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人在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中,探索并形成了“典型文案分析一知识要点总结—瑕疵文案分析—写作能力训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
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建立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对完成应用文写作课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目标,从大量具体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具有可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逻辑框架。教学模式的改变,将引起整个教学过程的变化,自然与教学过程有关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也随之会发生变化。作为一名长期在教学一线从事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师来说,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写作能力为主的应用文写作课教学模式。其具体做法是首先以文章分析带动知识讲解,或者说是知识讲解渗透在文章分析中,其次总结知识要点,再次进行瑕疵文案分析,最后进行写作训练。其课堂教学总结归纳为如下程序即典型文案分析一知识要点总结—瑕疵文案分析—写作能力训练。
这种教学模式是符合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们的认识过程,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它体现了提高写作途径的三多思想。所谓三多是指多读、多思、多练。多读中的“读”有两个方面,一是指读世间这部书,这跟学生自身的实践有关,课堂上无法完成;二是指读文章。世上文章何其多,我们怎么能阅读完呢?因此,一定要有针对性。如果学习某种文体的写作,那么,目标就是尽可能多的阅读这种文体的经典文章或者优秀文章。多思是指在读的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多进行思考。如果是阅读文章,那么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要从写作学的角度体会文体的特征和思考所读文章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以及不足之处。多练是指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知识后,要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就是要多进行写作训练。
“典型文案分析一知识要点总结—瑕疵文案分析—写作能力训练” 的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如下:
1.典型文案分析。所谓典型文案是指学生学习和借鉴的文章。它是以例子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中,告诉学生应该这样去写文章。典型文案选择要注意典型性、新颖性、适量性。典型性是指选择的文章要能体现文体特征,反映所教授的理论知识,具有代表性。新颖性是指选择的文章给人以新鲜感,要多选择具有时代感的文章。适量性是指选择的文章在数量上要够用。典型文案分析主要以师生互动、讨论展开。通常情况下,教师会从写作学的角度针对所分析的文章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学生回答问题,或共同讨论这些问题。这种教学过程,是一种探究式教学过程,因为它把学生作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以往的被动接受,学生通过思想沟通、多方交流主动地探讨文章写作规律,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为下一个环节讲授文体知识打下了基础。
2.知识要点总结。知识要点是指教学中学习的某一文体的基本知识。通常包括这种文体的含义、分类、作用、特点、写作格式及要求等等。在典型文案分析后,教师引导学生系统地归纳总结文体知识。因为有了典型文案分析作为基础,所以学生基本上能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归纳总结出文体知识,更深入地体会文体写作的知识要点。
3.瑕疵文案分析。瑕疵文案是指有毛病的文章,即病文。病文在课堂上也是以例子的形式出现的,它告诉学生不应该那样去写文章。对病文的分析,是以学生挑毛病的方式进行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讨论文章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教师归纳总结。与典型文案分析一样,这种教学过程也是一种探究式教学过程,在对病文存在问题的分析中,加深了学生对文体写作知识和要求的理解,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4.写作能力训练。首先,写作练习题的设计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练习题的设计要重视应用文应用性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例如某些应用文文种就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写作训练的方法达到这样的目的,即练习题设定工作情境,引导学生在某种特定的工作情境中扮演职场角色,以角色的身份构思写作,使学生在工作流程中得到写作训练。其次,写作训练中要注意通过多样化的题型,例如:文体局部训练与整体训练相结合,讨论与情景模拟写作方法并用等,努力为写作训练富有成效提供可能的空间。
以上教学模式始终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地探究写作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实际上处于一种互动状态,因此,教学中应该注意:积极营造互动的氛围,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压抑的环境不可能调动学生互动的积极性,要开展互动就要积极地创设一个学生乐于互动的氛围。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努力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要运用亲和的对话语言,使学生愿意开口说话。同时,教师要采取悦纳态度对待师生互动,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尤其当师生互动时出现观点不一致或产生冲突的时候,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理解学生,让学生放心大胆地说。此外,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应该成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尤其要珍视学生发言中建设性和创造性的看法,摈弃求全责备。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
