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胜县(平和)县尹扈海去思碑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雁过留声,人走留名”。轻拂历史的风尘,一块昔日不为人所注意的石碑被撩开神秘的面纱,露出它的庐山真面目。
  午休正酣,阿国的手机倏然打入,兴高采烈地告诉我淘到宝了。他知道我平日里对“考古”较感兴趣,电话里催促要我赶紧到新陂来,越快越好,说迟了就遗憾了。神秘兮兮的,搞得睡意全无,到底是什么稀罕物?兴致一下子就来了,事不宜迟,立刻驱车前往,原来是他们村里挖掘到了一块石碑——“去思碑”。
  “去思碑”,也称“德政碑”,是古代碑志中的一种。旧时,一些官吏在任上时,泽被一方,颇得民心,卸任离开时,地方的士绅因感其“德政”,于是著文勒碑,刻上官吏在任时仁政善举,并立于闹市醒目之处,一则彰显其功德,再则聊表思念之情,三则榜样教育作用,树勤政廉洁之教材、弘清正爱民之风气。

  眼前的这块石碑早已被安放在新陂小学门口龙井宫边的小屋里,花岗岩材质,碑高205厘米,宽98厘米,厚为13.5厘米,不见碑底座,只看到石碑下方嵌入部分像个楔子,碑身斑驳,字迹模糊,石碑左下方有些暗淡,循着字迹隐约可辨碑额用篆体书写“县尹扈公去思之碑”。正文开头刻着“南胜县尹扈侯去思之碑”,“南胜县?”心里不禁一阵窃喜:莫非跟元朝建置——南胜有关?扈侯?莫不是当时的县尹扈海?
  其实了解到南胜县县史相关内容还是跟去年的阳明建县500周年到九峰镇采风有关,当时为了探究王阳明奏请朝廷设置平和县的历史渊源,翻阅县志以及网上资料,查询到在明朝之前的元朝,至治年間1321——1323年,就析龙溪、漳浦和龙岩三县部分地域置南胜县,县治在“九围矾山之东”(今南胜镇),至元三年(1337)由于李志甫率领农民起义,占领县城,围攻漳州,震惊元廷。至元六年(1340)起义被镇压,李志甫也遭陈君用纠集地方武装杀害。因觉县治地处深山密林之处,管辖极为不便,遂将县治所迁到“琯山之阳”(即今天的小溪镇旧县村)。至正十六年(1356)县尹韩景晦以“地僻多瘴”为由,迁南胜县治所于“双溪之北”(今南靖县靖城),更名为南靖县。这在《平和县志》就有记载也仅仅是一笔带过,记录更多的是明正德十三年(1518)于九峰设置县治平和的史料。而《康熙平和县志·乾隆南靖县志》记载,元南靖知县就为扈海和韩景晦两人,扈海于1348年前离任,1350年受命率兵征剿叛军方国珍,兵败被俘,最后被杀。难道有关扈海在南胜县的足迹在这里能得到印证?
  事实证明我的猜测是正确的。此次专程从漳州赶来的漳州市政协海峡文史馆江焕明馆长、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李弢和文史馆工作人员以及平和法院的黄仁生主任他们几个早早就忙活开了,他们小心翼翼地用大张宣纸把整个碑文拓了下来,用旧报纸把宣纸卷成筒收了起来,打算回到漳州再慢慢校读碑文。趁着闲暇的空隙,我与他们攀谈了起来。据老村长介绍,此次石碑是在村里一次修路的时候被发掘到的,上了年纪的人说那石碑先前是立在村口,后来慢慢倾斜,大伙儿管它叫“倒石碑”;再后来横跨在沟坎上,成了铺路桥;随着县城主干道浇筑柏油路,石碑左下方一部分被柏油泼洒到(就是之前看到暗淡的部分),后来县城道路扩建铺设水泥路,石碑也不知道被掩埋在哪里。因为大家都没有认真去推敲碑文内容,觉得那样的石碑也没有多少价值,所以谁也不在乎它的下落了,直至这次村道改造,挖掘机一工作,那块石碑才重见天日,大伙儿觉得还是应该找个有学问的人好好考究一下,看看碑文究竟写了啥?也好解解心中的疑惑。专家把石碑小心清洗擦拭干净,认真辨识,从碑文上可见“侯名海,字巨源,号秋涧,卫辉人”,扈海、南胜县、至正……所有一切都指向南胜县尹扈海无疑,专家确认这块石碑正是元至正八年(1348)扈海离任后民众所立,嘉靖为风所仆……大明万历六年复立,这块石碑所歌颂的主人公终于浮出了水面。如果从明万历六年(1578)算起,距离现在已经足足有440年了,因为年代久远,所以碑上的文字一时很难一一辨认清楚,不过,拓了碑,揭开这个谜团也就指日可待了。

