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6月份,习近平主席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期间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许多事实也证明,中职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就能够给职业教育带来深刻的变化。本文以K学校为例,对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改进就业指导进行了对策探讨。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现状
表1显示,在2013届523名毕业生中,未就业的人数占2.3%,就业率似乎超过95%。但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就业于各医院的占57.7%,就业于非医疗机构的占1.3%,继续求学的占38.7%。有一半多的学生能够顺利入职各医院,另外有多于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继续求学。选择继续求学的原因可能是迫于就业压力,或者是想继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以便有更好的就业选择。总的来看,实际就业的学生不到60%,还有近40%的学生没有就业,说明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截至2012年,北京市每千人口中拥有注册护士3.84人,基本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范围,但是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护士岗位有很大的行业需求量,这是对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有利条件。
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毕业时间与用人单位的招聘高潮有时间差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毕业时间为每年的6月底至7月初,但是很多医院的招聘时间为年底,学生毕业时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已基本结束。所以等毕业时再找工作为时已晚,要找工作的学生要从年底就开始参加各医院的招聘会,投简历面试等。但是护理专业学生在第四年要有36周的临床实习,年底还处于实习期间,实习的时间与参加招聘会的时间发生冲突,学生会面临难请假、休息时间少的问题。
2.学生的技能水平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相匹配
学校刚毕业的学生技能水平还较差,在校学习和实习时得到的实际操作训练时间少,这与用人单位希望招聘的人员上来就能顶岗的期望有差距。
3.实习与就业的同步有难度
实习是学校必修课之一,而就业是出路。不少学生希望实习与就业同步,希望能够留在实习医院或者进入曾经实习过的科室。但学校的实习大纲限制护理专业必须按要求到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室进行系统性的轮转学习,学生不一定在最适合或最喜欢的科室中得到更多的指导。况且由于学生过于分散,使学校的管理难度大大增加。
4.毕业生取得护士资格证的时间与学生毕业时用人单位要求持证上岗有矛盾
毕业生在5月份参加护士资格考试,而6月底毕业时成绩还没下来,难以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经常发生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催促下,着急领取护士资格证的情况。
就业推荐中的误区
1.用人单位的误区
很多医院在选择毕业生时太过于关注学历,选人只看文凭,忽视能力。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许多病人对医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医院能有更好的硬件和软件。所以,大多数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置了更高的门槛。原来只要有中专学历就能胜任的岗位,现在却要招聘高职生、本科生,造成了极大的人才浪费。
2.毕业生的误区
大部分学生对自身的认识还不准确,不能正确地定位自己的社会能力和地位,但就业期望值却很高。首先,中专毕业生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近几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免面试入学,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有较严重的厌学情绪,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欠缺。其次,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对自身也没有准确的定位。毕业生都期望找到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选择就业区域时过于集中在“城里的大医院”。学生家长期望值过高,特别是有些农村学生家长,观念比较传统,追求所谓的“体面岗位”,不愿意到基层、社区或者农村医院工作,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定位使得就业的选择面大大缩小。
3.学校的误区
学校在近年扩大招生的压力下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理论跟不上实践环节、教学方法不够先进、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就业指导的课时安排得太少、毕业生跟踪服务网络不健全等等,这些欠缺也给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困难。
有关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
1.招聘单位(医院)的对策
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的规模、所需的岗位实际制定合理的用人标准,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避免用人歧视,可以采用多层次多地域录用毕业生。
2.学生的对策
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应利用在实习医院实习的8周时间,多看多学,积累工作经验,为毕业时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其次,毕业生应该认清就业形势,根据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在众多岗位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在选择就业单位时,中职护理专业的毕业生不要过分关注起薪水平、离家远近等因素。
另外,学生还应利用假期多参与社会实践。对于护理专业来说,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同样重要。学生不仅应重视课内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争取机会锻炼实际操作的技能。应多参与学校与医院合作创办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在服务中完善自我。
3.学校的对策
(1)加强行业指导,与医护临床实现零距离。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将来要到医院去工作,所以应尽可能地让学生的学习环境接近医院的临床环境。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请一些医院护理部有经验的护士来学校进行教学指导,与专业课老师一起制定教学目标、临床操作考核办法等。也可多为学生创造去医院见习的机会,让学生所学的技能尽量贴近实际的工作环境。
(2)优化课程设置。学校要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和教材的最优化设计。应进行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比例调整,对于中职护理学生应适当降低文化课要求,应加强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课教师可根据去临床深造学习的经验创编学校的校本教材,将更贴近临床的教学案例编入教材中。
(3)加强职业指导教育。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着学时数少、信息量匮乏、教学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等不足之处。因此,课程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对学生的就业帮助不是很大。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学校要重视加强职业指导教育,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应进行全程指导。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不同阶段的就业指导教育。如对新生培养职业的认同感,对二三年级学生强化职业技能和职业伦理的训练,对毕业生进行如何准备简历、面试的培训等。
(4)毕业生就业档案和跟踪服务网的建立。学校的实习就业部门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在校内外建立完善的就业网络,及时了解各单位的招聘信息,并组织毕业生参加校内校外的招聘会。对于找到工作的学生进行信息登记和档案的建立,可建立跟踪服务网络,这样便于就业数据的分析和统计,还可为学生的二次就业做准备。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就业,纵观当前形势,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应当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多方式多通道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现状
