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内涵与价值。其提出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旨在解决现代民族国家交往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与困境,是对全球治理理念的升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指向与实践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继承与发展的结果,探寻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的理论渊源,有助于推动科学理念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促进治理措施更加完善,加快构建新型国际秩序,共创全人类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思想 真正共同体理论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内涵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生态等诸多领域。以实现合作共赢、利益最大化、发展成果共享为主要目标,将人类社会视作命运紧密相连的整体,强调世界各国不论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一国对另一国的主权与内政进行侵犯、干涉,推崇建立共赢、包容、友好的伙伴关系。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要尊重、兼顾其他国家利益,不断扩大彼此的共同利益,树立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呼吁尊重自然、绿色清洁的发展理念,指出治理环境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理应由全人类共同应对。在文化交往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因此,对待世界各国文明我们应当拥有开放包容的心态、海纳百川的胸怀,推动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平等对话、兼收并蓄。
  从构成主体和发展层次上看,其不仅仅涵盖全球、全人类,各国之间双边或多边意义上的共同体同样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各主体推动符合自身需要的共同体的建设,并不断扩大合作范围,促成作为整体的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从发展层次上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经历的是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及面,从低级向高级,从传统向现代的发展过程,在不同阶段将呈现不同的发展层次,体现不同的发展要求。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人的本质和解放理论的价值意蕴
  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引领中国共产党人跨越艰难险阻向前迈进的不朽旗帜,在新时代仍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当下我国指导性的外交方略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本质上根源于马克思主义,是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兴理论成果。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现实的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的本质要根据其所处的社会关系去确认,人的实践活动创造了社会历史和人类社会本身。所以,可以说社会是人的本质在历史实践活动中的对象化:有什么样的人会造就什么样的社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也会造就怎样的人。因此,在当今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全球化迅猛发展,各类全球性问题显著增多的大背景下,人类应当建立休戚与共、高度融合的关系状态是理性考虑后的必然选择。
  而人的解放是与人的本质紧密相连的,是人与社会发展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长期以来,人类生活在必然王国中,人所创造的社会关系反过来奴役人本身,人受到包括物质生产资料在内的诸多因素的支配,因此,人的解放需要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遵循人的自由与解放理论的逻辑,马克思指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对未来人的状态的期望,人类社会走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有理由也更应该去构建这样的“共同体”。
  三、人類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马克思“真正共同体”的科学内涵
  总结马克思对共同体本质的描述,能够归纳出一条清晰的社会发展演进路线,即从以人的依赖为主要特征的“原始共同体”到以物的依赖为核心的“虚假共同体”到表现为人的全面自由与解放的“真正共同体”。他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劳动和分工条件的分离,“原始共同体”会自然消失,而随后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则是实质上的“虚假共同体”。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马克思提出了建立“真正共同体”的构想,他所追求的“真正共同体”是获得自由的每个个体之间的整体联合的状态。关于“真正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可以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把握:
  坚持以人为本为的价值导向。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也就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人本身所具有的对他物需要的本性使人在原始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分别表现出了对人、自然与物质的强烈依赖。但是作为类的属性的人并不是处于世界之外的一种笼统抽象的存在物。相反,人囊括了其作为人所在的人类社会的所有社会关系,所以一个人只有在家庭、社会与国家中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与机会。在“自然共同体”、“虚假共同体”和“真正共同体”中,人强烈依赖于人、自然和物质,不仅无法真正体现人的本质,而且还会压制人的解放与发展。而马克思所构想的“真正共同体”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整合形态以类的存在形式重新占有了人的本质,对人的本质、个性、权益、自由与解放施以极大关切,是真正重视人类生存与命运的科学概念。
