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7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用spss6.0软件进行分析,高职高专学生转专业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专业认知、就业前景、专业兴趣及职业爱好,还有父母、亲戚或同学影响等环境因素。本文根据调查结论,就如何做好转专业工作,给学校和学生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转专业;分析
一、 研究背景
自2002年复旦大学率先放宽本科生转专业限制以来,国内本科学校开展转专业工作已有15年之久,并成为了各大本科学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高职高专学校由于受生源的影响,大多承诺学生入学时自由转专业,直到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4]2号)中规定:不得在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和新生入学报到环节更改考生录取专业,学生转专业要按学校转专业办法执行。于是高职高专纷纷参照本科学校的做法,制定转专业管理办法,控制各专业转入、转出比例。
我校近几年也在不断探索,尽量使转专业工作从“无序”进入“有序”,在学校教学资源和学生转专业愿望之间找到平衡,最大限度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目前我校采用的是笔试 面试的方式,每个专业转入和转出的比例都控制在5%范围内。但每次转专业结果出来之后,总有些学生通过了测试后又反悔不转了,还有些学生没有通过测试,却总缠着教务处要求满足转专业的愿望,学生转专业的意愿游离不定,深入研究和了解他们转专业的动机,对症做好科学引导,修改完善转专业办法是当务之急。
二、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7级学生,共分两组调查。一组是申请转专业的同学,为研究组,共发放调查问卷165份,回收有效问卷160分,问卷调查回收率97.0%。另一组为在校园内随机抽取的2017级未申请转专业的同学,为对照组,共发放调查问卷162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60份,问卷回收率为98.8%。
(二) 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的方式,从学生的专业认知、学习能力、环境因素和职业规划四个方面进行,共设计了12个问题。通过两组学生对比分析,了解学生转专业的主要动机,采用spss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试图发现两组学生在这四个方面的差异,从而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深入了解学生的转专业诉求,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转专业的真实动机。
三、 结果及分析
(一) 专业认知对转专业的影响
专业认知共设置问题4项,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学生在专业认知上差异显著(P<0.001),对照组相对于研究组对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高考填报志愿时,研究组的父母、亲戚帮忙参考度相对较低;没有录取到自己最想去的专业,服从调剂录取的比例,研究组比对照组相对要高。数据显示,在专业思想教育对重新选择专业是否有影响时,虽说两组学生没有明显差异,但都是有影响的,研究组为72.7%,对照组为73.8%。通过座谈了解到,专业思想教育对他们深入了解专业有很大的帮助,了解专业后,有的学生更喜欢自己的专业,决定不转专业,有的学生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课程和将来从事的职业,产生转专业的想法。很多同学希望专业思想教育能够采用网络教育方式,在他们填报高考志愿前就能学习到。
(二) 学习情况对转专业的影响
学习情况共设置问题2项,主要从“喜不喜欢”和“跟不跟得上”两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专业学习跟不跟得上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423),也就是说原专业学习情况不是高职高专学生转专业的主要理由。两组学生在喜不喜欢上存在明显差异(P<0.001),也就是说,喜不喜欢所学的专业知识是当前高职高专转专业的主要理由之一,可能跟年轻一代有比较强的个性有关。
四、 环境因素对转专业的影响
环境因素共设置问题4项,主要从教学条件、同学关系、家庭影响和是否跟风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教学条件和同学关系不是学生转专业的主要原因,两组学生没有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465和0.462)。但父母亲戚要求以及周围同学是否转专业对研究组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两组学生显示明显差异(P<0.001)。说明如果自己对专业认识没有深刻认识,容易受外界的干扰,产生转专业的想法。
五、 职业规划对转专业的影响
职业规划共设置问题2项,主要调查学生是否喜欢目前专业对应的职业和专业选择最主要考虑的因素,结果见表4,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在是否喜欢目前专业对应的职业这个问题上显示明显差异(P<0.001),研究组学生喜欢率仅为9.7%,不喜欢率达到65.5%,对照组学生喜欢率为48.8%,不喜欢率为21.2%。说明是否喜欢专业对应的职业是转专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照组喜欢率没有超过50%,说明学生坚持在原专业学习,不仅仅只凭兴趣,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就业前景、职业待遇等。从第二个问题可以看出,专业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两组学生没有明显差异(P=0.704),都是能否就业>职业待遇>职业爱好>职业发展>其他因素。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通过三年的学习,能否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爱好和今后发展问题,可见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光不是很长远。
六、 結论与建议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是否申请转专业,主要影响的因素是专业认知、就业前景、专业兴趣以及职业爱好,还有父母、亲戚或同学影响等环境因素。为了更好地搞好高职高专转专业工作,实现学校和学生“双赢”,提出如下建议。
