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欣赏评述内容更倾向于对传统艺术形式和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欣赏,面对一件经典作品,教师的讲解和课本的赞颂使学生更多的只是一味聆听和接受,这样,学生自己的感受往往被忽视甚至被抹杀。今天的青少年他们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的敏感与追求,甚至远远在我们成年人之上。欣赏课中加入了当代画家的作品,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好奇的心理,在了解当代中国美术界的发展状况的同时,也让学生尝试体验了多角度的去欣赏美。
正文:
在今年暑假的山东省美术教师远程培训中,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孔新苗教授在讲座中提到了“美术现象”一词,这里的美术现象主要指课本之外的、当下的、最近在发生或最近在流行的,也是我们在职美术教师应该时刻去关注的问题。年复一年的重复课本上的这些基本知识,欣赏这些经典、主流的绘画,难免会让我们在视觉上产生一定的审美疲劳,而美术现象是实时的,不断更新的,它同经典不同,总是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中,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虽然这种冲击有可能是震撼的,惊喜的,也有可能是搞笑的或恐惧的,甚至是不可理喻的等等,但这也正是当今社会艺术多元化的一种体现。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欣赏评述内容更倾向于对传统艺术形式和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而且大多是以经过历史筛选、为人们所熟知的、正面积极的作品来感染学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如欣赏课更多的是对画家生平、创作背景、创作逸闻、画面分析的介绍。面对一件经典作品,教师的讲解和课本的赞颂使学生更多的是一味聆听和接受,他们的经验、见解和感悟被搁置于次要位置,这样学生自己感受往往被忽视甚至是抹杀。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今天的青少年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获取信息渠道多,对新事物的敏感与追求,甚至远远在我们成年人之上。而更重要的一点是,成长在信息时代的中小学生们从小就耳濡目染这个多元文化的社會生活,显然比成年人更容易包容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尽管有时他们会不理解,但他们并不会像许多成年人那样去一味排斥,而是去平和地包容,这便使当今美术现象走人课堂教学成为可能。
在选择各种鱼龙混杂的美术现象过程中,我着重选择的是当下的一些热门画家的作品。比如说新生代画家刘小东,方力钧,忻东旺等等,(附图见最后一页)这些新生代的画家以世俗的现实生活为题材,以一种个人眼光来观察社会,关注的是个人视野下的生存环境,他们的作品体现出了更多个性化的因素,并且这些新生代画家在当今的艺术市场上也占有很高的地位。由于画家身处当代,学生对当下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有自己的体会,所以在体验当代画家的作品时,能够有自己一定的见解。欣赏课中加入了这些当代画家的作品,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好奇的心理,在了解当代中国美术界的发展状况的同时,也让学生尝试体验了从多个角度去欣赏美。课堂的具体实施如下:
1.展示一位当代艺术家的部分代表作品,介绍画家情况、作品基本信息及作品带来的社会效应。(10分钟)
目的:让学生充分了解著名的当代艺术作品。
2.自发形成“这是一件很好的艺术品,我很喜欢”,和“我不认为这是好作品”两个意见组,以辩论会的形式每组选出代表简要陈述本组观点,(组内成员可在纸上记录下各自的观点,发言代表归纳总结)。
开始自由辩论,教师维持秩序并随时鼓励表扬积极发言。发言中断时,教师可适时提出问题,比如:你从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这件作品哪里最吸引你,或者哪里你觉得画的最不好,为什么?如果你拥有这件作品,你会把他放置到哪里?从而引发两组内的讨论。为鼓励学生积极起来发言,教师在黑板上将发言的同学发言次数给予记录,辩论结束后给予一定的奖励。(25分钟)
目的:增强学生自信,锻炼其欣赏和评述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学生的发言判断学生欣赏问题的角度,深度,了解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探索能力。
3.给同学们介绍一些专家对这些作品的评价,请学生比较。
目的:给学生以同专家平等的地位,促进学生自主、自信地去看待一切事物。
4.小结:充分肯定辩论双方的表现,每组评出两个表现最佳的辩手,给予适当的奖励。(5分钟)
目的:激发学生自我展示的热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对当代画家的作品进行评述,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理论基础,课堂采取辩论的形式进行,最好具备相应的表达能力,建议在七,八年级学生中开展。对于选取的当代美术现象,可先从学生较容易接受的绘画作品开始,逐步深入到非架上艺术,甚至是行为艺术等。)
把当今美术现象引入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无法得到标准解释的前提下,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年少的学生经过思考后可以面对作品无所顾及地说出“我认为……”,自信地发表个人观点、展示自己个性,然后在教师和其他同学的鼓励和肯定中体味自信的成果和乐趣,从而逐渐树立独立自主的行为习惯和自信向上的态度。也许学生的见解与作品本身相去甚远,但对与错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得以凭借符合自己年龄特质的经验在自由的气氛中放飞思维、展示自我个性。
