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与一位父辈老师聊天,我说现在年轻人的压力很大,他不信,说现在的生活比起他们当年来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又怎么会有这么多压力烦恼。这让我想起在报纸上经常看到有学生轻生,大家都想不通,讨论一番后得出结论:现在的年轻人心里素质差,受不了挫折,是温室里的花朵,没有责任感……也有同情者,认为教育制度刻板,就业形式严峻,但结论仍是:“压力是大,但不是你一个人压力大,为什么别人受得了你受不了?还是你心里素质不行!”
我经历过黑色的七月高考,也经历过同样的黑色的考研,至今好好的活着,每天正常的上课、吃饭、上网聊天,并积极地为两年后的毕业找工作做各种准备。不知道这是不是代表我心里素质好,责任感强,是个好学生、好孩子。我只知道,积极面对生活的我,心里却总有一个角落想去逃避生活,逃避压力和责任。于是常常每隔一段时间,就想把一切都抛在脑后,上网去看一些天马行空的小说,沉迷在那些虚幻的世界里。虽然责任感最后会把我拉回现实,但总觉得最幸福的是在幻想中的那一刻。可能这也说明我的心里素质还不够好,那么,作为一个既没有心里素质好到完全把压力置之度外又没有被其压垮的中间人群,我想来谈谈我对压力的感受。
说到学生的压力,90%的人会说不就是升学和就业嘛,我也曾经以为是。刚进初中我就被反复灌输:我的未来是在重点高中期待重点大学以及以后辉煌的人生,还是就此失去进重点高中的机会,前程尽毁?因此,一切值得期待的未来就在于中考一搏!如果说,十一岁小学毕业那年的九月之前我还懵懂无知的话,那么九月之后我就明白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我这辈子就看我的中考了。让一个尚未完全懂事的孩子意识到三年后的一场考试将决定他一生的命运,这种恐慌是巨大的。即使我中考如愿考上了梦寐以求的重点高中,升学的压力却有增无减。因为好学校管得更严,以至于毕业后我再也不愿回想高中生涯。
没有经历过这种升学压力的人是很难明白这种恐惧的,哪怕是陪子女上考场的家长。因为他们是成人,他们明白人生其实是可以有其他选择的,只不过对于现在而言升学比较重要,所以才特别强调。但我们这些孩子不懂,我们单纯地以为真的像大家所强调的那样,考不上大学就完了。尤其是那些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家庭中的孩子。当年我以为我们那一代学生已经苦不堪言了,现在再看看那些从幼儿园就开始参加各种音乐、舞蹈、绘画之类培训班的孩子,上小学就开始请家教的孩子,再回过头来想想我们嬉笑玩乐的童年,才发现我们和他们相比,居然还有个幸福可回忆的童年。
慢慢地长大,终于考上了大学。由于那十几年唯一知道的事就是考大学,考上后反而没了目标,以为真的只要考上大学就有美好的人生了。其实那时就业已经不容易,只是一直在象牙塔里的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而已,及至毕业时参加第一个招聘会就傻子眼,从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在找工作,完全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那时就业率虽然比这两年高很多,但实际上,真正找到个称心工作的并不多,工资和物价不成比例。以上海为例,本科生很大部分月薪只有一千多,而房价却动辄近百万。我们已失去父辈工作的安逸感,可以说在公布的就业率中,很大一部分人的工作,都只是暂时的过渡,工资远不足以养家,远不足以给自己一个安定的未来。我们没有安全感,我们要一直拼搏给自己找到更好的工作。如果说,几年前的就业困难不是没办法找到一份工作,而是很难找到一份工资适当,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那么随着大学扩招结果的逐渐体现,今年,我们现在的就业市场面临更大的压力,本科生月薪一千都是僧多粥少。和许多人一样,在拼搏的道路中我选择了继续深造,但看现在的形势可能两年后我们的就业之路更不乐观。
