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认知能力在大学生认知结构中越来越重要,本文旨在探索学生非认知能力培养标准和要求,结合“三大培育”(指养成(习惯)培育、熏陶培育、体悟(体验)培育)进行非认知能力“显性化”设计。
关键词:非认知能力 显性化 设计
一、“三大培育”计划
“三大培育”指养成(习惯)培育、熏陶培育、体悟(体验)培育。为了保证非认知能力培养,应进一步强化“三大培育”,具体实施如下。
养成(习惯)培育:结合文传学院学生培养目标和要求,本年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坚持阅读并撰写文章。每学期进行检查。
熏陶培育:重点在于依托班级和宿舍两个阵地,进行班级学风建设和舍风建设。其次,选树典型,发挥示范默化的作用。
体悟(体验)培育:鼓励学生参与至少一个除第一课堂之外的课堂,承担至少一项学生工作、项目、比赛等,动手实践,亲自验证。
开设“非知”课堂:本学年主要包括演讲与口才课、职业素养课、人际交往课等。
设置“非知”时间:每周晚点名、班会等时间。
设计“非知”平台:线下有晚点名、班会、学生组织等阵地、线上有班级微信公众号、院校级媒体、社会媒体等网络媒体。
二、 学生非认知能力培养标准和要求
(一)学生“群体性非认知能力”提升计划
1.交流沟通(社交力)
(1)学生拥有“社交力”的能力特征和标准
交流沟通(社交力)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也是情商的最好展现。交流沟通(社交力)可分为两个方面的能力特征和标准:拥有社交意识,具备社交技能。
a、拥有社交意识:有基本的感知他人的能力,包括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非语言情感信息;倾听和适应他人;理解他人的思想、感觉和意图;清楚社交活动的规则。
b、社交技能是在社交意识地基础之上进行的。包括非言语层面上的交流沟通;清晰的自我表达;影响社交活动效果的能力;关心并帮助他人。
(2)考核与验证
a、拥有基本的社交意识和社交技能。无重大社交障碍、人际关系矛盾等。
b、能主动社交,人际关系良好,有一定的影响力,取得较好的社交效果。
c、人人参与:利用晚点名、班会等组织破冰游戏、团队活动;帮助身边人做至少一件事;用自我介绍、上台演讲、才艺展示等方式锻炼自我表达能力。
2.合作包容(亲和力)
(1)学生拥有“亲和力”的能力特征和标准
合作包容(亲和力)包含“合作”与“包容”两层含义。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合作需要包容,包容是合作的情感基础。
合作包容(亲和力)的能力特征和标准是:群体有共同的目标;统一的社会群体规范;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具有合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一定物质基础(包括时空的配合)。
(2)考核与验证
a、有基本的团队精神,能合理分工,顺利完成课堂和课外的小组合作任务。
b、班级成员之间相互信赖和配合,班级工作运作良好。
c、有統一的群体规范,有班规、室规等规章制度。
3.组织领导(领导力)
(1)学生拥有 “领导力”的能力特征和标准
组织领导(领导力)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体办事效率的能力。领导力具有积极进取、强烈的领导欲望、诚实可信、自信、判断力等特征。
成绩良好,拥有较好的学习力,以保证领导人自身超速的成长能力。能较好完成学业及工作任务,执行力强,表现为领导人的超常的绩效。在集体中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表现为领导人的人心所向的能力。组织力,即在团队中领导人选贤任能、合理分配工作、人尽其用的能力。
(2)考核与验证
a、能组织一次班级活动。
b、能组织一次小组任务。
(二)学生“个体性非认知能力” 提升计划
1.反思自制(自制力)
(1)学生拥有 “自制力”的能力特征和标准
自制力指个人控制和调节自己思想感情、举止行为的能力。既善于激励自己勇敢地去执行采取的决定,又善于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
(2)考核与验证
a、遵守学校各级规章制度,能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
b、做事有计划有目标,并能持之以恒逐步完成。
c、能良好控制情绪,不放任,无过激言辞及行为。
d、能在学业和工作中有过程性反思和总结反思并形成材料。
2.责任态度(责任心)
(1)学生拥有“责任心”的能力特征和标准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责任态度(责任心)的能力特征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于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性;寻求自身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乐于奉献;热爱工作。
(2)考核与验证
a、认同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热爱所从事的事。
b、在学业和工作中能收获成就感。
c、有严谨、积极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具有责任感地良好完成任务。
3.好奇创新(创新力)
(1)学生拥有“创新力”的能力特征和标准
创新能力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同时具有扎实的知识储备、主动创新的意识、较高的思维能力。
(2)考核与验证
a、能制作简要创业计划书。
b、能主动参与创新创业类课程。