正文:
在今年暑假的山东省美术教师远程培训中,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孔新苗教授在讲座中提到了“美术现象”一词,这里的美术现象主要指课本之外的、当下的、最近在发生或最近在流行的,也是我们在职美术教师应该时刻去关注的问题。年复一年的重复课本上的这些基本知识,欣赏这些经典、主流的绘画,难免会让我们在视觉上产生一定的审美疲劳,而美术现象是实时的,不断更新的,它同经典不同,总是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中,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虽然这种冲击有可能是震撼的,惊喜的,也有可能是搞笑的或恐惧的,甚至是不可理喻的等等,但这也正是当今社会艺术多元化的一种体现。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欣赏评述内容更倾向于对传统艺术形式和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而且大多是以经过历史筛选、为人们所熟知的、正面积极的作品来感染学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如欣赏课更多的是对画家生平、创作背景、创作逸闻、画面分析的介绍。面对一件经典作品,教师的讲解和课本的赞颂使学生更多的是一味聆听和接受,他们的经验、见解和感悟被搁置于次要位置,这样学生自己感受往往被忽视甚至是抹杀。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今天的青少年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获取信息渠道多,对新事物的敏感与追求,甚至远远在我们成年人之上。而更重要的一点是,成长在信息时代的中小学生们从小就耳濡目染这个多元文化的社會生活,显然比成年人更容易包容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尽管有时他们会不理解,但他们并不会像许多成年人那样去一味排斥,而是去平和地包容,这便使当今美术现象走人课堂教学成为可能。
在选择各种鱼龙混杂的美术现象过程中,我着重选择的是当下的一些热门画家的作品。比如说新生代画家刘小东,方力钧,忻东旺等等,(附图见最后一页)这些新生代的画家以世俗的现实生活为题材,以一种个人眼光来观察社会,关注的是个人视野下的生存环境,他们的作品体现出了更多个性化的因素,并且这些新生代画家在当今的艺术市场上也占有很高的地位。由于画家身处当代,学生对当下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有自己的体会,所以在体验当代画家的作品时,能够有自己一定的见解。欣赏课中加入了这些当代画家的作品,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好奇的心理,在了解当代中国美术界的发展状况的同时,也让学生尝试体验了从多个角度去欣赏美。课堂的具体实施如下:
1.展示一位当代艺术家的部分代表作品,介绍画家情况、作品基本信息及作品带来的社会效应。(10分钟)
目的:让学生充分了解著名的当代艺术作品。
2.自发形成“这是一件很好的艺术品,我很喜欢”,和“我不认为这是好作品”两个意见组,以辩论会的形式每组选出代表简要陈述本组观点,(组内成员可在纸上记录下各自的观点,发言代表归纳总结)。
开始自由辩论,教师维持秩序并随时鼓励表扬积极发言。发言中断时,教师可适时提出问题,比如:你从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这件作品哪里最吸引你,或者哪里你觉得画的最不好,为什么?如果你拥有这件作品,你会把他放置到哪里?从而引发两组内的讨论。为鼓励学生积极起来发言,教师在黑板上将发言的同学发言次数给予记录,辩论结束后给予一定的奖励。(25分钟)
目的:增强学生自信,锻炼其欣赏和评述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学生的发言判断学生欣赏问题的角度,深度,了解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探索能力。
3.给同学们介绍一些专家对这些作品的评价,请学生比较。
目的:给学生以同专家平等的地位,促进学生自主、自信地去看待一切事物。
4.小结:充分肯定辩论双方的表现,每组评出两个表现最佳的辩手,给予适当的奖励。(5分钟)
目的:激发学生自我展示的热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对当代画家的作品进行评述,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理论基础,课堂采取辩论的形式进行,最好具备相应的表达能力,建议在七,八年级学生中开展。对于选取的当代美术现象,可先从学生较容易接受的绘画作品开始,逐步深入到非架上艺术,甚至是行为艺术等。)
把当今美术现象引入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无法得到标准解释的前提下,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年少的学生经过思考后可以面对作品无所顾及地说出“我认为……”,自信地发表个人观点、展示自己个性,然后在教师和其他同学的鼓励和肯定中体味自信的成果和乐趣,从而逐渐树立独立自主的行为习惯和自信向上的态度。也许学生的见解与作品本身相去甚远,但对与错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得以凭借符合自己年龄特质的经验在自由的气氛中放飞思维、展示自我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