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私人股权投资行业(Private Equity Funds,下称PE)正迎来转机。在深受次贷危机冲击的美国,融资及交易活动开始步入上升轨道;在新兴市场中国,刚刚过去的5月,也因全球PE巨头的纷纷到访而变得热闹起来。
“我们已近谷底。”这是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 Group,下称凯雷)创始人大卫·鲁宾斯坦(David M. Rubenstein)现在的感觉。他预计,尽管仍有一些金融机构会遭受额外的损失,但预计今年年底美国经济将加快速度增长,PE周期也将回归正常状态,这将持续6个至9个月时间。“以较低价格收购资产的时候到了。”
在5月的短短两周内,凯雷完成了四项交易。最近三个月,凯雷在全球进行了一系列大手笔的投融资活动,投资总额约76亿美元,筹资18亿美元。
擅长复杂交易的得州太平洋集团(TPG),4月宣布向俄罗斯医药公司SIA International投资8亿美元。
而即使在次贷危机中,老牌美国私人股权公司华平投资集团(Warburg Pincus)也没有停止融资。4月22日,华平宣布完成了历史上最大的一笔融资——150亿美元的华平十号基金募集。
2007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美国经济陷入增速衰减,信贷市场急剧收缩,全球PE行业的主要堡垒——美国的交易活动大为减少。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意愿和能力大降,杠杆收购型(LBO)PE公司资金来源遇阻。整个夏季,一些大规模的交易均遭冻结。
据伦敦私人股权基金研究机构Private Equity Intelligence的报告,2008年一季度PE融资达到1550亿美元,其中大型的基金的融资情况较好;而2007年三季度PE基金共融资910亿美元,为最近两年的最差,较前年同期减少了860亿美元。
有些交易则因不同原因而中止。赛伯乐资产管理公司(Cerberus Capital Management LP,曾译泽普世)2007年底意欲收购英国北岩银行,终因担心金融市场继续恶化而放弃。赛伯乐也有意以40亿美元收购联合租赁公司(United Rentals),最后时刻却因筹资问题宣布退出,并不惜为此支付1亿美元的违约金。
经历了危机,PE也在调整战略:走出美国,使投资区域更加广泛,特别是扩至中东、亚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业务不再过度依赖杠杆收购;从金融机构的次贷相关损失中吸取教训。
或许,市场经历的只是一种“自我纠正”,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几十亿美元规模的杠杆收购未来几年在美国市场将会大大减少,而中小规模的收购则会更加普遍。
新兴市场私人股权委员会董事会主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Roger Leeds向《财经·金融实务》记者表示,目前次贷危机逐渐见底,是手头拥有资本的投资人出手的最佳时机,正如十年前亚洲的最佳投资时机是1998年和1999年,即亚洲金融危机见底之时。
作为新兴市场的重要一员,中国的机会越来越实在。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高西庆4月向西方银行家表示,由于重组农业银行等机构的资金减少,中投公司用于海外投资的资金已增至900亿美元。高西庆称,增加的海外投资资金,大部分会交给外部基金经理打理,投资于外币股票、固定收益产品等,也有可能参与另类投资,如私人股权基金、对冲基金和大宗商品等。
虽然没有公布公司入选者名单,但据中投公司高层人士透露,公司已经委托外部投资管理者展开包括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在内的另类投资。
鲁宾斯坦表示,如果凯雷获选,凯雷也将对管理的基金投入3%-5%的资金。
5月23日,中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发布公告,选聘2008年度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管理人,所设资格标准包括管理资产不少于50亿美元等若干。
年初,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曾公开表示,全国社保基金正探索和实践私募股权投资。
就在5月,赛伯乐董事长、前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John Snow) 和华平联席总裁纪杰(Charles R. Kaye)等相继拜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
纪杰向《财经·金融实务》记者表示,150亿美元的华平十号基金,将在未来二至三年完成投资,投资中国的比例没有具体限制,估计会有数十亿美元。他还希望以后能在中国发行人民币基金。
已在北京、上海和香港设立办事处的赛伯乐,正在中国组建一个高层管理团队。斯诺称,赛伯乐渴望与中国政府及公司在对外投资方面进行合作,合作形式包括在赛伯乐的基金中进行投资,或者和赛伯乐一起对其他公司进行联合投资。
赛伯乐还有意与中投公司开展合作。“我们的方式是长期投资,耐心投资,也就是投资于智力资本。”斯诺特意提出。
Roger Leeds教授称,中国市场十分诱人,它代表了私人股权投资在新兴市场发展中的所有机遇和风险。一方面,大量民营企业获取中长期资本的需求,是私人股权投资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另一方面,在启蒙阶段的市场面临着诸多风险:如何选择合适的投资标的、投资定价缺乏尺度、法律体系的规范,以及可能遭受的干预等。
尽管业界投融资热情高涨,但中国有关股权投资基金的政策文件迟迟未能推出。
针对这一现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委托,研究起草中国PE“总体方案”的北京大学教授何小锋等专门撰文提出,考虑中国国情和资本市场的需要,应对股权投资基金进行分类管理,同时,借鉴各国经验,对PE采取以行业自律为主的“软监管”模式。
对于中国本土PE的未来,Roger Leeds教授预言:外资PE在中国加大投融资规模的同时,未来几年中国本土PE公司也将获得迅速发展,因为“最终这是一个浸透本土文化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