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ia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索未知的化学领域,不断充实自身的学识。从一个章节开始,以生活中实际事例为引,创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随后在课堂上,不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深入挖掘各个知识点,设疑于无疑处,促进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不断提升化学知识掌握程度。
  關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必须采取新型的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由学生自主探究进行辩证性学习。高中化学课程难度并不大,课程知识点基本上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延伸出来,并不断深入,问题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其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于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下面就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做一分析。
  1设置问题,创造教学情境
  人生而具有好奇心,这是促使人们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动力,正所谓“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高中化学的课堂上,采取问题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开始一个新的知识点的学习,能够将化学知识点的举例感消除,让同学们明白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不断思考生活中隐藏的化学知识。虽然说,化学公式是化学知识中的主要部分,但其实很多公式或者说化学原理都被应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到双水解反应时,可以以泡沫灭火器为例子。上课时提到:“前两天看到一则公益广告,在到一个场所时花两分钟了解一下消防通道及灭火器的位置,就等于在发生消防事故时为您的生命多添一份保障,说的的确很有道理,同学们有时间可以多了解一下消防知识,那么重点来了,大家知道泡沫灭火器的原理吗?”有同学说不知道,有些预习了课堂内容的同学说“老师,我知道,是弱酸根离子和弱碱阳离子的双水解反应”,从而开展此次学习内容,并且让同学们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尝试着写出NaHCO3和Al2(SO4)3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反应式。同学们在问题的引导下开始了这一知识点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氛围良好,对于双水解反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2以问题为引,指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高中化学中,许多知识点看似独立,实则相互关联,比如说双水解反应其实就是弱酸弱碱分解并相互促进而发生反应的一个过程,很多时候一些知识点凭借着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其实是可以推演出来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不断体温,引导学生发散性思考,依据已学知识深入探究,挖掘新的知识点,凡事多问为什么,发现生活中隐藏的化学知识,并寻找出其化学原理。
  比如说,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要求学生将氯化铁固体配置成溶液,这一项实验操作较为简单,但是老师在巡视课堂时,却发现有些同学配制出的溶液出现了砖红色沉淀。实验总结时,老师说到:“大家发现没有,有些同学配置的溶液中出现沉淀物,这个可不是正常的实验结果哦,有谁指导是为什么吗?”学生们深入思考,根据实验步骤,分析了FeCl3的化学性质后,得出结论:FeCl3属于强酸弱碱盐,在水中会与发生分解反应形成Fe(OH)3沉淀,就是溶液中出现的杂质。在这节课上,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原本的实验操作,而且还通过失误的实验现象中分析出了发生这一现象的原理,值得夸奖。
  3设疑于无疑处,深挖教学内容
  学生们对于化学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掌握的广度远远不及老师,因此很多时候在发生一些涉及到化学知识的地方,学生们不会去深入思考,无法发现其中的化学原理,此时老师应该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了,以问题让学生去学习、去思考更多的化学知识。化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问,因此很多生活中不经意的小细节,其实就有可能蕴含着一个简单的化学原理,就比如说酸雨的形成、泡沫灭火器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这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的一个地方。
  高考的出题越来越接近生活,学生要做出这些考题,多了解一下生活中蕴含的知识是十分有益的。就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纯碱用热水溶剂然后有较强的去污能力,但是却没有想过为什么,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温度越高,CO3-的水解程度越大”;再例如,开水瓶中有水垢,加一点醋就可以除去,是因为“水垢多为Mg(OH)2、Ca(OH)2等沉淀物,可与醋酸中的氢离子发生反应。”引导学生多多思考生活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或者说教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是化学教学中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4结语
  高中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且是具有独特思维理念的科目,如果老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将书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很难理解并熟练应用这些知识。问题教学法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没有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当了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而一个个问题则是老师提供给学生的指路明灯,引导学生在化学的深海里不断探索前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化学成绩也更为优异。
  参考文献:
  [1]陈涛.高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08:37.
  [2]朵建荣.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以盐类的水解第三课时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9:148-149.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对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处于极为关键时期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须我们大家予以关注。作为中职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以认真的思考,需以密切的关注,需以科学的手段去形成理想的健康学生心理形成策略。本文从健康学生心理形成学生健康人格的思考可给大家以借鉴。  关键词: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形成策略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让我深刻的了解到,中职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已将其划分到素质教育范围中。而对于教学理念和方法上都有较高稳定性的解剖学来说,教师应当就如何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针对解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展开探讨分析,阐明其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解剖学的诞生时间久远,是医学生所需学习的一门重要医学基础课,属形态学。在大
摘 要:曹植前期的赋以乐观、进取的态度抒写壮志豪情,充满豪侠之气,后期主要以苦闷压抑的心情叙写离别之悲、忧生之嗟,文中通过前后期赋的比较、同题诗赋的比较来探析曹植创作赋的心态变化及其原因。  关键词:曹植赋;心态;变化  曹植是建安时期的重要诗人,也是当时的“赋颂之宗”。他的辞赋创作也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本文就曹植的赋作进行研究,探究曹植在创作赋方面的一些心态上的变化,以便更好地了解他的作品。曹
摘 要: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冲击了传统媒体和传统的电视节目。本文通过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分析新媒体技术应用于电视节目制作的必要性,从而提出在电视节目制作中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保证电视节目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电视节目;运用  随着网络技术和新媒體技术的发展,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运用新媒体技术,使新媒体技术为节目的制作提供技术的保证和支持,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使电视节
摘 要:中职数学教学研究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使命。中职数学生成性课堂以它先进的教育理念、轻松的教学氛围、显著的教学效果受到教育工作者的热捧。如何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和设计行之有效的生成性课堂是我们教育一线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数学;生成性课堂;构建  数学在基础教育阶段本属于一门重要学科,但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处于相对尴尬的地位。一方面作为基础教育必须开设数学课,另一方面
摘 要:红水河流域是包括壮、瑶、苗族在内的十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红水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生态下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机制、模式、发展文化生态以及区域互动联合共赢,以其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化发展,使红水河流域收获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文化;红水河;旅游;资源;开发  红水河流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人通过成人教育来学习知识、充实自我。然而,当前的成人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而柔性管理就此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本文就柔性管理思想对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的启示展开研究。  关键词:柔性管理;成人教育;管理工作  成人教育与普通全日制教育不同,它是社会成员中被看作成年的人学习知识、增强技术的一种教育形式。不过,今天许多人都选择
你在你的城市生活了多少年?  乔纳森在纽约生活了十年。小时候,他经常跟随父母搬家,大约十年前,他来到纽约工作。这十年,让他对这里的道路、建筑、居民,以及各种城市的细节了如指掌。  在洛杉矶完成传播与媒体研究学业后,他在《本能》杂志找到了第一份工作,担任编辑助理。他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一边在世界各地旅行,一边以通讯员的身份不断发回照片和报道。  后来,他把镜头对准这座熟悉的城市。他利用自己的这份熟悉,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当前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在实现教学效果方面的实践中遇到难题和挑战还很多。走进新课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亟待解决该做什么、又该怎么做来实现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作为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以及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评价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高低在于教师组织课堂能力的大小。
摘 要:在本稿中笔者从初冬、仲冬、晚冬等三个方面,考查了日语中9个表示冬季的季节词。结果表明:这些季节词,历史久远,寓意深刻,与日本人的生活、习俗、文化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学习日语时,注重学习理解日语中表示季节的词语,对于理解日语,了解日本人,解读日本文化,大有裨益。  关键词:日语;冬季;季节词;日本文化  引言:日语中有很多表示冬季的季节词。  关于季节词的研究并不多见。例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