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中成药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14天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6.7%,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有效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27-02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在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多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竞争所带来的压力,脑梗死的发病率不减反增,而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正确有效的治疗、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首要问题。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也是惟一经国内外临床研究证实有效的脑保护剂[1]。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病史、体征及颅脑CT、MRI均已确诊。其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18)岁;病程4-72小时,平均(38±12.2)小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轻重等方面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降脂、中成药如疏血通静滴活血化瘀、吡拉西坦静滴改善脑细胞代谢及其他对症治疗。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疗程均为14天。
1.3 疗效评价 治疗周期结束后依据国家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和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计分标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标准[2]对两组患者做出相应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3 讨 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急性脑梗死的病灶是由中心的坏死区和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构成,坏死区的脑细胞已完全性坏死,而缺血半暗带尚有部分血液供应和存活的神经元。所以临床治疗的关键是恢复缺血半暗带的血液供应,防止梗死范围进一步扩大。在梗死部位,由于组织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治疗时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氧自由基会破坏神经元细胞膜的正常功能和结构、蛋白质及核酸的合成以及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这些氧自由基的大量生成及由其启动的级联反应会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因此,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重要部分。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强效的自由基,于2001年首先在日本上市,主要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3]。依达拉奉的化学式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极易透过血脑屏障,静脉应用可有效清除脑内坏死区、损伤区的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损伤,恢复神经元的功能。另有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还具有增强脑细胞的抗缺血缺氧能力,抑制血管收缩的作用[4]。
脑梗死按病程时间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在急性期有相当部分患者病情会持续进展,在溶栓、抗血小板聚集、降脂、降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保护剂依达拉奉,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笔者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方面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侯慧云.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141-142.
[2]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Watanabe T,Tahara M,Todo S.The novel antioxidant edaravone:from bench to bedside[J].Cardiovasc Ther,2008,26(2):101-114.
[4] 覃祖业.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2):2072-2073.
【关键词】 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27-02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在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多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竞争所带来的压力,脑梗死的发病率不减反增,而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正确有效的治疗、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首要问题。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也是惟一经国内外临床研究证实有效的脑保护剂[1]。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病史、体征及颅脑CT、MRI均已确诊。其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18)岁;病程4-72小时,平均(38±12.2)小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轻重等方面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降脂、中成药如疏血通静滴活血化瘀、吡拉西坦静滴改善脑细胞代谢及其他对症治疗。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疗程均为14天。
1.3 疗效评价 治疗周期结束后依据国家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和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计分标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标准[2]对两组患者做出相应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3 讨 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急性脑梗死的病灶是由中心的坏死区和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构成,坏死区的脑细胞已完全性坏死,而缺血半暗带尚有部分血液供应和存活的神经元。所以临床治疗的关键是恢复缺血半暗带的血液供应,防止梗死范围进一步扩大。在梗死部位,由于组织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治疗时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氧自由基会破坏神经元细胞膜的正常功能和结构、蛋白质及核酸的合成以及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这些氧自由基的大量生成及由其启动的级联反应会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因此,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重要部分。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强效的自由基,于2001年首先在日本上市,主要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3]。依达拉奉的化学式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极易透过血脑屏障,静脉应用可有效清除脑内坏死区、损伤区的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损伤,恢复神经元的功能。另有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还具有增强脑细胞的抗缺血缺氧能力,抑制血管收缩的作用[4]。
脑梗死按病程时间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在急性期有相当部分患者病情会持续进展,在溶栓、抗血小板聚集、降脂、降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保护剂依达拉奉,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笔者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方面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侯慧云.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141-142.
[2]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Watanabe T,Tahara M,Todo S.The novel antioxidant edaravone:from bench to bedside[J].Cardiovasc Ther,2008,26(2):101-114.
[4] 覃祖业.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2):2072-2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