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英语教学有效性进行提升,会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采取策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才能促进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本文围绕着高职英语有效教育教学策略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高职英语;有效教育;教学策略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具有薄弱的英语基础
高职院校由于由于生源质量并不是很好,所以许多学生的英语水平都不高。在高中时期进行学习时,许多学生都没有打好英语基础,这就造成其英语基础知识的缺乏,学生英语水平有高有低,这对教师来说很难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英语语法知识,缺乏英语语音知识和词汇量,口语和听力水平都不高,在加上这些学生错误的英语学习习惯,这不仅使得教学难度上升,还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许多学生由于具有较差的英语学习能力,没有学习的动力与信息,造成其英语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学习状态十分被动[1]。
(二)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意识
若想使得英语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就需要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英语学习,形成较强的学习英语的意识。然而,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却并不重视,大多数高职学生学习的目标都是学习一门技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为了实现更好地就业,许多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却对英语学习予以忽略。除此之外,部分高职院校不够重视英语教育,在英语学习上没有对学生多做要求,这也会影响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使其不够重视英语学习。
二、高职英语有效教育教学策略
(一)对应用教学和语言基础进行加强
高职院校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得学生能够进行实际应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利用英语进行辅助。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对英语基础教学进行重视,让学生对基本的英语词汇和语法进行掌握,使其具备应用英语的能力[2]。随后,教师要有机整合学生的专业课程和英语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词汇进行了解,将英语作为一项工具使自己更加了解专业领域。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的专业需要进行满足,使得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以全体学生为中心
教师的教学应该以所有学生为教学对象,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水平,丰富英语教学的意义。学生在教学中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需要进行考虑。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考虑,进行分层教学,能够使得原本学习水平差的学生得到能力方面的提升。
例如当教学题目为“global warming”,教师就可以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对于英语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让其进行100字左右的作文写作,写作内容主要涉及全球变暖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治理[3]。对于英语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进行简单的写作,将字数要求放低到50左右,让学生在写作中谈论自己对全球变暖的看法。
(三)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要想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进行提升,使其具有较高的英语学习能力,就需要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首先教师要对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确保目标科学合理,对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形成学习技巧、培养学习态度等方面多加关注,这对教学层次升级也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的学习过程较为无聊、枯燥。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找到学习的乐趣,没有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教师应该进一步丰富英语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让英语的魅力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让学生加以感受,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启发式教学法、顺口溜教学法以及形象教学法等,从而对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进行满足。
例如在进行词汇讲解的时候,教师要想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讲解的内容上,就可以利用形象教学法。在进行单词讲解时,教师可以放出相应的图片或作出相应的动作,让学生对单词的意思进行猜测[4]。例如在对“hit”这一单词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动作做给学生看,在联系过程中,学生能够自动将这一动作与该单词联系起来,从而牢牢的记住这一单词,还能使得教学效率得到有效地提升。
结语:
本文就高职英语有效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随后高职英语有效教育教学策略。通过策略的实行,能够使得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更具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质量和水平提升,使得教导出来的学生能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符合。
参考文献:
[1]戴晨丽.基于职业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思考[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3,03:133-135.
[2]崇斌,郭晓红.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策略[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02:149-150+155.
[3]吴寒,黄奕云.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34-36+60.
[4]戴雁辉,张建凯.高职英语课堂有效教学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策略[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122-124.
关键词:高职英语;有效教育;教学策略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具有薄弱的英语基础
高职院校由于由于生源质量并不是很好,所以许多学生的英语水平都不高。在高中时期进行学习时,许多学生都没有打好英语基础,这就造成其英语基础知识的缺乏,学生英语水平有高有低,这对教师来说很难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英语语法知识,缺乏英语语音知识和词汇量,口语和听力水平都不高,在加上这些学生错误的英语学习习惯,这不仅使得教学难度上升,还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许多学生由于具有较差的英语学习能力,没有学习的动力与信息,造成其英语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学习状态十分被动[1]。
(二)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意识
若想使得英语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就需要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英语学习,形成较强的学习英语的意识。然而,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却并不重视,大多数高职学生学习的目标都是学习一门技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为了实现更好地就业,许多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却对英语学习予以忽略。除此之外,部分高职院校不够重视英语教育,在英语学习上没有对学生多做要求,这也会影响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使其不够重视英语学习。
二、高职英语有效教育教学策略
(一)对应用教学和语言基础进行加强
高职院校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得学生能够进行实际应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利用英语进行辅助。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对英语基础教学进行重视,让学生对基本的英语词汇和语法进行掌握,使其具备应用英语的能力[2]。随后,教师要有机整合学生的专业课程和英语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词汇进行了解,将英语作为一项工具使自己更加了解专业领域。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的专业需要进行满足,使得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以全体学生为中心
教师的教学应该以所有学生为教学对象,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水平,丰富英语教学的意义。学生在教学中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需要进行考虑。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考虑,进行分层教学,能够使得原本学习水平差的学生得到能力方面的提升。
例如当教学题目为“global warming”,教师就可以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对于英语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让其进行100字左右的作文写作,写作内容主要涉及全球变暖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治理[3]。对于英语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进行简单的写作,将字数要求放低到50左右,让学生在写作中谈论自己对全球变暖的看法。
(三)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要想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进行提升,使其具有较高的英语学习能力,就需要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首先教师要对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确保目标科学合理,对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形成学习技巧、培养学习态度等方面多加关注,这对教学层次升级也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的学习过程较为无聊、枯燥。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找到学习的乐趣,没有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教师应该进一步丰富英语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让英语的魅力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让学生加以感受,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启发式教学法、顺口溜教学法以及形象教学法等,从而对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进行满足。
例如在进行词汇讲解的时候,教师要想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讲解的内容上,就可以利用形象教学法。在进行单词讲解时,教师可以放出相应的图片或作出相应的动作,让学生对单词的意思进行猜测[4]。例如在对“hit”这一单词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动作做给学生看,在联系过程中,学生能够自动将这一动作与该单词联系起来,从而牢牢的记住这一单词,还能使得教学效率得到有效地提升。
结语:
本文就高职英语有效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随后高职英语有效教育教学策略。通过策略的实行,能够使得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更具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质量和水平提升,使得教导出来的学生能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符合。
参考文献:
[1]戴晨丽.基于职业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思考[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3,03:133-135.
[2]崇斌,郭晓红.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策略[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02:149-150+155.
[3]吴寒,黄奕云.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34-36+60.
[4]戴雁辉,张建凯.高职英语课堂有效教学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策略[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