于是,不再需要升学的我(无读博计划),说起压力,似乎只有就业了。其实不然,生性顽强的我,倒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就业虽难,也并非毫无希望。现在,真正困扰我的,是心理问题。曾几何时,我发现自己染上了一种社会心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浮躁心理。
说得大点,是价值观问题,简单说,人活着为了什么。长大后,总发现小时候学到的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不——样。从小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人生要追求真正的价值,可什么是真正的价值?生活中总是经济第一。我们似乎没有别的评价标准,一个人只要有钱,不但可以拥有各种物质好处,精神上也会受人尊重,被人羡慕。相反,没有金钱的学问家,可能也受尊敬,却鲜少有人羡慕。贫穷什么时候开始成了一个贬义词。这是个鼓励消费的时代,消费不起就在大部分地方失去了价值。
我是学文学的,在发展经济的潮流下,文学被边缘化,研究文学问题和研究金融法律等问题相比总有些理不直气不壮。虽然明白自己真正的兴趣与赚钱无关,但经济问题好像在哪里都是头等大事,既做不到遗世而独立,那就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了。可这毕竟不是我的专业特长,也并非兴趣所在,于是就产生了浮躁心理。如果说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可以通过努力解决,这种浮躁心理产生的压力却是无药可医的。一面想静心研究学问,一面又担心这种努力没有任何意义,社会上给我的感受似乎唯有赚钱才是正道,赚钱才能赢得物质和精神的满足,我做的研究和金钱毫无关系,那意义何在?我从前的价值观被完全颠覆,那新的价值观又何在?
我们的父辈谈理想谈人生的追求,我们这一代人,能谈的又是什么?我们只能谈明星,谈娱乐新闻,谈炒股,否则就是老土,就是不合群,世之所趋,我们又能如何?比起升学和就业,金钱所引起的价值观选择上的迷茫其实是我们更大的问题。我们没有一个固定的信念。除了金钱,我们无所依附。升学和就业我可以努力去争取,但金钱给我带来的这种精神上的压力我却难以摆脱。
这就是我,一个压力承受能力处于中间位置的人群的所感所受。我希望有一天,升学不那么难,就业不那么难。我希望有一天,这个社会不再那么强调金钱,我们可以再谈谈理想,而不是被骂作傻帽。我也希望有一天,我们在成长的烦恼中可以谈些更轻松的话题。
我经历过黑色的七月高考,也经历过同样的黑色的考研,至今好好的活着,每天正常的上课、吃饭、上网聊天,并积极地为两年后的毕业找工作做各种准备。不知道这是不是代表我心里素质好,责任感强,是个好学生、好孩子。我只知道,积极面对生活的我,心里却总有一个角落想去逃避生活,逃避压力和责任。于是常常每隔一段时间,就想把一切都抛在脑后,上网去看一些天马行空的小说,沉迷在那些虚幻的世界里。虽然责任感最后会把我拉回现实,但总觉得最幸福的是在幻想中的那一刻。可能这也说明我的心里素质还不够好,那么,作为一个既没有心里素质好到完全把压力置之度外又没有被其压垮的中间人群,我想来谈谈我对压力的感受。
说到学生的压力,90%的人会说不就是升学和就业嘛,我也曾经以为是。刚进初中我就被反复灌输:我的未来是在重点高中期待重点大学以及以后辉煌的人生,还是就此失去进重点高中的机会,前程尽毁?因此,一切值得期待的未来就在于中考一搏!如果说,十一岁小学毕业那年的九月之前我还懵懂无知的话,那么九月之后我就明白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我这辈子就看我的中考了。让一个尚未完全懂事的孩子意识到三年后的一场考试将决定他一生的命运,这种恐慌是巨大的。即使我中考如愿考上了梦寐以求的重点高中,升学的压力却有增无减。因为好学校管得更严,以至于毕业后我再也不愿回想高中生涯。
没有经历过这种升学压力的人是很难明白这种恐惧的,哪怕是陪子女上考场的家长。因为他们是成人,他们明白人生其实是可以有其他选择的,只不过对于现在而言升学比较重要,所以才特别强调。但我们这些孩子不懂,我们单纯地以为真的像大家所强调的那样,考不上大学就完了。尤其是那些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家庭中的孩子。当年我以为我们那一代学生已经苦不堪言了,现在再看看那些从幼儿园就开始参加各种音乐、舞蹈、绘画之类培训班的孩子,上小学就开始请家教的孩子,再回过头来想想我们嬉笑玩乐的童年,才发现我们和他们相比,居然还有个幸福可回忆的童年。
