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山东小微企业作为山东经济社会中最活跃的因素,承担着带动构建诚信社会、刺激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重要作用,但同时山东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贷款难题,且缺乏应有的选择机会,很难根据自身的决策自主融资。
关键词:小微企业;贷款难题;自主融资
一、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企业融资大致分内源融资及外源融资。从外源融资看,我国除银行贷款以外的其他融资方式尚在起步阶段。小微企业间接融资方式单一,以银行贷款为主,获得的间接融资量不多。从小微企业外源融资结构分析知,小微企业间接融资的比重高达98%,而直接融资只占2%。从内部结构分析,山东省小微企业生存发展资金主要是自己筹集,即内源融资。99%的小微企业获取的信贷额度占全部信贷总量的25%,而1%的大中型企业占了75%,在2%的直接融资中,来自资本市场大致为零。小微企业融资主要是靠银行贷款(占了98%),但因山东小微企业一般存款较少,金融需求较单一,再加上小微企业先天存在的一些缺陷,使得商业银行对其提供信贷业务的风险较大,进而造成商业银行提高小微企业的贷款条件,成为限制商业银行信贷资源更为有效地投入小微企业的重要因素。
(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
小微的企业贷款成本不仅包括财务成本,还包括机会成本。小微企业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同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额度的限制矛盾突出。很多小微企业只能向民间高利贷借款。而高利贷月利率通常为5%-6%,最高达年利率120%。小微企业也就很难直接从银行获取贷款,即使是通过了审批,也会耗时耗力,可能会造成机会成本遗失。
(三)小微企业信贷供需矛盾突出
从贷款供需看,小微企业的信贷缺口较大。山东省有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的小微企业,估计到2016年,山东省小微企业的数量将达到100万。80%左右的小微企业得不到信贷支持,几乎所有的小微企业得不到来自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据山东济宁的一组数字显示:小微企业有贷款需要而能全额符合的占5%左右;有贷款需要而只能得到部分借款的占15%左右;小微企业中有借款需要而得不到的却占到80%左右。
(四)短期内规模效益难实现
以前商业银行主要向大企业放贷阻断了与小微企业的联系,小微企业认为获得借款是相当困难的。贷款完全市场化、商业化需一段时间来进行市场推广。
(五)风险化解需时间考证
因小微企业存在着贷款难题,在小微企业信用意识尚未形成情况下,小微企业贷款中灵活的抵押担保方式会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建立适宜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贷款审核、化解处置、风险定价机制等是摆在山东省商业银行面前的一个难题。
(六)经营理念经营机制不健全
从经营理念上看,山东省部分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了小微企业的重要战略地位,但并未结合自身特点及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树立科学发展观,也没有将发展战略真正体现到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上来。从经营机制上看,山东省大多数商业银行在资源配置、财务核算、人员配备及考核机制等方面均没有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现专营化,贷款依旧以传统的担保方式进行,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特点的产品线尚未形成。
(七)用于拓展小微企业市场业务的人员少
从队伍构建上看,现今大多商业银行真正用于拓展小微企业市场业务的人员很少。小微企业行业分布分散,客户数量多,贷款额度小,信贷周期短且用款次数频繁,若商业银行没有与之相匹配的一整套事宜的信息化操作系统,则必然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承担人工成本压力,同时,也会带来业务发展迟缓。
二、小微企业信贷难的分析
(一)小微企业贷款难的原因
1.信息不对称:因银企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道德风险及逆向选的问题;2.规模不匹配:小微企业的借款同商业银行的大小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也即大的金融机构不希望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而是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3.体制缺陷:金融体系不完善,未建立健全信用中介及担保体系等;4.自身素质欠缺:小微企业自身素质欠缺,例如信用较差、信用等级较低、抵押品缺失、财务管理弱化等等。
小微企业贷款难根本原因是制度性问题,即小微企业存在的特点与目前的信贷体系之间不相匹配。现在,国家金融体系是严厉管制下的非常集中的一种体系,银行的间接融资是主导。这个体系下,金融监管者对市场准入规则严格要求,银行具有制度优势下的垄断地位。这种体系从始就没有给小微企业融资留下空间。这必然会给小微企业的贷款造成难题。依据资金配送标准,在目前制度框架内,仅仅关注的是小微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及其规模大少,却忽视了其潜在發展能力。
(二)现行的金融体系引起了两种后果
一是先天排斥小微企业(愿不愿意的问题),二是没有办法迈入金融机构的门槛(能不能的问题)。因此,在现行的金融体系内的改革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小微企业的融资需要,必须寻找新的路径并制定新的资金配送标准才能解决难题。
参考文献:
[1]王耀发.商业银行发展微小贷款业务的相关问题研究[J].经济观察,2011,19(09):13-17 .
