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文一天地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书,便是一片天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出版一本书,就像是在平庸忙碌的生活中捕捉一丝丝风雅和光亮,编织成生活的意义。
  向美而立的校园教育
  在这花开疫散的五月,又有两本新书经由杂志社的全程编辑设计出版面世,这便是由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编著的特色校本读物《花间集》和《言语密码》,而在园区校老师们的笔下,这一本本书籍编织的更是教育的意义、爱的意义。
  在高度现代化的苏州工业园湖东地区,有着一栋栋漂亮的欧风建筑,一片片荷塘,一株株大小不一的植物立于其中。这便是苏州中学园区校,学校自开办以来,始终坚持中西方融合的教育理念,在秉承苏州中学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融入国际先进办学理念,用国际化眼光来审视学生的未来发展,致力于培养多元文化的人才。
  如今,在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课堂转型正在进行时,学校的前瞻性项目——“项目式研究课堂”工作正有序推进。学校一直在寻求不同学科的课程资源整合,打造全方位的课程文化平台,只为学生们有更好的学习体验,更积极的发现生活的美,把学习当做享受,让思考成为习惯。
  共醉“花间”觅知音
  正如序中所言,古人作《花间集序》时定不会想到,千年之后,在姑苏城的西马斜塘会诞生另一本与之相呼应的国画教材——《花间集》,但我们可以想到的是,通过孙李敏细腻的绘画,和以唯美的诗文,学生们可以看到“雨晴红满枝”、看到“柳烟轻,花露重”、看到“一枝春雪冻梅花”,看到似乎最远却也最近的自然的美。
  《花间集》以四季为轴,内容上分赏花地点、花语传说、诗文欣赏、名画品读、绘画技法、实践学习等部分,综合了植物、自然、气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书末还附有孙李敏手绘的校园赏花地图,细心的标注了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的校园中花卉的分布。
  一本《花间集》孙李敏写了三年,写进了春意盎然、夏之热情,也写出了秋水長天、冬之傲骨。老师关注的重心永远是学生,她写这本书的初衷便是希望同学们不再做忽视自然的“盲从”者,不再有“水风空落眼前花”的错过,而是拥有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有足够的审美能力。而如果在学习之后还可以拥有缔造美的巧手和玲珑心,让自然之美充盈着学生们那小小的精神世界,便是一个老师最乐于观望的事情了。
  生命细节有“密码”
  在孙晋诺看来,文学便是最美的一方天地,每一个字都是“生命的细节”,作为阅读者,从字与字的排列、词与词的顺序中,从细微处去发现、去感知,方能更好的将文章的内容理解、吃透,更好的领悟到文本的内涵和艺术特征,他因此提出:阅读应当从文本的形式开始。
  然而一个优秀文本的形式样貌和具体内涵又是严丝合缝的互为表里的,所以特殊的形式必然包含着独特的内容,没有独特的内容也就没有独特的形式。孙晋诺由此将形式上具有相同或相异特征的文本组合在一起,通过同类归纳或是异类区分,使学生们更鲜明的感受其中内涵与文学的美好,这种学习方式又被他称之为专题式阅读,而“言语密码”便成为了专题式阅读的基本理念。
  这样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立意鲜明的文本学习方法,是晋诺工作室几年来的研究成果,不给予生硬解读,只是提纲挈领,提供思路和启发,提升对文本的审美能力,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自觉地加入解读者的队伍,与人物探讨,与天地辩驳,终成就独属于自己的文学观点。
  用审美照亮人生
  有人说,在“审美败坏”的年代,我们需要一点“美”的温度,木心先生也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在这个人们惶恐被潮流遗弃,虽然网络中“知识付费”大行其道,但平心静气地读完一本书已成奢侈的时代,在培养文艺能力文艺技巧之前,审美便成为了最重要的教育突破口。相信如《花间集》、《言语密码》将审美与知识完美结合的校本教材,正是当下教育最好的模样。
  我们也坚信,远方的理想照耀了近处,近处的努力也终能照亮远方。
  从记录手工艺的图书《指尖传奇》,到全媒体网红读物《姑苏好时光》,再到摄影集《一水一盘门》和《一水一平江》,《现代苏州》杂志社已然实现了从单一杂志出版向全媒体多元化产品出品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对于诠释和解读苏州的城市文化核心主题也日渐深入和熟练。
其他文献
为解决非机动车在小区随意停放的问题,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姑苏区住建委近期在全区物业住宅小区推进施划非机动车停放位。截至目前,姑苏区物业住宅小区共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3500余个,施划面积近4000平方米。  有些住宅小区不但施划了非机动车停车位,还在指定位置设立非机动车停车指示牌和围栏,明确标明非机动车停车标志以及停车方向。姑苏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在规范小区管理秩序的同时,
