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融合现状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ke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开启了奇妙的融合。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不仅仅是在音乐方面的创新,实际上也为古典诗词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旨在阐述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融合的现状,分析融合古典诗词歌曲的类型及其特点,以及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相融合的意义。
  关键词:流行音乐 古典诗词 创新 融合
  一、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融合的歌曲类型
  在互联网时代,一切创新和融合似乎都是合理和可行的。古诗词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对于中国原创音乐或者中国古典诗词来说,都是激发其发展活力的新尝试。现如今,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融合型,二是引用型,三是还原型。
  (一)融合型 融合型的歌曲是最为常见的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类型,在几种类型之中,融合型的歌曲占比也是最大的。所谓的融合型,就是指现代的曲风曲调与古典诗词改编的歌词相结合。在这类歌曲中,作曲者并不会将曲风曲调局限在古曲的范畴中,而是将流行音乐元素与一定比例的古风相结合,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依托,打造出既具有流行音乐特征,又兼具古风古韵的曲子。同时,在歌词方面,对于古典诗词的应用,不完全是照搬,而是有技巧的改编或者截取。这类歌曲无论是在编曲还是歌词方面,都具有流行音乐的特征,但是又区别于一般的流行歌曲。融合型歌曲较为知名的有《葬花吟》《水调歌头》等。
  (二)引用型 引用型的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结合的歌曲是指引用古典诗词填词、采用流行歌曲风格谱曲创造的歌曲。引用型歌曲,有利于提高古典诗词的传颂程度。这类歌曲,广泛运用于中小学课堂,可以吸引中小学生对于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同时朗朗上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背诵和记忆古典诗词。与此同时,这类歌曲远渡重洋,传播到世界各地,可以帮助外国人更好地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引用型歌曲较为知名的有《琵琶行》《长恨歌》等。
  (三)还原型 还原型的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结合的歌曲实际上是指歌曲的曲风曲调模拟或者还原古曲特征。这类歌曲会由今人仿照古代歌曲的风格,为一些古典诗词谱曲,再请人演唱。比如说以姜夔的词作为歌词,仿照古曲风格谱曲的歌曲《扬州慢》《淡黄柳》《暗香》等,这些歌曲都是属于还原型的范畴。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者仿照着古曲的风格为古典诗词谱曲,比如说中国台湾的音乐系教师范李彬就曾为《诗经》谱曲,因为他本人教授古琴,所以他谱写的曲子就具有很强的古风古韵。还原型的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歌曲,实际上要比其他几种融合歌曲要更考验谱曲者的学识和能力。
  二、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融合的歌曲特点
  通过对互联网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歌曲的数据分析,我们对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融合的研究逐步深入,我们发现这些歌曲具有以下特点:融合度高,具有“中国风”;流行性强,传播速度快;接受度高,受众面广。
  (一)融合度高,具有“中国风” 融合度高,具有“中国风”是这类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歌曲的特征之一。融合度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指古典诗词与歌曲的歌词结合度很高,二是指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在曲风和基调方面结合度很高。“中国风”这一特点体现在把古典诗词融入流行歌曲,使流行歌曲朝诗化、雅化、音乐化的方向发展。首先,在歌词方面,大部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歌曲,歌词是直接搬用古典诗词的原句,很少一部分歌词是源引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者是词句。其次,在歌曲曲风与基调方面,大部分这类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的歌曲,在谱曲创作的时候都要考虑古典诗词本身的基调和内涵,古典诗词的基调是忧伤或者悲怆,相应的歌曲也会有相应的风格。
  (二)流行性强,传播速度快 流行性强、传播速度快是这类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歌曲的最大特征。近些年来,传统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传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行业迅速流行开来,如国学、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歌曲等。因而,融合度高、具有“中国风”特点的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融合的歌曲也迅速流行开来。流行性一是指这类歌曲在曲风方面具有很强的流行音乐的特征,二是指这类歌曲的传播速度快和流行度较高。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歌曲之所以具有流行性强的特点,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国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政策。互联网为这些歌曲提供了创作平台的同时,也提供了传播的途径。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能够让大众进一步理解古典诗词,促进和提高古风歌曲创作的质量水平,同时也可以更大程度上加快传播。
