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手术和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中心指导医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和药物治疗组,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的治愈率明显大于药物治疗组,β-HCG降至正常时间以及妊娠包块消失的时间明显快于药物治疗组,输卵管再通率明显大于药物治疗组,且P<0.05。结论:与药物治疗相比,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异位妊娠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价值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277【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171-01
异位妊娠(EP)俗称宫外孕,是指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位妊娠过程,并以输卵管妊娠较为常见。近几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中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以及药物保守治疗等。本文就腹腔镜手术和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中心指导医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60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3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体征以及β-HCG测量、B超检查进行明确诊断,且所有患者中均无输卵管破裂,腹腔无活动性出血体征,其中输卵管腹壶部妊娠72例,狭部妊娠4例,伞端妊娠2例,间质部妊娠2例。并排除肝肾功能明显异常或凝血功能障碍者以及米非司酮、氨甲喋呤等药物禁忌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组),一组行药物保守治疗(药物治疗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体征以及妊娠部位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腹腔镜组。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取仰卧位,于脐孔下缘行气腹穿刺,注入CO2形成人工气腹,腹部压力维持在12~14mmHg,以10mm Trocar穿刺达腹腔,置入腹腔镜,并分别于左、右麦氏点各行一个穿刺孔置入5mm、10mmTrocar,置入手术器械操作。首先应用腹腔镜对盆腔进行探查,包括子宫、双侧输卵管、卵巢以及腹腔脏器的关系等,并根据患者有无生育要求、孕囊大小以及输卵管的破裂等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固定患侧输卵管,沿输卵管纵轴切开长约2~3cm的距离,取出胚胎组织和血块,创面有出血者行电凝止血,并彻底冲洗盆腔,术后排空空气,取出操作设备,皮肤各切口皮内缝合。
1.2.2药物治疗组。分别根据患者的体重和体表面积算出氨甲喋呤(MTX)的用量,并以50mg/m2的剂量行单次肌肉注射,并嘱患者空腹顿服,与治疗后的第4d和第7d行β-HCC浓度的检测,若患者的β-HCC检测值下降不到15%,可给予重复肌注1次。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妊娠包块消失的时间进行比较,对于治疗后的半年行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观察输卵管再通率。
1.4治愈标准。血β-HCG呈下降的趋势并转至正常范围;B超提示包块缩小。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情况。腹腔镜组40例患者,其中31例患者行輸卵管切口取胚术,9例患者行输卵管伞部挤压术,均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药物保守治疗组40例患者中治愈31例,治愈率为77.5%,两组比较,腹腔镜组治愈率明显大于药物治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临床指标比较。对两组患者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以及妊娠包块消失的时间的比较,腹腔镜组均明显小于药物治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临床指标比较(X±S)
组别β-HCG降至正常时间(d)妊娠包块消失时间(d)腹腔镜组6.97±2.360药物治疗组17.02±4.6531.27±4.18P<0.05<0.052.3输卵管再通率比较。腹腔镜组和药物治疗组的输卵管再通数分别为37例(92.5%)患者和18例(70.0%)患者,两组输卵管再通率的比较,腹腔镜组明显大于药物治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最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是输卵管黏膜炎和输卵管周围炎均是导致输卵管妊娠的常见病因。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大部分为初孕者,因此对保留输卵管、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较高[1]。
药物保守治疗的常用药物为氨甲喋呤(MTX),其是一种新型的孕激素拮抗剂,化学结构与叶酸相类似,MIX通过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达到拮抗孕酮的作用[2]。但是应用MTX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必须严格进行适应症的把握,其适应症主要包括:①患者的一般情绪良好,无明显内出血;②子宫附件包括直径<4cm;③血β-HCG<150U/L;④肝功能正常,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存在的一个缺点就是疗程较长,且适应症范围较小,且在治疗期间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以免发生危险。
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为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其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的特点,且对患者的腹腔功能干扰较小,疾病不会对患者的病变部位产生损伤[3]。在本组的资料中对腹腔镜组和药物治疗组相比,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在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以及提高输卵管再通率方面存在较为显著优势,且与药物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根据本组资料结果作者认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异位妊娠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石一复.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16(4):196-197
