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处不相逢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gou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大一那年的五一,和几个高中校友,跟着学校里的旅游协会,去了一趟庐山。那是我第一次自助的出行,坐夜行的火车硬座,困的时候头都没地方靠。在景区里,睡的是有小虫子爬着的小旅馆。相当恶劣的环境里,与同行的两个女孩子一路叽叽喳喳,也非常地尽兴。
  那时候,手机还只能用来打电话和发短信。不记得是什么缘故,得知高中一个男同学恰好也来庐山。那时他在武汉上大学,其实以前也并不熟悉。
  我还记得,那天傍晚,我们在庐山上的一个小饭店吃着饭,他打电话叫我出去,就真的见到了。在异乡见到熟悉的面孔,还真是觉得亲近。寥寥说了几句话,分手。夜色很快就漫上来了,迎着薄薄的山雾。
  后来他发短信说“他乡遇故知”,那大概是我第一次记得这句话。
  好像从那天之后,就再没见过面了。
  2
  有一年寒假在老家,推着孩子出去,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见到一个中年女子从小车上下来,就这多看了一眼的瞬间,我赶紧迎了上去。
  那是我小学时候的音乐老师。
  也有20年没有见过面了。
  她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之一,讲课清晰又温柔,循循善诱。很幸运地,得她教了我们三年的音乐课。
  她的音乐课要求很严,教给我们很多的乐理知识。用的课本是人教版的,全部是五线谱。每次上课,总是要求我们自己先把谱子注成简谱,然后才开始学唱歌。那时候,总是希望很快地能把谱子注出来,这样就可以举手示意,赢得她的注目。
  有一次,学校组织合唱团,我和几个好友有幸被她选了去。下课后常常要去排练,然而也非常地开心。她的音乐知识很是专业,根据每个人的声音特点分声部,训练发声,那些方法我至今都还记得。大家都很喜欢她。我们第一次参加比赛,是连绵不绝的雨天。在礼堂外候着,雨声滴滴答答,我们的心里也滴滴答答地紧张。后来拿了很好的名次。
  过了一年,她又组建了一支舞蹈队。我很莫名其妙地入选了,跟着她学跳新疆舞。一共十来个女孩子,都是高年级的,每天中午在学校的礼堂排练。那时候的礼堂那么空阔,跳起舞来脚下的木板有轻微嘎嘎的声响。我们从舞台两侧,渐渐地汇合到中间。她总是教我们要有生动的表情和笑容,然而十一二岁正是少女成长的年纪,羞涩而内敛,表情僵硬,总难以表现她想要的奔放和自由。我们为此非常地无奈。
  大概是因为民族舞蹈很有特色,我们经常会被请去附近的各个地方表演。王老师也都要全程跟着。有一天晚上演出前,有个同学的爸爸来了,帮我们在学校门口拍了很多照片,成了我们珍贵的留存。
  我们这一届毕业后不久,就听说她没在小学待着了,去了一个高中教音乐。也是,像她水平那么高的人,应该往更远的地方去。然而我们很怀念她。
  大学结识了位好友,是同乡,有次说起她背着的书包,是一个很要好的阿姨送的。一聊,方知道是王老师。世界那么的小。
  那天看到她,也还是年轻时候的样子,留着干练的短发,有温柔迷人的笑容。她好像有点记得我,可是我的孩子也那么大了。
  岁月总是猝不及防。
  3
  还有一次颇为戏剧性的偶遇。
  怀孕的那年,有一次在地铁车厢上遇到一位中年男子,看着有莫名的熟悉。他穿着得体的便装,白色的裤子和运动鞋,显得有些身份,颇有气质。他似乎也着意看了我一下。
