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基础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临床静脉输液拔针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拔针速度快与慢,拔针后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足、按压面积大小和按压力度不均匀。而这些问题与患者的配合及静脉输液拔针后的皮肤出血、皮下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一定关系。
1 方法
1.1 拔针速度
1.1.1 缓慢拔针。待患者静脉点滴流空时,先关闭调节器,取下穿刺部位的固定胶布,以干棉签轻微压穿刺部位进针处并缓慢(约1~2S)拔出针头,再施压穿刺部位1~5min至不出血为止。
1.1.2 快速拔针。待患者静脉点滴流空时,先关闭调节器,取下穿刺部位的固定胶布,以干棉签轻微压穿刺部位进针处并快速(约0.5S)拔出针头,再施压穿刺部位1~5min至不出血为止。
1.2 按压方法
1.2.1 交换式按压法。静脉输液拔针时,先由护士按压穿刺部位,然后再交给病人自己按压,这种方法目前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由于病人在按压时,没有掌握好按压方法和按压时间,往往引起出血和皮下出血,故这种方法适用于已掌握按壓方法和按压技巧需经常静脉输液的病人。
1.2.2 上举式按压法。静脉输液完毕后,迅速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签或棉棒放在穿刺点上,让病人用另一只手拇指按压在棉签或棉球上,并同时嘱病人上举该手,其位置高于心脏水平。该方法主要用于手背静脉输液后按压,由于手背的位置一般都低于心脏,使得静脉回流减慢,加上按压方法不当,使血流容易从针眼渗出,容易出现皮下淤血,而上举式按压方法使静脉回流加速,减少对静脉输液血管的压力和血流量,从而减轻出血、淤血症状,并避免皮下淤血的发生。
2 讨论
2.1 常规快速的拔针法采用棉签压住针头,使得血管壁也被压瘪,针头与血管壁产生摩擦力,导致血管神经受到强刺激,引起疼痛或剧痛;再者,针尖斜面如同小刀刃,当刀刃与血管壁接触时如继续向下压,针尖斜面的刀刃对血管壁和皮肤就产生切割力,棉签压力越大,拔针速度越快,所产生的切割力越强,出现疼痛越严重。而缓慢拔针时针头与血管和皮肤不产生切割力或摩擦力,即能达到无痛拔针或减轻拔针时的疼痛。总之,经临床观察研究表明,缓慢拔出针头(约1~2S)减轻了针头与血管和皮肤的摩擦,达到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效果,这种方法优于快速拔针(约0.5S)法。
2.2 按压方法影响皮肤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原因分析
2.2.1 按压方式。静脉输液拔针后,因按压方式不当而引起穿刺点出血和皮下出血,在临床上时有发生。有关研究表明:静脉输液完毕后,先拔针后棉签按压方式对病人引起疼痛反应、针眼出血和血管周围淤血现象明显低于先棉签按压后拔针方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是,在拔针前就将棉签按压在针眼上,血管内的针尖将会触及血管壁而引起损伤,同时拔针时针尖在外界压力下对血管组织产生机械的切割刺激,病人会由此感到疼痛。由此可见,先拔针后棉签按压方法能减轻针头对病人血管壁的损伤,并由此引起病人的疼痛反应,同时对降低皮肤针眼出血和血管周围淤血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
2.2.2 按压力度。按压力度应均匀和适中,力量太轻起不到按压止血的效果,力量过重又会导致病人疼痛。另外,在按压过程中,交换式按压不利于止血过程。静脉输液拔针止血包含了2个止血机制,一是生理机制,二是压迫止血机制。生理止血是小血管受伤后刺激局部缩血管及血管内膜损伤激活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浆中凝血系统形成止血栓,填塞伤口,有效地制止出血;压迫止血是对局部血管压迫,暂时阻断局部血流。交换式按压由于不同的人按压力度不均匀,局部血流形成阻断-恢复-再阻断-凝血过程,在恢复过程中,故能有效避免皮下淤血的发生。在临床中,经常由于护士工作忙,忽视该项操作,而将按压过程交给病人完成,结果由于病人没有掌握好按压方法而致针眼出血。因此,在静脉输液拔针按压过程中,应以护理人员单独操作为宜,
2.2.3 按压时间。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按压时间与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如黄琳有关静脉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的临床研究显示:至少3min才能有效地防止皮下出血。曾龙英有关研究也显示:不同的按压时间其皮下出血的比例不同,<1min时,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为11.4%,≥1min为5.6%,2~3min为2.7%。其3组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考虑到正常人出血时间为3min,凝血时间为3~5min,建议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时间以4min为宜。
2.2.4 按压面积。在我国基础护理教科书书中,对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面积没有严格的规定,其操作步骤是这样描述的:静脉输液完毕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穿刺处上方皮肤,迅速拔出针头,局部按压片刻。大量的研究显示,按压面积与针口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直接的关系。
2.2.5 护士责任心。静脉输液后病人穿刺部位是否出现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不仅与按压时间、按压面积、按压力度等因素有关,还与护士穿刺技术和责任心有关。因此,护士处理掌握和了解静脉输液拔针的相关知识外,还要提高穿刺技术和工作责任心。
综上所述,目前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很多,但无统一规定。选择何种方法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注射部位、病人年龄、静脉给药的种类和病人病情等因素。对于一般常规用药病人可选平行棉签按压法或纵向大面积棉球按压法;对于特殊病人,可选按压带按压方法。按压方式、按压时间、按压面积、按压力度及护士工作责任心均对静脉输液拔针后皮肤针眼出血好皮下淤血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护士在操作中应注意这些因素,以期达到保护病人血管、减轻病人疼痛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曾龙英.2种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效果比较.护理研究,2004,18(1):155-156。
