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老套,知识陈旧;突出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呆板,缺乏针对性等问题。要通过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课堂联系实际、更新考核方式等策略来对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创新
一、引言
高职《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既具有应用的广泛性与实践的艺术性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抽象性,这就要求教学中既要重视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又要重视管理理论的应用,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和运用。但是,在以往的《管理学》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制约了高职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探讨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对于高职管理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管理学》在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和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转变,《管理学》课程教学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是教学内容老套,知识陈旧。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大部分教师仍然坚持用单一某种教材而缺乏知识的融会贯通。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想培养真正的管理者,除了要掌握必要的管理知识外,还要融会贯通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但我们的教师在内容选择上缺乏创新,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无法得到全面发展。
二是突出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在管理学原理的授课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延展的体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高职《管理学》课程授课并没有将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作为其主要教育目标,很多学生尽管功课名列前茅,但说到实际工作,却缺乏运用管理学基本原理来处理问题、协调工作的能力、甚至缺乏必要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技能。
三是教学方法呆板,缺乏针对性。 一方面,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大部分教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模式,从授课内容到授课方法,再到授课思路都是程式化的,缺乏创新。对教学方法的使用仍然停留在教师完全主导的状态。另一方面,管理学是一门开设范围很广的课程,是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盲目复制,对于财务、旅游、行政等管理类专业使用同一方法,缺乏针对性。这就导致教学效果无法与社会需求、行业需要接轨。
三、高职《管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是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管理学》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应该一方面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着力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而其中能力培养又是重中之重,涉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综合培养。《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达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甚至是创业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基于《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理论教学内容,又要包括实践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内容中,不仅包括传统的基础理论,更要包括现代不断发展创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等,要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突出实践教学。
三是改革教学方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综合多种教学方法。《管理学》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是理论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在理论讲授法中,教师可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改善课堂上师生间的沟通效果。在案例教学法中把管理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以及在群体中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管理情景和管理过程,从而建立真实的管理感受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此外,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越来越多新的教学方法被应用于《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比如情景模拟法、管理游戏法等。
四是创新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综合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通过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大量的电教片和教学软件可以更多地运用于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传播信息,为教学手段的进一步现代化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五是课堂联系实际。要想从根本上创新管理学课程教学,教师一定要了解相关的企业运作,学生课堂一定要充分与企业相联系。首先,授课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多了解相关企业的管理现状,其次,可以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当地知名的企业家到学校讲座、答疑,这种现身说法可拉近学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六是更新考核方式。教育部指出,“要变以前对学生知识继承、对知识掌握程度为判断质量标准改为对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几方面综合评价的质量标准。”因此,要加强《管理学》课程评价改革,把实践应用考核作为质量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管理学》课程的考核,可采取三三制考核方式,即课堂考核占1/3,包括课堂讨论、案例总结等;课后考核占1/3,包括作业、小论文、专题调研报告等;期末理论考核占1/3,其中知识性考核占分40%,能力性考核占分60%。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主动性,增强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21 世纪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课程教学改革是关键。《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全过程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课程,旨在介绍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和管理技巧,具有凝练管理思想、强化基础理论、注重联系实践、拓宽知识面和追求理论创新等特点。对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一定要结合时代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循序渐进,改出特色,这样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 黄志坚,吴建辉.管理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8.
[3] 吕娜.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式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8).
[4] 刘君.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纺织经济,2012(4).
作者简介:
胡先云(1973-),男,湖南祁阳人,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潇湘技师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管理。
【关键词】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创新
一、引言
高职《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既具有应用的广泛性与实践的艺术性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抽象性,这就要求教学中既要重视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又要重视管理理论的应用,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和运用。但是,在以往的《管理学》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制约了高职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探讨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对于高职管理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管理学》在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和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转变,《管理学》课程教学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是教学内容老套,知识陈旧。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大部分教师仍然坚持用单一某种教材而缺乏知识的融会贯通。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想培养真正的管理者,除了要掌握必要的管理知识外,还要融会贯通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但我们的教师在内容选择上缺乏创新,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无法得到全面发展。
二是突出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在管理学原理的授课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延展的体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高职《管理学》课程授课并没有将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作为其主要教育目标,很多学生尽管功课名列前茅,但说到实际工作,却缺乏运用管理学基本原理来处理问题、协调工作的能力、甚至缺乏必要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技能。
三是教学方法呆板,缺乏针对性。 一方面,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大部分教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模式,从授课内容到授课方法,再到授课思路都是程式化的,缺乏创新。对教学方法的使用仍然停留在教师完全主导的状态。另一方面,管理学是一门开设范围很广的课程,是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盲目复制,对于财务、旅游、行政等管理类专业使用同一方法,缺乏针对性。这就导致教学效果无法与社会需求、行业需要接轨。
三、高职《管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是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管理学》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应该一方面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着力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而其中能力培养又是重中之重,涉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综合培养。《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达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甚至是创业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基于《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理论教学内容,又要包括实践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内容中,不仅包括传统的基础理论,更要包括现代不断发展创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等,要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突出实践教学。
三是改革教学方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综合多种教学方法。《管理学》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是理论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在理论讲授法中,教师可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改善课堂上师生间的沟通效果。在案例教学法中把管理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以及在群体中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管理情景和管理过程,从而建立真实的管理感受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此外,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越来越多新的教学方法被应用于《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比如情景模拟法、管理游戏法等。
四是创新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综合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通过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大量的电教片和教学软件可以更多地运用于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传播信息,为教学手段的进一步现代化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五是课堂联系实际。要想从根本上创新管理学课程教学,教师一定要了解相关的企业运作,学生课堂一定要充分与企业相联系。首先,授课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多了解相关企业的管理现状,其次,可以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当地知名的企业家到学校讲座、答疑,这种现身说法可拉近学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六是更新考核方式。教育部指出,“要变以前对学生知识继承、对知识掌握程度为判断质量标准改为对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几方面综合评价的质量标准。”因此,要加强《管理学》课程评价改革,把实践应用考核作为质量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管理学》课程的考核,可采取三三制考核方式,即课堂考核占1/3,包括课堂讨论、案例总结等;课后考核占1/3,包括作业、小论文、专题调研报告等;期末理论考核占1/3,其中知识性考核占分40%,能力性考核占分60%。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主动性,增强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21 世纪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课程教学改革是关键。《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全过程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课程,旨在介绍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和管理技巧,具有凝练管理思想、强化基础理论、注重联系实践、拓宽知识面和追求理论创新等特点。对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一定要结合时代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循序渐进,改出特色,这样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 黄志坚,吴建辉.管理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8.
[3] 吕娜.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式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8).
[4] 刘君.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纺织经济,2012(4).
作者简介:
胡先云(1973-),男,湖南祁阳人,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潇湘技师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