  不久,他开始跟同行的人聊天,我一听就更加激动。是非常标准的乡音。潮汕话各个地方的口音都略有不同,如果并非同一个区域,听起来总是有点别扭,然而他的口音对于我来说,却仿佛听父母说话那般地熟悉。我隐隐约约觉得他可能是谁,却完全不敢确定。
  后来,他开始打电话。说了几句后,他拿着电话走到我旁边,对我说:“你爸爸是某某某吗?”我赶紧说是,他把手机递给我说:“我在跟你爸打电话呢。”
  我一惊,又似乎在意料之中——真的是那位叔叔。
  那是我爸爸的高中同学,是个颇为成功的生意人。我最后一次见他,大概也是我十岁左右,那时候他已经算是大老板了,家庭环境跟我家已不可同日而语,然而他跟我爸爸一直关系很好,并不因为富贵而相忘。后来我爸爸生病,应酬息绝,能留下来的,大抵都是真正的朋友。这位叔叔,就是其中之一吧。
  我们在不同的地铁站下车,然而当天下午,他就专程来到我家看望我爸,依然是白裤子、白皮鞋,一身素雅。
  这样的情谊,也值得当女儿的人感恩。
  4
  去年有一次去给爸爸买生日蛋糕,从地铁站出来后,在人行道等着红绿灯。人流熙熙,过马路的时候突然迎面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原来是一个老朋友——阿珊。赶紧拉着她的手,退回到路边。
  阿珊从初中开始就跟我同校,一直到大学,虽然都不同班,然而因多年校友,彼此也很熟悉。她是一个果敢、热情的女孩子,与我的性格全然不同,一起却很聊得来。高中的时候,我们一起在学校的团委宣传部,经常一起写板报、画海报,为各种活动布置场地,忙得不可开交。忙完之后,坐在山顶大平台的矮阶上聊天,可以说很久的话。坐久了,夜深露重,渐觉微寒,然而头顶的天空那么开阔,叫人迷恋。那时候,我们还一起近乎崇拜地仰慕着我们的部长,那是一个高我们一届的师兄,相貌很平常,然而才华横溢,成绩傲人,后来考去了清华。
  到了大学,也曾经一起在傍晚的草坪上谈天。那时候都很年少,对所有事情充满着期待。她活泼而率直,一一道出在场女孩子另一半可能的样子。后来,她谈了一场自己也莫名其妙的初恋,再后来,又遇见了各方面都让自己非常中意的一位师兄,最终却因家庭阻挠而被迫分手。她心直口快,偶尔见个面,总是恨不得把自己的经历都吐出来,毫不掩饰喜怒哀乐。毕业后,和她联系得少了。有一年,我在同学的婚礼上遇见她,彼时她已经和学院的一位老师结婚。她的先生年长我们八九岁,看上去也确实不年轻了,有些秃顶,老成实在的样子,倒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那次遇到她,她已经有孕在身了。说说近况,似乎有谈不完的话,可是又匆匆各自回家了。
  然而过马路意外遇到老友,那一下总是让人格外激动。
  5
  我曾经在上地铁前看到一位熟人的身影。
  进了车厢,左顾右盼并没有看到。
  那时候车厢里很多人,我又拉着行李箱,但是不知道怎么,我坚定地要去找找。
  我便拖着行李箱,从一个车厢走过另一个车厢,在人群中穿梭,四处张望。
  只要看一眼就知道。
  時间好像很长,山重重,水重重。
  后来我终于在已到尽头的车厢看到了那个身影。
  从一个一个的人挤到他身边,问声好。
  摘自《视野》
其他文献
都说春脖子短,今年的春压根儿没脖子。三月半还在供暖,四月未入,满世界便花团锦簇了。冬衣脱了换薄衫,风衣长裙都嫌不利索,宽线衫配小短裙正好,不冷也不出汗。  冬眠期满,春醒了。醒来的春恐我不知,派花儿们来反复催唤。就连树上的白眉鸟,叫声里也充满了泠泠的水音儿。我不得不放下写满字却不入眼的书,慵懒起身,去看看春把那些木呆呆的枯枝老柯都打扮成啥样了。  迎春,连翘,白木兰,最先开花,它们耐得住清晨的薄涼
期刊