  注重消除资本主义“异化”现象。19世纪,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社会进步速度明显提高,但其特有的生产模式也扭曲、“异化”了人类自身并且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贫富差距显著扩大。一方面,劳动者除了自身一无所有,为了维持基本生活不得不自愿成为资本的奴隶,人的独立性转变为对资本、货币越来越强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不断激化。个体利益希望挣脱共同利益的束缚,但为了社会的稳定,单个个人必须让渡部分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而这种由不愿让渡的个人利益组成的共同利益反而会激化彼此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即“虚假共同体”中,无产者实质上被看作会扰乱社会的最大威胁,为了维稳,“虚假共同体”假意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并偶尔施与一定的蝇头小利,但对于无产者而言,这种共同体形态实质上成为背负在身上的枷锁,压制自身的自由与解放。   “真正共同体”是消除了生产资料和所有制私人占有的共同体形式。马克思指出公有制是建立“真正共同体”的必要条件,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要求的。通过从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促成了社会财富和生产资料占有和使用的共享,能够推动社会成员挣脱社会对自身的扭曲与异化,最终成为自身与社会的主宰。同时,“真正共同体”应坚持按需分配的分配原则,私有制的瓦解使社会产品不再匮乏,社会产品分配建立在人实际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不再以劳动多寡为准绳。此外,由于阶级与国家存在的基础:私有制的覆灭,“真正共同体”中阶级与国家最终瓦解,此后,长期受二者桎梏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局限性、区域性等特征逐淡化,日益呈现出发展性、自由性、全面性的特征,最终,全球都将由实现了完全解放与发展的“真正自由人”组成。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继承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虚假共同体”到“真正共同体”的过渡形态,其思想的提出根源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沿袭了马克思对资本共同体的批判性思路,与“真正共同体”思想具有同质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共同体的批判主要集中于早期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到今天,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巨大改变,但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并未得到解决,资本无限扩张与恃强凌弱的本性也并未发生改变。冷战后,西方垄断资本凭借经济与技术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新一轮扩张的进程。输出过剩资本与落后技术抢占市场与资源,将重污染的产业、企业迁移至发展中国家。打着民主旗号公然侵犯别国主权与内政。同时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由美国主导建立,集中体现的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广大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被无情忽视。因此,马克思对资本共同体的批判依旧是准确、有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了这种思路,提倡改变旧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一方面,二者都注重利益层面上个体与集体的融合与统一。在马克思构建的“真正共同体”中,个体间基于利益相异而产生的摩擦将不复存在,全人类已经成为了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世界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解决国家间交往困境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同样致力于促进世界各国个体利益与共同利益的统一。另一方面,二者都包含有促成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价值目标。在马克思所构建的“真正共同体”中的每个个体都实现了自身的自由与解放,人的本质属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社会间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和谐共生、自由发展的良性关系。虽然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虚假共同体”到“真正共同体”的过渡形态,并不是马克思所构想的最理想状态,但它是中国共产党基于新时期的时代背景提出的能够推动实现“真正共同體”价值追求的具体实践载体,强调全人类的根本利益,摒弃过去的零和思维模式,为未来国际关系的演变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紧跟时代浪潮的产物,赋予“真正共同体”以新的内容,实现了从抽象蓝图到具体方案的超越,更加具有时代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立足于无产阶级饱受剥削与压迫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提出了“真正共同体”思想,并指出,只有在“真正共同体”中才能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他共同体都无法提供相应条件和体现人的本质。因此,可以看出,其他的共同体形式都是马克思所不认可的。而对于身处21世纪的人类而言,“真正共同体”还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
  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一节《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中,他们对构建自由人的联合体所需的条件进行了阐述:通过将资本变为社会力量、社会财产而剥离其阶级性质仅保留社会性质;消灭服务于统治阶级利益需要的占有活动;消灭资本家的教育体系,消灭对人进行扭曲、异化,使人丧失独立性的虚幻共同体;同传统观念划清界限与其彻底决裂;瓦解民族、国家的概念,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综合而言,私有制必须被消灭,它所带来的一切对人自由与解放的束缚也必须被消灭。从路径选择来看,基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频发,广大无产阶级劳动群众饱受剥削与压迫的现实,马克思指出只有采取血腥粗暴的手段,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才能捣毁现存社会制度,推翻资产阶级所建立的统治。综合来看,马克思对共同体的构想在当代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想化的。
  从路径选择上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偏向于全球治理,这是根据时代条件对完成方式的超越与创新。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界限不断被打破,往来扩大、联系日益紧密,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命运共同体,在此背景下进行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不现实的。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实际情况选择了全球治理的现实路径。提出并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创办亚投行,建立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等举措。并且比起“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其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更具有紧迫性的“全人类可持续的生存与发展”。
  综合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立足于我们当今所身处的社会背景、面临的现实问题,致力于维护全人类共有的整体利益,将马克思推崇的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与实现全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时代使命相结合,既有对未来蓝图的抽象规划也有实现目标的路径安排,为全人类的和谐共存与繁荣指明了方向,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结 语
