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文化的崛起,Tuhao(土豪)等许多富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进入外媒视野。文章通过分析“土豪”一词的来源和新意,对比“土豪”的几种英文翻译,揭示该词中介语的本质,受母语迁移影响的形成原因,从中介语角度分析中国英语词汇的产生,阐明中国英语词汇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并提出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正视并学会中国英语的重要性。
关键词:土豪 中介语 中国英语
一、引言
在这新世纪的时代,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地球村概念的不斷延伸,不知不觉,英语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它渗入各个国家,对世界各国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与各国本土独特的历史、政治、文化、等相融合,从英语的国际化走向本土化,形成了诸如新加坡英语,菲律宾英语等具有当地特色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各种带有本国文化特色的“英语”不断发展,其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中国英语便是繁花硕果中的一朵。越来越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英语词汇被应用到实际交流中,其使用范围之广,甚至可以进入词典。文章以网络热词“土豪”的中文词源、现代网络词义和英文翻译为引子,从中介语的理论角度,浅谈中国英语词汇的产生,以及与中式英语的区别。
二、“土豪”的前世今生
1.“土豪”的兴起。在互联网盛行的时代下,一大批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网络新词源源不断。2013年“土豪”一词走红网络,“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和“我为土豪写首诗”一时成为微博热门话题。由它衍生的“土豪金”、“土豪婚礼”等“土豪文化”风靡中国社会,其汉语拼音“Tuhao”更是走出国门,进入英语世界,频频出现在英语媒体。英国广播公司BBC专门制作一档节目BBC trending: Tuhao and the rise of Chinese bling,回顾“Tuhao”一词的词源、词义,解读它为何能在网上风靡一时。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小姐说到,如果“Tuhao”这个热词继续发酵,那么他们可能将该词收录到2014年版的《牛津汉英词典》。而此前,“Guangxi”(关系)、“Hukou”(户口)等词已收录至《牛津英语词典》。这些中国英语虽然受到汉语迁移的影响,但随着中国经济、文化对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其接受程度随之提升。
2.“土豪”的来源和发展。土豪一词在中国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最早的出处就在《宋书》内。学者段双印介绍,在古代,土者,是土著的意思;豪者,指有才能、有威望、有权势的人。《宋书·殷琰传》中记载“叔宝者,杜坦之子,既土豪乡望,内外诸军事并专之”, 在此可理解为“与朝廷政权对抗的地方封建宗族势力”,而在对抗封建势力,解放中国的过程中,“打土豪、分田地”这个口号,又让“土豪” 一词被中国人民熟识,带上贬义色彩。当时“土豪”指的是地主阶级,是有权有钱、盘剥贫农的封建恶势力。随后,在网上的虚拟世界中,“土豪”又被用来暗指有钱但不理性消费,喜欢炫耀财富的人。如今的土豪,表达的是嘲讽,它讽刺笑贫不笑娼的拜金主义,也体现出普通民众一定的仇富心理。
三、“土豪”的英文翻译比较
在众人的概念里,喜欢炫富、缺少品味的人就是土豪,因此结合土豪在现代的文化内涵,在下文,笔者比较了土豪一词几种英文翻译的优缺点。
1.土豪vs Beverly Hillbillies。Beverly Hillbillies(《贝弗利山人》)是1993年上映的美国著名喜剧类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原本清苦的乡村家庭,因意外发现石油,顿时飞黄腾达、平步青云,而后搬离穷乡下,迁居至富豪、明星、社会名人聚居的比佛利山庄,跻身上层社会行列,暴发户的本质让其丑态百出。借用本剧的片名,从语义的角度,把“土豪”译为“Beverly Hillbillies”很形象生动,将比佛利山庄(Beverly Hill)和土包子(Hillbillies)两个词整合到一起,暗讽爱炫富却无品的暴发户。但是,对于不具有相关背景知识的英语使用者来说,该翻译会引起读者的不解。
2.土豪vs Newly Rich。土豪在BBC制作的节目中被解释为“nouveau riche”。这是一个法语单词,对应的英文单词是newly rich,意为“新富,新贵”。这个翻译相对中性,不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随着目的语读者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对译词的不同理解,其表达的文化内涵也会随之而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对于在经历过南北战争和西进运动之后的美国人来说,新富意味着通过自身努力和智慧获取财富的人,有点褒义。而在汉语里,“土”是庸鄙粗俗,“豪”是荣华富贵。想暗指某人原本出身低微,一夜暴富,却无与之相称的教养和品味,便称之为“土豪”。土豪在汉语的指代更消极,还稍显粗俗,甚至有时又带点双关、俏皮、调侃、嘲讽的意味。所以newly rich一词的翻译还无法囊括土豪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涵义。
3.土豪vs Upstart。Upstart有“暴发户,新贵”的意思,也指傲慢、无礼、自负的人。Upstart还兼具形容词词性,意为“暴富的,自命不凡的,傲慢无礼的”。该翻译不知不觉地会给目的语读者输入贬义的概念。在英语读者看来,土豪的译词映射的是一群趾高气扬、自大狂妄的暴发户。Upstart一词成功表达出了中国人对土豪的鄙夷之情,但是在当今的时代,人们对土豪的感情不再是否定和鄙夷,而是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心态,羡富和仇富的心理并存。拜金主义盛行,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分层严重。土豪现象背后蕴藏的中国时代背景,并非是Upstart一词可蔽之。
