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疗效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在我院选取收治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160例患者,并且分为运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和利用聚乙二醇4000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各80例。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肠道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患者肠道症状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好。结论:运用中医中药疏肝理气润肠通便的方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较好并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临床疗效;统计分析;中医中药
肠易激综合症属于一种以腹部不适或者腹痛并且伴有排便习惯的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功能性肠病[1]。目前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西药种类越来越多,出现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医学研究人员希望研究并证实采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治疗效果[2]。而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便秘型的肠易激综合症患者运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的疗效进行探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160例患者,并且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其中观察组80例患者中,男、女分别有35例、45例,年龄为18至70岁,;而观察组80例患者中,男、女分别有32例、48例,年龄为19至72岁。
1.2纳入标准
1.2.1西医纳入标准
第一患者的年龄在18-72岁之间;第二所有患者的血、尿常规检查以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第三患者必须符合罗马III的诊断标准:患者在最近三个月内至少每个月出现三次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者不适,同时伴有以下两条或者以上即可确诊:患者在排便后腹痛的症状有所缓解;发作时患者出现排便习惯或者性质的改变。
1.2.2中医纳入标准
中医的诊断标准应该参照我国的《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内的诊断标准,出现便秘、欲便不通或者排泄困难;或者出现烦躁易怒肝郁气滞的主要症候;其次要症候有后重窘迫;多梦、失眠;口苦咽干;长鸣矢气。上述症候中患者只要出现两种主证加上两种次证或者出现1种主证加三种次症即可确诊。
1.3排除标准
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在收治前两周服用过中药治疗者;有习惯性便秘者或者药物性便秘以及盆底综合症和由于自身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便秘者;依从性差者;有腹腔手术者以及妊娠期妇女妇或者哺乳期的女性;患有精神病或者严重的神经功能症者。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的是西药聚乙二醇4000进行治疗,每天一次,每次20克(通常规格为每袋十克),四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中医中药进行治疗,其具体的中药处方为:柴胡、桃仁、制大黄、制首乌、枳壳、肉苁蓉、川厚朴各10克,麦冬和生地各15克,生白芍20克,火麻仁30克,生甘草6克。每天1剂,并且分早晚两次水煎服用,四周一个疗程。
1.5疗效的评定标准
一个疗程后,根据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腹痛时间、次数和排便形状、排便通过障碍、排便时腹胀的状况以及黏液便这六个方面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每一个问题计分为0至3分,总分为0至18分。其中显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者症状计分降低超过80%;有效为患者症状计分降低超过50%-80%;无效是指患者的症状计分降低要小于5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16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当p<0.05时,表示存在差异。
2.结果
2.1统计分析两组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治疗情况
通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有效、无效的分别有29例、46例、5例,其治疗有效率为93.7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有效和无效的分别有21、38和21例,其总有效率为7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其肠道症状状况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一个疗程后,总结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肠道症状改善的情况,发现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肠道症状均有显著的改善,而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的程度更明显。
3.讨论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可由很多因素诱其发作,如心理因素、生活飲食作息的改变以及肠道感染等。此病在中医学上归属于便秘、腹痛以及气秘等范畴内,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虽然肠易激综合症病变部位在大肠,但是它却与肝、脾等脏器有密切的关系,中医上认为肝郁脾虚、肠失濡润是引起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的主要病理基础[3]。这是因为情志不遂和应急反应是引起肝郁的常见因素,而饮食不规律、劳役或者用脑过度也常常引起脾虚的发生。患者如发生脾虚不能转输水谷至胃,气血过虚,推导无力,使肠道内的水谷痰浊并且滞留于肠道内,从而引起肠道通行不畅。而肝失疏泄是引起气机郁滞的最重要的因素,脾虚而导致肠道变生湿热痰浊是导致疾病发作的病理基础。此病虽然存在肠道的腑实之标实,但是中医角度上研究发现确实因虚所引起的。处方中的柴胡具有通肝胆,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的作用,白芍具有柔肝缓急和养血等作用,和柴胡配合使用,可达到条达肝气以及使柴胡可升散却不伤阴血的目的;而槟榔、厚朴和陈皮可以通气治滞,白术可健脾,枳壳可消除气郁,和白术联合可起到互补的作用还有半夏曲、甘草等诸药并用,共同起效来调理肝脾[4]。
本次结果显示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肠道症状均有显著的改善,但观察组患者肠道症状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患者。这充分显示了中医中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其疗效不仅较佳,而且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刘阳,朱叶珊,陈彤君等.中医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1):1913-1915..
[2]周慧芬,徐安妗,祝方良.中医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3):863-864.
[3]工玲,吕娟,吴玉芳.调肝理脾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理论探讨及研究进展[Cpl.中西医结合研究,2012.4(4):210-211.
