学习、不动手则不学习、不讨论则不学习、不实验则不学习,不活动则不学习;要求教师准确、动态、具体地把握学生的需要进行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尽一切可能的使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及时分析、追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反思、调控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构建出以生为本的自主学习模式。它注重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着力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并逐步运用到生活之中。
在我们的实践中,开放讲台,构建自主学习的模式及课型大致有:抛出问题型、自主设计型、真实情景型、新旧镶嵌型。
1自主学习的模式
1.1自主学习的课堂结构:启、承、转、合
启——情景,创设情景是课堂的起(启)点
承——问题,提出问题是课堂的切入点
转——方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课堂的落脚点
合——反思,用多种形式构建知识体系并回味方法
1.2自主学习的课堂单元层次:提出问题→整理问题→筛选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针对真实的教学情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整理问题——归纳提问的角度
筛选问题——选取符合教学目标的问题
解决问题——运用多种方法开展研究
就“问题意识”而言,探究性学习不同于研究性学习的一点,在于“筛选问题”的次序:研究性学习将它放在首位,即注重选题的前沿性,而探究性学习将它放在靠后的位置,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技能,即注重方法的规范性。
2 自主学习的课型
自主学习的课型大致有:抛出问题型、自主设计型、真实情景型、新旧镶嵌型。
2.1 抛出问题型,就是将教科书中便于开展比较式学习的课题,修改为某个疑问句,直接将学生带入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比较型学习中深刻体会研究对象的特殊之处
设计关键:要提出具体统摄性的又利于学生展开具体思维的问题来。
典型案例:将2.2《氧气的性质》一节修改为:物质在氧气体积分数21%的空气和100%的氧气中燃烧有什么不同? 5.1《质量守恒定律》一节修改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是什么?” 7.1《燃烧和灭火》中灭火的方法设计成四个问题:怎样使一根燃着的蜡烛熄灭?你能将上述办法进行分类吗?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谁能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燃烧和灭火的关系?等等。
2.2 自主设计型,就是变教师呈现知识为学生设计问题,即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也就是要求学生“事必躬亲”,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
设计关键:自主设计要始终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
典型案例: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在该课题的学习中“你能将刚才的‘正比例关系’设置成‘用文字表述的计算题’吗?”一问,是教师在此处最大的创新。引用的是“倒叙”手法,即变传统的“(呈现)计算题→(书写)方程式→解答”为“(分析)方程式→(设计)计算题→解答”,而由“呈现”到“设计”的转变就是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2.3 真实情景型,就是"发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有用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体验化学与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部分)
设计关键:用化学的眼光来发掘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有用的素材,要注意选择与课标相关内容的要求相吻合、有恰当切入点的素材,发问的角度以及对问题的平坡处理艺术。
典型案例:活动课《对儿童钙片的探究》。
活动课《对儿童钙片的探究》 片段
……
[科学探究]通过模拟钙片在人体消化方式的实验,推导钙片的主要成分。
[实验一]:由“嚼食”引出“研磨”,取粉末放入盛清水的烧杯中,探究溶于水的能力。
[实验二]:由“胃酸”引出“盐酸”,探究溶于酸的能力。
①取样品放入盛稀盐酸的烧杯中,探究溶于酸的能力。
②根据反应:Ca□ HCl→气泡,猜测气泡可能是什么物质?请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
本课题选择钙片作为研究对象,就是基于①有与教材接轨的切入点:碳酸钙的相关知识、人体中钙元素的相关知识以及气体制备和检验的相关知识作为学习基础。②有探究空间:根据学生两次集中提问即对一盒钙片提问和在研究出钙片的主要成分后的提问,可以整理出较广泛的学习思路,比如: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制备、使用注意事项等等。③整个教学过程贯穿在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一基础之上。
2.4 新旧镶嵌型,就是 “滚雪球”,即在旧知识上生发新知识
设计关键:要把握发散的密度与方向。
典型案例:复习课《制备硫酸锌的思路》。(略)
本例思维密度较大,通过本例的训练,预期达到四个目的:①复习物质的分类及成因,如含硫酸根的物质只可能是酸和盐。②复习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如金属单质与酸、盐的反应中,都要用到金属活动顺序表,但有区别。③学习各类物质的转化。④积累学习方法,即“建立解题模型”。
3在应用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让学生参与制定教学目标
基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需求的不可预知这一原因,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制定教学目标显得非常必要。
3.2 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
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传统备课,就会发现:
