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课是引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和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这里所说的“体育后进生”是指: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因此,正确认识“体育后进生”是为了便于体育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便利于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
一.“体育后进生”成因简析
影响学生体育成绩的因素有许多,如自身学习态度,身体发育状况,身体素质以及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现归纳为以下几点。
1.对体育的认识与兴趣
体育后进生一般对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缺乏了解,认识不够,思想上重文轻体,主要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
2.身体形态发育不协调
学生身体形态过于肥胖或瘦小,这种学生学习态度往往较好,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3.身体素质差
体育后进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相对来说较差,造成学习体育运动技能困难,有的学生甚至不能完成体育课的学习任务。
4.综合分析
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学生体育锻炼仅限于课间操、体育课和课间活动,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还不到一小时,相对来讲增加了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但学生体育锻炼却严重缺乏,造成了众多的体育后进生,有相当数量的初三学生中考体育测试不达标,同时也说明学生体质水平有下降趋势。
从体育教学管理来讲,学校普遍存在重文轻体的现象,相对来说对学校体育督导、检查、指导不够,这些都造成了体育老师工作责任心、事业心下降,导致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手段僵化、形式单一,教学质量下降。
分析体育后进生的具体情况表明,身体素质差导致体育成绩不良的比率最高。因此,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转化体育差生工作中需首先解决的问题。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初中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体育后进生转化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抓好起始年级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应是我们目前减少或转化体育后进生的研究方向。
二.转化对策
1.积极引导,提高认识
体育后进生多数是因为对体育运动缺乏正确的认识。例如同学认为身体强弱是先天决定的,有的把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对立起来,也有的只求不生病就行等。因此教师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科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适时地做好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同时,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认识,积极引导以培养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消除他们对体育的偏见和模糊的认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运动中体验乐趣,从而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的学习中来。
2.创设氛围,促进转化
在体育教学中,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上课时板着脸,学生就会望而生畏,疏远师生的感情距离,学生的思维受阻,对学习产生厌烦,则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发扬民主,启发引导,循循善诱,并运用面部表情、眼神、姿势等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鼓励、肯定和赞许。教师既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帮助尊重他们,组织好每一次活动,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优等生”、“后进生”要一视同仁,认真对待和设法满足他们的每一个正当要求。当学生练习失败时,要给予鼓励,当学生练习成功时要及时表扬。例如:在体操教学时,教师对体育后进生的保护与帮助多一点,对他说一点鼓励性的语言,“没关系,再练几次你会成功的!”教师简单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充满了鼓励和信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体操项目的学习兴趣。
3.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学生自身条件千差万别,体育教师要做好转化工作,首先要了解他,對于基础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在教学时兼顾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因人而异,多辅导多帮助,因材施教。例如,对一些耐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的降低评价的标准和要求(如1000米用跳绳项目替换等),注重其学习过程的表现,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胆子小的,用风趣诙谐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体型特殊的,可组织他们多参加娱乐性节目,循序渐进,提高学习的兴趣。总之,对不同的体育后进生应有不同的教法,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千篇一律,给他们以力所能及的可行学习目标,改变其消极的自我认识,逐步树立自尊心,自信心。
4.以优帮差,共同提高
教师在课内外安排练习时,要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能力,要求学生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即将体育成绩优秀者与体育后进生结成“一帮一”或“几帮一”的对子,帮助后进生锻炼身体,学习技术,摆脱困境,发扬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精神,在此活动中共同提高身体素质。教学实际告诉我们,教师要想影响某一个学生,不是直接找他做工作,而是先影响集体,由集体再去影响那个学生。所以,教师教学中可采取以优帮差,以小集体帮个体、以大集体促小集体的组织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影响,以直接的良性刺激,增强体育后进生的信心。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让体育后进生熟悉的同学进行保护与帮助,并有意将他们分在同一小组练习,对消除恐惧心理能起到较好效果。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引起学生恐惧心理的具体刺激物来消除心理障碍。如有的学生害怕碰撞跳高横杆时,可先用橡皮筋代替横杆,让他适应后,再逐步过度。
5.降低标准,综合评价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练习时,对体育后进生可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体育后进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对此,教师应事先周密考虑,提出合理的练习重量、高度、远度以及完成技术动作的标准。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在教学中,以增强后进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出发点,发挥后进生的优势,是转化后进生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及时地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体育后进生,作为说服教育其他后进生的依据,并令其帮助其他后进生练习。在此情况下,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成功者的典范下,增强了学生“我也能完成”的信心,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具有说服力。对体育后进生的考核与评价,教师要周密考虑,根据各类型、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类型的考核标准或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自测自评,再老师综合评价。目的只有一个,让每一位体育后进生随时都能体会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
总之,对体育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要抓准时机,这需要体育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艰苦的劳动。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管理。作为体育教师要上好课必须面对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部。因此,那些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体育后进生”我们更应关注,关怀他们,更应协同努力,以多角度,多层次施加教育影响,促进他们的健康转化。
