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追问是人类的高贵天性,"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生命和灵魂,层出不穷的"问题"指示文明发展的路标和方向.人类产生疑问的原因和条件是复杂的,疑问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是丰富的.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问是人类的高贵天性,"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生命和灵魂,层出不穷的"问题"指示文明发展的路标和方向.人类产生疑问的原因和条件是复杂的,疑问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是丰富的.科学研究的"七个W"问题,体现了科学面对事物的基本态度和方法,是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术文化的基石,并确定了学术研究的基本视角.可以从原始和二手、有解和无解、辩论和研究、学习和探索、已知和未知、意义和价值等方面来考察学术问题的类型和性质.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北京市统计局 1 999年 1 1月进行的北京市老年人抽样调查数据 ,对北京市老年人和中青年人对于老年再婚的态度和看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5 4 %的老年人赞
19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生育水平持续下降,已经进入低生育国家的行列.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22,明显存在漏报.那么中国的生育率到底下降了多少?本文利用亲生子女
对于刚刚结束不久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大家一个普遍的感受就是政府对于国计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今后政府将加大在教育、医
民俗之“民”,即民俗主体的范围,在中外民俗学史上一直是引起争议的问题,近年来尤为引人关注。从区分社会情境的角度来界定“民”的范围,可将社会情境分为两种类型:生活情境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人类不得不考虑慢性病可能盛行的现实.由于目前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尚不能根治,病情往往迁延不愈,使家庭和社会承受着沉重的经济负担.据1998年统计,我国卫生
最近几年 ,发展经济学关于分配不平等问题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分配不平等问题的复杂性和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方面。本文从多种角度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进行
教育是一个民主国家发展与振兴的强大基础这一理念早已被广泛接受。在南非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地域间、种族间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 ,而这一贫富悬殊的情况反映在教育上则是
中国社会是建立在公民权分离的基础上,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政治和法律原因造成的,并且被两类社会组织之间的严格分离以及一系列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障
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女性写作在文体选择、叙事立场、创作心态上都有了调整。一方面 ,女性作家掌握了女权主义的常用话语———自传体小说 ;另一方面 ,走出了解构和建构的怪圈
一、“信任问题”的研究现状20世纪初,社会学家齐美尔开启了关于信任问题的研究,但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里信任的研究被中断。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任问题又得到了国内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