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 加强高校文化安全建构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双一流”的关键是要为中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作贡献,而“世界一流强国”,必须以“中国特色”为基础,核心或根本在于文化。因此,要在当代世界文化中融入更多中国元素,使中国文化能引领当代世界文明。高校要进入“双一流”,大学文化必须走弘扬中国文化特色之路。2017年9月28日,北京教育杂志社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举办“双一流”大学建设与文化安全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9位专家、学者从大学文化安全的内涵与界定、大学文化安全的现状与必要性、大学文化安全的构建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大学文化安全是国家整体安全的迫切需求,大學文化安全建设要有“坐标系”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一直处在中外文化交锋的前沿。 “双一流”名单公布后,社会各界均将目光投向“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中。随着全球化现象日益凸显,“双一流”大学的建设必须有安全的文化环境做保障,高校应该站在国家总体安全观的视阈下,将大学文化安全作为“双一流”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探讨构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蔡劲松认为,大学文化安全的界定要具有高度的原生性、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选择与自我优化的功能,能够积淀形成一种自信的、稳固的、安全的、可持续的精神理念体系、人文资源体系以及发展保障体系。从大学支撑看,大学文化安全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大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社会建设的整体看,大学文化安全是国家整体安全的迫切需求,应对西方文化冲击和构筑国家文化安全的屏障,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学文化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存在性的安全、内向性的安全、外向性的安全、本质性的安全等维度。如果说要加强大学文化安全构建,那么就要在全球文化的视野中和国家文化安全的格局中来寻找“坐标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张树辉认为,一方面,从国家战略层面,高校所培养的学生应该符合国家总体安全观的要求,强化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文化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对大学自身而言,高校有文化安全的职责,也应该具备这方面的意识。要打造、培育、创新文化安全环境,明确学生在文化安全方面的教育培养体系与手段。
  文化安全问题是价值观导向问题,要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宁秋娅认为,大学文化是“双一流”建设的“魂”和“根”,是“双一流”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大学文化建设要坚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品牌”。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长远谋划,将高校立德树人目标落到实处。同时,高校要增强文化自信,要弘扬办学特色,不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动摇,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支配和同化。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蓝晓霞认为,“双一流”背景下的大学文化安全建设,其核心是“中国特色”。文化安全要重视文化自信,关注现实需要。高校要牢牢把握铸魂立根的主线,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多做一些“看不见”的宣传,让文化的宣传“入脑”“入心”。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党委书记袁本文表示,大学文化安全,不能仅仅是建筑一个“笼子”把高校围起来不受外来攻击,而是要在加强自我防御的同时主动出击。高校要树立最好的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理念,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高等教育的故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之路。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刘长旭认为,高校的文化安全教育要尊重文化传统,坚持自主独立性。通过传统文化、通识教育进课堂等,从家国情怀、价值理想、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等方向入手,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心中,以此抵挡外来“价值观”的侵入与侵蚀。
  大学文化安全需加强大学管理模式的创新
  北京林业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院院长李铁铮认为,大学文化安全实际上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学校建设层面讲,大学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连。高校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政会精神的过程中,应该将大学文化安全作为贯彻高校思政会精神的重要内容。首先,高校要把大学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搞清楚。建设大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又不完全相同。大学的文化安全要有自己的风格、特色、智慧和方案,要有自己的行动、自己的学派。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洪成文认为,当前中国文化安全如何把握、如何评价、如何评估,危险程度有多大,是社会各界需要搞清楚的问题。国外带有文化安全基因的慕课(MOOCs)课程,对我国大学文化安全的影响与渗透,对我国传统文化与教育文化带来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他认为,文化安全的建设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管理上的创新:一是国家层面。国外许多国家的大学文化安全建设,是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的。国家要从人才流动、技术输出、产品转化等方面出台相关的管理政策。二是学校层面。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要在交流访问活动中,加强前期培训、中期跟踪和后期回访,以此提升交流活动的文化传播力度。三是个人层面。教师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个体,要学会讲精彩的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苏寄宛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如果将高校比作一个人的躯体,那么文化建设就是这个躯体的“血液”,相关管理政策的制定是“血液”畅通运转的安全保障。同时,高校要发挥大师、学者的文化引领作用,建立学校文化发展的软环境,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