c、能参与相关项目和实践活动,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关键词:非认知能力 显性化 设计
一、“三大培育”计划
“三大培育”指养成(习惯)培育、熏陶培育、体悟(体验)培育。为了保证非认知能力培养,应进一步强化“三大培育”,具体实施如下。
养成(习惯)培育:结合文传学院学生培养目标和要求,本年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坚持阅读并撰写文章。每学期进行检查。
熏陶培育:重点在于依托班级和宿舍两个阵地,进行班级学风建设和舍风建设。其次,选树典型,发挥示范默化的作用。
体悟(体验)培育:鼓励学生参与至少一个除第一课堂之外的课堂,承担至少一项学生工作、项目、比赛等,动手实践,亲自验证。
开设“非知”课堂:本学年主要包括演讲与口才课、职业素养课、人际交往课等。
设置“非知”时间:每周晚点名、班会等时间。
设计“非知”平台:线下有晚点名、班会、学生组织等阵地、线上有班级微信公众号、院校级媒体、社会媒体等网络媒体。
二、 学生非认知能力培养标准和要求
(一)学生“群体性非认知能力”提升计划
1.交流沟通(社交力)
(1)学生拥有“社交力”的能力特征和标准
交流沟通(社交力)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也是情商的最好展现。交流沟通(社交力)可分为两个方面的能力特征和标准:拥有社交意识,具备社交技能。
a、拥有社交意识:有基本的感知他人的能力,包括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非语言情感信息;倾听和适应他人;理解他人的思想、感觉和意图;清楚社交活动的规则。
b、社交技能是在社交意识地基础之上进行的。包括非言语层面上的交流沟通;清晰的自我表达;影响社交活动效果的能力;关心并帮助他人。
(2)考核与验证
a、拥有基本的社交意识和社交技能。无重大社交障碍、人际关系矛盾等。
b、能主动社交,人际关系良好,有一定的影响力,取得较好的社交效果。
c、人人参与:利用晚点名、班会等组织破冰游戏、团队活动;帮助身边人做至少一件事;用自我介绍、上台演讲、才艺展示等方式锻炼自我表达能力。
2.合作包容(亲和力)
(1)学生拥有“亲和力”的能力特征和标准
合作包容(亲和力)包含“合作”与“包容”两层含义。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合作需要包容,包容是合作的情感基础。
合作包容(亲和力)的能力特征和标准是:群体有共同的目标;统一的社会群体规范;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具有合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一定物质基础(包括时空的配合)。
(2)考核与验证
a、有基本的团队精神,能合理分工,顺利完成课堂和课外的小组合作任务。
b、班级成员之间相互信赖和配合,班级工作运作良好。
c、有統一的群体规范,有班规、室规等规章制度。
3.组织领导(领导力)
(1)学生拥有 “领导力”的能力特征和标准
组织领导(领导力)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体办事效率的能力。领导力具有积极进取、强烈的领导欲望、诚实可信、自信、判断力等特征。
成绩良好,拥有较好的学习力,以保证领导人自身超速的成长能力。能较好完成学业及工作任务,执行力强,表现为领导人的超常的绩效。在集体中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表现为领导人的人心所向的能力。组织力,即在团队中领导人选贤任能、合理分配工作、人尽其用的能力。
(2)考核与验证
a、能组织一次班级活动。
b、能组织一次小组任务。
(二)学生“个体性非认知能力” 提升计划
1.反思自制(自制力)
(1)学生拥有 “自制力”的能力特征和标准
自制力指个人控制和调节自己思想感情、举止行为的能力。既善于激励自己勇敢地去执行采取的决定,又善于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
(2)考核与验证
a、遵守学校各级规章制度,能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
b、做事有计划有目标,并能持之以恒逐步完成。
c、能良好控制情绪,不放任,无过激言辞及行为。
d、能在学业和工作中有过程性反思和总结反思并形成材料。
2.责任态度(责任心)
(1)学生拥有“责任心”的能力特征和标准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责任态度(责任心)的能力特征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于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性;寻求自身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乐于奉献;热爱工作。
(2)考核与验证
a、认同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热爱所从事的事。
b、在学业和工作中能收获成就感。
c、有严谨、积极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具有责任感地良好完成任务。
3.好奇创新(创新力)
(1)学生拥有“创新力”的能力特征和标准
创新能力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同时具有扎实的知识储备、主动创新的意识、较高的思维能力。
(2)考核与验证
a、能制作简要创业计划书。
b、能主动参与创新创业类课程。
c、能参与相关项目和实践活动,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