一.“体育后进生”成因简析
影响学生体育成绩的因素有许多,如自身学习态度,身体发育状况,身体素质以及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现归纳为以下几点。
1.对体育的认识与兴趣
体育后进生一般对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缺乏了解,认识不够,思想上重文轻体,主要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
2.身体形态发育不协调
学生身体形态过于肥胖或瘦小,这种学生学习态度往往较好,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3.身体素质差
体育后进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相对来说较差,造成学习体育运动技能困难,有的学生甚至不能完成体育课的学习任务。
4.综合分析
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学生体育锻炼仅限于课间操、体育课和课间活动,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还不到一小时,相对来讲增加了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但学生体育锻炼却严重缺乏,造成了众多的体育后进生,有相当数量的初三学生中考体育测试不达标,同时也说明学生体质水平有下降趋势。
从体育教学管理来讲,学校普遍存在重文轻体的现象,相对来说对学校体育督导、检查、指导不够,这些都造成了体育老师工作责任心、事业心下降,导致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手段僵化、形式单一,教学质量下降。
分析体育后进生的具体情况表明,身体素质差导致体育成绩不良的比率最高。因此,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转化体育差生工作中需首先解决的问题。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初中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体育后进生转化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抓好起始年级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应是我们目前减少或转化体育后进生的研究方向。
二.转化对策
1.积极引导,提高认识
体育后进生多数是因为对体育运动缺乏正确的认识。例如同学认为身体强弱是先天决定的,有的把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对立起来,也有的只求不生病就行等。因此教师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科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适时地做好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同时,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认识,积极引导以培养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消除他们对体育的偏见和模糊的认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运动中体验乐趣,从而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的学习中来。
2.创设氛围,促进转化
在体育教学中,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上课时板着脸,学生就会望而生畏,疏远师生的感情距离,学生的思维受阻,对学习产生厌烦,则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发扬民主,启发引导,循循善诱,并运用面部表情、眼神、姿势等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鼓励、肯定和赞许。教师既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帮助尊重他们,组织好每一次活动,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优等生”、“后进生”要一视同仁,认真对待和设法满足他们的每一个正当要求。当学生练习失败时,要给予鼓励,当学生练习成功时要及时表扬。例如:在体操教学时,教师对体育后进生的保护与帮助多一点,对他说一点鼓励性的语言,“没关系,再练几次你会成功的!”教师简单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充满了鼓励和信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体操项目的学习兴趣。
3.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学生自身条件千差万别,体育教师要做好转化工作,首先要了解他,對于基础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在教学时兼顾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因人而异,多辅导多帮助,因材施教。例如,对一些耐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的降低评价的标准和要求(如1000米用跳绳项目替换等),注重其学习过程的表现,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胆子小的,用风趣诙谐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体型特殊的,可组织他们多参加娱乐性节目,循序渐进,提高学习的兴趣。总之,对不同的体育后进生应有不同的教法,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千篇一律,给他们以力所能及的可行学习目标,改变其消极的自我认识,逐步树立自尊心,自信心。
4.以优帮差,共同提高
教师在课内外安排练习时,要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能力,要求学生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即将体育成绩优秀者与体育后进生结成“一帮一”或“几帮一”的对子,帮助后进生锻炼身体,学习技术,摆脱困境,发扬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精神,在此活动中共同提高身体素质。教学实际告诉我们,教师要想影响某一个学生,不是直接找他做工作,而是先影响集体,由集体再去影响那个学生。所以,教师教学中可采取以优帮差,以小集体帮个体、以大集体促小集体的组织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影响,以直接的良性刺激,增强体育后进生的信心。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让体育后进生熟悉的同学进行保护与帮助,并有意将他们分在同一小组练习,对消除恐惧心理能起到较好效果。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引起学生恐惧心理的具体刺激物来消除心理障碍。如有的学生害怕碰撞跳高横杆时,可先用橡皮筋代替横杆,让他适应后,再逐步过度。
5.降低标准,综合评价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练习时,对体育后进生可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体育后进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对此,教师应事先周密考虑,提出合理的练习重量、高度、远度以及完成技术动作的标准。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在教学中,以增强后进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出发点,发挥后进生的优势,是转化后进生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及时地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体育后进生,作为说服教育其他后进生的依据,并令其帮助其他后进生练习。在此情况下,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成功者的典范下,增强了学生“我也能完成”的信心,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具有说服力。对体育后进生的考核与评价,教师要周密考虑,根据各类型、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类型的考核标准或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自测自评,再老师综合评价。目的只有一个,让每一位体育后进生随时都能体会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
总之,对体育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要抓准时机,这需要体育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艰苦的劳动。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管理。作为体育教师要上好课必须面对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部。因此,那些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体育后进生”我们更应关注,关怀他们,更应协同努力,以多角度,多层次施加教育影响,促进他们的健康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