(一) 对学校的建议
1.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要将专业的学习内容、就业前景、职业发展等专业思想教育内容具体化、网络化,推送到校园网、QQ智慧校园或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就对专业有个比较深刻的认知,甚至让学生家长有所了解,减少专业认知问题导致的转专业现象。 2. 结合教学条件,适当放宽转专业比例。目前我校转入转出比例控制在5%以内,如果条件允许,应适当放宽比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愿望去学习,尽量满足他们的诉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是非常有好處的。
3. 尝试大类招生,延长专业选择时间。可以把一些特点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属性的系科或专业方向合并在一起招生,如我校的中药、药学、药品质量检测可以合并为药学类;中医学、中医骨伤合并为中医类;针灸推拿、康复治疗、美容专业可以合并为养生康复类,护理、助产专业可以合并为护理类。大类内基础课程设置基本相同,学习一年之后,学生对专业有更清楚的认识,大类内可以尝试让学生任意选择专业,这样可以减少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
(二) 对学生的建议
1. 尽早深入研究专业,避免误解
学生填报高考志愿前要对专业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将来的职业方向,尽早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要只看专业名字就想当然,或者只了解一些传统的专业,导致专业人数过度饱和,或者错过一些好的新兴专业。
2. 审慎对待“兴趣”,避免一时之“兴”
前面研究发现,专业兴趣是高职高专学生转专业动机的因素之一,但徐琳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兴趣把握程度不够,在专业选择上存在着盲目性。有的学生可能是学习基础不太好,对学习没有兴趣,简单的认为是对专业没有兴趣就提出转专业申请,实际上转过去之后可能更没兴趣。所以,建议学生在以兴趣为理由申请转专业时,要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是否确实与现专业不符,是否确实更喜欢申请转入的专业。
3. 多角度认真研究,避免“跟风”
学什么专业跟从事什么职业是紧密相关的,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不能因为一点点学习困难或者看到周围同学转专业,就随意产生转专业的想法。要结合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特长、职业爱好、人生规划等多角度思考研究,必要时可以征求父母、亲戚朋友的意见,听取老师的指导,自己反复思考再做决策,千万不能“跟风”。
参考文献:
[1] 江海峰,张军.大学生转专业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2).
[2] 胡丽伟,罗伟明.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专业选择问题的调查与对策[J].中医教育,2016(6).
[3] 李陬,胡建萍.高校学生转专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0(5).
[4] 徐琳,唐晨等.大学生专业兴趣度与转专业倾向及行为的关系[J].心理研究,2011(3).
作者简介:周爱民,许卫平,田海平,湖南省株洲市,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高职高专;转专业;分析
一、 研究背景
自2002年复旦大学率先放宽本科生转专业限制以来,国内本科学校开展转专业工作已有15年之久,并成为了各大本科学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高职高专学校由于受生源的影响,大多承诺学生入学时自由转专业,直到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4]2号)中规定:不得在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和新生入学报到环节更改考生录取专业,学生转专业要按学校转专业办法执行。于是高职高专纷纷参照本科学校的做法,制定转专业管理办法,控制各专业转入、转出比例。
我校近几年也在不断探索,尽量使转专业工作从“无序”进入“有序”,在学校教学资源和学生转专业愿望之间找到平衡,最大限度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目前我校采用的是笔试 面试的方式,每个专业转入和转出的比例都控制在5%范围内。但每次转专业结果出来之后,总有些学生通过了测试后又反悔不转了,还有些学生没有通过测试,却总缠着教务处要求满足转专业的愿望,学生转专业的意愿游离不定,深入研究和了解他们转专业的动机,对症做好科学引导,修改完善转专业办法是当务之急。
二、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7级学生,共分两组调查。一组是申请转专业的同学,为研究组,共发放调查问卷165份,回收有效问卷160分,问卷调查回收率97.0%。另一组为在校园内随机抽取的2017级未申请转专业的同学,为对照组,共发放调查问卷162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60份,问卷回收率为98.8%。
(二) 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的方式,从学生的专业认知、学习能力、环境因素和职业规划四个方面进行,共设计了12个问题。通过两组学生对比分析,了解学生转专业的主要动机,采用spss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试图发现两组学生在这四个方面的差异,从而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深入了解学生的转专业诉求,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转专业的真实动机。
三、 结果及分析
(一) 专业认知对转专业的影响
专业认知共设置问题4项,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学生在专业认知上差异显著(P<0.001),对照组相对于研究组对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高考填报志愿时,研究组的父母、亲戚帮忙参考度相对较低;没有录取到自己最想去的专业,服从调剂录取的比例,研究组比对照组相对要高。数据显示,在专业思想教育对重新选择专业是否有影响时,虽说两组学生没有明显差异,但都是有影响的,研究组为72.7%,对照组为73.8%。通过座谈了解到,专业思想教育对他们深入了解专业有很大的帮助,了解专业后,有的学生更喜欢自己的专业,决定不转专业,有的学生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课程和将来从事的职业,产生转专业的想法。很多同学希望专业思想教育能够采用网络教育方式,在他们填报高考志愿前就能学习到。