4.土豪vs Tuhao。结合“土豪”文化的形成原因和时代背景,笔者认为,对原词直接音译成Tuhao,能更好地体现出背后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音译法基本上是对汉语词汇做纯粹的拟音处理,对人名、地名等进行翻译时最直接的翻译策略,也是现今中国对中国专有名词的翻译倾向原则。如北京以前翻译成“Peking”,但近年已变成“Beijing”。中国和西方文化差异巨大,许多事情和现象仅靠只言片语是无法解释清楚的,于是比较难被英语读者体会和接纳。当然音译并不代表简单、粗暴的生搬硬套,而要运用大量的背景解释,注解,通过媒体传播,进入英语文化。比如BBC在报道土豪文化时,就采用拼音加解释,而后撇开解释,完全用拼音的方法。该报道全文300个左右单词,Tuhao出现5次,nouveau riche只出现2次,起注释作用。可见,Tuhao已成为一个非正式的英文单词和观众见面。 四、中介语与“Tuhao”
1.中介语的概念。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概念由Selinker在1972年提出,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动态的语言体系。该语言体系是处在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个连续体上的,它兼有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特征,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却永远不能是目的语。这一概念包含2个方面:一是语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所建立起来的中介语语言体系(Internal System)。该定义从静态的角度描述,指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现象;二是指中介语知识系统的连续体(Interlanguage Continuum)。该定义从动态的角度描述,指的是中介语现象的多变本质。
2.中介语的5个主要过程。Selinker提出中介语建构的认知过程主要有以下五种:
2.1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学习者把母语的语言特点迁移到目的语;
2.2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和泛化(Overgeneralization of target language rule):学习者错误使用目的语的规则;
2.3训练迁移(Transfer of training):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习得一些不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规则。教材不合适,教法有误等也会引起迁移,如一位老师英语发音不标准,那么整个班级的学生发音很可能也不标准。某些教材的语言语法虽正确,表达却不够地道;
2.4二语习得策略(Strategies of L2 learning):如研究发现,因汉语没有定语从句这个语法,中国学生使用定语从句时的错误,比阿拉伯国家学生少的多;
2.5交际策略(Strategies of L2 communication):如学习者在与他人交流时,为图一时沟通便利,不自觉忽略某些语法规则,而产生不符合语法的句子。
3.中介语的3个特征。Selinker的中介语的理论,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框架。Selinker之后,对中介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3个主要特征:
3.1中介语具有可渗透性(permeable)。语言学习者的中介语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并不永远处于某一阶段或者被固化,是可被修正或增加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可渗透性;
3.2中介语具有动态性(dynamic)。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包括发音、词汇、句法)经常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突然的跳跃,而是学习者对目的语逐渐产生新的假设,并加以验证的过程;
3.3中介语具有系统性(systematic)。尽管中介语具有多变性,但从观察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的使用,可以看到中介语的系统性。如学习者会根据他现有的语言知识系统(即中介语)来遣词造句,就有如母语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母语系统(L1 sytem)来使用语言。以目的语的语法来衡量二语习得的表现,评价结果永远都不会让人满意。对语言学习者而言,真正的衡量标准应该是他已获得的中介语系统。
4.从中介语角度看“Tuhao”。根据以上介绍的中介语理论,可以看出Tuhao一词的诞生是母语迁移的结果,是母语对目的语的渗透而形成的,属于中介语。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许多已经进入英语表达体系的中国英语词汇,正是中国人在习得英语的过程中,母语对其产生的影响。如,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 kongfu(功夫), fengshui(风水), yin yang(阴阳)等词,已经为英语世界熟知,是介绍中国社会,传播中国文化的工具。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tuhao(土豪), dama(大妈), no zuo no die(不做死不会死)等网络热词更是频繁出现在英语媒体中。它们并不是单独地、生硬地出现在英语中,而是伴随着大量的背景解释。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在标准英语的框架下,以最贴近标准英语的表达方法,采纳标准英语的语言规则和语用习惯,结合双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来表述中国社会特有的现象和事物。