慢慢地长大,终于考上了大学。由于那十几年唯一知道的事就是考大学,考上后反而没了目标,以为真的只要考上大学就有美好的人生了。其实那时就业已经不容易,只是一直在象牙塔里的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而已,及至毕业时参加第一个招聘会就傻子眼,从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在找工作,完全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那时就业率虽然比这两年高很多,但实际上,真正找到个称心工作的并不多,工资和物价不成比例。以上海为例,本科生很大部分月薪只有一千多,而房价却动辄近百万。我们已失去父辈工作的安逸感,可以说在公布的就业率中,很大一部分人的工作,都只是暂时的过渡,工资远不足以养家,远不足以给自己一个安定的未来。我们没有安全感,我们要一直拼搏给自己找到更好的工作。如果说,几年前的就业困难不是没办法找到一份工作,而是很难找到一份工资适当,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那么随着大学扩招结果的逐渐体现,今年,我们现在的就业市场面临更大的压力,本科生月薪一千都是僧多粥少。和许多人一样,在拼搏的道路中我选择了继续深造,但看现在的形势可能两年后我们的就业之路更不乐观。
于是,不再需要升学的我(无读博计划),说起压力,似乎只有就业了。其实不然,生性顽强的我,倒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就业虽难,也并非毫无希望。现在,真正困扰我的,是心理问题。曾几何时,我发现自己染上了一种社会心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浮躁心理。
说得大点,是价值观问题,简单说,人活着为了什么。长大后,总发现小时候学到的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不——样。从小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人生要追求真正的价值,可什么是真正的价值?生活中总是经济第一。我们似乎没有别的评价标准,一个人只要有钱,不但可以拥有各种物质好处,精神上也会受人尊重,被人羡慕。相反,没有金钱的学问家,可能也受尊敬,却鲜少有人羡慕。贫穷什么时候开始成了一个贬义词。这是个鼓励消费的时代,消费不起就在大部分地方失去了价值。
我是学文学的,在发展经济的潮流下,文学被边缘化,研究文学问题和研究金融法律等问题相比总有些理不直气不壮。虽然明白自己真正的兴趣与赚钱无关,但经济问题好像在哪里都是头等大事,既做不到遗世而独立,那就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了。可这毕竟不是我的专业特长,也并非兴趣所在,于是就产生了浮躁心理。如果说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可以通过努力解决,这种浮躁心理产生的压力却是无药可医的。一面想静心研究学问,一面又担心这种努力没有任何意义,社会上给我的感受似乎唯有赚钱才是正道,赚钱才能赢得物质和精神的满足,我做的研究和金钱毫无关系,那意义何在?我从前的价值观被完全颠覆,那新的价值观又何在?
我们的父辈谈理想谈人生的追求,我们这一代人,能谈的又是什么?我们只能谈明星,谈娱乐新闻,谈炒股,否则就是老土,就是不合群,世之所趋,我们又能如何?比起升学和就业,金钱所引起的价值观选择上的迷茫其实是我们更大的问题。我们没有一个固定的信念。除了金钱,我们无所依附。升学和就业我可以努力去争取,但金钱给我带来的这种精神上的压力我却难以摆脱。
这就是我,一个压力承受能力处于中间位置的人群的所感所受。我希望有一天,升学不那么难,就业不那么难。我希望有一天,这个社会不再那么强调金钱,我们可以再谈谈理想,而不是被骂作傻帽。我也希望有一天,我们在成长的烦恼中可以谈些更轻松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