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亚杰有关儿童数理逻辑概念获得的研究成果指出,数学究其实质是一组关系。关系并不存在于实际的物体之中,而是对作用于物体的一系列动作的协调的抽象(皮亚杰称之为“反省抽象”),幼儿的数学学习正是其原有认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它必须建立在幼儿对材料的充分操作以及积累经验的基础上。
经过一年来对小班幼儿的数学能力培养,我认识到操作材料对促进小班幼儿数学能力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班幼儿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适宜的操作材料能使抽象的数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幼儿理解、接受,产生操作兴趣,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那么,教师提操作材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 紧扣活动目标,遵循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规律。
2. 要操作材料要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3. 操作材料要有层次性和丰富性。
4. 操作材料要一物多用。
5. 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操作材料的作用。
皮亚杰有关儿童数理逻辑概念获得的研究成果指出,数学究其实质是一组关系。关系并不存在于实际的物体之中,而是对作用于物体的一系列动作的协调的抽象(皮亚杰称之为“反省抽象”),幼儿的数学学习正是其原有认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它必须建立在幼儿对材料的充分操作以及积累经验的基础上。
经过一年来对小班幼儿的数学能力培养,我认识到操作材料对促进小班幼儿数学能力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班幼儿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适宜的操作材料能使抽象的数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幼儿理解、接受,产生操作兴趣,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那么,教师操作材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 紧扣活动目标,遵循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规律
在提供操作材料时,教师要从目标出发,把教育要求融入材料中,充分挖掘材料的潜在价值,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如,在小班的分类数学中,以颜色为分类标准,我为幼儿准备了不同颜色,同一形状的卡片;以形状为分类标准,我为幼儿准备了同一颜色,不同形状的卡片,这样幼儿在进行操作时,就不会混淆分类标准,能正确地按要求进行分类。
数学知识存在一定联系,教师在提供操作材料时,要考虑到材料应具有能激发幼儿回忆先前学习经验的功能,以调动幼儿的操作经合,促进学习能力的迁移。
2. 要操作材料要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经验少,教师所提供的操作材料应形象具体,游戏性强,适合独立操作,如在学习“手口一致点数”这个内容时,我为幼儿提供了“小猫吃鱼”这一操作材料,让幼儿在给小猫喂鱼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及一一对应,操作材料形象生动,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教师要注意到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操作材料太多,会使幼儿眼花缭乱,仅仅满足于摆弄材料,而忽略材料在活动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提供操作材料时应注意数量要适当,让其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
3. 操作材料要有层次性和丰富性
材料的层次性是指教师从幼儿数学发展水平的差异出发,在材料投放上体现梯度和层次,以适应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材料的丰富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除了围绕每个教学活动设置相关数学学习内容和操作材料外,还从数学教育内容本身的系统性和递进性出发,全面有序地投入操作材料,另一方面,材料的丰富性还表现在围绕同一学习内容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在积累多种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数学能力。例如,在数学活动中,我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组卡片,其中表示数量5的卡片各不同相同,有的是5只小狗,有的是5个皮球,有的是5朵小花,使幼儿学会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能说出它们的总数都是5。
4. 操作材料要一物多用
操作材料不在于多,而在于能否配合恰当,充分发挥效益。孩子外出旅游时带回来许多各种各样的贝壳,我充分利用贝壳开展小班数学活动。活动一:让孩子数贝壳。为幼儿准备充足的贝壳,幼儿把贝壳整齐地摆在桌子上,从左至右,手口一致地点数,然后告诉老师一共有几个贝壳,说出总数。活动二:给贝壳分类。孩子们在玩一大堆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贝壳时,我引导幼儿为贝壳找朋友,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分类标准,有的孩子按颜色分类,把白色的贝壳放在一起,把黑色的贝壳放在一起,有的孩子按大小分类,还有的孩子按外形分类,把海螺跟海螺放在一起,扇贝跟扇贝放在一起。活动三:将贝壳进行排序。我鼓励幼儿按一定规律摆放贝壳,有的幼儿是按“一个大贝壳,一个小贝壳”的顺序来排列的,有的幼儿是按“一个海螺,一个扇贝”的顺序来排列的,在此基础上,我又鼓励幼儿想出多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如“一个大贝壳,两个小贝壳”或“两个大贝壳,一个小贝壳”,求“一个海螺,两个扇贝”“两个海螺,一个扇贝”或“一个大贝壳,一个小贝壳,一个大贝壳”。幼儿用贝壳进行操作的兴趣越来越高,玩得不亦乐乎,同时也学习了一些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能力。
5. 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操作材料的作用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它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充分发展幼儿的个性,在区域活动中,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速度来操作材料,尝试、体验、交流、分享,使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索,学习数学,如让幼儿通过玩瓶盖练习“点数”,通过为瓶盖找对应的瓶子学习“对应”,幼儿在发现瓶子和瓶盖数目不一致时学习了“多、少”。根据瓶子上的点子数在瓶子里放入小雪花片,学习了“按数取物”。