[4]张自翔,谢军,黄才斌,等.便秘型易激综合征的SERT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疗效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2,52(25):16-18.
关键词:临床疗效;统计分析;中医中药
肠易激综合症属于一种以腹部不适或者腹痛并且伴有排便习惯的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功能性肠病[1]。目前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西药种类越来越多,出现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医学研究人员希望研究并证实采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治疗效果[2]。而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便秘型的肠易激综合症患者运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的疗效进行探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160例患者,并且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其中观察组80例患者中,男、女分别有35例、45例,年龄为18至70岁,;而观察组80例患者中,男、女分别有32例、48例,年龄为19至72岁。
1.2纳入标准
1.2.1西医纳入标准
第一患者的年龄在18-72岁之间;第二所有患者的血、尿常规检查以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第三患者必须符合罗马III的诊断标准:患者在最近三个月内至少每个月出现三次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者不适,同时伴有以下两条或者以上即可确诊:患者在排便后腹痛的症状有所缓解;发作时患者出现排便习惯或者性质的改变。
1.2.2中医纳入标准
中医的诊断标准应该参照我国的《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内的诊断标准,出现便秘、欲便不通或者排泄困难;或者出现烦躁易怒肝郁气滞的主要症候;其次要症候有后重窘迫;多梦、失眠;口苦咽干;长鸣矢气。上述症候中患者只要出现两种主证加上两种次证或者出现1种主证加三种次症即可确诊。
1.3排除标准
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在收治前两周服用过中药治疗者;有习惯性便秘者或者药物性便秘以及盆底综合症和由于自身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便秘者;依从性差者;有腹腔手术者以及妊娠期妇女妇或者哺乳期的女性;患有精神病或者严重的神经功能症者。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的是西药聚乙二醇4000进行治疗,每天一次,每次20克(通常规格为每袋十克),四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中医中药进行治疗,其具体的中药处方为:柴胡、桃仁、制大黄、制首乌、枳壳、肉苁蓉、川厚朴各10克,麦冬和生地各15克,生白芍20克,火麻仁30克,生甘草6克。每天1剂,并且分早晚两次水煎服用,四周一个疗程。
1.5疗效的评定标准
一个疗程后,根据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腹痛时间、次数和排便形状、排便通过障碍、排便时腹胀的状况以及黏液便这六个方面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每一个问题计分为0至3分,总分为0至18分。其中显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者症状计分降低超过80%;有效为患者症状计分降低超过50%-80%;无效是指患者的症状计分降低要小于5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16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当p<0.05时,表示存在差异。
2.结果
2.1统计分析两组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治疗情况
通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有效、无效的分别有29例、46例、5例,其治疗有效率为93.7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有效和无效的分别有21、38和21例,其总有效率为7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其肠道症状状况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一个疗程后,总结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肠道症状改善的情况,发现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肠道症状均有显著的改善,而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的程度更明显。
3.讨论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可由很多因素诱其发作,如心理因素、生活飲食作息的改变以及肠道感染等。此病在中医学上归属于便秘、腹痛以及气秘等范畴内,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虽然肠易激综合症病变部位在大肠,但是它却与肝、脾等脏器有密切的关系,中医上认为肝郁脾虚、肠失濡润是引起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的主要病理基础[3]。这是因为情志不遂和应急反应是引起肝郁的常见因素,而饮食不规律、劳役或者用脑过度也常常引起脾虚的发生。患者如发生脾虚不能转输水谷至胃,气血过虚,推导无力,使肠道内的水谷痰浊并且滞留于肠道内,从而引起肠道通行不畅。而肝失疏泄是引起气机郁滞的最重要的因素,脾虚而导致肠道变生湿热痰浊是导致疾病发作的病理基础。此病虽然存在肠道的腑实之标实,但是中医角度上研究发现确实因虚所引起的。处方中的柴胡具有通肝胆,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的作用,白芍具有柔肝缓急和养血等作用,和柴胡配合使用,可达到条达肝气以及使柴胡可升散却不伤阴血的目的;而槟榔、厚朴和陈皮可以通气治滞,白术可健脾,枳壳可消除气郁,和白术联合可起到互补的作用还有半夏曲、甘草等诸药并用,共同起效来调理肝脾[4]。
本次结果显示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肠道症状均有显著的改善,但观察组患者肠道症状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患者。这充分显示了中医中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其疗效不仅较佳,而且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刘阳,朱叶珊,陈彤君等.中医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1):1913-1915..
[2]周慧芬,徐安妗,祝方良.中医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3):863-864.
[3]工玲,吕娟,吴玉芳.调肝理脾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理论探讨及研究进展[Cpl.中西医结合研究,2012.4(4):210-211.
[4]张自翔,谢军,黄才斌,等.便秘型易激综合征的SERT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疗效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2,52(2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