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税制下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实证分析

来源 :经济视角·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sh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税制改革之后,由于财权事权的不对称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严重不平衡。本文将通过对分税制前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情况的分析以及对东西部地区几个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实证分析来探讨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现状及成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分税制;财政收支;财政支出结构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范围内,财力匮乏的区县经常为提供辖区基本公共服务而负债。尽管中央财政近年来加大了对下的转移支付规模,但仍不能从体制层面上根本解决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从最基本的层面着手,即从地方政府的收入与支出的规模与结构方面入手,笔者着重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来分析这一问题。
  一、分税制前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情况的比较分析
  1.1980年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变化情况
   注:(1)中央财政支出只包括中央本级支出,不包括对地方税后返还和转移支付
  (2)以上数据来源于《2009年统计年鉴》
   从图一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中央财政收入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而支出较小;地方财政的收入相对较小,而支出却较大,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显著。如果不能从中央争取到资金,则地方财政的压力便无法释放,这就将直接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
  2.分税制前后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变化情况
  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政自给能力出现反方向变化。
   注:(1)财政自给能力系数=本级财政收入÷本级财政支出
  (2)以上数据来源于《2009年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注:(1)财政自给能力系数=本级财政收入÷本级财政支出
  (2)以上数据来源于《2008年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根据表一和图二可得出结论:以1994年分税制改革为分割点,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前,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基本上都能做到自给自足,只是地方的财政自给能力略优于中央,而且中央的财政自给能力总体上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比如中央的财政自给能力系数从1985年的0.97下降到1993年的0.73,而地方的财政自给能力系数一直比较稳定,在1.00左右徘徊。但在1994年推行分税制改革后,我们可以看到情况出现了急剧地变化,中央的财政自给能力呈现渐进式上升的态势,例如中央的财政自给能力系数在1994年,即分税制改革的第一年,就立刻上升至1.66,经过十几年的波浪式上升,在2007年已经高达2.43。相反,地方的财政自给能力却急剧下降,1994年至今,地方的财政自给能力系数基本上一直在0. 6左右徘徊,这样一来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自给能力出现了根本性的逆转。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财政想做到自给自足已经不太现实,收支缺口也在日益扩大。
  3. 不同地域财政自给能力的变化趋势
   注:(1)东部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代表,中部以河南、江西、湖北为代表,西部以新疆、青海、西藏为代表
   (2)数据由1999-2009年《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从表二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东部的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最强,西部的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最弱,而中部的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居中。也就是说,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随着地域的由东至西依次减弱。我们还可以看到东部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从1998年开始波浪式上升,比如北京财政自给能力就从1998年的0.82上升到2008年的0.94。而中部和东部则在整体上出现下降的趋势,比如河南财政自给能力从1998年的0.64下降到2008年的0.44,新疆财政自给能力也从1998年的0.45下降到2008年的0.34。因此最终的结果是东部地区的财政自给能力与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自给能力的差距逐步拉大,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也就使得中西部地区必须得到中央更多的财政支持,使大部分的中央财政收支盈余补充到中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赤字中来。
  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实证分析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缺口的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过大,结构不合理,效率过低。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对历年几个东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主要项目的数据来分析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成因。
   从历年统计年鉴我们可以看到,基本建设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以及行政管理费是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所占比例最大的3个部分,具体分析如下:
  1、基本建设支出
  笔者选取东部、西部几个代表性城市作为分析对象。
   注:数据来源于1999年-2007年《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从表三我们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基本建设支出所占总支出的比例保持稳定(如上海),甚至在逐渐下滑(如北京和广东),笔者认为这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好较快有关,基本建设已经趋于完善,导致投入也会相应的减少。相反,西部地区的基本建设支出所占总支出的比例出现波浪式上升,而总体则出现上升的趋势,比如新疆从1998年的9.02%上升到2006年的12.05%,青海从1998年的6.76%上升至2006年的16.95%。
  2、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地方财政文教、科学、卫生支出中教育事业费和卫生事业费占了80%以上的比例。所以在此将主要以这两方面为主要研究对象。
   注:数据来源于1999-2007年《财政年鉴》
   从表四中可以看出,虽然东西部财政支出总量差距相当大,但是教育事业费所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却没有太大的差距,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地方政府对教育事业都比较重视,投入也都较大。
   从表五中看出东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卫生支出所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大致相似,而且从1998年以来大体上基本没有变化。虽然近些年我国一直在主张实施医疗体制改革,不管中央政府投入如何变化,笔者认为,地方政府都应适当加大医疗卫生支出比例,为创建和谐社会担当起一份责任。
   注:数据来源于1999-2008年《财政年鉴》
   3.行政管理费
   注:数据来源于1999-2007年《财政年鉴》
   从表六中可以明显的看到西部地区的行政管理费所占比例远远大于东部地区。这也直接导致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严重不足。也就是说要扭转西部地区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严重不足的现实,必须把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管理费用作为十分重要的方面来解决。
  三、改进与完善对策
   1.解决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问题的首要任务是调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地方政府在安排财政预算时,应满足社会公平性较强的民生财政支出项目的资金需求,比如说支农支出,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等都直接关系到民生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其次,应大力压缩行政管理事业费支出。该类支出主要是用于地方政府消费的支出,这些费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无益,也不利于和谐社会所倡导的节俭、环保和为人民服务等理念的推广和深入。
   此外,对于其他地方财政支出,需要对每一类支出的各个支出项目的微观结构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根据效率与公平兼重、公平适度优先的原则,对各项支出结构比进行调整。
   2.有些学者认为,解决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力增加中央转移支付,但是笔者认为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要求中央政府的补助,而应该提高政府经济总体发展水平, 努力培植地方财源。各地政府应当客观、科学地分析市场需求, 在调整地方产业结构上多下功夫, 积极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努力构建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之路。
   3.在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的基础上,应该促进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建设和健康发展。目前,全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行情况要求我们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规范、健全管理机制和规范运作机构,以使地方投融资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江庆.中央与地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实证研究:1978-2003[J].财贸研究,2006,(02).