忽视了回答学生:为什么学?学了对我今后的发展有什么帮助?我不学行不行?——课堂教学中客观上存在教师的一厢情愿。
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目标的具体需求——教师在上课前不可预知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渴求方向。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忽视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性——课堂教学中客观上存在教师的“一刀切”;
忽视了学生“有意识注意的极限”——课堂教学中客观上存在教师的“超饱和”灌输;
基于上述原因,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既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又高度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3.3 让学生参与评价和反思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反思立足于教学实际。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情景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性。通过学生的视角对教师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检查、审视和评价,既有利于教师改进教法、弥补遗漏,又有利于学生在“多边对话”中修剪学习态度,构建知识体系,即有利于教学相长。
3.4把握好发散与闭合的关系
当然,课堂教学仅有开放,没有闭合,也不能产生预期的学习效率。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和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闭合,才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益。这里的闭合就是指对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知识和情感等进行线条化整理。只有将教学内容具体化、条理化,才能体现出在教学中,我们始终把对知识和技能目标的落实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真正达到整理知识、领悟方法、修剪态度的教学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闭合”的目的。开放的目的是尽最大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并使之乐在其中。闭合的目的是理顺思维、盘活关系,让学生主动地收敛“学习的内容”。
一言以蔽之,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行动指南。
“开放讲台”就是变讲台为师生共同拥有的活动舞台,为学生搭建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使课堂成为盘活学生思维的主阵地。“初中化学开放讲台的研究”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针对教师独霸讲台、学生被动学习等弊端而提出的,于2001年10月开始的行动研究课题,旨在构建开放、民主、动态的教学模式。这种开放、民主、动态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不动脑则不学习、不动手则不学习、不讨论则不学习、不实验则不学习,不活动则不学习;要求教师准确、动态、具体地把握学生的需要进行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尽一切可能的使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及时分析、追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反思、调控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构建出以生为本的自主学习模式。它注重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着力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并逐步运用到生活之中。
在我们的实践中,开放讲台,构建自主学习的模式及课型大致有:抛出问题型、自主设计型、真实情景型、新旧镶嵌型。
1自主学习的模式
1.1自主学习的课堂结构:启、承、转、合
启——情景,创设情景是课堂的起(启)点
承——问题,提出问题是课堂的切入点
转——方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课堂的落脚点
合——反思,用多种形式构建知识体系并回味方法
1.2自主学习的课堂单元层次:提出问题→整理问题→筛选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针对真实的教学情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整理问题——归纳提问的角度
筛选问题——选取符合教学目标的问题
解决问题——运用多种方法开展研究
就“问题意识”而言,探究性学习不同于研究性学习的一点,在于“筛选问题”的次序:研究性学习将它放在首位,即注重选题的前沿性,而探究性学习将它放在靠后的位置,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技能,即注重方法的规范性。
2 自主学习的课型
自主学习的课型大致有:抛出问题型、自主设计型、真实情景型、新旧镶嵌型。
2.1 抛出问题型,就是将教科书中便于开展比较式学习的课题,修改为某个疑问句,直接将学生带入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比较型学习中深刻体会研究对象的特殊之处
设计关键:要提出具体统摄性的又利于学生展开具体思维的问题来。
典型案例:将2.2《氧气的性质》一节修改为:物质在氧气体积分数21%的空气和100%的氧气中燃烧有什么不同? 5.1《质量守恒定律》一节修改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是什么?” 7.1《燃烧和灭火》中灭火的方法设计成四个问题:怎样使一根燃着的蜡烛熄灭?你能将上述办法进行分类吗?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谁能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燃烧和灭火的关系?等等。
