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对其选择床旁支气管镜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63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33例以及对照组3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对比分组依据为不同疾病干预方法;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观察组:常规机械通气+床旁支气管镜;通过对比PaO2(动脉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以及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以突出床旁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PaO2以及SaO2方面,同对照组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提高程度明显(P<0.05);在PaCO2方面,同对照组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P<0.05)。结论:对于医院ICU机械通气患者,临床选择床旁支气管镜进行治疗,可以将PaO2、PaCO2以及SaO2等系列指标显著改善,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疾病的康复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床旁支气管镜;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51-02
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临床往往需要选择机械通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其可以将患者表现出的相关疾病症状加以改善【1】。为了探讨选择床旁支气管镜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本次对比实验观察对象,采用床旁支气管镜对观察组33例ICU通气患者进行治疗后,在改善患者的PaO2、PaCO2以及SaO2等系列指标等方面,效果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63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33例以及对照组3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对比分组依据为不同疾病干预方法;观察组(33例):男29例,女4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5岁-5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35±2.93)岁;对照组(30例):男25例,女5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6岁-6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39±2.89)岁;观察两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基础资料,均衡性显著(P>0.05)。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ICU机械通气患者,在其住院后按照常规展开机械通气治疗。此外对患者于临床实施化痰治疗、解痉治疗以及抗感染等治疗等。对于观察组ICU机械通气患者,临床选择纤维支气管镜有效展开相关的疾病检查以及临床治疗。在准备对患者实施临床手术前,选择丙泊酚[2毫克/(千克·小时)~4毫克/(千克·小时)]对患者完成静脉滴注。此外对患者于临床实施局部浸润麻醉,主要选择利多卡因药物有效完成【2】。之后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模式于临床针对ICU患者展开疾病的治疗,控制潮气量保持在8毫升/千克与10毫升/千克之间,调整频率保持在15次/分钟与20次/分钟之间,将呼气末气道正压进行降低,降低的幅度在5mmHg与8mmHg之间,保证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100%。之后于患者的主气道,将支气管镜有效插入,针对患者的左右侧叶以及患者每段支气管有效实施灌洗【3】。在进行相关操作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选择氯化钠注射液(0.9%,37℃)于活检孔中有效注入,对患者视野内的分泌物进行有效冲洗并且吸出,完成后退镜,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观察,合理完成灌洗量的设置。完成相关操作之后,对呼吸机参数以及呼吸机模式进行调整,保持在原有模式状态,在2小时之后对患者实施血气分析,按照常规对患者实施痰培炎。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于所有ICU机械通气患者临床数据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PaO2、PaCO2以及SaO2等系列指标实施t检验(以 表示),当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以及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PaO2以及SaO2方面,同对照组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提高程度明显(P<0.05);在PaCO2方面,同对照组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P<0.05),见表1。
2、讨论
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在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对于表现出脱机困难的患者,往往合并表现出重症肺部感染的现象,对患者选择全身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的感染现象无法进行有效控制。对于表现出痰液较多症状、痰液粘稠以及痰液无法有效咳出的患者,往往因为出现了支气管腔阻塞的情况后,表现出肺不张的现象,从而导致无法获得显著的机械通气效果,表现出较高的疾病死亡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选择床旁支气管镜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其可以将患者气道内处于浓稠状态的痰液进行有效清除,将患者的肺不张面积有效减少,将疾病死亡率有效降低。
综上所述,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方法选择床旁支气管镜,在PaO2、PaCO2以及SaO2等系列指标方面可以确保获得明显改善,显著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蕾,刘勇,闫登峰.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 中外医疗,2013(25):71+73.
[2]张永利,万献尧. 经纤支镜灌洗治疗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临床医学,2014(01):45-46.
[3]钟映玉,肖百芳,李鲤.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危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应用[J]. 四川医学,2012(07):1188-1190.
【关键词】床旁支气管镜;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51-02
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临床往往需要选择机械通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其可以将患者表现出的相关疾病症状加以改善【1】。为了探讨选择床旁支气管镜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本次对比实验观察对象,采用床旁支气管镜对观察组33例ICU通气患者进行治疗后,在改善患者的PaO2、PaCO2以及SaO2等系列指标等方面,效果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63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33例以及对照组3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对比分组依据为不同疾病干预方法;观察组(33例):男29例,女4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5岁-5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35±2.93)岁;对照组(30例):男25例,女5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6岁-6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39±2.89)岁;观察两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基础资料,均衡性显著(P>0.05)。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ICU机械通气患者,在其住院后按照常规展开机械通气治疗。此外对患者于临床实施化痰治疗、解痉治疗以及抗感染等治疗等。对于观察组ICU机械通气患者,临床选择纤维支气管镜有效展开相关的疾病检查以及临床治疗。在准备对患者实施临床手术前,选择丙泊酚[2毫克/(千克·小时)~4毫克/(千克·小时)]对患者完成静脉滴注。此外对患者于临床实施局部浸润麻醉,主要选择利多卡因药物有效完成【2】。之后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模式于临床针对ICU患者展开疾病的治疗,控制潮气量保持在8毫升/千克与10毫升/千克之间,调整频率保持在15次/分钟与20次/分钟之间,将呼气末气道正压进行降低,降低的幅度在5mmHg与8mmHg之间,保证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100%。之后于患者的主气道,将支气管镜有效插入,针对患者的左右侧叶以及患者每段支气管有效实施灌洗【3】。在进行相关操作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选择氯化钠注射液(0.9%,37℃)于活检孔中有效注入,对患者视野内的分泌物进行有效冲洗并且吸出,完成后退镜,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观察,合理完成灌洗量的设置。完成相关操作之后,对呼吸机参数以及呼吸机模式进行调整,保持在原有模式状态,在2小时之后对患者实施血气分析,按照常规对患者实施痰培炎。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于所有ICU机械通气患者临床数据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PaO2、PaCO2以及SaO2等系列指标实施t检验(以 表示),当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以及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PaO2以及SaO2方面,同对照组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提高程度明显(P<0.05);在PaCO2方面,同对照组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P<0.05),见表1。
2、讨论
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在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对于表现出脱机困难的患者,往往合并表现出重症肺部感染的现象,对患者选择全身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的感染现象无法进行有效控制。对于表现出痰液较多症状、痰液粘稠以及痰液无法有效咳出的患者,往往因为出现了支气管腔阻塞的情况后,表现出肺不张的现象,从而导致无法获得显著的机械通气效果,表现出较高的疾病死亡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选择床旁支气管镜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其可以将患者气道内处于浓稠状态的痰液进行有效清除,将患者的肺不张面积有效减少,将疾病死亡率有效降低。
综上所述,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方法选择床旁支气管镜,在PaO2、PaCO2以及SaO2等系列指标方面可以确保获得明显改善,显著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蕾,刘勇,闫登峰.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 中外医疗,2013(25):71+73.
[2]张永利,万献尧. 经纤支镜灌洗治疗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临床医学,2014(01):45-46.
[3]钟映玉,肖百芳,李鲤.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危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应用[J]. 四川医学,2012(07):1188-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