[2]田革联,杨苏安.米菲司酮与甲氨喋呤联合用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5(11):1709-1711
[3]陈建辉.腹腔镜下取胚术治疗输卵管妊娠62例[J].南华大学学报,2009,37(4):430-462'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价值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277【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171-01
异位妊娠(EP)俗称宫外孕,是指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位妊娠过程,并以输卵管妊娠较为常见。近几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中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以及药物保守治疗等。本文就腹腔镜手术和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中心指导医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60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3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体征以及β-HCG测量、B超检查进行明确诊断,且所有患者中均无输卵管破裂,腹腔无活动性出血体征,其中输卵管腹壶部妊娠72例,狭部妊娠4例,伞端妊娠2例,间质部妊娠2例。并排除肝肾功能明显异常或凝血功能障碍者以及米非司酮、氨甲喋呤等药物禁忌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组),一组行药物保守治疗(药物治疗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体征以及妊娠部位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腹腔镜组。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取仰卧位,于脐孔下缘行气腹穿刺,注入CO2形成人工气腹,腹部压力维持在12~14mmHg,以10mm Trocar穿刺达腹腔,置入腹腔镜,并分别于左、右麦氏点各行一个穿刺孔置入5mm、10mmTrocar,置入手术器械操作。首先应用腹腔镜对盆腔进行探查,包括子宫、双侧输卵管、卵巢以及腹腔脏器的关系等,并根据患者有无生育要求、孕囊大小以及输卵管的破裂等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固定患侧输卵管,沿输卵管纵轴切开长约2~3cm的距离,取出胚胎组织和血块,创面有出血者行电凝止血,并彻底冲洗盆腔,术后排空空气,取出操作设备,皮肤各切口皮内缝合。
1.2.2药物治疗组。分别根据患者的体重和体表面积算出氨甲喋呤(MTX)的用量,并以50mg/m2的剂量行单次肌肉注射,并嘱患者空腹顿服,与治疗后的第4d和第7d行β-HCC浓度的检测,若患者的β-HCC检测值下降不到15%,可给予重复肌注1次。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妊娠包块消失的时间进行比较,对于治疗后的半年行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观察输卵管再通率。
1.4治愈标准。血β-HCG呈下降的趋势并转至正常范围;B超提示包块缩小。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情况。腹腔镜组40例患者,其中31例患者行輸卵管切口取胚术,9例患者行输卵管伞部挤压术,均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药物保守治疗组40例患者中治愈31例,治愈率为77.5%,两组比较,腹腔镜组治愈率明显大于药物治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临床指标比较。对两组患者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以及妊娠包块消失的时间的比较,腹腔镜组均明显小于药物治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临床指标比较(X±S)
组别β-HCG降至正常时间(d)妊娠包块消失时间(d)腹腔镜组6.97±2.360药物治疗组17.02±4.6531.27±4.18P<0.05<0.052.3输卵管再通率比较。腹腔镜组和药物治疗组的输卵管再通数分别为37例(92.5%)患者和18例(70.0%)患者,两组输卵管再通率的比较,腹腔镜组明显大于药物治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最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是输卵管黏膜炎和输卵管周围炎均是导致输卵管妊娠的常见病因。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大部分为初孕者,因此对保留输卵管、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较高[1]。
药物保守治疗的常用药物为氨甲喋呤(MTX),其是一种新型的孕激素拮抗剂,化学结构与叶酸相类似,MIX通过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达到拮抗孕酮的作用[2]。但是应用MTX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必须严格进行适应症的把握,其适应症主要包括:①患者的一般情绪良好,无明显内出血;②子宫附件包括直径<4cm;③血β-HCG<150U/L;④肝功能正常,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存在的一个缺点就是疗程较长,且适应症范围较小,且在治疗期间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以免发生危险。
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为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其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的特点,且对患者的腹腔功能干扰较小,疾病不会对患者的病变部位产生损伤[3]。在本组的资料中对腹腔镜组和药物治疗组相比,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在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以及提高输卵管再通率方面存在较为显著优势,且与药物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根据本组资料结果作者认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异位妊娠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石一复.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16(4):196-197
[2]田革联,杨苏安.米菲司酮与甲氨喋呤联合用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5(11):1709-1711
[3]陈建辉.腹腔镜下取胚术治疗输卵管妊娠62例[J].南华大学学报,2009,37(4):430-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