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康复对脑卒中后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96例脑卒中后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BI评分以及关键疼痛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VAS评分以及BI评分比较t分别为4.8655、4.7049、4.838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康复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使用。
【关键词】综合康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临床效果
肩手综合征指的是患者发生脑卒中以后,患侧的手指、肩部以及腕关节发生疼痛,并且活动受到限制,发生血流障碍,造成皮温过高、发绀、发红等;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关节僵硬、肌肉痉挛、皮肤萎缩等。由于疼痛患者习惯性地不活动患侧肢体,肩关节肌肉长期处于松弛状态,就会造成肩关节半脱臼的发生,阻碍患者患侧上肢的功能的恢复。相关研究报道[1],肩手综合征在国内有三个阶段之分。我院对96例脑卒中后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的治疗,取得了显著临床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96例脑卒中后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組48例患者。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在43~66岁,平均(55.3±9.8)岁;脑出血23例,脑梗塞25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龄在45~67岁,平均(56.7±9.4)岁;脑出血18例,脑梗塞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行MRI或CT检查,诊断均与第4届心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修订版)相符;②由于脑卒中引发偏瘫,发病时间在6个月内;③患侧肢体肩部疼痛伴夜间加重、肿胀、活动受到限制;④皮温过高、发绀或发红[2]。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治疗 给予脑卒中的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抗凝、降压、降纤、营养神经以及改善微循环等;禁止在患侧肢体行静脉输液。常规康复训练包括:①指导患者进行健侧肢体位摆放。②患侧肢体的主动和被动训练,对肩部、肘部、腕部以及手指关节进行各方向无痛的主动和被动训练。③向心性加压缠绕,利用直径约1.5mm的细线将手掌或手指向近心端缠绕,3次/d。④冷-热交替浸泡,进行冷水、热水交换浸泡,30min/次,2次/d。
1.3.2观察组治疗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内容如下:①功能性电位刺激,利用表面电极,对患侧的上肢肢体肌肉进行刺激,诱导肌肉的主动运动。②压力治疗,选择型号适宜的气囊套于患侧肢体,进行时间、压力的设置对患侧肢体进行加压治疗,2次/d,25min/次。③生物治疗,采用电子仪器把机体内异常和正常的生理活动信息转化成可识别的声、光、图像等信号,对患者进行培训,让其能够对这些信号进行控制;实现机体自身对不经意间的、不能感受到的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达到调控生理功能以及治疗的目的。
1.4疗效判断标准
利用改良式的FMA评分法对患者伤肢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活动能力用改良过的BI指数法进行评定;关节疼痛采用VAS评分法经常判定[3]。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BI评分以及关键疼痛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具体分析见表1。
3讨论
患者发生脑卒中后常会并发肩手综合征,对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造成不良影响,造成患者病后日常生活能力低下,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防治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其的发生发展通常有三个阶段[4]:①急性期,又称为充血期,主要临床症状为皮肤红肿;②缺血期,主要临床症状为皮肤发绀、发冷、潮湿、水肿、肌肉发生萎缩以及关节的僵直;③萎缩期,主要临床症状为患侧肢体发冷、畸形或萎缩,不可逆。脑卒中患者越早进行康复,治疗效果就越好,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整体疗效也会越好。综合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的恢复,有效减少患者肌肉萎缩、肩关节半脱臼、关节畸形、足内翻畸形的发生。
肩手综合征的早期治疗中,应注重体位的摆放,能够有效降低肩关节半脱臼的可能,减轻疼痛和痉挛,促进血液循环。主、被动功能锻炼和压力疗法可以促进肌肉的收缩,加速淋巴液和静脉回流,促进肿胀的消退。冷-热水交替浸泡能够缓解肌肉痉挛。功能性生理电刺激能够促进肌肉群运动能力的恢复。生物治疗可促进机体对生理功能的自我调控[5]。本文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BI评分以及关键疼痛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FMA评分、BI评分以及关键疼痛情况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证明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疗效。
综上所述,对于发生脑卒中后的患者应注意对肩手综合征的预防,防止各类有害因素的产生,保证正确体位的摆放、进行对症支持治疗、配合综合性康复训练是防治本病的有效方法[6];通过综合康复治疗,有效缓解了患侧肢体的肿胀程度、防止肌肉萎缩;若能够进行积极有效的早期治疗,还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是临床上治疗肩手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罗永菊.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1914-1916.
[2]王增凤,刘玲,欧阳泽亮等.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肌痉挛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2):31-32.
[3]钟青,冯琼华,易刚等.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4):115-116.
[4]李佩凡.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7):41-42.
[5]何可,李丹丹,石章娥等.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早期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74-76.