  大学文化安全建构需要多层把握,加强预警监测
  蔡劲松认为,宏观层面,大学文化安全的构建亟待观念的转型。目前,文化发展带来的风险和危机逐渐成为常态。风险和安全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在风险和危机中间也孕育着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所以高校应以国家边界或以大学围墙为界线对文化安全的理念进行反思,用自我“武装”替代消极防御。中观层面,大学文化安全和建构需要对制度进行优化。提升文化安全的建立和联动协作机制,形成文化建设和安全防范保障体系。特别对待某些特殊时期的特殊制度,要避免人为建构和错误感知,防止自主性的失衡、失控和失效。微观层面,大学文化安全的建构要全方位地协同合作,不仅应是一个开放多元的治理体系,而且也要注重发挥师生的主体责任和义务。
  李铁铮认为,大学文化的建设需要漫长的时间和良好的环境,一旦文化遭到“破坏”,会产生一系列不可逆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建立大学文化安全的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和“侵蚀”提前介入、提前防范,在保障文化安全的同时,讲好中国高等教育故事,办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
  [责任编辑:卜 珺]
其他文献
坚持育心和育德相结合,积极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依托智慧树慕课平台,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手段,邀请知名专家做客“心灵阳光大讲堂”及新生引航系列心理讲座,每年组织开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
摘 要:北京大学于2018年发布了《北京大学教学奖励办法》,目的是营造重视教学和奖励先进的文化氛围,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该办法的实施将教学质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抽取北京大学2011—2017学年82门研究生课程的评估结果數据建立计量回归分析模型,并辅之以学生访谈,探究研究生课程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实证研究依据。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评估;北京大学  问题
     
摘 要:非在编科研机构是指没有编制,经费自筹,对现有科研人力资源要素进行挖掘、重组而形成的社会组织。高校非在编科研机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推进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社会、创造积累知识和优化资源配置等几方面。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的实践经验,就是这些作用的较好例证。  关键词:非在编科研机构;高校;作用;学科建设  非在编科研机构是在不打破现有行政隶属关系的条件下,又能发挥科研人力资源优势
摘 要:课程思政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高等教育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课程思政这一新生事物,着力探讨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怎么看”等基本问题,有利于逐步廓清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缘起缘由以及建设路径与评价,不断深化对课程思政特点和规律的把握和运用,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
摘 要:基于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2003年至2018年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的总体状况及成长发展情况,描述了高校教学名师成长的一般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北京地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教学名师;现状调查;成长分析  21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1]。其中,明确提
穿chuān裙qún子zi的de季jì节jié到dào了le,兔tù外wài婆pó想xiǎnɡ帮bānɡ小xiǎo兔tù毛máo毛mɑo缝fénɡ条tiáo漂piào亮liɑnɡ的de碎suì花huā裙qún,可kě是shì突tū然rán找zhǎo不bú到dào针zhēn了le,于yú是shì让rànɡ毛máo毛mɑo拿ná圆yuán白bái菜cài去qù森sēn林lín市shì场chǎnɡ换hu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在入学之初都存在着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顺利度过失衡期需要3个月及以上的时间。作为一名辅导员可以利用的解决途径包括:选择合适的大学前教育时期、利用好专业课教师、班干部、心理咨询中心、辅导员深度访谈等途径,同时也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法,帮助大学生调整心态和行为模式,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
摘 要: 北京印刷学院强化思想引领,扎实推进 “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打造、深入改进、不断优化“青春榜样”品牌活动,成为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总结思路与方法,为高校的特色育人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青春榜样”;特色育人工作;爱国主义  北京印刷学院“青春榜样”主题教育活动(以下简称“青春榜样”)开创于“十二五”之初。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
“音乐厅里的思政課”是近年来中国音乐学院思政课特色化建设过程中卓有成效的品牌之一。课程中,灯光熠熠的舞台成为思政课的讲台,国内顶尖的音乐厅是师生共享的思政课堂,一首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成为教学课件,专任思政教师和艺术名家担任课程主讲教师,将音乐专业特色、学校发展历程、名家成长成才经历与思政课程教学专题、时事热点相结合,打造“沉浸式”教学互动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助力培养“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