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在矿物岩石学实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考虑《矿物岩石学》实验教学的特点结合建构主义理论的涵义和内容以及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分析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矿物岩石学》实验教学的作用,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对矿物岩石学实验教学的指导作用,以期促进矿物岩石学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构建主义;《矿物岩石学》;实践教学;作用
《矿物岩石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地质专业基础课,它与各门地质专业课程都有着广泛的联系。本课程的任务就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可基本掌握《结晶学》、《矿物学》和《岩石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肉眼观察、描述和鉴定矿物和岩石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和野外实践奠定基础,并为学生将来独立研究解决地质工作中的问题和学习新知识创造条件。但是矿物岩石学教学内容涉及面广且理论性强,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进行记忆。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老师在台上把矿物岩石的特征以叙述性的讲授为主,学生听课时容易走神, 注意力不集中。基于此,尝试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矿物岩石学》教学实践,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4]。
1.建构主义理论及其教学模式
1.1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主要以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建构观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论为基础发展而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明确提出,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作为各种信息加工的主体,应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主动根据原有经验以及知识结构对新的问题与知识进行建构,而不是被动地对新知识的记忆和吸收。
在矿物岩石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把教材作为教师传授的内容,还应当把它作为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对象,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并且通过自主学习,赋予新知识新的意义,在顺应新知识的同时,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造与重组,从而实现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1.2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种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
(1)支架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形象地借用了建筑行业的“搭脚手架”的概念,指在教学中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之后逐步建构起整体的概念,从而获得深刻全面的认知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支架式”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入情境,搭建支架,引导探索,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估等。
(2)抛锚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又叫“实例或案例式教学”,其主要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的、真是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它把课堂教学形象地比喻为“像轮船被抛锚固定”,以具有感染力和代表性的实例为基础,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性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建构认知图示。
(3)随机插入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指对相同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途径、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与环境下、针对不同的目的开展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对同一问题或同一事物的多方面的认知。这种教学模式是力图使学生对某个问题达到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
2.建构主义理论对矿物岩石学实验的指导作用
在地质学中,矿物岩石学实验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培养地质专业学生系统鉴别矿物的主要途径。而矿物岩石学本身就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我们应当做到以下三点措施,以提高矿物岩石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效率。
2.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针对实验内容,利用实验器材和多媒体教学系统,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野外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问题情境,并鼓励学生针对这些问题情境进行独立的探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与实验。如,讲到如何识别长石、石英、方解石等相似矿物时候,学生能手拿三种矿物标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工具进行识别。
2.2自主学习,实验探索
矿物岩石学是一门与生活或生产息息相关的学科,其所涉及到的岩矿知识大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直观的标本。因此,教师在矿物岩石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有大致了解。之后,教师可以演示岩矿标本的鉴定,使学生对矿物岩石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对矿物岩石鉴定的思考,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矿物岩石的兴趣。最后,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己进行鉴定操作,进行自主探索与发现。
2.3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在实验过程中,把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学生们通过互相帮助,一起探讨,共同解决实验过程中的疑点与难点,不但可以激活课堂氛围,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合作竞争意识。可以让优等生带动后进生,让后进生在追赶优等生步伐的同时不断提高应用的能力,同时优等生为了不被超越也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最终实现优生更优、差生不差的教学目标,可使小组成员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对概念和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
3.結束语
矿物岩石学实验教学在地质科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矿物岩石学实验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一定要以问题为切入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力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实验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矿物岩石概念与规律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锻炼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积极改革矿物岩石学实验教学,拓展知识面,选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有效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7-13.
[2]吴楠.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教学改革的启发[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5,04:69-70.
关键词:构建主义;《矿物岩石学》;实践教学;作用
《矿物岩石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地质专业基础课,它与各门地质专业课程都有着广泛的联系。本课程的任务就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可基本掌握《结晶学》、《矿物学》和《岩石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肉眼观察、描述和鉴定矿物和岩石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和野外实践奠定基础,并为学生将来独立研究解决地质工作中的问题和学习新知识创造条件。但是矿物岩石学教学内容涉及面广且理论性强,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进行记忆。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老师在台上把矿物岩石的特征以叙述性的讲授为主,学生听课时容易走神, 注意力不集中。基于此,尝试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矿物岩石学》教学实践,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4]。
1.建构主义理论及其教学模式
1.1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主要以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建构观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论为基础发展而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明确提出,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作为各种信息加工的主体,应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主动根据原有经验以及知识结构对新的问题与知识进行建构,而不是被动地对新知识的记忆和吸收。
在矿物岩石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把教材作为教师传授的内容,还应当把它作为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对象,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并且通过自主学习,赋予新知识新的意义,在顺应新知识的同时,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造与重组,从而实现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1.2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种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
(1)支架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形象地借用了建筑行业的“搭脚手架”的概念,指在教学中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之后逐步建构起整体的概念,从而获得深刻全面的认知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支架式”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入情境,搭建支架,引导探索,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估等。
(2)抛锚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又叫“实例或案例式教学”,其主要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的、真是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它把课堂教学形象地比喻为“像轮船被抛锚固定”,以具有感染力和代表性的实例为基础,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性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建构认知图示。
(3)随机插入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指对相同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途径、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与环境下、针对不同的目的开展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对同一问题或同一事物的多方面的认知。这种教学模式是力图使学生对某个问题达到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
2.建构主义理论对矿物岩石学实验的指导作用
在地质学中,矿物岩石学实验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培养地质专业学生系统鉴别矿物的主要途径。而矿物岩石学本身就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我们应当做到以下三点措施,以提高矿物岩石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效率。
2.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针对实验内容,利用实验器材和多媒体教学系统,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野外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问题情境,并鼓励学生针对这些问题情境进行独立的探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与实验。如,讲到如何识别长石、石英、方解石等相似矿物时候,学生能手拿三种矿物标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工具进行识别。
2.2自主学习,实验探索
矿物岩石学是一门与生活或生产息息相关的学科,其所涉及到的岩矿知识大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直观的标本。因此,教师在矿物岩石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有大致了解。之后,教师可以演示岩矿标本的鉴定,使学生对矿物岩石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对矿物岩石鉴定的思考,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矿物岩石的兴趣。最后,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己进行鉴定操作,进行自主探索与发现。
2.3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在实验过程中,把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学生们通过互相帮助,一起探讨,共同解决实验过程中的疑点与难点,不但可以激活课堂氛围,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合作竞争意识。可以让优等生带动后进生,让后进生在追赶优等生步伐的同时不断提高应用的能力,同时优等生为了不被超越也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最终实现优生更优、差生不差的教学目标,可使小组成员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对概念和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
3.結束语
矿物岩石学实验教学在地质科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矿物岩石学实验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一定要以问题为切入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力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实验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矿物岩石概念与规律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锻炼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积极改革矿物岩石学实验教学,拓展知识面,选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有效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7-13.
[2]吴楠.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教学改革的启发[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5,0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