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论文以爱德华·贝拉米的《回顾》为考察对象,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和生活经历,目的是通过了解作者来寻找写作动机;第二部分简要概述小说情节,阐述笔者对理想社会的四点特征总结;第三部分简述《回顾》在国内的影响,供读者参考研究;第四部分基于对《回顾》的评价,笔者更加坚定不移地支持和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秉承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从而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共产主义。
关键词:爱德华·贝拉米;《回顾》;社会主义信念;
《回顾》出版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是距离现代社会时间比较近的乌托邦作品,其内容更具有可行性、更贴近于现实社会。在国内,针对此书的研究较少。笔者从社会主义信念出发对此书展开简要的介绍。
一、贝拉米的简介
(一)贝拉米生平及生活经历。爱德华·贝拉米(1850-1898),童年居住于故乡马塞诸塞州的契柯皮瀑布村庄,其父祖辈中,有著名神学家约瑟夫·贝拉米博士,有外祖父本杰明·普特南牧师,有浸礼教会牧师父亲,也有虔诚的信仰加尔文教的母亲,受家族牧师及神学的影响,贝拉米的社会观带有强烈反唯物论的唯心特色。童年时期,亲眼目睹移民家庭的辛酸苦楚,给幼年的贝拉米在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年轻的贝拉米进入斯克内克塔迪地方的协和学院,但未毕业。留德一年后,学习法律,取得律师资格,但从未执业。1871年最初在《纽约晚报》担任编辑,后又转到斯普林菲尔德的《协和报》。记者生涯,让贝拉米积累了更多丰富的现实社会素材,为其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著作,著有短篇小说《海顿霍夫医生的治疗法》、《拉丁顿小姐的妹妹》、《盲人世界》、《这可能落到谁的头上》,1888年出版《回顾》一书,使作者从此蜚声世界,享有国际声誉。1897年出版《回顾》的续集《平等》,但影响不大。
二、小说情节及其四点启示
(一)故事主要情节,主人公是上流社会的年轻人朱里安·韦斯特,患有严重的失眠症,因此经常睡在自家住宅下的地下室里,从1887年一直睡到2000年,醒来后发现生活的城市波士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与新世纪家庭的对话和自己的观察,发现整个社会有了惊人的变化:人人平等、热爱劳动、教育普及、社会公有、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社会文明有序、军队和监狱被取消、政府廉洁奉公、城市优美。更巧妙的是主人公在新波士顿幸运的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共性。笔者针对空想社会主义家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当今时代发展的现状,结合《回顾》一书,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所具有的共性作了如下几点总结性的概括,仅供参考。
(1)实行公有制的社会制度。中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相比,公有制的优越性之一体现在更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之二,公有制能够消除贫富悬殊,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基于此,笔者认为未来社会的经济制度会在充分发挥市场活力,积累足够资本的前提下逐渐向公有制的经济制度靠拢,从而消灭贫富差距,实现完全公有,走向共产主义。
(2)适量的人口。以丹麦发达国家为例,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以非洲发展中国家为例,人口密度大,生活环境尤为恶劣。两种现象都影响社会正常运转。基于此,笔者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适量的人口是必要的前提,既要为国家建设、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又要保证自然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利用。
(3)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目前,国际恐怖主义等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国内,道德滑坡尤为严重。如何在未来达到幸福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笔者认为,一方面要普及教育,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全体国民的国民素质;另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和谐社会”内化于人民心中。
(4)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空想社会主义者笔下的理想社会形态都是在物质较为充足的前提下实现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十九大以来人民的需求向多层次、多样化发展。因此,笔者认为,物质生活的充分实现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保障。
三、《回顾》在中国的影响
《回顾》最早是由英国传教士,也是清政府的国际顾问李提摩太和蔡尔康译成中文,先期以《回头看计略》为名在上海广学会的《万国公报》上連载,后来被易名为《百年一觉》,1894年以单行本的形式再版。同时也有1963年出版的林天斗、张自谋合译的《回顾》,由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对应时代的读者期待以及译者对原文本的理解存在差异,一个以救亡启蒙为目的,一个为新中国建设服务。
此书让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谭嗣同、梁启超等人深受影响,康有为更是在该书影响下创作了属于自己理想社会的《大同书》。与此同时,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吴汝澄的《痴人说梦》、李伯元的《冰山雪海》、碧荷馆主人的《新纪元》、陆士谬的《新中国》等,都与《百年一觉》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