[2]潘如军.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模式的几点探析–东方农商银行小微贷款模式研究之一 [J]. 经济研究导刊,2012,23(12):22-26.
关键词:小微企业;贷款难题;自主融资
一、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企业融资大致分内源融资及外源融资。从外源融资看,我国除银行贷款以外的其他融资方式尚在起步阶段。小微企业间接融资方式单一,以银行贷款为主,获得的间接融资量不多。从小微企业外源融资结构分析知,小微企业间接融资的比重高达98%,而直接融资只占2%。从内部结构分析,山东省小微企业生存发展资金主要是自己筹集,即内源融资。99%的小微企业获取的信贷额度占全部信贷总量的25%,而1%的大中型企业占了75%,在2%的直接融资中,来自资本市场大致为零。小微企业融资主要是靠银行贷款(占了98%),但因山东小微企业一般存款较少,金融需求较单一,再加上小微企业先天存在的一些缺陷,使得商业银行对其提供信贷业务的风险较大,进而造成商业银行提高小微企业的贷款条件,成为限制商业银行信贷资源更为有效地投入小微企业的重要因素。
(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
小微的企业贷款成本不仅包括财务成本,还包括机会成本。小微企业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同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额度的限制矛盾突出。很多小微企业只能向民间高利贷借款。而高利贷月利率通常为5%-6%,最高达年利率120%。小微企业也就很难直接从银行获取贷款,即使是通过了审批,也会耗时耗力,可能会造成机会成本遗失。
(三)小微企业信贷供需矛盾突出
从贷款供需看,小微企业的信贷缺口较大。山东省有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的小微企业,估计到2016年,山东省小微企业的数量将达到100万。80%左右的小微企业得不到信贷支持,几乎所有的小微企业得不到来自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据山东济宁的一组数字显示:小微企业有贷款需要而能全额符合的占5%左右;有贷款需要而只能得到部分借款的占15%左右;小微企业中有借款需要而得不到的却占到80%左右。
(四)短期内规模效益难实现
以前商业银行主要向大企业放贷阻断了与小微企业的联系,小微企业认为获得借款是相当困难的。贷款完全市场化、商业化需一段时间来进行市场推广。
(五)风险化解需时间考证
因小微企业存在着贷款难题,在小微企业信用意识尚未形成情况下,小微企业贷款中灵活的抵押担保方式会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建立适宜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贷款审核、化解处置、风险定价机制等是摆在山东省商业银行面前的一个难题。
(六)经营理念经营机制不健全
从经营理念上看,山东省部分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了小微企业的重要战略地位,但并未结合自身特点及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树立科学发展观,也没有将发展战略真正体现到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上来。从经营机制上看,山东省大多数商业银行在资源配置、财务核算、人员配备及考核机制等方面均没有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现专营化,贷款依旧以传统的担保方式进行,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特点的产品线尚未形成。
(七)用于拓展小微企业市场业务的人员少
从队伍构建上看,现今大多商业银行真正用于拓展小微企业市场业务的人员很少。小微企业行业分布分散,客户数量多,贷款额度小,信贷周期短且用款次数频繁,若商业银行没有与之相匹配的一整套事宜的信息化操作系统,则必然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承担人工成本压力,同时,也会带来业务发展迟缓。
二、小微企业信贷难的分析
(一)小微企业贷款难的原因
1.信息不对称:因银企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道德风险及逆向选的问题;2.规模不匹配:小微企业的借款同商业银行的大小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也即大的金融机构不希望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而是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3.体制缺陷:金融体系不完善,未建立健全信用中介及担保体系等;4.自身素质欠缺:小微企业自身素质欠缺,例如信用较差、信用等级较低、抵押品缺失、财务管理弱化等等。
小微企业贷款难根本原因是制度性问题,即小微企业存在的特点与目前的信贷体系之间不相匹配。现在,国家金融体系是严厉管制下的非常集中的一种体系,银行的间接融资是主导。这个体系下,金融监管者对市场准入规则严格要求,银行具有制度优势下的垄断地位。这种体系从始就没有给小微企业融资留下空间。这必然会给小微企业的贷款造成难题。依据资金配送标准,在目前制度框架内,仅仅关注的是小微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及其规模大少,却忽视了其潜在發展能力。
(二)现行的金融体系引起了两种后果
一是先天排斥小微企业(愿不愿意的问题),二是没有办法迈入金融机构的门槛(能不能的问题)。因此,在现行的金融体系内的改革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小微企业的融资需要,必须寻找新的路径并制定新的资金配送标准才能解决难题。
参考文献:
[1]王耀发.商业银行发展微小贷款业务的相关问题研究[J].经济观察,2011,19(09):13-17 .
[2]潘如军.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模式的几点探析–东方农商银行小微贷款模式研究之一 [J]. 经济研究导刊,2012,23(12):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