本文主要论述了数据挖掘及其在证券行业CRM中的应用.首先,本文在引言部分提出了数据与客户对企业的重要地位、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和本文的总体结构.在第二章中,笔者对本
他出生在三线小城,家庭条件一般.靠个人的勤奋,努力读书,大学毕业后留学海外.回国后当过教师,然后“北漂”,当过公务员,因为与领导不睦,后转到高校任教,再后来辞职下海当自由
期刊
(一)  阿惠工作了,分配在杂货店上班,虽然杂货店有点杂乱无章,但并不妨碍阿惠甜美地微笑。能在雜货店上班也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因为这毕竟是公家的店,拿政府的工资。几个年轻的店员,在店里像木门似地晃来晃去,嫩的像刚上市新鲜的萝卜,整天在店里嬉笑逗嘴。  阿惠的到来,让店里的笑声多了,阿惠一笑露出好看的小虎牙,阿惠说话声音里有点娇,有点嗲,阿惠总喜欢把最后一个字拉得很长。比如,我喜欢吃奶糖呀,那“呀”
期刊
一年一度空前激烈的报刊发行大战尘埃方才落定,随之而来的则是各家报纸在自己版面上大幅刊登宣传本报发行量的广告。发行量大的称:本报发行量高达多少万份,居本市所有平面媒
《纽约客》记者欧逸文随中国旅行团“壮游”欧洲多年后,我也有幸体验了一把,大抵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只不过走出国门扭三扭,越来越不是事儿了。国庆节当天,全车淹没在祝福微信中,身后60岁上下的阿姨说,“那谁祝我国庆快乐,我说自己在欧洲呢”,她随即念出微信回复,抬头冲老伴一乐,“那谁说自己在加拿大”。  瞧这股“四海为家”的时髦劲,在欧逸文惊叹于“中国式团游”之际,他或许不会想到,“上车睡觉,
期刊
2015年10月2日上午,馮立在豆瓣网上推送了他的第79篇日记,题目是《如何让你的阅读更高效——1700本书阅读总结》,这是他所写的“阅读总结”系列中的第17期。而如果你是一名资深豆瓣用户,读过他那篇著名的《海淀知名书店指南》,也许会更熟悉冯立在网络上的化名:王韧勉。到目前为止,冯立的豆瓣主页上,记录着他读过的1731本书,听过的3336张唱片,看过的1232部电影,以及众多评论和日记——多年的坚
期刊
彭君睿,土家族,“90后”专栏作家。  我7岁时离开村子里的小学堂转学去了城里。  进入新学校的第一天,数学课上有点秃头的老师点名要新同学背一遍乘法口诀表。我战战兢兢地站起来,倒是零失误地背完了。接下来等待我的却是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更有淘气的男同学笑到用拍桌子来助兴,我原本就憋红的脸这下更红了。  “咳,上课回答问题要用普通话的。”老师终于开了口。  “我们寨子小学堂的老师从来都不讲普通话,我也
期刊
又是一个“光棍节”,总自诩为文青的H先生又在朋友圈文绉绉地发了一句话:“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过了一会儿,看着下面一片的“赞”,他满足地笑了笑。  H先生想谈恋爱吗?答案是肯定的。每一个下雨的夜晚,看着共撑一把伞的情侣,H先生的朋友圈就会多一条“好想吃烤肉啊,下雨的声音和烤肉的声音一模一样。只是我不想一个人吃”。每一个刮风的日子,H先生的朋友圈就会写上“风虽大,却吹不走我的灵魂。只是我
期刊
肉牛养殖业发展艰难,肉牛养殖技术十分重要。本文以贵州省榕江县为例,对肉牛养殖业的发展情况和肉牛的养殖技术进行简单的阐述,帮助广大肉牛养殖农户及科研人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