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1世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愈来愈高,对人才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正是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这一要求。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相应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就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树立自主创新的学习理念,形成较全面的信息技术素质,从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方法的现状,并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设想。
【关键词】 职高信息 教学 应用
职高生面向就业市场,这就要求他们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职高生突出的特点是学习基础差,造成兴趣低、缺乏自信心,把学习当成负担,这致使他们有严重的厌学心理。因此,让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便成了职高教师的首要责任。职高计算机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彻底摆脱计算机本科教育的影响,构建适合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这样才能走出低谷,为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笔者在职教中心从事计算机教学多年,认为在教学中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下面就针对职教中心信息技术的教学与同行探讨。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中职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还普遍采用着“粉笔+黑板”的传统教授模式,存在着照本宣科,死教书,教死书的问题。随着教学的进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少。中职信息技术课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⑴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如传统讲解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形式强调学生对教师行为的依赖,规定教学内容,甚至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的设计以“灌输知识”为本,通过规定教师的行为,把规定的教学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教学目的就是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行为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常用于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基础性知识教学,如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冯·诺依曼的设计思想以及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征等等;⑵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如演示法):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许多教师习惯借助示范性实验,或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用演示法使学生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做很多示范动作或操作,学生则须模仿和反复不断地练习。虽然这种模式相比纯板书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但是仍然需要教师进行长时间的讲授。过多的语言(听觉)刺激,时间长了容易引起学生听觉、视觉疲劳,注意力下降,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2、课程内容滞后,体系结构不完善。“近10年来,中国信息产业以年均30%的增速飞快发展,是同期GDP增速的3倍;早在2004年年底,信息产业已占到GDP的7%,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但是,在如此好的行业形势下,目前我国400万名IT专业学生却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这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主任蒋宗礼教授对我国IT职业教育现状的表述。
二、教学改革策略
1、建立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职高学生的计算机课,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已成为职教界人士的共识。
2、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再次,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最后,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显然,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熟练地、广泛地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
3、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出现问题,提出任务,自主探讨”的过程,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深化了学生对问题和知识的理解,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帮助学生学会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知识内涵加深的同时,让学生当堂操作,验证或尝试完成本课知识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快速掌握该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的能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索学习,对计算机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逐渐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规律,就会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
三、加强职业技术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
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是提高教师技能,教师工作效率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决定性因素。缺乏如何使用信息技术的培训,便成为教师高效工作的重大障碍。随着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逐步增多,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的焦虑症也逐渐减轻,使用的水平也明显提升。英国教育家弗莱彻建议,在教师的在职培训中加入一些额外的信息技术课程,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及自信,从而降低高职院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焦虑症状。教育专家维策尔指出,目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许多技能可以有效整合到一些职前教育课程中。同时,他还提出了一套职前准备模型,其中包含信息技术核心文化课程及包含指导者经验的技巧性课程。雷德曼也强调,职前培训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师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
总之,信息技术技能在职业学校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无可否认的。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也越来越成为教学与培训的重要工具。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努力学习如何去适应这些工具,使其更好的辅助自己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 职高信息 教学 应用
职高生面向就业市场,这就要求他们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职高生突出的特点是学习基础差,造成兴趣低、缺乏自信心,把学习当成负担,这致使他们有严重的厌学心理。因此,让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便成了职高教师的首要责任。职高计算机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彻底摆脱计算机本科教育的影响,构建适合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这样才能走出低谷,为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笔者在职教中心从事计算机教学多年,认为在教学中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下面就针对职教中心信息技术的教学与同行探讨。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中职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还普遍采用着“粉笔+黑板”的传统教授模式,存在着照本宣科,死教书,教死书的问题。随着教学的进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少。中职信息技术课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⑴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如传统讲解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形式强调学生对教师行为的依赖,规定教学内容,甚至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的设计以“灌输知识”为本,通过规定教师的行为,把规定的教学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教学目的就是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行为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常用于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基础性知识教学,如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冯·诺依曼的设计思想以及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征等等;⑵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如演示法):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许多教师习惯借助示范性实验,或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用演示法使学生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做很多示范动作或操作,学生则须模仿和反复不断地练习。虽然这种模式相比纯板书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但是仍然需要教师进行长时间的讲授。过多的语言(听觉)刺激,时间长了容易引起学生听觉、视觉疲劳,注意力下降,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2、课程内容滞后,体系结构不完善。“近10年来,中国信息产业以年均30%的增速飞快发展,是同期GDP增速的3倍;早在2004年年底,信息产业已占到GDP的7%,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但是,在如此好的行业形势下,目前我国400万名IT专业学生却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这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主任蒋宗礼教授对我国IT职业教育现状的表述。
二、教学改革策略
1、建立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职高学生的计算机课,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已成为职教界人士的共识。
2、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再次,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最后,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显然,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熟练地、广泛地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
3、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出现问题,提出任务,自主探讨”的过程,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深化了学生对问题和知识的理解,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帮助学生学会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知识内涵加深的同时,让学生当堂操作,验证或尝试完成本课知识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快速掌握该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的能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索学习,对计算机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逐渐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规律,就会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
三、加强职业技术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
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是提高教师技能,教师工作效率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决定性因素。缺乏如何使用信息技术的培训,便成为教师高效工作的重大障碍。随着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逐步增多,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的焦虑症也逐渐减轻,使用的水平也明显提升。英国教育家弗莱彻建议,在教师的在职培训中加入一些额外的信息技术课程,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及自信,从而降低高职院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焦虑症状。教育专家维策尔指出,目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许多技能可以有效整合到一些职前教育课程中。同时,他还提出了一套职前准备模型,其中包含信息技术核心文化课程及包含指导者经验的技巧性课程。雷德曼也强调,职前培训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师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
总之,信息技术技能在职业学校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无可否认的。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也越来越成为教学与培训的重要工具。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努力学习如何去适应这些工具,使其更好的辅助自己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