从中介语的角度来看,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更接近于目的语(L2),是属于英语变体的一种,许多新词汇的最终生存状态取决于其英语化程度和使用频率,需要时间的进一步检验。这一可渗透的发展连续体,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向世界源源不断地输送中国文化。
五、结语
英语在世界各国使用时,由于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事物和文化要用英语表达,而本国的母语又会对英语产生迁移和干扰,最终便融合成具有地方性特色的英语词汇,这是无法规避的事实。语言学习者所特有的中介语现象,是产生各种英语变体必不可少的原因。要求每一个英语习得者都操一口流利的英语,使用地道的表达,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正视中介语的存在,在教会学生使用英语了解世界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使用英语来介绍中国,这样不但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学英语的实际用处。
Fengshui(风水)、Yin Yang(阴阳)、Tuhao(土豪)等中国英语词汇在国外媒体的频繁出现,反映出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而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也逐步提高。虽然许多中国英语词汇,最终能否被英语母语使用者接受和被普遍应用还是个未知数,需要时间验证,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和英语国家在经贸、人文领域的合作交流范围不断扩大,汉语会对英语有着难以忽略的影响,在这一影响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介语词汇,会变成颇具特色的中国英语词汇,让世界了解中国。
参考文献:
[1]Rod Ellis.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2]BBC Trending: Tuhao and the rise of Chines bling [J/OL]. http://www.bbc.com/news/magazine-24677113, 2013-10-31.
[3]董雯. 从“土豪”翻译透视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汉语新词的英译 [J]. 语言研究, 2014.
[4]管網娟. “土豪”—中国英语词汇的个案研究 [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4.
[5]喻凤. 当中国“土豪”遇到英国“nouveau riche”—浅谈汉语热词融入英语世界 [J]. 科教文汇,2014 .
[6]潘尔艳. 中介语—学习者的语言 [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7]王永德, 盛永生. 第二语言习得的中介语理论述评 [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
关键词:土豪 中介语 中国英语
一、引言
在这新世纪的时代,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地球村概念的不斷延伸,不知不觉,英语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它渗入各个国家,对世界各国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与各国本土独特的历史、政治、文化、等相融合,从英语的国际化走向本土化,形成了诸如新加坡英语,菲律宾英语等具有当地特色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各种带有本国文化特色的“英语”不断发展,其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中国英语便是繁花硕果中的一朵。越来越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英语词汇被应用到实际交流中,其使用范围之广,甚至可以进入词典。文章以网络热词“土豪”的中文词源、现代网络词义和英文翻译为引子,从中介语的理论角度,浅谈中国英语词汇的产生,以及与中式英语的区别。
二、“土豪”的前世今生
1.“土豪”的兴起。在互联网盛行的时代下,一大批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网络新词源源不断。2013年“土豪”一词走红网络,“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和“我为土豪写首诗”一时成为微博热门话题。由它衍生的“土豪金”、“土豪婚礼”等“土豪文化”风靡中国社会,其汉语拼音“Tuhao”更是走出国门,进入英语世界,频频出现在英语媒体。英国广播公司BBC专门制作一档节目BBC trending: Tuhao and the rise of Chinese bling,回顾“Tuhao”一词的词源、词义,解读它为何能在网上风靡一时。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小姐说到,如果“Tuhao”这个热词继续发酵,那么他们可能将该词收录到2014年版的《牛津汉英词典》。而此前,“Guangxi”(关系)、“Hukou”(户口)等词已收录至《牛津英语词典》。这些中国英语虽然受到汉语迁移的影响,但随着中国经济、文化对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其接受程度随之提升。
2.“土豪”的来源和发展。土豪一词在中国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最早的出处就在《宋书》内。学者段双印介绍,在古代,土者,是土著的意思;豪者,指有才能、有威望、有权势的人。《宋书·殷琰传》中记载“叔宝者,杜坦之子,既土豪乡望,内外诸军事并专之”, 在此可理解为“与朝廷政权对抗的地方封建宗族势力”,而在对抗封建势力,解放中国的过程中,“打土豪、分田地”这个口号,又让“土豪” 一词被中国人民熟识,带上贬义色彩。当时“土豪”指的是地主阶级,是有权有钱、盘剥贫农的封建恶势力。随后,在网上的虚拟世界中,“土豪”又被用来暗指有钱但不理性消费,喜欢炫耀财富的人。如今的土豪,表达的是嘲讽,它讽刺笑贫不笑娼的拜金主义,也体现出普通民众一定的仇富心理。