四、评价及当代启示
(一)历史评价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马克思、恩格斯找到了全体人民寻求解放的道路,那就是阶级斗争,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七八十年代各国工人运动就已风起云涌。《回顾》一书的发表一方面给广大劳苦大众给予了精神的灯塔,满足了精神的慰藉;另一方面也有其不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消极层面,它间接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相背离,同时忽视了当时蓬勃发展的工人阶级运动,忽视了阶级对立、阶级斗争,对九十年代的工人阶级运动和工人政党的成立起了阻碍作用。
(二)当代启示,马克思、恩格斯为后人们所展现的共产主义社会,只是一个宏观的层面,“随时随地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要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转变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而发生变化。
笔者认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最终走向共产主义是必然趋势,而在这个必然的过程中,一方面,资产阶级通过增加工人的福利、缩短工作时长、改善工作环境等来缓和社会矛盾;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机器人在未来的广范使用,行业的多样化、从业人员细致的分工导致工人阶级逐渐失去聚集性,从而减少了无产阶级为求生存团结一致推翻资产阶级的可能性,阶级间剧烈的对立和革命会逐渐消失,随之代替的是资本主义不断地自我改良和自我完善。所以,笔者认为资产阶级会通过资本主义改良在未来通过某些形式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但此过程耗时较长,一定程度上会放缓社会前进的脚步,从而阻碍更快的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相比而言,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先进品质、具有远大理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 虽然目前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在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上还要继续砥砺前行,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已经彰显,十九大以来主要矛盾也发生显著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因此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爱德华·贝拉米.回顾.商务印书馆.1984.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邢世政(1995.01-今),女,汉族,山东济南,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山东济南)
关键词:爱德华·贝拉米;《回顾》;社会主义信念;
《回顾》出版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是距离现代社会时间比较近的乌托邦作品,其内容更具有可行性、更贴近于现实社会。在国内,针对此书的研究较少。笔者从社会主义信念出发对此书展开简要的介绍。
一、贝拉米的简介
(一)贝拉米生平及生活经历。爱德华·贝拉米(1850-1898),童年居住于故乡马塞诸塞州的契柯皮瀑布村庄,其父祖辈中,有著名神学家约瑟夫·贝拉米博士,有外祖父本杰明·普特南牧师,有浸礼教会牧师父亲,也有虔诚的信仰加尔文教的母亲,受家族牧师及神学的影响,贝拉米的社会观带有强烈反唯物论的唯心特色。童年时期,亲眼目睹移民家庭的辛酸苦楚,给幼年的贝拉米在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年轻的贝拉米进入斯克内克塔迪地方的协和学院,但未毕业。留德一年后,学习法律,取得律师资格,但从未执业。1871年最初在《纽约晚报》担任编辑,后又转到斯普林菲尔德的《协和报》。记者生涯,让贝拉米积累了更多丰富的现实社会素材,为其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著作,著有短篇小说《海顿霍夫医生的治疗法》、《拉丁顿小姐的妹妹》、《盲人世界》、《这可能落到谁的头上》,1888年出版《回顾》一书,使作者从此蜚声世界,享有国际声誉。1897年出版《回顾》的续集《平等》,但影响不大。
二、小说情节及其四点启示
(一)故事主要情节,主人公是上流社会的年轻人朱里安·韦斯特,患有严重的失眠症,因此经常睡在自家住宅下的地下室里,从1887年一直睡到2000年,醒来后发现生活的城市波士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与新世纪家庭的对话和自己的观察,发现整个社会有了惊人的变化:人人平等、热爱劳动、教育普及、社会公有、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社会文明有序、军队和监狱被取消、政府廉洁奉公、城市优美。更巧妙的是主人公在新波士顿幸运的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共性。笔者针对空想社会主义家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当今时代发展的现状,结合《回顾》一书,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所具有的共性作了如下几点总结性的概括,仅供参考。
(1)实行公有制的社会制度。中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相比,公有制的优越性之一体现在更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之二,公有制能够消除贫富悬殊,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基于此,笔者认为未来社会的经济制度会在充分发挥市场活力,积累足够资本的前提下逐渐向公有制的经济制度靠拢,从而消灭贫富差距,实现完全公有,走向共产主义。