[2]黄琳.静脉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的临床研究.护士进修杂志。1998,13(12):9
1 方法
1.1 拔针速度
1.1.1 缓慢拔针。待患者静脉点滴流空时,先关闭调节器,取下穿刺部位的固定胶布,以干棉签轻微压穿刺部位进针处并缓慢(约1~2S)拔出针头,再施压穿刺部位1~5min至不出血为止。
1.1.2 快速拔针。待患者静脉点滴流空时,先关闭调节器,取下穿刺部位的固定胶布,以干棉签轻微压穿刺部位进针处并快速(约0.5S)拔出针头,再施压穿刺部位1~5min至不出血为止。
1.2 按压方法
1.2.1 交换式按压法。静脉输液拔针时,先由护士按压穿刺部位,然后再交给病人自己按压,这种方法目前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由于病人在按压时,没有掌握好按压方法和按压时间,往往引起出血和皮下出血,故这种方法适用于已掌握按壓方法和按压技巧需经常静脉输液的病人。
1.2.2 上举式按压法。静脉输液完毕后,迅速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签或棉棒放在穿刺点上,让病人用另一只手拇指按压在棉签或棉球上,并同时嘱病人上举该手,其位置高于心脏水平。该方法主要用于手背静脉输液后按压,由于手背的位置一般都低于心脏,使得静脉回流减慢,加上按压方法不当,使血流容易从针眼渗出,容易出现皮下淤血,而上举式按压方法使静脉回流加速,减少对静脉输液血管的压力和血流量,从而减轻出血、淤血症状,并避免皮下淤血的发生。
2 讨论
2.1 常规快速的拔针法采用棉签压住针头,使得血管壁也被压瘪,针头与血管壁产生摩擦力,导致血管神经受到强刺激,引起疼痛或剧痛;再者,针尖斜面如同小刀刃,当刀刃与血管壁接触时如继续向下压,针尖斜面的刀刃对血管壁和皮肤就产生切割力,棉签压力越大,拔针速度越快,所产生的切割力越强,出现疼痛越严重。而缓慢拔针时针头与血管和皮肤不产生切割力或摩擦力,即能达到无痛拔针或减轻拔针时的疼痛。总之,经临床观察研究表明,缓慢拔出针头(约1~2S)减轻了针头与血管和皮肤的摩擦,达到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效果,这种方法优于快速拔针(约0.5S)法。
2.2 按压方法影响皮肤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原因分析
2.2.1 按压方式。静脉输液拔针后,因按压方式不当而引起穿刺点出血和皮下出血,在临床上时有发生。有关研究表明:静脉输液完毕后,先拔针后棉签按压方式对病人引起疼痛反应、针眼出血和血管周围淤血现象明显低于先棉签按压后拔针方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是,在拔针前就将棉签按压在针眼上,血管内的针尖将会触及血管壁而引起损伤,同时拔针时针尖在外界压力下对血管组织产生机械的切割刺激,病人会由此感到疼痛。由此可见,先拔针后棉签按压方法能减轻针头对病人血管壁的损伤,并由此引起病人的疼痛反应,同时对降低皮肤针眼出血和血管周围淤血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
2.2.2 按压力度。按压力度应均匀和适中,力量太轻起不到按压止血的效果,力量过重又会导致病人疼痛。另外,在按压过程中,交换式按压不利于止血过程。静脉输液拔针止血包含了2个止血机制,一是生理机制,二是压迫止血机制。生理止血是小血管受伤后刺激局部缩血管及血管内膜损伤激活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浆中凝血系统形成止血栓,填塞伤口,有效地制止出血;压迫止血是对局部血管压迫,暂时阻断局部血流。交换式按压由于不同的人按压力度不均匀,局部血流形成阻断-恢复-再阻断-凝血过程,在恢复过程中,故能有效避免皮下淤血的发生。在临床中,经常由于护士工作忙,忽视该项操作,而将按压过程交给病人完成,结果由于病人没有掌握好按压方法而致针眼出血。因此,在静脉输液拔针按压过程中,应以护理人员单独操作为宜,
2.2.3 按压时间。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按压时间与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如黄琳有关静脉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的临床研究显示:至少3min才能有效地防止皮下出血。曾龙英有关研究也显示:不同的按压时间其皮下出血的比例不同,<1min时,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为11.4%,≥1min为5.6%,2~3min为2.7%。其3组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考虑到正常人出血时间为3min,凝血时间为3~5min,建议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时间以4min为宜。
2.2.4 按压面积。在我国基础护理教科书书中,对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面积没有严格的规定,其操作步骤是这样描述的:静脉输液完毕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穿刺处上方皮肤,迅速拔出针头,局部按压片刻。大量的研究显示,按压面积与针口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直接的关系。
2.2.5 护士责任心。静脉输液后病人穿刺部位是否出现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不仅与按压时间、按压面积、按压力度等因素有关,还与护士穿刺技术和责任心有关。因此,护士处理掌握和了解静脉输液拔针的相关知识外,还要提高穿刺技术和工作责任心。
综上所述,目前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很多,但无统一规定。选择何种方法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注射部位、病人年龄、静脉给药的种类和病人病情等因素。对于一般常规用药病人可选平行棉签按压法或纵向大面积棉球按压法;对于特殊病人,可选按压带按压方法。按压方式、按压时间、按压面积、按压力度及护士工作责任心均对静脉输液拔针后皮肤针眼出血好皮下淤血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护士在操作中应注意这些因素,以期达到保护病人血管、减轻病人疼痛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曾龙英.2种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效果比较.护理研究,2004,18(1):155-156。
[2]黄琳.静脉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的临床研究.护士进修杂志。1998,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