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党和政府对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的重视,农村广播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点关注。农村广播与农村电视是为农民提供文化娱乐和信息的最便捷、最普遍的工具,可以积极推动农村社会进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广播电视的覆盖率正在不断大幅提高,但还存在一部分广播电视覆盖缺口,而且根据调查和统计,缺口全部都出现在农村。如何使农村广播的建设与发展紧跟农民的需求是需要有关部门深入探索问题,本文针对农村广播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农村广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农村广播融合技术整体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农村广播 融合技术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170-01
一、前言
虽然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网络、电视、移动电话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但县乡两级政府的一些政府信息,以及当地的一些涉农信息,却无法及时地传达到农民手中,造成了政府工作不好搞,农民不知新政策的局面。
“农村广播”的实施可以使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盆困地区的干部和群众能进一步及时了解、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民众的素质,有利于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利用广播站每天早、中、晚播放新闻节目的有利时机,可以适时插播诸如财务、政务、务工信息、抗震安居补助、退耕还林政策以及乡党委、政府近期工作动态等与农牧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有助于群众更多更广的了解社会信息,了解农业科技知识,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政策等,增强法制和权益认识。
二、农村广播融合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简介
敖汉旗在《内蒙古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和验收规范(试行)》中就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的系统构成、系统功能、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县到乡、乡到村、村到极端)等作了详尽阐述;就工作技术、工程设备、工程施工和验收步骤作了明确规定。保证“村村响”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靠性,确保“村村响”工程的长效健康发展。
村村响系统应具备广播节目传播、多种信源播放和语音直接播出功能。具备应急信息的收集、处理、播报能力;整个系统遵循县、乡、村三级联动可控,应遵循“紧急广播优先于日常广播、日常廣播上级优先、紧急广播下级优先”的原则。支持将正常播出节目强制切换到紧急广播节目;支持在正常播出节目中插入紧急信息;县、乡两级应具备对下一级寻址控制播出能力。控制各种接收终端自动唤醒;系统应预留对市级村村响广播系统的对接接口;县级播出前端应配备管理服务器,具备播出情况自动记录功能;乡镇广播站、村广播室应有播出日志;
三、农村广播融合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常用的技术模式
1、HFC共缆传输:在有线电视网健全的地区,采用有线电视共缆,对巩固和提高有线广播的质量,实现有线电视网络的多功能开发,有利于设备系统的安装操作;有利于确保信息传输质量;有利于降低运行维护的费用。
2、FN无线覆盖:调频无线传输技术是一种环境适应性较强的传输技术,是对有线传输的有益补充。解决个别有线网络无法通达的自然村的广播信号传输,利用有线+无线的传输模式,实现调频广播无线补点覆盖。
3、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系统支持广播信号通过地面数字电视系统覆盖,可利用各地建设的地面数字电视无线发射系统,直放站、补点站实现广播信号的无线覆盖。
4、TCP/IP及Intemet网络:系统支持三级联网的IP音频广播传输,利用普及的TCP/IP及Intemet网络互联网实现IP音频广播传输,利用IP技术的可交换性实现任意点到点,分区广播的音频节目的推送功能。
四、农村广播融合技术整体解决方案中播控中心的设置
1、县级播控中心
县(区)到乡(镇)采用IP网络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县(区)级广播中心前端主要是播出功能和管理功能,其信号源来自于中央、省、市主要节目和本地广播电台及其它节目,提供各种流媒体应用(音乐播放、采集讲话、电台转播、定时任务、内部通信等)。利用IP广播系统服务器中的管理软件和系统服务软件,将数字音频信号通过IP网络传输到乡(镇)级。按照播出计划向全县乡(镇)广播站和村广播室提供统一的广播信号源,必要时可以直接播出相关单位的紧急信息或预警信息。