(2)适量的人口。以丹麦发达国家为例,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以非洲发展中国家为例,人口密度大,生活环境尤为恶劣。两种现象都影响社会正常运转。基于此,笔者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适量的人口是必要的前提,既要为国家建设、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又要保证自然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利用。
(3)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目前,国际恐怖主义等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国内,道德滑坡尤为严重。如何在未来达到幸福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笔者认为,一方面要普及教育,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全体国民的国民素质;另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和谐社会”内化于人民心中。
(4)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空想社会主义者笔下的理想社会形态都是在物质较为充足的前提下实现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十九大以来人民的需求向多层次、多样化发展。因此,笔者认为,物质生活的充分实现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保障。
三、《回顾》在中国的影响
《回顾》最早是由英国传教士,也是清政府的国际顾问李提摩太和蔡尔康译成中文,先期以《回头看计略》为名在上海广学会的《万国公报》上連载,后来被易名为《百年一觉》,1894年以单行本的形式再版。同时也有1963年出版的林天斗、张自谋合译的《回顾》,由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对应时代的读者期待以及译者对原文本的理解存在差异,一个以救亡启蒙为目的,一个为新中国建设服务。
此书让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谭嗣同、梁启超等人深受影响,康有为更是在该书影响下创作了属于自己理想社会的《大同书》。与此同时,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吴汝澄的《痴人说梦》、李伯元的《冰山雪海》、碧荷馆主人的《新纪元》、陆士谬的《新中国》等,都与《百年一觉》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
四、评价及当代启示
(一)历史评价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马克思、恩格斯找到了全体人民寻求解放的道路,那就是阶级斗争,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七八十年代各国工人运动就已风起云涌。《回顾》一书的发表一方面给广大劳苦大众给予了精神的灯塔,满足了精神的慰藉;另一方面也有其不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消极层面,它间接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相背离,同时忽视了当时蓬勃发展的工人阶级运动,忽视了阶级对立、阶级斗争,对九十年代的工人阶级运动和工人政党的成立起了阻碍作用。
(二)当代启示,马克思、恩格斯为后人们所展现的共产主义社会,只是一个宏观的层面,“随时随地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要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转变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而发生变化。
笔者认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最终走向共产主义是必然趋势,而在这个必然的过程中,一方面,资产阶级通过增加工人的福利、缩短工作时长、改善工作环境等来缓和社会矛盾;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机器人在未来的广范使用,行业的多样化、从业人员细致的分工导致工人阶级逐渐失去聚集性,从而减少了无产阶级为求生存团结一致推翻资产阶级的可能性,阶级间剧烈的对立和革命会逐渐消失,随之代替的是资本主义不断地自我改良和自我完善。所以,笔者认为资产阶级会通过资本主义改良在未来通过某些形式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但此过程耗时较长,一定程度上会放缓社会前进的脚步,从而阻碍更快的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相比而言,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先进品质、具有远大理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 虽然目前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在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上还要继续砥砺前行,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已经彰显,十九大以来主要矛盾也发生显著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因此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爱德华·贝拉米.回顾.商务印书馆.1984.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邢世政(1995.01-今),女,汉族,山东济南,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山东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