2.2 自主设计型,就是变教师呈现知识为学生设计问题,即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也就是要求学生“事必躬亲”,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
设计关键:自主设计要始终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
典型案例: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在该课题的学习中“你能将刚才的‘正比例关系’设置成‘用文字表述的计算题’吗?”一问,是教师在此处最大的创新。引用的是“倒叙”手法,即变传统的“(呈现)计算题→(书写)方程式→解答”为“(分析)方程式→(设计)计算题→解答”,而由“呈现”到“设计”的转变就是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2.3 真实情景型,就是"发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有用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体验化学与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部分)
设计关键:用化学的眼光来发掘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有用的素材,要注意选择与课标相关内容的要求相吻合、有恰当切入点的素材,发问的角度以及对问题的平坡处理艺术。
典型案例:活动课《对儿童钙片的探究》。
活动课《对儿童钙片的探究》 片段
……
[科学探究]通过模拟钙片在人体消化方式的实验,推导钙片的主要成分。
[实验一]:由“嚼食”引出“研磨”,取粉末放入盛清水的烧杯中,探究溶于水的能力。
[实验二]:由“胃酸”引出“盐酸”,探究溶于酸的能力。
①取样品放入盛稀盐酸的烧杯中,探究溶于酸的能力。
②根据反应:Ca□ HCl→气泡,猜测气泡可能是什么物质?请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
本课题选择钙片作为研究对象,就是基于①有与教材接轨的切入点:碳酸钙的相关知识、人体中钙元素的相关知识以及气体制备和检验的相关知识作为学习基础。②有探究空间:根据学生两次集中提问即对一盒钙片提问和在研究出钙片的主要成分后的提问,可以整理出较广泛的学习思路,比如: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制备、使用注意事项等等。③整个教学过程贯穿在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一基础之上。
2.4 新旧镶嵌型,就是 “滚雪球”,即在旧知识上生发新知识
设计关键:要把握发散的密度与方向。
典型案例:复习课《制备硫酸锌的思路》。(略)
本例思维密度较大,通过本例的训练,预期达到四个目的:①复习物质的分类及成因,如含硫酸根的物质只可能是酸和盐。②复习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如金属单质与酸、盐的反应中,都要用到金属活动顺序表,但有区别。③学习各类物质的转化。④积累学习方法,即“建立解题模型”。
3在应用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让学生参与制定教学目标
基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需求的不可预知这一原因,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制定教学目标显得非常必要。
3.2 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
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传统备课,就会发现:
忽视了回答学生:为什么学?学了对我今后的发展有什么帮助?我不学行不行?——课堂教学中客观上存在教师的一厢情愿。
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目标的具体需求——教师在上课前不可预知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渴求方向。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忽视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性——课堂教学中客观上存在教师的“一刀切”;
忽视了学生“有意识注意的极限”——课堂教学中客观上存在教师的“超饱和”灌输;
基于上述原因,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既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又高度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3.3 让学生参与评价和反思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反思立足于教学实际。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情景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性。通过学生的视角对教师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检查、审视和评价,既有利于教师改进教法、弥补遗漏,又有利于学生在“多边对话”中修剪学习态度,构建知识体系,即有利于教学相长。
3.4把握好发散与闭合的关系
当然,课堂教学仅有开放,没有闭合,也不能产生预期的学习效率。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和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闭合,才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益。这里的闭合就是指对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知识和情感等进行线条化整理。只有将教学内容具体化、条理化,才能体现出在教学中,我们始终把对知识和技能目标的落实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真正达到整理知识、领悟方法、修剪态度的教学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闭合”的目的。开放的目的是尽最大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并使之乐在其中。闭合的目的是理顺思维、盘活关系,让学生主动地收敛“学习的内容”。
一言以蔽之,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