乡(镇)到行政村采用IP网络数字信号进行传输,乡(镇)级广播中心前端主要是播出功能和管理功能,其信号源来自于中央、省、市、县主要节目和本地广播电台及其它节目,利用IP广播系统服务中的系统服务软件,将数字音频信号通过IP网络传输到行政村级。按照播出计划向管辖行政村组广播站和村广播室提供统一的广播信号源,必要时可以直接播出相关单位的紧急信息或预警信息。
2、村级播控中心
村组广播方式主要具体可根据村组的线路、资金、操作性等方面考虑村组终端的类型,具体情况如下:
在村组网络已经全自然组覆盖后的情况下,建议采用纯数字IP覆盖的方式,在行政村配置电脑和话筒,在前端自然组配置IP功放和扬声器。通过行政材电话系统预装控制软件可以简单的控制村组的终端设备。
在网络只覆盖到行政村一级的情况下,建议采用IP+无线调频的方式,在行政村配置IOP调频终端和话筒,在前端自然组配置IP调频收扩机+扬声器。通过IP调频终端直接可以对自然组讲话或者播放音乐。
在网络只覆盖到行政村一级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IP+定压传输的方式,在行政村配置IP终端、话筒和定压功放,在前端自然组配置扬声器即可。通过IP终端直接可以对自然组讲话或者播放音乐。
五、农村广播融合技术中广播接入解决方案
1、接入模式 (1)分散接入模式:电话和短信网关及接入服务器部署到乡镇或县中心机房。
(2)呼叫中心模式:电话和短信网关及接入服务器部署到省中心机房。
2、接入功能
(1)移动(手机):用户使用权限绑定的手机拨打广播平台电话,直接电话广播。
(2)播音室(PC):PC通过IP网络接入广播中心,实现实时广播、定时广播任务。
(3)IP话筒(终端):嵌入式IP网络接入,进行讲话、播放节目等。
(4)多媒体(短信等):通过短信平台或多媒体统一通信(UC)平台接入进行广播。
(5)人工座席(呼叫中心):领导可以通过呼叫中心人工调度对指定范围播出讲话。
3、平台功能
(1)用户鉴权:对手机、PC、终端各种接入用户的鉴权。
(2)会话监管:根据用户权限可以监控、删除任一会话。
(3)分组分发:可以任意组群分发会话。
(4)优先级控制:针对不用用户不同业务,提供多种方式的优先级仲裁。
4、终端功能
(1)音频解码:支持多种质量和编码格式的音频硬解码,保证良好音质。
(2)定向播放:可以任意单点、多点,定向组群播放。
(3)远程控制:终端音量、功放電源可控。
(4)现网融合:终端可输出控制命令,实现调频、音频终端的对接控制。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以及对“小康社会”目标的日益推进,广大农民对广播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农村广播在农民文化生活中的角色也逐渐定位明晰,如何使农村广播的建设与发展紧跟农民的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贡献自身的力量,是需要有关部门深入探索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毅然.调频广播覆盖的技术实践[J].西部广播电视.2014(20).
[2] 俞金玲. 关于农村文化广播工作的几点思考[J]. 科技致富向导.2014.(32).
[3] 曾岩.新一轮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视听纵横. 2007(02).
[4] 王承英,陈章楷.如何建立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02).
[关键词]农村广播 融合技术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170-01
一、前言
虽然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网络、电视、移动电话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但县乡两级政府的一些政府信息,以及当地的一些涉农信息,却无法及时地传达到农民手中,造成了政府工作不好搞,农民不知新政策的局面。
“农村广播”的实施可以使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盆困地区的干部和群众能进一步及时了解、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民众的素质,有利于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利用广播站每天早、中、晚播放新闻节目的有利时机,可以适时插播诸如财务、政务、务工信息、抗震安居补助、退耕还林政策以及乡党委、政府近期工作动态等与农牧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有助于群众更多更广的了解社会信息,了解农业科技知识,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政策等,增强法制和权益认识。
二、农村广播融合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简介
敖汉旗在《内蒙古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和验收规范(试行)》中就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的系统构成、系统功能、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县到乡、乡到村、村到极端)等作了详尽阐述;就工作技术、工程设备、工程施工和验收步骤作了明确规定。保证“村村响”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靠性,确保“村村响”工程的长效健康发展。