(二) 学习情况对转专业的影响
学习情况共设置问题2项,主要从“喜不喜欢”和“跟不跟得上”两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专业学习跟不跟得上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423),也就是说原专业学习情况不是高职高专学生转专业的主要理由。两组学生在喜不喜欢上存在明显差异(P<0.001),也就是说,喜不喜欢所学的专业知识是当前高职高专转专业的主要理由之一,可能跟年轻一代有比较强的个性有关。
四、 环境因素对转专业的影响
环境因素共设置问题4项,主要从教学条件、同学关系、家庭影响和是否跟风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教学条件和同学关系不是学生转专业的主要原因,两组学生没有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465和0.462)。但父母亲戚要求以及周围同学是否转专业对研究组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两组学生显示明显差异(P<0.001)。说明如果自己对专业认识没有深刻认识,容易受外界的干扰,产生转专业的想法。
五、 职业规划对转专业的影响
职业规划共设置问题2项,主要调查学生是否喜欢目前专业对应的职业和专业选择最主要考虑的因素,结果见表4,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在是否喜欢目前专业对应的职业这个问题上显示明显差异(P<0.001),研究组学生喜欢率仅为9.7%,不喜欢率达到65.5%,对照组学生喜欢率为48.8%,不喜欢率为21.2%。说明是否喜欢专业对应的职业是转专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照组喜欢率没有超过50%,说明学生坚持在原专业学习,不仅仅只凭兴趣,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就业前景、职业待遇等。从第二个问题可以看出,专业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两组学生没有明显差异(P=0.704),都是能否就业>职业待遇>职业爱好>职业发展>其他因素。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通过三年的学习,能否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爱好和今后发展问题,可见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光不是很长远。
六、 結论与建议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是否申请转专业,主要影响的因素是专业认知、就业前景、专业兴趣以及职业爱好,还有父母、亲戚或同学影响等环境因素。为了更好地搞好高职高专转专业工作,实现学校和学生“双赢”,提出如下建议。
(一) 对学校的建议
1.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要将专业的学习内容、就业前景、职业发展等专业思想教育内容具体化、网络化,推送到校园网、QQ智慧校园或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就对专业有个比较深刻的认知,甚至让学生家长有所了解,减少专业认知问题导致的转专业现象。 2. 结合教学条件,适当放宽转专业比例。目前我校转入转出比例控制在5%以内,如果条件允许,应适当放宽比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愿望去学习,尽量满足他们的诉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是非常有好處的。
3. 尝试大类招生,延长专业选择时间。可以把一些特点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属性的系科或专业方向合并在一起招生,如我校的中药、药学、药品质量检测可以合并为药学类;中医学、中医骨伤合并为中医类;针灸推拿、康复治疗、美容专业可以合并为养生康复类,护理、助产专业可以合并为护理类。大类内基础课程设置基本相同,学习一年之后,学生对专业有更清楚的认识,大类内可以尝试让学生任意选择专业,这样可以减少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
(二) 对学生的建议
1. 尽早深入研究专业,避免误解
学生填报高考志愿前要对专业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将来的职业方向,尽早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要只看专业名字就想当然,或者只了解一些传统的专业,导致专业人数过度饱和,或者错过一些好的新兴专业。
2. 审慎对待“兴趣”,避免一时之“兴”
前面研究发现,专业兴趣是高职高专学生转专业动机的因素之一,但徐琳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兴趣把握程度不够,在专业选择上存在着盲目性。有的学生可能是学习基础不太好,对学习没有兴趣,简单的认为是对专业没有兴趣就提出转专业申请,实际上转过去之后可能更没兴趣。所以,建议学生在以兴趣为理由申请转专业时,要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是否确实与现专业不符,是否确实更喜欢申请转入的专业。
3. 多角度认真研究,避免“跟风”
学什么专业跟从事什么职业是紧密相关的,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不能因为一点点学习困难或者看到周围同学转专业,就随意产生转专业的想法。要结合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特长、职业爱好、人生规划等多角度思考研究,必要时可以征求父母、亲戚朋友的意见,听取老师的指导,自己反复思考再做决策,千万不能“跟风”。
参考文献:
[1] 江海峰,张军.大学生转专业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2).
[2] 胡丽伟,罗伟明.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专业选择问题的调查与对策[J].中医教育,2016(6).
[3] 李陬,胡建萍.高校学生转专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0(5).
[4] 徐琳,唐晨等.大学生专业兴趣度与转专业倾向及行为的关系[J].心理研究,2011(3).
作者简介:周爱民,许卫平,田海平,湖南省株洲市,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