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阅读之“桨”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kso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永新教授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际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读书就意味着教育。”
  阅读是生命的必需,是提高生命质量的保证。但现在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是对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喜爱有加,而对经典文本却比较冷漠。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因多食“快餐”少食“精食”而营养不良。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将阅读大众文化与经典文化结合起来,并通过经典文化去影响、感召他们,使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审美的愉悦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成功的语文教学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奠定精神的底子;失败的语文教学能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人黯淡一生。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会硬性规定学生一定要读什么书。因为人各有所好,而且不同的年龄阶段喜好不同。对于学生而言,只要是有益的书,完全可以各取所需。只要读起来,走进书的海洋,他自然会向碧海深处漫溯。
  二、好的读书方法是成功的保障
  阅读能力是一种“工具”,而课外阅读又是语文课的延续,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让学生掌握一些课外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引导学生阅读中,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不求甚解”阅读法。在课外阅读时,难免遇到“拦路虎”。在极力寻找问题“突破口”的同时,也要懂得有些问题“未晓不妨暂放过”的策略,不要因为某一问题未解决,就不再往下阅读而停顿下来,导致整个学习计划“流产”。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有渗透性,有时学到了其他知识,原有的问题就不知不觉地解决了。
  2.床前一本书阅读法。处处留心有发现,时时虚心得学问。在日常生活中,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找学问,以求增长知识和才干。鲁迅先生用别人聊天、玩扑克的时间读书、写作;法国大作家儒勒·凡尔纳用工余时间读书、写作,写了一百零四部科幻小说,累计七八百万字之多。他们贵在合零为整,点滴储宝。能在时间上合零为整,就会生活得充实;能在知识上合零为整,就会变得富有。因此,倡导学生开展床前一本书活动,利用午睡、晚睡之前的时间,每天阅读一定量的作品,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3.迁移阅读法。应注意由已学过的作品、语文知识牵带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的视野,将多种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有效提高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能力。如,课内学习《项羽之死》,可以在课外阅读《史记·项羽本纪》,还可以在课外去阅读《史记》中的其他作品。
  4.广泛阅读法。世界上到处有学问,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因此,除了读书(当然是好书)、看报以外,还必须有选择地听一些无线电广播节目,看一些电视节目,与人交流,外出参观旅游。必须重视并善于从实践中学习,从工作中学习,从生活中学习,以及向他人学习。只有实践才能检验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也只有将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理论用来指导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阅读才会是真正有意义的。
  5.激情阅读法。阅读,需要有一种激情。无论阅读何种类型的书刊,只要有必要或有兴趣,那么,只要翻开书,就应该用饱满的激情去投入。否则,就不可能真正用心、用情去了解它,品味它,也就不会获得对它的生命内在的领悟。
  用激情去阅读,是一个很优秀的阅读理念。没有激情,就没有人与书之间的深入细致的沟通与交流。而拥有激情,无论是阅读,亦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会获得对生命和对生活的最深切的认知与感悟。
  于漪老师说过:“现代社会,人民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本领,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核心,因而阅读能力也应放在首位。高中生打下扎实的阅读基础,一辈子受益不尽。”作为教师就应该给学生阅读的“桨”,让学生有能力向碧海深处漫溯。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生成教学,提倡构建开放、互动的课堂,让高中教学活起来。因此,要重视高中语文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解放学生的思维,实施个性化教学,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语文课堂生成资源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学生、文本的互动产生的各种新的问题、思维等。如,来自于教师的生成资源:突然的灵感、偶然的错误等;来自于学生的生成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奇思妙想、质疑问难、瞬间的顿悟等,甚
期刊
文言文特殊句式是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个难点,也是高考的考查内容。运用联想类比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消除陌生感和畏难心理。激发兴趣,探索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一、联想类比当代仍然使用的成语  如今使用的熟语特别是成语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成语中保留有许多古汉语的特殊句式。成语有约定俗成、言简意赅等特点,学生有一定的成语基础知识,通过分析成语来掌握文言特殊句式,不失为一条捷径。如,“时
期刊
古人曰“积沙成塔,积腋成裘”,“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样,建构语文知识的高楼大厦,形成语文知识的汪洋大海,关键也在于平时多“积累”。只有积累,才能达到“博学于文”,“积渐成学”。语文的积累,就是不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和读写技能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不少积累的误区。  “越积越累”。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被动积累,没有爱好;二是积累时漫天撒网
期刊
教学互动是指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传递信息的过程,是课堂教学要求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当前,课堂教学互动存在的问题是:形式单一、缺乏情感、有效性差、课堂效率不高等。教师应该扮演好自己在教学互动中的角色,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教师在教学互动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一、创造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舒适、和谐的学习环
期刊
记得高中时的自己成绩平平,安分守纪,不闹事也不出众。总是悄悄地躲在自己的角落,老师也从不关注我这样老实平凡的孩子。那时的自己曾对自己说:如果我是老师,我会把关爱的阳光平均地洒向每一个学生。现在命运真把我推向了教师这个职业,而且将近十年,踏上工作岗位才发现,要做到绝对的平均是多么地难。但我尽自己的努力做着,希望用我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帮他们创造奇迹。  现在我与学生是一种和谐、平等、亦师生亦朋友的关系
期刊
《受戒》是汪曾祺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这篇小说以三十年代苏北里下河为背景,描述了小和尚明子和农家女小英子朦朦胧胧、青涩纯洁的初恋,同时也展现了当地一些农民以及和尚的生活风貌。  下面,先通过明海和小英子初次见面的一段对话描写,来认识一下小英子。  “是你要到荸荠庵当和尚吗?”  明子点点头。  “当和尚要烧戒疤呕!你不怕?”  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摇了摇头。  “你叫什么?”  “明海。
期刊
古语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毛主席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再好的厨艺,没有食材也只能画饼充饥;再高明的决策者,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也难有必胜的信心。写作即如此,没有足够的词汇储备和素材积累,断然写不出佳作。君不闻郭沫若诗云“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君不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生活,写作素材的积累也是如此,其起源于课内,延伸于生活。  高一下半年开始,
期刊
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的画面是这样的:水面上一叶扁舟,舟上一翁独坐,垂钓江中,扁舟四周,淡淡的笔墨勾勒出几道寒波。整个画面除此之外,大部空白,但却似乎满幅皆水,表现出烟波浩渺、苍茫辽远的深邃境界和清寒意象。那几道清波是以少概多、以虚总实的笔法,是一种“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美学境界。  画面构图过满过实,给人以压抑感,画面就失去了灵动与飘逸,显得死气沉沉。而有了空白,便给了观赏者以遐想
期刊
高考语文复习课该怎么上,讲什么内容,重点讲哪些知识点,知识点有怎样的规律。这些都是值得去探讨的东西,高考语文复习课必须向科学、合理、明确、高效要成绩。针对即将来临的2013年高考,高三语文教师主要做法如下:  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这里的“法”,指的是《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省区)》和《2013年考试说明》。新课标统领考纲,考纲明确考题,而考题的设置指导着教学方向。在高考的复习
期刊
“下面,请大家先朗读课文,进行预习……”在过道里,听着学生的朗读,感觉就像在候车大厅里听到的报站声和提醒声,像“机器人”一般毫无感情,平淡苍白。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不仅仅在于文字表意的丰富性和其内蕴的含蓄性,也在于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读起来更可体会它的抑扬顿挫。可是苍白的朗读,怎么可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美?怎么能让学生真正爱语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不但看到美,而且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