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活动中,同时存在两个过程:一是感受——思维——知识能力过程;二是感受——情感——情绪意志过程。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情感在教学中不仅有着动力功能,而且有消除疲劳、激活创造力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作品间进行情感交流,能够得到心灵的交融、形神的契合、美感的陶冶和艺术的享受,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情感;催化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1.把火热的激情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的语文教学多少带有功利色彩,为追求成绩的“目标教学”,让语文课上得枯燥乏味,教师缺乏激情,学生兴味索然。对语文教师来说,让每一堂课充满激情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在上课前教师一定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在教学中,我力求让激情充满每一堂课。走上讲台,就像演员走上舞台一样,力求让自己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表达出文章的感情。
2.创设课堂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育不仅不应该使学生厌恶学习,而应该使学生有一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诱导着学习。”这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就是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语文产生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学习语文,积极地钻研语文,从兴趣发展到志趣。
精彩的开讲,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我在执教《荔枝蜜》一文时设计了下面一段导语:“同学们,阳春三月,百花争艳。这时候,当你迈步花园,你会惊奇地发现有一种小昆虫成群结队忙忙碌碌,嘤嘤嗡嗡,飞来飞去,在万花丛中繁忙地劳动着,这是什么?”“——蜜蜂!”学生齐答,“对!”师,“蜜蜂是勤劳的,也是勇敢的;蜂蜜是芳香的,也是甘甜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杨朔写的散文《荔枝蜜》。”动情的导语,激发了学生热爱蜜蜂的感情,为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作了情感上的铺垫,引起了学习这篇课文的浓厚兴趣。
3.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情感的交流
情感是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的催化剂,教师必须通过创设一个和谐、友爱、充满欢乐的宽松的教学氛围,打开教学交往的情感渠道,把自身的情感与教材的情感融为一体,从而使学生的“心”与教材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产生共振共鸣。使学生思维活动达到最佳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和感悟作品。
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能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核舟记》时,我穿插苏东坡和佛印之间的故事:与苏东坡友善的和尚佛印,常违反佛门清规吃荤。有一天,苏东坡去找佛印,见佛印把做好的鱼盖在铜罄底下,苏东坡说:“我见到一副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接着道:“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鱼。’”苏东坡听后,说:“什么?罄里有鱼?何不来尝尝?”说着就掀开铜罄端出鱼大口吃起来。佛印苦笑不已。由此看出两人亲密的关系、幽默的情趣。学生听后,开怀大笑,气氛异常活跃。
4.披文入情,架设学生与作品情感沟通的桥梁
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情以辞为载体,披文方能入情。”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所编选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字字句句皆关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站在全文的高度去捕捉文章中饱含情感的语言信息,运用联想和想象去品味、感悟作品在字里行间里流露的情感,把作者的情感移入学生的心中,以激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如在讲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这一情节中的传情语句,使学生深入领悟到了作品中蕴涵的强烈感情:“扑的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扑”一词,表现了这一拳的力度、速度和效果。三拳都强调了“只一拳”,两次用了一个“正”字,突出了这三拳打得准,打得狠,打得干净利索。通过对文句的解析,学生“披文入情”,犹如置身于彼时彼地,目睹此情此景,情不自禁地为之拍手称快。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感情投入,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和坚贞高尚的情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好的语文课应是文情并茂。语文教学要做到:“知” “能” “理” “情”相互协调,以便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恒亮.用情感点亮语文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2,(78):35.
[2]徐云芳.情感:语文教学的催化剂[J].学校管理,2014,(6):30-31.
关键词:语文;情感;催化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1.把火热的激情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的语文教学多少带有功利色彩,为追求成绩的“目标教学”,让语文课上得枯燥乏味,教师缺乏激情,学生兴味索然。对语文教师来说,让每一堂课充满激情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在上课前教师一定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在教学中,我力求让激情充满每一堂课。走上讲台,就像演员走上舞台一样,力求让自己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表达出文章的感情。
2.创设课堂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育不仅不应该使学生厌恶学习,而应该使学生有一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诱导着学习。”这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就是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语文产生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学习语文,积极地钻研语文,从兴趣发展到志趣。
精彩的开讲,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我在执教《荔枝蜜》一文时设计了下面一段导语:“同学们,阳春三月,百花争艳。这时候,当你迈步花园,你会惊奇地发现有一种小昆虫成群结队忙忙碌碌,嘤嘤嗡嗡,飞来飞去,在万花丛中繁忙地劳动着,这是什么?”“——蜜蜂!”学生齐答,“对!”师,“蜜蜂是勤劳的,也是勇敢的;蜂蜜是芳香的,也是甘甜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杨朔写的散文《荔枝蜜》。”动情的导语,激发了学生热爱蜜蜂的感情,为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作了情感上的铺垫,引起了学习这篇课文的浓厚兴趣。
3.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情感的交流
情感是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的催化剂,教师必须通过创设一个和谐、友爱、充满欢乐的宽松的教学氛围,打开教学交往的情感渠道,把自身的情感与教材的情感融为一体,从而使学生的“心”与教材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产生共振共鸣。使学生思维活动达到最佳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和感悟作品。
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能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核舟记》时,我穿插苏东坡和佛印之间的故事:与苏东坡友善的和尚佛印,常违反佛门清规吃荤。有一天,苏东坡去找佛印,见佛印把做好的鱼盖在铜罄底下,苏东坡说:“我见到一副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接着道:“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鱼。’”苏东坡听后,说:“什么?罄里有鱼?何不来尝尝?”说着就掀开铜罄端出鱼大口吃起来。佛印苦笑不已。由此看出两人亲密的关系、幽默的情趣。学生听后,开怀大笑,气氛异常活跃。
4.披文入情,架设学生与作品情感沟通的桥梁
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情以辞为载体,披文方能入情。”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所编选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字字句句皆关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站在全文的高度去捕捉文章中饱含情感的语言信息,运用联想和想象去品味、感悟作品在字里行间里流露的情感,把作者的情感移入学生的心中,以激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如在讲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这一情节中的传情语句,使学生深入领悟到了作品中蕴涵的强烈感情:“扑的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扑”一词,表现了这一拳的力度、速度和效果。三拳都强调了“只一拳”,两次用了一个“正”字,突出了这三拳打得准,打得狠,打得干净利索。通过对文句的解析,学生“披文入情”,犹如置身于彼时彼地,目睹此情此景,情不自禁地为之拍手称快。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感情投入,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和坚贞高尚的情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好的语文课应是文情并茂。语文教学要做到:“知” “能” “理” “情”相互协调,以便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恒亮.用情感点亮语文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2,(78):35.
[2]徐云芳.情感:语文教学的催化剂[J].学校管理,2014,(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