[6]万文蓉,王天磊,程绍鲁等.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3,33(11):970-974.
【关键词】综合康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临床效果
肩手综合征指的是患者发生脑卒中以后,患侧的手指、肩部以及腕关节发生疼痛,并且活动受到限制,发生血流障碍,造成皮温过高、发绀、发红等;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关节僵硬、肌肉痉挛、皮肤萎缩等。由于疼痛患者习惯性地不活动患侧肢体,肩关节肌肉长期处于松弛状态,就会造成肩关节半脱臼的发生,阻碍患者患侧上肢的功能的恢复。相关研究报道[1],肩手综合征在国内有三个阶段之分。我院对96例脑卒中后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的治疗,取得了显著临床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96例脑卒中后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組48例患者。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在43~66岁,平均(55.3±9.8)岁;脑出血23例,脑梗塞25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龄在45~67岁,平均(56.7±9.4)岁;脑出血18例,脑梗塞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行MRI或CT检查,诊断均与第4届心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修订版)相符;②由于脑卒中引发偏瘫,发病时间在6个月内;③患侧肢体肩部疼痛伴夜间加重、肿胀、活动受到限制;④皮温过高、发绀或发红[2]。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治疗 给予脑卒中的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抗凝、降压、降纤、营养神经以及改善微循环等;禁止在患侧肢体行静脉输液。常规康复训练包括:①指导患者进行健侧肢体位摆放。②患侧肢体的主动和被动训练,对肩部、肘部、腕部以及手指关节进行各方向无痛的主动和被动训练。③向心性加压缠绕,利用直径约1.5mm的细线将手掌或手指向近心端缠绕,3次/d。④冷-热交替浸泡,进行冷水、热水交换浸泡,30min/次,2次/d。
1.3.2观察组治疗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内容如下:①功能性电位刺激,利用表面电极,对患侧的上肢肢体肌肉进行刺激,诱导肌肉的主动运动。②压力治疗,选择型号适宜的气囊套于患侧肢体,进行时间、压力的设置对患侧肢体进行加压治疗,2次/d,25min/次。③生物治疗,采用电子仪器把机体内异常和正常的生理活动信息转化成可识别的声、光、图像等信号,对患者进行培训,让其能够对这些信号进行控制;实现机体自身对不经意间的、不能感受到的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达到调控生理功能以及治疗的目的。
1.4疗效判断标准
利用改良式的FMA评分法对患者伤肢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活动能力用改良过的BI指数法进行评定;关节疼痛采用VAS评分法经常判定[3]。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BI评分以及关键疼痛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具体分析见表1。
3讨论
患者发生脑卒中后常会并发肩手综合征,对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造成不良影响,造成患者病后日常生活能力低下,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防治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其的发生发展通常有三个阶段[4]:①急性期,又称为充血期,主要临床症状为皮肤红肿;②缺血期,主要临床症状为皮肤发绀、发冷、潮湿、水肿、肌肉发生萎缩以及关节的僵直;③萎缩期,主要临床症状为患侧肢体发冷、畸形或萎缩,不可逆。脑卒中患者越早进行康复,治疗效果就越好,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整体疗效也会越好。综合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的恢复,有效减少患者肌肉萎缩、肩关节半脱臼、关节畸形、足内翻畸形的发生。
肩手综合征的早期治疗中,应注重体位的摆放,能够有效降低肩关节半脱臼的可能,减轻疼痛和痉挛,促进血液循环。主、被动功能锻炼和压力疗法可以促进肌肉的收缩,加速淋巴液和静脉回流,促进肿胀的消退。冷-热水交替浸泡能够缓解肌肉痉挛。功能性生理电刺激能够促进肌肉群运动能力的恢复。生物治疗可促进机体对生理功能的自我调控[5]。本文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BI评分以及关键疼痛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FMA评分、BI评分以及关键疼痛情况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证明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疗效。
综上所述,对于发生脑卒中后的患者应注意对肩手综合征的预防,防止各类有害因素的产生,保证正确体位的摆放、进行对症支持治疗、配合综合性康复训练是防治本病的有效方法[6];通过综合康复治疗,有效缓解了患侧肢体的肿胀程度、防止肌肉萎缩;若能够进行积极有效的早期治疗,还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是临床上治疗肩手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罗永菊.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1914-1916.
[2]王增凤,刘玲,欧阳泽亮等.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肌痉挛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2):31-32.
[3]钟青,冯琼华,易刚等.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4):115-116.
[4]李佩凡.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7):41-42.
[5]何可,李丹丹,石章娥等.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早期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74-76.
[6]万文蓉,王天磊,程绍鲁等.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3,33(11):97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