  (三)接受度高,受众面广 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歌曲具有接受度高、受众面广的特征。这类歌曲在各个年龄段或者是各类人群中,都有很高的接受度和受众面,甚至还包括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人。上至老人,下至幼儿,都能接受并欣赏这类歌曲,比如说传唱广泛的《水调歌头》等歌曲,这些歌曲对于各个年龄层段来说,都是十分熟悉而且接受度很高的。比起一般的流行歌曲,这类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歌曲,因为其曲风更加内敛悠扬,歌词更加精致凝练,所以具有接受度高这一特征。此外,接受度高,受众面广不仅仅是在听众范围内,实际上,这类歌曲在各种影视作品中的使用率很高。尤其是近些年来一些古风电视剧、动漫、电影的蓬勃发展,实际上也为这类歌曲开启了新的发展空间。
  三、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融合的意义
  在互联网时代,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不仅仅焕发了古典诗词的发展新活力,同时也拓展了当代流行歌词的内容,提高了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文化品位。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有着很多现实意义,它对于推动古典诗词的传播和继承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一)焕发古典诗词发展新活力,拓展当代流行歌词内容 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推动了中国古风音乐的发展;古典的情怀与现代的意识融合,焕发了古典诗词发展的新活力,拓展了当代流行歌词的内容。促使一些具有深厚古典诗词修养的创作者,将精炼优美的古诗词重新进行编曲,将中国的古典诗词融入到歌曲的曲风、歌词、韵律当中,这样不仅仅使歌曲充满文化魅力,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实际上也激发出中国古风音乐的发展活力。一些优秀中国古风音乐的成功侧面印证了古典诗词在流行歌曲中体现的重要意义。中国元素能够为音乐创作者提供更多的灵感,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和活力,同样,这些极具灵感和闪光点的古风音乐也会极大程度上促进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促进学生素质教育,推动古典诗词传承普及 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融合,有助于推动古典诗词的传承以及普及。音乐是青年人最容易接受的艺术形式。流行音乐充满趣味性,古典诗词对青年人有着很大影响,古典诗词和流行歌曲相融合的歌曲,能够很大程度上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引起青少年的共鳴。尤其是在教学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歌曲时,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网络媒介的作用,既能使学生更好地欣赏古典诗词,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歌曲中体现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使青少年增加对于这些古典诗词的关注,潜移默化地增强这些优秀的古典诗词对青少年的影响力。
  (三)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发展,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融合,对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无国界,通过歌曲传播中国的古典诗词,对于激发共鸣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如今的国际竞争中,文化软实力也是各国之间竞争的重点,因此发展和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古典诗词和流行歌曲相融合的歌曲具有流行性强、接受度高的特点,因为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要先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开始,将中国的古典诗词融入流行歌曲之中,可以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青少年对于本国文化的强烈认同感。此外,随着这些原创音乐的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文化也会得到很好的推广和传播,自然而然地会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通讯作者:舒耘华,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 棘彦焱.以诗为壳,以质为核——略论中国现代流行音乐对古典诗词文化的折射[J].文艺争鸣,2019(1).
  [2] 彭程,周琳琳.我国流行音乐的新趋势[J].音乐生活,2018(11).
  [3] 文芳.当代流行歌词对古诗词的承传[D].东华理工大学,2013.
  [4] 张海明.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5] 舒耘华,张家薇,宋国庆.论古典诗词与当代流行歌曲的融合[J].时代文学,2015(2).
  [6] 高阳.论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J].当代音乐,2016(4).
  [7] 蔡音颖.略论流行音乐歌词创作中的古典文学元素[J].艺术评论,2007(7).