  很快,专家的研究有了结果,在江馆长和李弢研究员的努力下,碑文内容逐渐清晰了起来,“扈侯去思碑者,扈侯既去,其民思而不忘。必何思乎扈侯,以其克尽为令之道也……号秋涧,卫辉人。”余下落款为立碑人及时间,碑文字体清秀,每字四公分大小,22行,每行30字,洋洋洒洒共403字。碑文记录了县尹扈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兴学校、光梵刹、创琳宫……士农工商无一不对其深深眷恋,在其调任清流时,众人感其恩德,特立下“去思碑”以兹纪念。
  从年代考究,小溪旧县也是作为南胜县县治所在地,“旧县”这一称呼名副其实。现在山顶社即原来的“城顶”,井边社至今还保留着一座古城墙,被称为“城门尾”,据老一辈人回忆,原先“县学”遗址就是现在的小学所在地,不过岁月沧桑,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了。村里的“福安寺”香火依旧鼎盛,在袅袅青烟中,我们只能循着黄氏宗祠“追远堂”去追忆远去的时光了。“去思碑”距离旧县村也不过区区几里地,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关县尹扈海的“去思碑”会出现在新陂村的路口了,这绝对不是偶然,在冥冥之中为我们把历史长河中那颗斑斓的砂石淘洗了出来。
  石碑虽然无声,但它身上那一笔一划的印痕却清晰地勾勒出沧桑的历史,像一位耄耋老者,轻轻地告诉我们发生在这片大地上久远的故事。南胜县(平和)县尹扈海去思碑的发现,为研究平和县的发展沿革提供了可贵的历史依据,填补了南胜县(平和)有关元代县史的一段空白,值得一书,感谢所有为此付出辛劳的人们!
其他文献
桥,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建筑物,就像山里人每天开门见山一样熟悉而平凡。但建国以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前,对生活在九龙江北溪两岸的华安人来说,桥是可望不可及,看桥、走桥、过桥,那只是个梦想。沧桑巨变,如今,华安人梦想成真,一座座大桥,宛若巨龙横卧一江两岸,天堑变通途。  華安是闽南山区小县,全县16万人口分散在1315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福建省第二大江九龙江主干流北溪,由北向南贯穿全境,蜿蜒曲折107公里
期刊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一声声的“对不起”。很多时候,别人的一句“对不起”,我们都应该原谅对方,因为我们所受到的教育是:宽容是一种美德!可也有很多时候,一声“对不起”,再多的自责,都是远远不够的。  在韩国影片《快乐寻回犬》里,因为对母爱的渴望,汉千辛万苦找到了妈妈,但是妈妈为了追求自己所谓的美好生活,冷酷地拒绝了他们,无情地丢下了这两兄妹,让这年幼的两兄妹历经死去活来的诸多磨难。两兄妹先是遭到姨
期刊
我从火车的轻摇中醒来,不知身处何时何地。但我清晰地想起宏村,想起我下午刚去的宏村,心里有丝丝的惆怅。我想起旅行袋里的两条长裙,心才略略定了下来。我为何怅然,是宏村的美景没看够,还是宏村的美裳没买够?我什么时候才能再到宏村,从从容容地把美景看个够,把美裳买个够?  宏村只是这次旅程的一个小站。踏进宏村,就想到“桃花源”三字。艳阳烈日下,绿柳成荫,綠波轻漾,池边绿荫下年轻的写生者的脸孔让人感到青春的骄