三、“土豪”的英文翻译比较
在众人的概念里,喜欢炫富、缺少品味的人就是土豪,因此结合土豪在现代的文化内涵,在下文,笔者比较了土豪一词几种英文翻译的优缺点。
1.土豪vs Beverly Hillbillies。Beverly Hillbillies(《贝弗利山人》)是1993年上映的美国著名喜剧类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原本清苦的乡村家庭,因意外发现石油,顿时飞黄腾达、平步青云,而后搬离穷乡下,迁居至富豪、明星、社会名人聚居的比佛利山庄,跻身上层社会行列,暴发户的本质让其丑态百出。借用本剧的片名,从语义的角度,把“土豪”译为“Beverly Hillbillies”很形象生动,将比佛利山庄(Beverly Hill)和土包子(Hillbillies)两个词整合到一起,暗讽爱炫富却无品的暴发户。但是,对于不具有相关背景知识的英语使用者来说,该翻译会引起读者的不解。
2.土豪vs Newly Rich。土豪在BBC制作的节目中被解释为“nouveau riche”。这是一个法语单词,对应的英文单词是newly rich,意为“新富,新贵”。这个翻译相对中性,不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随着目的语读者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对译词的不同理解,其表达的文化内涵也会随之而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对于在经历过南北战争和西进运动之后的美国人来说,新富意味着通过自身努力和智慧获取财富的人,有点褒义。而在汉语里,“土”是庸鄙粗俗,“豪”是荣华富贵。想暗指某人原本出身低微,一夜暴富,却无与之相称的教养和品味,便称之为“土豪”。土豪在汉语的指代更消极,还稍显粗俗,甚至有时又带点双关、俏皮、调侃、嘲讽的意味。所以newly rich一词的翻译还无法囊括土豪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涵义。
3.土豪vs Upstart。Upstart有“暴发户,新贵”的意思,也指傲慢、无礼、自负的人。Upstart还兼具形容词词性,意为“暴富的,自命不凡的,傲慢无礼的”。该翻译不知不觉地会给目的语读者输入贬义的概念。在英语读者看来,土豪的译词映射的是一群趾高气扬、自大狂妄的暴发户。Upstart一词成功表达出了中国人对土豪的鄙夷之情,但是在当今的时代,人们对土豪的感情不再是否定和鄙夷,而是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心态,羡富和仇富的心理并存。拜金主义盛行,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分层严重。土豪现象背后蕴藏的中国时代背景,并非是Upstart一词可蔽之。
4.土豪vs Tuhao。结合“土豪”文化的形成原因和时代背景,笔者认为,对原词直接音译成Tuhao,能更好地体现出背后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音译法基本上是对汉语词汇做纯粹的拟音处理,对人名、地名等进行翻译时最直接的翻译策略,也是现今中国对中国专有名词的翻译倾向原则。如北京以前翻译成“Peking”,但近年已变成“Beijing”。中国和西方文化差异巨大,许多事情和现象仅靠只言片语是无法解释清楚的,于是比较难被英语读者体会和接纳。当然音译并不代表简单、粗暴的生搬硬套,而要运用大量的背景解释,注解,通过媒体传播,进入英语文化。比如BBC在报道土豪文化时,就采用拼音加解释,而后撇开解释,完全用拼音的方法。该报道全文300个左右单词,Tuhao出现5次,nouveau riche只出现2次,起注释作用。可见,Tuhao已成为一个非正式的英文单词和观众见面。 四、中介语与“Tuhao”
1.中介语的概念。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概念由Selinker在1972年提出,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动态的语言体系。该语言体系是处在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个连续体上的,它兼有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特征,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却永远不能是目的语。这一概念包含2个方面:一是语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所建立起来的中介语语言体系(Internal System)。该定义从静态的角度描述,指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现象;二是指中介语知识系统的连续体(Interlanguage Continuum)。该定义从动态的角度描述,指的是中介语现象的多变本质。
2.中介语的5个主要过程。Selinker提出中介语建构的认知过程主要有以下五种:
2.1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学习者把母语的语言特点迁移到目的语;
2.2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和泛化(Overgeneralization of target language rule):学习者错误使用目的语的规则;
2.3训练迁移(Transfer of training):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习得一些不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规则。教材不合适,教法有误等也会引起迁移,如一位老师英语发音不标准,那么整个班级的学生发音很可能也不标准。某些教材的语言语法虽正确,表达却不够地道;
2.4二语习得策略(Strategies of L2 learning):如研究发现,因汉语没有定语从句这个语法,中国学生使用定语从句时的错误,比阿拉伯国家学生少的多;