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建立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对完成应用文写作课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目标,从大量具体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具有可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逻辑框架。教学模式的改变,将引起整个教学过程的变化,自然与教学过程有关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也随之会发生变化。作为一名长期在教学一线从事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师来说,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写作能力为主的应用文写作课教学模式。其具体做法是首先以文章分析带动知识讲解,或者说是知识讲解渗透在文章分析中,其次总结知识要点,再次进行瑕疵文案分析,最后进行写作训练。其课堂教学总结归纳为如下程序即典型文案分析一知识要点总结—瑕疵文案分析—写作能力训练。
这种教学模式是符合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们的认识过程,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它体现了提高写作途径的三多思想。所谓三多是指多读、多思、多练。多读中的“读”有两个方面,一是指读世间这部书,这跟学生自身的实践有关,课堂上无法完成;二是指读文章。世上文章何其多,我们怎么能阅读完呢?因此,一定要有针对性。如果学习某种文体的写作,那么,目标就是尽可能多的阅读这种文体的经典文章或者优秀文章。多思是指在读的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多进行思考。如果是阅读文章,那么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要从写作学的角度体会文体的特征和思考所读文章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以及不足之处。多练是指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知识后,要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就是要多进行写作训练。
“典型文案分析一知识要点总结—瑕疵文案分析—写作能力训练” 的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如下:
1.典型文案分析。所谓典型文案是指学生学习和借鉴的文章。它是以例子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中,告诉学生应该这样去写文章。典型文案选择要注意典型性、新颖性、适量性。典型性是指选择的文章要能体现文体特征,反映所教授的理论知识,具有代表性。新颖性是指选择的文章给人以新鲜感,要多选择具有时代感的文章。适量性是指选择的文章在数量上要够用。典型文案分析主要以师生互动、讨论展开。通常情况下,教师会从写作学的角度针对所分析的文章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学生回答问题,或共同讨论这些问题。这种教学过程,是一种探究式教学过程,因为它把学生作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以往的被动接受,学生通过思想沟通、多方交流主动地探讨文章写作规律,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为下一个环节讲授文体知识打下了基础。
2.知识要点总结。知识要点是指教学中学习的某一文体的基本知识。通常包括这种文体的含义、分类、作用、特点、写作格式及要求等等。在典型文案分析后,教师引导学生系统地归纳总结文体知识。因为有了典型文案分析作为基础,所以学生基本上能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归纳总结出文体知识,更深入地体会文体写作的知识要点。
3.瑕疵文案分析。瑕疵文案是指有毛病的文章,即病文。病文在课堂上也是以例子的形式出现的,它告诉学生不应该那样去写文章。对病文的分析,是以学生挑毛病的方式进行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讨论文章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教师归纳总结。与典型文案分析一样,这种教学过程也是一种探究式教学过程,在对病文存在问题的分析中,加深了学生对文体写作知识和要求的理解,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4.写作能力训练。首先,写作练习题的设计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练习题的设计要重视应用文应用性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例如某些应用文文种就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写作训练的方法达到这样的目的,即练习题设定工作情境,引导学生在某种特定的工作情境中扮演职场角色,以角色的身份构思写作,使学生在工作流程中得到写作训练。其次,写作训练中要注意通过多样化的题型,例如:文体局部训练与整体训练相结合,讨论与情景模拟写作方法并用等,努力为写作训练富有成效提供可能的空间。
以上教学模式始终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地探究写作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实际上处于一种互动状态,因此,教学中应该注意:积极营造互动的氛围,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压抑的环境不可能调动学生互动的积极性,要开展互动就要积极地创设一个学生乐于互动的氛围。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努力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要运用亲和的对话语言,使学生愿意开口说话。同时,教师要采取悦纳态度对待师生互动,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尤其当师生互动时出现观点不一致或产生冲突的时候,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理解学生,让学生放心大胆地说。此外,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应该成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尤其要珍视学生发言中建设性和创造性的看法,摈弃求全责备。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