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str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中成药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14天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6.7%,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有效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27-02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在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多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竞争所带来的压力,脑梗死的发病率不减反增,而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正确有效的治疗、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首要问题。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也是惟一经国内外临床研究证实有效的脑保护剂[1]。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病史、体征及颅脑CT、MRI均已确诊。其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18)岁;病程4-72小时,平均(38±12.2)小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轻重等方面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降脂、中成药如疏血通静滴活血化瘀、吡拉西坦静滴改善脑细胞代谢及其他对症治疗。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疗程均为14天。
  1.3 疗效评价 治疗周期结束后依据国家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和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计分标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标准[2]对两组患者做出相应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3 讨 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急性脑梗死的病灶是由中心的坏死区和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构成,坏死区的脑细胞已完全性坏死,而缺血半暗带尚有部分血液供应和存活的神经元。所以临床治疗的关键是恢复缺血半暗带的血液供应,防止梗死范围进一步扩大。在梗死部位,由于组织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治疗时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氧自由基会破坏神经元细胞膜的正常功能和结构、蛋白质及核酸的合成以及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这些氧自由基的大量生成及由其启动的级联反应会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因此,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重要部分。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强效的自由基,于2001年首先在日本上市,主要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3]。依达拉奉的化学式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极易透过血脑屏障,静脉应用可有效清除脑内坏死区、损伤区的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损伤,恢复神经元的功能。另有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还具有增强脑细胞的抗缺血缺氧能力,抑制血管收缩的作用[4]。
  脑梗死按病程时间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在急性期有相当部分患者病情会持续进展,在溶栓、抗血小板聚集、降脂、降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保护剂依达拉奉,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笔者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方面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侯慧云.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141-142.
  [2]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Watanabe T,Tahara M,Todo S.The novel antioxidant edaravone:from bench to bedside[J].Cardiovasc Ther,2008,26(2):101-114.
  [4] 覃祖业.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2):2072-2073.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常规处理后观察组给予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对照组给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孕妇术后2h出血量和24h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2h出血量和24h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究并分析临床上胃镜下药物喷洒配合抑酸抗炎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入院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7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抑酸抗炎药物的同时采用胃镜下药物喷洒,B组仅给予抑酸抗炎药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好转和复发情况。结果 在经不同的治疗方法四周、八周后,A组患者具有显著疗效的人数较B组高,P0.05),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评价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对2012年9月——2013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痛患者做出了回顾性分析,42例患者均采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治疗以4周为一个疗程,每天的服用剂量为10mg,服用次数为一次,服用方法为口服,分析对比42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血压降低差异以P<0.05,其中单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的患者,其总
期刊
【摘要】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心血管应激的影响。方法 常规检测有无创血压(SBP和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在麻醉前(T0)、气管插管时(T1)、切皮时(T2)、开胸探查(T3)、拔除气管导管(T4)时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血浆血管紧张素Ⅱ、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和血糖水平。结果 T1、T2、T3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术前出现的护理问题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对本院62例肝硬化患者术前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帮助,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 62例患者顺利通过手术期,提高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结论 肝硬化患者手术分险大,术前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精心的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肝硬化;术前护理;心理疗法  doi:10.3969/j.issn.10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田七胃痛胶囊配合奥美拉对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76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田七胃痛胶囊配合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6.6%,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只有78.4%,1年内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3.6%和26.1%。结论 田七胃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氟哇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应用氟哇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氟哇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静脉给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给药;临床表现多样化,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结论 临床应用氟哇诺酮类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应密切观察及时判断和处理不良反应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双环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9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双环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生化指标和血脂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为91.5%,对照组为76.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A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口服氯雷他定片(开瑞坦)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门诊2011——2012年间收治的120例荨麻疹患儿采用口服氯雷他定片(开瑞坦)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治疗后的疗效评价。结果 120例经过氯雷他定片(开瑞坦)治疗的荨麻疹患儿的治愈率为92.0%,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氯雷他定片(开瑞坦)治疗荨麻疹的疗效值得肯定。  【关键词】 荨麻疹;氯雷他定片(开瑞坦);临床疗
期刊
【摘要】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及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所以现以护理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的,对病人直接或间接产生了影响。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