活动区材料要随着主题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每次集体数学教育活动的材料都可以放到活动区内,教师还要及时观察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积极操作材料,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经过一年来对小班幼儿的数学能力培养,我认识到操作材料对促进小班幼儿数学能力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班幼儿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适宜的操作材料能使抽象的数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幼儿理解、接受,产生操作兴趣,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那么,教师提操作材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 紧扣活动目标,遵循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规律。
2. 要操作材料要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3. 操作材料要有层次性和丰富性。
4. 操作材料要一物多用。
5. 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操作材料的作用。
皮亚杰有关儿童数理逻辑概念获得的研究成果指出,数学究其实质是一组关系。关系并不存在于实际的物体之中,而是对作用于物体的一系列动作的协调的抽象(皮亚杰称之为“反省抽象”),幼儿的数学学习正是其原有认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它必须建立在幼儿对材料的充分操作以及积累经验的基础上。
经过一年来对小班幼儿的数学能力培养,我认识到操作材料对促进小班幼儿数学能力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班幼儿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适宜的操作材料能使抽象的数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幼儿理解、接受,产生操作兴趣,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那么,教师操作材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 紧扣活动目标,遵循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规律
在提供操作材料时,教师要从目标出发,把教育要求融入材料中,充分挖掘材料的潜在价值,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如,在小班的分类数学中,以颜色为分类标准,我为幼儿准备了不同颜色,同一形状的卡片;以形状为分类标准,我为幼儿准备了同一颜色,不同形状的卡片,这样幼儿在进行操作时,就不会混淆分类标准,能正确地按要求进行分类。
数学知识存在一定联系,教师在提供操作材料时,要考虑到材料应具有能激发幼儿回忆先前学习经验的功能,以调动幼儿的操作经合,促进学习能力的迁移。
2. 要操作材料要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经验少,教师所提供的操作材料应形象具体,游戏性强,适合独立操作,如在学习“手口一致点数”这个内容时,我为幼儿提供了“小猫吃鱼”这一操作材料,让幼儿在给小猫喂鱼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及一一对应,操作材料形象生动,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教师要注意到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操作材料太多,会使幼儿眼花缭乱,仅仅满足于摆弄材料,而忽略材料在活动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提供操作材料时应注意数量要适当,让其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
3. 操作材料要有层次性和丰富性
材料的层次性是指教师从幼儿数学发展水平的差异出发,在材料投放上体现梯度和层次,以适应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材料的丰富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除了围绕每个教学活动设置相关数学学习内容和操作材料外,还从数学教育内容本身的系统性和递进性出发,全面有序地投入操作材料,另一方面,材料的丰富性还表现在围绕同一学习内容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在积累多种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数学能力。例如,在数学活动中,我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组卡片,其中表示数量5的卡片各不同相同,有的是5只小狗,有的是5个皮球,有的是5朵小花,使幼儿学会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能说出它们的总数都是5。
4. 操作材料要一物多用
操作材料不在于多,而在于能否配合恰当,充分发挥效益。孩子外出旅游时带回来许多各种各样的贝壳,我充分利用贝壳开展小班数学活动。活动一:让孩子数贝壳。为幼儿准备充足的贝壳,幼儿把贝壳整齐地摆在桌子上,从左至右,手口一致地点数,然后告诉老师一共有几个贝壳,说出总数。活动二:给贝壳分类。孩子们在玩一大堆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贝壳时,我引导幼儿为贝壳找朋友,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分类标准,有的孩子按颜色分类,把白色的贝壳放在一起,把黑色的贝壳放在一起,有的孩子按大小分类,还有的孩子按外形分类,把海螺跟海螺放在一起,扇贝跟扇贝放在一起。活动三:将贝壳进行排序。我鼓励幼儿按一定规律摆放贝壳,有的幼儿是按“一个大贝壳,一个小贝壳”的顺序来排列的,有的幼儿是按“一个海螺,一个扇贝”的顺序来排列的,在此基础上,我又鼓励幼儿想出多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如“一个大贝壳,两个小贝壳”或“两个大贝壳,一个小贝壳”,求“一个海螺,两个扇贝”“两个海螺,一个扇贝”或“一个大贝壳,一个小贝壳,一个大贝壳”。幼儿用贝壳进行操作的兴趣越来越高,玩得不亦乐乎,同时也学习了一些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能力。
5. 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操作材料的作用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它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充分发展幼儿的个性,在区域活动中,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速度来操作材料,尝试、体验、交流、分享,使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索,学习数学,如让幼儿通过玩瓶盖练习“点数”,通过为瓶盖找对应的瓶子学习“对应”,幼儿在发现瓶子和瓶盖数目不一致时学习了“多、少”。根据瓶子上的点子数在瓶子里放入小雪花片,学习了“按数取物”。
活动区材料要随着主题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每次集体数学教育活动的材料都可以放到活动区内,教师还要及时观察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积极操作材料,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