村村响系统应具备广播节目传播、多种信源播放和语音直接播出功能。具备应急信息的收集、处理、播报能力;整个系统遵循县、乡、村三级联动可控,应遵循“紧急广播优先于日常广播、日常廣播上级优先、紧急广播下级优先”的原则。支持将正常播出节目强制切换到紧急广播节目;支持在正常播出节目中插入紧急信息;县、乡两级应具备对下一级寻址控制播出能力。控制各种接收终端自动唤醒;系统应预留对市级村村响广播系统的对接接口;县级播出前端应配备管理服务器,具备播出情况自动记录功能;乡镇广播站、村广播室应有播出日志;
三、农村广播融合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常用的技术模式
1、HFC共缆传输:在有线电视网健全的地区,采用有线电视共缆,对巩固和提高有线广播的质量,实现有线电视网络的多功能开发,有利于设备系统的安装操作;有利于确保信息传输质量;有利于降低运行维护的费用。
2、FN无线覆盖:调频无线传输技术是一种环境适应性较强的传输技术,是对有线传输的有益补充。解决个别有线网络无法通达的自然村的广播信号传输,利用有线+无线的传输模式,实现调频广播无线补点覆盖。
3、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系统支持广播信号通过地面数字电视系统覆盖,可利用各地建设的地面数字电视无线发射系统,直放站、补点站实现广播信号的无线覆盖。
4、TCP/IP及Intemet网络:系统支持三级联网的IP音频广播传输,利用普及的TCP/IP及Intemet网络互联网实现IP音频广播传输,利用IP技术的可交换性实现任意点到点,分区广播的音频节目的推送功能。
四、农村广播融合技术整体解决方案中播控中心的设置
1、县级播控中心
县(区)到乡(镇)采用IP网络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县(区)级广播中心前端主要是播出功能和管理功能,其信号源来自于中央、省、市主要节目和本地广播电台及其它节目,提供各种流媒体应用(音乐播放、采集讲话、电台转播、定时任务、内部通信等)。利用IP广播系统服务器中的管理软件和系统服务软件,将数字音频信号通过IP网络传输到乡(镇)级。按照播出计划向全县乡(镇)广播站和村广播室提供统一的广播信号源,必要时可以直接播出相关单位的紧急信息或预警信息。
乡(镇)到行政村采用IP网络数字信号进行传输,乡(镇)级广播中心前端主要是播出功能和管理功能,其信号源来自于中央、省、市、县主要节目和本地广播电台及其它节目,利用IP广播系统服务中的系统服务软件,将数字音频信号通过IP网络传输到行政村级。按照播出计划向管辖行政村组广播站和村广播室提供统一的广播信号源,必要时可以直接播出相关单位的紧急信息或预警信息。
2、村级播控中心
村组广播方式主要具体可根据村组的线路、资金、操作性等方面考虑村组终端的类型,具体情况如下:
在村组网络已经全自然组覆盖后的情况下,建议采用纯数字IP覆盖的方式,在行政村配置电脑和话筒,在前端自然组配置IP功放和扬声器。通过行政材电话系统预装控制软件可以简单的控制村组的终端设备。
在网络只覆盖到行政村一级的情况下,建议采用IP+无线调频的方式,在行政村配置IOP调频终端和话筒,在前端自然组配置IP调频收扩机+扬声器。通过IP调频终端直接可以对自然组讲话或者播放音乐。
在网络只覆盖到行政村一级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IP+定压传输的方式,在行政村配置IP终端、话筒和定压功放,在前端自然组配置扬声器即可。通过IP终端直接可以对自然组讲话或者播放音乐。
五、农村广播融合技术中广播接入解决方案
1、接入模式 (1)分散接入模式:电话和短信网关及接入服务器部署到乡镇或县中心机房。
(2)呼叫中心模式:电话和短信网关及接入服务器部署到省中心机房。
2、接入功能
(1)移动(手机):用户使用权限绑定的手机拨打广播平台电话,直接电话广播。
(2)播音室(PC):PC通过IP网络接入广播中心,实现实时广播、定时广播任务。
(3)IP话筒(终端):嵌入式IP网络接入,进行讲话、播放节目等。
(4)多媒体(短信等):通过短信平台或多媒体统一通信(UC)平台接入进行广播。
(5)人工座席(呼叫中心):领导可以通过呼叫中心人工调度对指定范围播出讲话。
3、平台功能
(1)用户鉴权:对手机、PC、终端各种接入用户的鉴权。
(2)会话监管:根据用户权限可以监控、删除任一会话。
(3)分组分发:可以任意组群分发会话。
(4)优先级控制:针对不用用户不同业务,提供多种方式的优先级仲裁。
4、终端功能
(1)音频解码:支持多种质量和编码格式的音频硬解码,保证良好音质。
(2)定向播放:可以任意单点、多点,定向组群播放。
(3)远程控制:终端音量、功放電源可控。
(4)现网融合:终端可输出控制命令,实现调频、音频终端的对接控制。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以及对“小康社会”目标的日益推进,广大农民对广播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农村广播在农民文化生活中的角色也逐渐定位明晰,如何使农村广播的建设与发展紧跟农民的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贡献自身的力量,是需要有关部门深入探索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毅然.调频广播覆盖的技术实践[J].西部广播电视.2014(20).
[2] 俞金玲. 关于农村文化广播工作的几点思考[J]. 科技致富向导.2014.(32).
[3] 曾岩.新一轮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视听纵横. 2007(02).
[4] 王承英,陈章楷.如何建立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