期刊
6月8日,“手艺·守艺——非遗刺绣针法技艺展”在中国刺绣艺术馆拉开帷幕。  镇湖于2019年4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工艺美术科普教育基地。为积极响应2020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工艺美术科普教育周活动,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镇湖在中国刺繡艺术馆精心筹办了此次“手艺·守艺——非遗刺绣针法技艺展”。  开幕式上,中国刺绣艺术馆景区与工艺美院签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苏绣)志愿服务协议”,并聘
期刊
近日,潘君明编著的《唐伯虎的传说》正式出版。今年也是唐伯虎诞辰五百五十周年,使这本书在展现了唐伯虎这个历史人物形象多面性的同时,又多了一份意义。  《唐伯虎的传说》收录了64篇唐伯虎流传在民间的传奇故事,配以42幅唐伯虎的绘画作品和25首唐伯虎的题画诗。  唐寅的民间吸引力  唐伯虎,名唐寅,“明四家”之一,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之一,更是大家所熟悉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伯虎,是唐寅的字,因为脍炙人口
期刊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兴盛与蓬勃的精神源头,更为创作者们带来了雅趣与胸怀。关于此,当代诗词名家刘清天和他的诗集《诗逢一抹天清色》,就颇具代表性。  一曲翛然见风骨  吟诵苏州的古诗词不少,有人喜欢鼎鼎有名的《枫桥夜泊》;有人喜欢杜荀鹤《送人游吴》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刘清天则还会提及唐伯虎的《把酒对月歌
期刊
这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身处忙碌加焦虑的时代,要是没点儿定力,要么分分钟是手机的奴隶,要么天天腰酸腿疼或者抑郁难受。  有时候,生活真的不是时间和钱的问题,有些焦虑,是自己给自己的。  怎么应对这个忙碌时代的焦虑?  有些人选择用书写的方式,与外界的世界建立链接,与自己的内心深入交流。  在这座城市里,热爱文字、热衷写书的人很多,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苏州这座城市盛产文人又成就文人,对风
期刊
诗人印象  在苏州的文人圈子里,猫小七是公认的有仙气的女子,相貌柔美,调子和缓,性情有点冷,喜欢和诗书作伴,更享受独处时光,不喜欢混迹在热闹人群中。能写一手漂亮的好字,还精通各种音律,生活中,有时候发呆,有时候写作。多数时候,一年中常常满世界旅游,生活在苏州以外的“别处”。猫小七的枕头边一直放着一本手帐,早晨醒来第一件事是记录梦境。平时触景生情,脑袋里蹦出一个好句子,也会随手记录下来。  嗯,细细
期刊
讓文化遗产回归生活,雅集是最生动的不二载体。  近日,一场充满诗意与生命感悟的赏荷雅集在古典园林里碰撞出风雅生活的火花,琴、曲、诗、书、画、艺等八项江南非遗,在文人们雅集中再度鲜活,一座名城的生活方式回归其最初的本来面貌。  由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指导,拙政园管理处和苏州园林博物馆主办,现代苏州杂志社协办,苏州沧浪诗社、苏大东吴曲社、浙江桐音曲社、无锡天韵社、宜兴昆曲研习社等十多家江浙沪众多非遗文化
期刊
中张家巷河西段恢复工程一经完工,苏州城里的“老人们”便忙不迭地跑去看“热闹”。作为历史城区范围内恢复的第一条河道,这条“消失”了半个世纪之久的河道通水“复生”,或许意味苏州正变得越来接近那个传说中的东方水城“苏州”了。  水城气运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苏州古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以“水”为中心,从城市的空间格局、空间肌理脉络、功能布局、方位布局,到城墙的形态、城门的布局,无不体现出与水系的适应性
期刊
上方山麓、石湖之畔原有莫舍村。南宋范成大五十七岁归隐石湖,沿“越来溪”建绮川亭于石湖南岸莫舍村。莫舍莫舍,莫舍已道,范成大住绮川亭,山水为景,烟火关情,写下大量的田园诗,流传后世。莫舍村也因绮川亭,名气大振。村人以绮川亭为豪,以范石湖为榜样,发愤读书,代有显者。  岁月消逝历史更替。现如今,莫舍村因拆迁成为莫舍社区。近年来,社区不断完善社区环境和服务,将一个安置小区打造成百姓心中聚人聚心、春风化雨
期刊
“翰墨天成——百年吴门书法展”是古吴轩近年来重点打造的“百年吴门系列展”之一。百年只是个概数,时间跨度大约从“鸦片战争”延续到二十世纪末。展览作品也不仅仅局限于书法家,还包括清末进士、官员,民国时期的文人学者、金石家、藏书家,解放后的文学家、书画家等。字体涵盖了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而且都是每个人的经典代表之作。作品从制式上讲有立轴、镜框、对联、条屏、信札等一应俱全。  什么样的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