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说,在数学教学中,能否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那么,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呢?根据多年的经验,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情境是以特殊的教学环境为前提,对学生进行视觉和精神上的刺激,教学情境也通过不同的环境氛围对学生进行促进式的一种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把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操作、探究、体验、讨论、合作中学到有价值的、终身发展必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伴随着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得到了丰富。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能否积极思维的前题。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除了帮助学生不断明确学习目的,使他们从获得知识的重要的意义上发生兴趣和提高求知欲外,最重要的还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善于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会创设一些诱人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
教学中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 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
二、转换角色,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以往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灌输的知识,因为学生自己没有开动脑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不能准确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教师在备课时,钻研教材的同时也备好学生,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三、不断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小学生乐于表现自己,我常常被课堂上那一双双举起的小手感动,得到肯定和鼓励的学生更是不会松开自己思维的发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步骤地一个接一个提出问题,去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一个问题解决了,又揭示一个问题,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四、教师放手,多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
以往的教学常常教师奉送知识给学生,课堂上,组织教学、复习旧知、导入新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早已安排得井井有条,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讲解转,教师讲东学生想东,教师讲西学生想西,学生的思路不会跑出教师预想的方案,这种教学方法其实很大程度上禁固了学生的思路,难于培养学生为探索知识而勇往直前的精神。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为目的的,要达到此目的,须要教师放手,多让学生独立思维。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自己解决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不必一一交代,更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引导他们自己逐步加以总结和概括。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通过观察连续五年的年历,许多学生马上发现许多的问题,并大胆举手提出来。
甲:我发现了有的二月有28天,有的二月有29天。
乙:我通过计算每年的天数,有的一年有365天,有的一年有366天。
丙:我发现有几个月每月是31天,有几个月每月是30天。
……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这节新授内容的知识点,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提了出来,这说明他们启动了思维之门,是有能力自己发现和解决许多问题的。而且这样获得的知识会在他们的脑海中印下更深的痕迹。
当然,要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还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其他环节多给他们创造独立思维的条件。每个学生只有启动了思维之门,才会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权利,才会不断拓宽自己的思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的才智得到不断发展,这更需要我们教师的努力配合。
总之,教师要不断积累课堂情境知识,才能创设出适宜学生领悟的、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情境,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想象、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提高。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力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利用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变化规律创设情境,通过例题创设情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等,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有新鲜感,能更好、更快地进入学习的情境中,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情境是以特殊的教学环境为前提,对学生进行视觉和精神上的刺激,教学情境也通过不同的环境氛围对学生进行促进式的一种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把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操作、探究、体验、讨论、合作中学到有价值的、终身发展必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伴随着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得到了丰富。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能否积极思维的前题。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除了帮助学生不断明确学习目的,使他们从获得知识的重要的意义上发生兴趣和提高求知欲外,最重要的还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善于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会创设一些诱人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
教学中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 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
二、转换角色,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以往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灌输的知识,因为学生自己没有开动脑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不能准确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教师在备课时,钻研教材的同时也备好学生,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三、不断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小学生乐于表现自己,我常常被课堂上那一双双举起的小手感动,得到肯定和鼓励的学生更是不会松开自己思维的发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步骤地一个接一个提出问题,去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一个问题解决了,又揭示一个问题,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四、教师放手,多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
以往的教学常常教师奉送知识给学生,课堂上,组织教学、复习旧知、导入新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早已安排得井井有条,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讲解转,教师讲东学生想东,教师讲西学生想西,学生的思路不会跑出教师预想的方案,这种教学方法其实很大程度上禁固了学生的思路,难于培养学生为探索知识而勇往直前的精神。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为目的的,要达到此目的,须要教师放手,多让学生独立思维。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自己解决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不必一一交代,更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引导他们自己逐步加以总结和概括。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通过观察连续五年的年历,许多学生马上发现许多的问题,并大胆举手提出来。
甲:我发现了有的二月有28天,有的二月有29天。
乙:我通过计算每年的天数,有的一年有365天,有的一年有366天。
丙:我发现有几个月每月是31天,有几个月每月是30天。
……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这节新授内容的知识点,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提了出来,这说明他们启动了思维之门,是有能力自己发现和解决许多问题的。而且这样获得的知识会在他们的脑海中印下更深的痕迹。
当然,要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还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其他环节多给他们创造独立思维的条件。每个学生只有启动了思维之门,才会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权利,才会不断拓宽自己的思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的才智得到不断发展,这更需要我们教师的努力配合。
总之,教师要不断积累课堂情境知识,才能创设出适宜学生领悟的、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情境,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想象、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提高。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力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利用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变化规律创设情境,通过例题创设情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等,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有新鲜感,能更好、更快地进入学习的情境中,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