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途径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a_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历史时期.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课题之一。在学校课程的学习进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创设德育教育环境和氛围.帮助儿童能动地活动在其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要提高德育实效性.就要把德育教学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加强礼仪、道德教育,改进德育方法,开发教师的潜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体系。
其他文献
时代的发展,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使我们越来越感到过去盛行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应该被彻底革除,它除了妨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还有一个弊病就是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在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探索。那么,我在体育教学中是怎样体现创新的呢?  一、打破旧模式,分层分组教学,因材施教  所谓旧教学模式
摘要:吃透教材是文本解读能力高低的体现,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能够吃透教材。在具体教学中,不少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存在问题。所以,我们应静心阅读,仔细观察,这样才能发现文章的与众不同之处,领悟编者的意图。  关键词:静心阅读 细品文章 领悟编者的意图  我发现有的教师在教材的把握上存在下列问题:讲解教材就是逐章逐句的翻译,过分解析文字,忽视教材的思想内涵。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人文性,语文味又被冲淡了。如果没有
新世纪是一个充斥着竞争与创新的时代,所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挑战所提出的重要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主动思考与主体探究为中心,更加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侧重于学生充分运用所学展开积极的动手与动脑,通过学生之间积极交流与合作来顺利地解决数学问题。这是新课程学习,更能突出数学学科的特点,更能引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程作为一门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
课改以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当前有的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又步入了误区:或者是单调的纯技术性的指导,学生朗读“情不动而形于外”;或者是老师把自己的感情强加给学生,朗读指导千人一腔;或者是教师指导轻“质”重“量”,学生朗读次数不少,却始终游离于文本之外。其实,“读”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我们要立足文本,把朗读训练与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结合起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基础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小学阶段是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是实行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目前,农村初级阶段的教育基本上仍沿袭着“应试教育”的模式,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笔者从事小学教育多年,深感农村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现结合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实施素质教育最紧迫的任务是思想的转变。转变思想首先就要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