  基金项目: 本文为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古典诗词融入当代流行歌曲的现状研究”的结题论文,项目编号:202010222113
  作 者: 董秋红,佳木斯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古典诗词融入流行歌曲的现状。
  编 辑:曹晓花?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论文聚焦于文学评论家布鲁姆晚年的重要专著《影响的解剖》,着重论述了书中所提“影响的焦虑”与“崇高的陌生性”两大概念。  关键词:布鲁姆 “影响的焦虑” “崇高的陌生性”  2011年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于八十高龄之际推出大作《影响的解剖》(The Anatomy of Influence)。该书似乎是布鲁姆对其“读书——批评——教学”三位一体的学术生涯的一个梳理与总结,用作者本
期刊
摘 要:李佳继昌《左庵词话》中摘录了很多词人词作,因此将其作为一本词选看待也无可厚非。他选录了唐至清的具有代表性的词人词作,构建了一部自己心目中的词史,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词的发展脉络。由于其仕途坎坷、游历无数,因此其选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尤以湖湘一带与岭南地区最为显著。李佳对八旗词人给予了高度重视,其对八旗词人的收录可视为一段简明的八旗词史,为我们了解、研究八旗词人提供了重要资料
期刊
摘 要:张爱玲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异化的女性,并形成了一种畸变现象,以此来抨击父权压抑与封建迫害。本文通过剖析张爱玲小说中异化的女性形象,总结出“‘自我’的迷失”“‘母性’的泯灭”“‘自虐’的病态”与“‘顺势’的异化”这四个女性畸化的类型,并从这些畸变女性形象的分析及其成因的探讨中,发掘出张爱玲运用小说中的女性畸变,反抗父权文化体系的批判性意义。  关键词:张爱玲 女性形象 畸变异化 父权文化 女
期刊
摘 要:李佩甫长篇小说《平原客》写了一个从乡村出来的农业科学家李德林当上了副省长之后,因为二婚妻子的腐败问题和家庭关系不顺利的情况,一念之差,雇凶杀妻。结果当然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人们在可惜这个人走向邪路的同时,也在梳理他的堕落与蜕变开始于何时。李佩甫这篇小说贵在梳理了乡村关系网和人物的关系,客观地分析了这一真实案件演变来的故事主因如何形成,在故事结构与语言艺术上都凸显了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成就。 
期刊
摘 要:苍凉感是张爱玲小说的一大艺术特色。《倾城之恋》虽然拥有圆满的结局,但依旧渗透着苍凉和虚无。无论是转瞬即逝的繁华安定,还是荒诞冷漠的人间情义,都蕴含着挥散不去的苍凉。小说中如胡琴、镜子等意象的运用,是造就苍凉感的重要艺术手法。  关键词:张爱玲 倾城之恋 苍凉 意象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独特的存在。20世纪40年代,年轻的张爱玲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曾掀起过一股热潮。一九五二年,
期刊
摘 要:《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已一年有余,此片留下的丰富的意义空间仍带给许多人以长久的回味,特别是影片点题之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中的“我”,仍然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而要弄清楚此片中“我”的深层表达,则需要对“我”进行一番历史文化方面的考察,溯源影响“我”产生的元素,挖掘这个“我”在不同历史语境、不同媒介下的演变。到最后,则会发现哪吒作为一个主体的艺术生命,从其最初的主体形象和能指意义,到《哪吒之魔童
期刊
摘 要:美国20世纪小说家薇拉·凯瑟以其质朴的笔触,饱含深情地描绘了美国边疆拓荒时代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宏大画卷,其小说作品具有深厚的生态审美意蕴。挖掘薇拉·凯瑟小说中丰富的生态审美内涵将对构建成熟的生态美学理论体系大有裨益。本文以生态审美的视角,重新审视薇拉·凯瑟的小说作品,探寻其中隐含的人与自然相栖共生的生态美学意蕴。  关键词:美国小说 薇拉·凯瑟 生态审美  “生态美学”(ecoaesth
期刊
摘 要:《倾城之恋》和《琉璃瓦》都是张爱玲创作于鼎盛时期的小说,都是篇幅都不算长的短篇小说,对于婚姻来说不同的女性自然会有不同选择,白流苏和姚先生家的三个女儿在面对感情和婚姻的选择上都是或被动或主动地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只是时光和岁月才能告知这个选择之后的答案,至于是非对错无人能够解答。张爱玲的文笔在刻画人物的犀利睿智上,同时期女作家无人能及。  关键词:张爱玲 小说 赏析 感情  一、《倾
期刊
摘 要:奥威尔的政治散文《马拉喀什》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冷静客观的笔触,再现了殖民统治下的马拉喀什贫民极度穷困和无奈的生活画卷。文中的六个场景在结构上相对独立,平行发展,但仔细梳理,可以看出其背后由纵横两轴线交错构成的宏大格局。纵向轴构建殖民地人民从出生——儿童——青年——成年——老年——死亡的时间格局;横向轴展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差异的空间格局。两条轴线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殖民地人民在殖
期刊
摘 要:中德两国人文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硕的成果。当前,全球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德人文交流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形势,中德两国的人文交流仍然存在着不对称的结构性问题,大体表现在认知、内容、主体参与和运作模式四个方面。因此,推动中德人文交流不仅可以增进两国政治、文化互信、推动双边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中德关系的稳步健康发展也为中德人文交流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