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炮制品中,甘草酸的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生甘草、蜜炙、醋炙、酒炙、姜炙、黄连汁炙、黑豆汁炙、盐炙、胆汁炙、炒黄、炒焦、米炒、麸炒、蛤粉炒、滑石炒、清 蒸、砂炒。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各种甘草炮制品中主要成分的含量。主要研究甘草的炮制对其主成分的影响。
关键词:甘草;甘草酸;炮制;紫外分光光度法
1 实验材料
甘草: 购买于哈尔滨同泰大药房 经鉴定为豆科植物乌拉尔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备用。
液体辅料: 蜂蜜、黄酒、盐水、姜汁、黑豆汁、胆汁、黄连汁、米醋、
固体辅料: 大米 、黄土、麦麸、洁净河沙、滑石粉、蛤粉。
对照品:甘草酸单铵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2 炮制样品的制备
取净甘草片,分别采用上述辅料炮制,即得盐炙、酒炙、醋炙、姜汁炙、黑豆汁炙、蜜炙、黄连汁炙、鱼胆汁炙、清蒸、酒蒸、麩炒、米炒、土炒、 砂炒、蛤粉炒、炒黄、炒焦、炒炭等炮制品。
3 测定波长的确定
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适量,用水溶解稀释成浓度约为40μg/mL的溶液,以水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在220~360nm波长之间扫描,结果在252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故选择252nm为测定波长
4 标准曲线
精密称取甘草酸单铵盐2.50mg,用50%的乙醇定容于50ml的容量瓶中,然后用50%的乙醇分别定容于25ml的容量瓶中,在252nm处,测吸光度,结果表明,甘草酸单铵盐在2ug~30ug/m1范围内,吸光度(A)与浓度(C)之间呈线性相关系。
5 样品的测定
精密称取样品5mg左右,置于100ml的锥形瓶,再加入50%的乙醇溶液20ml密封好后,超声提取20min后,在252nm处测其吸收度。计算含量,结果见下图表1可知:甘草酸的含量 生甘草>蜜炙>醋炙>酒炙>姜炙>黄连汁炙>黑豆汁炙>盐炙>胆汁炙>炒黄>炒焦>米炒>麸炒>蛤粉炒>滑石炒>清 蒸>砂炒。
6 水浸出物的含量测定与醇溶性浸出物测定
甘草需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并混合均匀。取甘草供试品约4g,置250ml的容量瓶中,精密加水100ml,密塞,冷浸,前6小时时振摇,在静置18小时,用干燥滤器迅速滤过,精密滤液20ml,置以干燥置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小时,以干燥品计算甘草供试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结果见下图表2,表3。
结 论
通过对这三种考察量的比较,可以得出这种结论:生品中的甘草酸含量最高;砂炒中的甘草酸含量最低,蜜炙的水浸出物和醇浸出物含量均最高。
(1) 甘草酸的含量:生甘草蜜炙>醋炙>酒炙>姜炙>黄连汁炙>黑豆汁炙>盐炙>胆汁炙>炒黄>炒焦>米炒>麸炒>蛤粉炒>滑石炒>清蒸>砂炒
(2) 水浸出物的含量:蜜炙>黑豆汁炙>胆汁炙>酒蒸>黄连汁炙>姜炙>清蒸>麸炒>生甘 草>盐炙>米炒>土炒>炒黄>蛤粉炒>炒炭>炒焦
(3) 醇浸出物的含量:蜜炙>砂炒>酒蒸>生甘草>炒焦>炒黄>盐炙>清蒸>蛤粉炒>炒炭>醋炙>姜炙>土炒
中医认为甘草“生用性凉,大泻热火消肿解毒,炙之则能温健脾胃补中,制法则由单纯加热炙 ,演化为水炙,蜜炙,米炒等。现代有关甘草的炮制工艺研究以蜜炙研究较多,现代比较常用的是生甘草、清炒甘草、还有蜜炙甘草等。
【参考文献】
[1]张鸣皋.药学发展简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关键词:甘草;甘草酸;炮制;紫外分光光度法
1 实验材料
甘草: 购买于哈尔滨同泰大药房 经鉴定为豆科植物乌拉尔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备用。
液体辅料: 蜂蜜、黄酒、盐水、姜汁、黑豆汁、胆汁、黄连汁、米醋、
固体辅料: 大米 、黄土、麦麸、洁净河沙、滑石粉、蛤粉。
对照品:甘草酸单铵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2 炮制样品的制备
取净甘草片,分别采用上述辅料炮制,即得盐炙、酒炙、醋炙、姜汁炙、黑豆汁炙、蜜炙、黄连汁炙、鱼胆汁炙、清蒸、酒蒸、麩炒、米炒、土炒、 砂炒、蛤粉炒、炒黄、炒焦、炒炭等炮制品。
3 测定波长的确定
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适量,用水溶解稀释成浓度约为40μg/mL的溶液,以水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在220~360nm波长之间扫描,结果在252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故选择252nm为测定波长
4 标准曲线
精密称取甘草酸单铵盐2.50mg,用50%的乙醇定容于50ml的容量瓶中,然后用50%的乙醇分别定容于25ml的容量瓶中,在252nm处,测吸光度,结果表明,甘草酸单铵盐在2ug~30ug/m1范围内,吸光度(A)与浓度(C)之间呈线性相关系。
5 样品的测定
精密称取样品5mg左右,置于100ml的锥形瓶,再加入50%的乙醇溶液20ml密封好后,超声提取20min后,在252nm处测其吸收度。计算含量,结果见下图表1可知:甘草酸的含量 生甘草>蜜炙>醋炙>酒炙>姜炙>黄连汁炙>黑豆汁炙>盐炙>胆汁炙>炒黄>炒焦>米炒>麸炒>蛤粉炒>滑石炒>清 蒸>砂炒。
6 水浸出物的含量测定与醇溶性浸出物测定
甘草需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并混合均匀。取甘草供试品约4g,置250ml的容量瓶中,精密加水100ml,密塞,冷浸,前6小时时振摇,在静置18小时,用干燥滤器迅速滤过,精密滤液20ml,置以干燥置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小时,以干燥品计算甘草供试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结果见下图表2,表3。
结 论
通过对这三种考察量的比较,可以得出这种结论:生品中的甘草酸含量最高;砂炒中的甘草酸含量最低,蜜炙的水浸出物和醇浸出物含量均最高。
(1) 甘草酸的含量:生甘草蜜炙>醋炙>酒炙>姜炙>黄连汁炙>黑豆汁炙>盐炙>胆汁炙>炒黄>炒焦>米炒>麸炒>蛤粉炒>滑石炒>清蒸>砂炒
(2) 水浸出物的含量:蜜炙>黑豆汁炙>胆汁炙>酒蒸>黄连汁炙>姜炙>清蒸>麸炒>生甘 草>盐炙>米炒>土炒>炒黄>蛤粉炒>炒炭>炒焦
(3) 醇浸出物的含量:蜜炙>砂炒>酒蒸>生甘草>炒焦>炒黄>盐炙>清蒸>蛤粉炒>炒炭>醋炙>姜炙>土炒
中医认为甘草“生用性凉,大泻热火消肿解毒,炙之则能温健脾胃补中,制法则由单纯加热炙 ,演化为水炙,蜜炙,米炒等。现代有关甘草的炮制工艺研究以蜜炙研究较多,现代比较常用的是生甘草、清炒甘草、还有蜜炙甘草等。
【参考文献】
[1]张鸣皋.药学发展简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