  推动科学理念与时代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够激发人类社会的无穷活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与解放的看法,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真正共同体”的学说,不断赋予其时代价值,真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进步。其作为解决国际交往困境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在不远的将来终将为全人类的自由与平等开辟道路。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3] 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田鹏颖:历史唯物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1)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迅速,现行税收监管体系已不能适应交易模式的变化,税收流失问题日趋严重。本文结合区块链的技术与特征,针对当前数字经济下税收征管面临的困境,分析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税收征管的优劣之处,提出区块链的税收征管应用的未来发展重点和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块链 税收征管  一、数字经济下税收征管面临的困境  (一)纳税主体难以确认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壮大,电商平台逐步覆
期刊
【摘 要】 目前我国处在经济转轨的特殊阶段,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和关键部署,研究其高管腐败,改善其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的重要性、分析国有企业高管腐败表现,探讨发生原因,提出了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建议进行论述。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公司治理 转轨经济 问题 建议  一、引言  《2018年上市公司刑事犯罪报告概要》显示,2018年犯罪案例超过3
期刊
【摘 要】 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在我国刚刚出现,较好地解决了PPP项目的一些问题,有着自己的优势,但是其自身由于在中国是新兴金融产品,所以还是有着不少缺少。本文研究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优劣势,给出了一些建议,诸如完善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机制、弱化风险、放宽一些机构的准入门槛等。最后推荐投资者可以短期持有该产品,不建议长期持有。  【关键词】 PPP项目 资产证券化 产品利弊 相关建议  
期刊
【摘 要】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中对有奖销售下了定义,主要包括附赠式有奖销售和抽奖式有奖销售两类,但是没有明确规定是否禁止附赠式的有奖销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不得采取欺骗的方式,抽奖的方式进行有奖销售,违反规定的经营者给他人造成损害的,需要对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承担民事责任。同时由监督检查部门作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的行政制裁。  此时成立
期刊
【摘 要】 认定合同诈骗罪中涉案合同效力时,应当坚持刑民并重、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保护相对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对涉案合同进行类型化分析,肯定涉案合同可变更、可撤销的效力,给予当事人充分的选择权。同时,应在司法实践中合理把握刑法与民法的界限,对法律法规的运用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以期达成惩罚犯罪与保护受害人利益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 合同诈骗罪 合同效力 认定判断  合同诈骗罪因其刑民交叉属性,涉
期刊
【摘 要】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权责任法》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作出了规定,但好意同乘时造成无偿搭乘人人身损害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一直处于立法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对此作出了回应:在好意同乘情况下除适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一般规则外,还应减轻或者免除侵权人的赔偿责任。关于好意同乘的性质尚未有定论,好意同乘应指完全无偿搭乘,其性质为情谊行为,不会产生契约责任,可以产生侵权责任,但
期刊
【摘 要】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成为了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且我国的GDP也保持着高速增长,但是我国的环境问题却越来越严峻。本文通过研究FDI、收入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发现FDI的投入能增加环境污染,并且市场规模越大的地区FDI的投入能减轻环境污染;收入与环境污染存在倒U型关系,验证了中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  【关键词】 FDI 收入 环境污染  1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
期刊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新兴发展,网络技术者在劳动者与消费者之间构建了新型的网络平台,该种模式与传统的实体用工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在该背景下分析新型网络平台在劳动用工方面的特点,并根据不同情况分析该网络平台所提供的服务是否应被认定为劳动关系,以及如何认定的依据,以明确互联网平台与网约工之间的法律地位。  【关键词】 网络平台 劳动关系 网约工  一、网约工的发展背景及特性  21世纪以来,“
期刊
【摘 要】 碳排放权源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公约,虽出现时间较短,但其属性问题一直备受理论与实务界关注。目前,我国碳市场正由国内区域碳市场向全国性碳市场发展,商品属性已充分体现,金融属性逐渐凸显。在今后的碳市场建设中,应重点关注碳排放权的金融属性。由于碳排放权具有一般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则可以考虑根据碳排放权的特殊属性来定价,而目前还没有根据碳排放权商品属性或金融属性定
期刊
【摘 要】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往往是决定一个企业在行业中竞争地位的关键因素,本文将以乐视网为例,探讨比率分析法在企业经营风险管控中的应用,为企业运用财务报表分析强化经营风险管控提供借鉴。  【关键词】 经营风险 比率分析法 管控措施  一、前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无时不刻接受着严厉的考验,稍有不慎便会陷入风险与危机当中,如何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使企业有效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