期刊
初夏时节,久雨转阴。蛰居日久,便想放飞心情,像风筝一样去悠游一番,于是想起经常路过的明代古刹龙湫岩。龙湫岩倚壁半山,俯眺漳江,遥望梁岳,曲径通幽,钟磬绵绵,正是寻幽览胜、清净禅修之所,何不登高望远、禅房听音?  天气微凉,薄雾氤氲,出了阳霞,一望无际的荷塘扑入眼帘,直伸远方。虽值初夏,荷花还未吐蕊,田田的荷叶像无数的小伞在水云间飘摇,又像密密的小天鹅凌波起舞,婀娜可爱。  紧挨着荷塘的是一川稻浪,
期刊
夏天的脚步悄然而至,就在你不经意间。蓦然间抬头,窗外盎然绿意中点缀着朵朵红艳。那画面如此熟悉,那花影依然动人。五月的凤凰花就是点燃夏天的第一把火炬。  看,夏日阳光的柔波,荡漾在凤凰树的绿冠上,轻盈的夏风拉出一簇簇灿烂的红,与蓝天白云一同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想起从前读师范时操场上的凤凰树。凤凰花儿开的时候,我喜欢晨跑,晨风轻轻地拂过,红色的花瓣就会一片一片往下落,地上织就了一条红色的地毯。跑到
期刊
山风有点粗犷,从山的某一边迢遥而来,漫过无边苍翠,掠过曲水碧湖,从群石之隙滑翔而过。草木摇曳,碧湖荡漾,鸟语啁啾,只有遍山的石头不言,群立的石峰不语。  并峙群立的石峰,漫山遍野的石头,以惟妙惟肖的万物之姿或插天入云,或伏山卧地,令人叹为观止。随着峰回路转,迎面而来的不仅有蓊郁林木、九曲碧水,还有或大或小、或高或矮的石头星罗棋布。更不时就有奇石入眼,若灵龟驮鱼,若海豚出水,若二蛙相依,若犀牛斗鳄鱼
期刊
清心帖  我再次感觉身体内的草狂乱生长  没有绿意,没有风安抚  真想把自己放逐  像一只轻盈的梅花鹿  越过黑蜮蜮的林木  隐入大块大块暮色苍茫中  一个有洁癖的人  无法随心所欲洗濯自己  你不难想象我垂头丧气的模样  只看见北溪、西溪两条大河交汇  只听见瑞竹岩的月亮浮现水面  西湖愿景  把古漳州最美的湖泊  压在传说底下  水做的一本历史书  有无限风景荡漾  我愿是湖畔卖茶的书生  有
期刊
走进梧龙古村落群的时候,我差点惊奇地叫出声来。  这地方,既熟知又陌生。我知道梧龙这个村落,却从未真真深入。夏天,我时常穿越村中公路前往海边揽胜,从未知在幢幢楼房新居中掩藏着如此规模的古村落群。这是动我心魄的瑰宝,若不是随团到此采风,确难识其真容。  梧龙村,它位于西铜公路的西埔镇一侧,几被高速发展的城市高楼所掩没。村中保存完整的古村落群,犹是荒漠中的一块绿洲,它的目光正注视着城市发展中的一切毁灭
期刊
一群海鸥在旧镇敦照港并不宽敞的水面上忽高忽低地飞舞盘旋,一阵阵的俯冲或尖叫才让人们更真切地意识到这一汪的平静已确是货真价实的海湾了。  旧镇原名牯镇,因在牛牯山下而得名,后去“牛”旁改为古镇。而在闽南语的读音中,旧镇的“旧”就发“牯”的音。新福街,全长七百多米,末端连着敦照港的后港尾码头,中间与崎街相交接。因为老街的一面紧挨着港湾,所以与闽南骑楼的大多建筑略有不同的是地基和底层部分多为当地的花岗岩
期刊
清晨, 在一阵虫唱鸟鸣中醒来,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春天。外面下着雨,空气中弥漫着潮湿温和的气息,九龙江恬淡微腥之风拂面而来。阳台的含笑花腼腆地绽放着,宛若娇羞的少女怯怯地低眉浅笑;红茶怒放,鲜艳欲滴,兀自燃烧着自己的热情;柠檬结果子了,风一吹,果子在枝头摇晃;楼下的长春藤顺着墙壁悄悄地爬了上来,露出了青青的一角。远处小区昏黄的河道灯还没有熄掉,隐隐约约地透着些许光……石码是座宜居的小城,平和而宁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