  [2] 顾海兵.中国财政收支平衡程度:实证分析与预测[J].财政研究,2003,(02).
  [3] 常友玲、仲旭、郑改玲.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0,(05).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利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用以评价和描述各国外国直接投资状况的“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两项指标,对我国八大经济增长极代表省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业绩和未来吸引外资的潜力进行了比较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极;FDI;业绩指数;潜力指数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吸引外商直
期刊
摘 要:本文将股市、楼市与居民储蓄作为一个整体,实证研究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市、楼市与居民储蓄间存在联动效应。股市和楼市均对居民储蓄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就总体而言,楼市的分流作用比股市体现得更加明显。而股市分流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股市的走势,当股市走强时,分流效应相对更明显,与此同时,尽管存在分流效应,股市的规模与居民储蓄余额却表现为正相关。最后,本文就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
期刊
摘 要:服务业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灌南县服务业实现了较快发展,对经济的贡献日益增强。但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滞后,存在总量小、比重低,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程度不高、对经济拉动力不强等问题。本文剖析了影响服务业发展的诸多因素,提出从政策引导、规划先行、城市化进程、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大服务业投入和提高居民收入等方面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
期刊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更多智能设备的接入,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流量需求,这需要更大的带宽,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来支持。随着5G标准已完成制定,逐步开展商用,6G的研究被提上日程。太赫兹作为6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丰富的频带资源,可以提供超过20GHz的带宽和Tbps量级的通信速率。
  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受信道特性的影响,要使用新的频段,设计新的系统,都需要对信道特性有全面的了解,对信道全面研究。信道模型可以用数学手段来描述信道,为通信技术研究、系统方案设计、网络部署等提供评
分子马达是迄今为止人类制造出的最小的机器,在外界能量的供应下能持续不断地进行定向旋转。分子马达在生命科学领域十分常见,例如ATP合酶就能够将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对外单向旋转做功的机械能。目前人类合成的大多数为光驱动旋转分子马达。在合适的光源的照射下,光驱动旋转分子马达能够发生定向旋转,以对外做功的形式将光能转化为机械能。光驱动旋转分子马达的旋转过程主要由光异构化步骤和热异构化步骤组成。光异构化过程是分子马达吸收光能对外做功的主要过程;而热异构化过程是限制分子马达旋转速率的过程,也称之为转速限制过程
摘 要:在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以及工业化进程加快对能源需求增加多重因素影响下,煤价上涨幅度明显。本文从煤价纵向变化、替代能源品种比较、国内外市场价格比较三种维度分析了当前煤炭价格水平,认为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产生的制度性效应促使煤价恢复性上涨;与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比较,煤价长期低估导致经济体系对煤炭过度依赖,加剧了煤炭供需矛盾,引发煤价水平的异常波动;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价格整体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国
期刊
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技术的进步正迫使通信技术每十年进行一次变革,即产生一个新的标准。我们现在正处于推出第五代(5G)通信技术的研究阶段。5G技术的商业部署在世界各地也在加速,工业界和学术界的目光已经超越了5G,并将6G概念化。本论文的工作是在5G技术全面发展的时候开始的,希望能够为当前以及下一代的无线通信做出微薄的贡献。这些技术有望提供三种应用场景,如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和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更具体地说,eMBB的目标是在扩展的覆盖范围内提供高数据率,而
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正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多家科学和商业杂志将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技术评为21世纪深刻改变人类生活的十大技术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是沟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一个桥梁,通过大规模部署的传感器节点获取现实世界的信息,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将这些信息融合到互联网之中,因此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尤具有丰富的应用空间。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很多应用下有较高的安全要求,比如在军事领域和商业领域,然而,由于无线传感器节点本身硬件能力的一些限制,导致了现在成熟的安全技术方案不能直接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
摘 要:阿伦特在提出“极端的邪恶”之后,在报道艾希曼审判过程中,又提出了“平庸的邪恶”这个概念,强调政治与道德责任的关系,追问个人与集体在纳粹罪行或者专制制度下的道德责任问题,揭示了现代官僚制的伦理问题,为如何平衡现代官僚制下的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关键词:道德责任;现代官僚制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关于艾希曼审判中所
期刊
摘 要:司法服务民生是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人民法院和全体法官都必须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自己应有的政治责任和任务,推动社会主义民生大发展。本文重点对人民法院进行民生司法保障的主要途径进行初步研究与探讨,以引起有关方面关注,并供法官同仁们在司法实践中进行参考。  关键词:人民法院;民法;司法保障    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志码:A     为大局服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