表1显示,在2013届523名毕业生中,未就业的人数占2.3%,就业率似乎超过95%。但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就业于各医院的占57.7%,就业于非医疗机构的占1.3%,继续求学的占38.7%。有一半多的学生能够顺利入职各医院,另外有多于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继续求学。选择继续求学的原因可能是迫于就业压力,或者是想继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以便有更好的就业选择。总的来看,实际就业的学生不到60%,还有近40%的学生没有就业,说明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截至2012年,北京市每千人口中拥有注册护士3.84人,基本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范围,但是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护士岗位有很大的行业需求量,这是对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有利条件。
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毕业时间与用人单位的招聘高潮有时间差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毕业时间为每年的6月底至7月初,但是很多医院的招聘时间为年底,学生毕业时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已基本结束。所以等毕业时再找工作为时已晚,要找工作的学生要从年底就开始参加各医院的招聘会,投简历面试等。但是护理专业学生在第四年要有36周的临床实习,年底还处于实习期间,实习的时间与参加招聘会的时间发生冲突,学生会面临难请假、休息时间少的问题。
2.学生的技能水平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相匹配
学校刚毕业的学生技能水平还较差,在校学习和实习时得到的实际操作训练时间少,这与用人单位希望招聘的人员上来就能顶岗的期望有差距。
3.实习与就业的同步有难度
实习是学校必修课之一,而就业是出路。不少学生希望实习与就业同步,希望能够留在实习医院或者进入曾经实习过的科室。但学校的实习大纲限制护理专业必须按要求到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室进行系统性的轮转学习,学生不一定在最适合或最喜欢的科室中得到更多的指导。况且由于学生过于分散,使学校的管理难度大大增加。
4.毕业生取得护士资格证的时间与学生毕业时用人单位要求持证上岗有矛盾
毕业生在5月份参加护士资格考试,而6月底毕业时成绩还没下来,难以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经常发生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催促下,着急领取护士资格证的情况。
就业推荐中的误区
1.用人单位的误区
很多医院在选择毕业生时太过于关注学历,选人只看文凭,忽视能力。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许多病人对医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医院能有更好的硬件和软件。所以,大多数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置了更高的门槛。原来只要有中专学历就能胜任的岗位,现在却要招聘高职生、本科生,造成了极大的人才浪费。
2.毕业生的误区
大部分学生对自身的认识还不准确,不能正确地定位自己的社会能力和地位,但就业期望值却很高。首先,中专毕业生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近几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免面试入学,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有较严重的厌学情绪,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欠缺。其次,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对自身也没有准确的定位。毕业生都期望找到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选择就业区域时过于集中在“城里的大医院”。学生家长期望值过高,特别是有些农村学生家长,观念比较传统,追求所谓的“体面岗位”,不愿意到基层、社区或者农村医院工作,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定位使得就业的选择面大大缩小。
3.学校的误区
学校在近年扩大招生的压力下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理论跟不上实践环节、教学方法不够先进、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就业指导的课时安排得太少、毕业生跟踪服务网络不健全等等,这些欠缺也给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困难。
有关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
1.招聘单位(医院)的对策
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的规模、所需的岗位实际制定合理的用人标准,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避免用人歧视,可以采用多层次多地域录用毕业生。
2.学生的对策
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应利用在实习医院实习的8周时间,多看多学,积累工作经验,为毕业时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其次,毕业生应该认清就业形势,根据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在众多岗位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在选择就业单位时,中职护理专业的毕业生不要过分关注起薪水平、离家远近等因素。
另外,学生还应利用假期多参与社会实践。对于护理专业来说,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同样重要。学生不仅应重视课内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争取机会锻炼实际操作的技能。应多参与学校与医院合作创办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在服务中完善自我。
3.学校的对策
(1)加强行业指导,与医护临床实现零距离。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将来要到医院去工作,所以应尽可能地让学生的学习环境接近医院的临床环境。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请一些医院护理部有经验的护士来学校进行教学指导,与专业课老师一起制定教学目标、临床操作考核办法等。也可多为学生创造去医院见习的机会,让学生所学的技能尽量贴近实际的工作环境。
(2)优化课程设置。学校要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和教材的最优化设计。应进行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比例调整,对于中职护理学生应适当降低文化课要求,应加强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课教师可根据去临床深造学习的经验创编学校的校本教材,将更贴近临床的教学案例编入教材中。
(3)加强职业指导教育。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着学时数少、信息量匮乏、教学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等不足之处。因此,课程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对学生的就业帮助不是很大。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学校要重视加强职业指导教育,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应进行全程指导。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不同阶段的就业指导教育。如对新生培养职业的认同感,对二三年级学生强化职业技能和职业伦理的训练,对毕业生进行如何准备简历、面试的培训等。
(4)毕业生就业档案和跟踪服务网的建立。学校的实习就业部门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在校内外建立完善的就业网络,及时了解各单位的招聘信息,并组织毕业生参加校内校外的招聘会。对于找到工作的学生进行信息登记和档案的建立,可建立跟踪服务网络,这样便于就业数据的分析和统计,还可为学生的二次就业做准备。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就业,纵观当前形势,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应当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多方式多通道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卫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