2.5交际策略(Strategies of L2 communication):如学习者在与他人交流时,为图一时沟通便利,不自觉忽略某些语法规则,而产生不符合语法的句子。
3.中介语的3个特征。Selinker的中介语的理论,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框架。Selinker之后,对中介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3个主要特征:
3.1中介语具有可渗透性(permeable)。语言学习者的中介语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并不永远处于某一阶段或者被固化,是可被修正或增加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可渗透性;
3.2中介语具有动态性(dynamic)。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包括发音、词汇、句法)经常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突然的跳跃,而是学习者对目的语逐渐产生新的假设,并加以验证的过程;
3.3中介语具有系统性(systematic)。尽管中介语具有多变性,但从观察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的使用,可以看到中介语的系统性。如学习者会根据他现有的语言知识系统(即中介语)来遣词造句,就有如母语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母语系统(L1 sytem)来使用语言。以目的语的语法来衡量二语习得的表现,评价结果永远都不会让人满意。对语言学习者而言,真正的衡量标准应该是他已获得的中介语系统。
4.从中介语角度看“Tuhao”。根据以上介绍的中介语理论,可以看出Tuhao一词的诞生是母语迁移的结果,是母语对目的语的渗透而形成的,属于中介语。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许多已经进入英语表达体系的中国英语词汇,正是中国人在习得英语的过程中,母语对其产生的影响。如,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 kongfu(功夫), fengshui(风水), yin yang(阴阳)等词,已经为英语世界熟知,是介绍中国社会,传播中国文化的工具。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tuhao(土豪), dama(大妈), no zuo no die(不做死不会死)等网络热词更是频繁出现在英语媒体中。它们并不是单独地、生硬地出现在英语中,而是伴随着大量的背景解释。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在标准英语的框架下,以最贴近标准英语的表达方法,采纳标准英语的语言规则和语用习惯,结合双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来表述中国社会特有的现象和事物。
从中介语的角度来看,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更接近于目的语(L2),是属于英语变体的一种,许多新词汇的最终生存状态取决于其英语化程度和使用频率,需要时间的进一步检验。这一可渗透的发展连续体,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向世界源源不断地输送中国文化。
五、结语
英语在世界各国使用时,由于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事物和文化要用英语表达,而本国的母语又会对英语产生迁移和干扰,最终便融合成具有地方性特色的英语词汇,这是无法规避的事实。语言学习者所特有的中介语现象,是产生各种英语变体必不可少的原因。要求每一个英语习得者都操一口流利的英语,使用地道的表达,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正视中介语的存在,在教会学生使用英语了解世界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使用英语来介绍中国,这样不但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学英语的实际用处。
Fengshui(风水)、Yin Yang(阴阳)、Tuhao(土豪)等中国英语词汇在国外媒体的频繁出现,反映出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而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也逐步提高。虽然许多中国英语词汇,最终能否被英语母语使用者接受和被普遍应用还是个未知数,需要时间验证,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和英语国家在经贸、人文领域的合作交流范围不断扩大,汉语会对英语有着难以忽略的影响,在这一影响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介语词汇,会变成颇具特色的中国英语词汇,让世界了解中国。
参考文献:
[1]Rod Ellis.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2]BBC Trending: Tuhao and the rise of Chines bling [J/OL]. http://www.bbc.com/news/magazine-24677113, 2013-10-31.
[3]董雯. 从“土豪”翻译透视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汉语新词的英译 [J]. 语言研究, 2014.
[4]管網娟. “土豪”—中国英语词汇的个案研究 [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4.
[5]喻凤. 当中国“土豪”遇到英国“nouveau riche”—浅谈汉语热词融入英语世界 [J]. 科教文汇,2014 .
[6]潘尔艳. 中介语—学习者的语言 [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7]王永德, 盛永生. 第二语言习得的中介语理论述评 [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