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但是随着,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知识已“老化”。同时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心理程度存在差异,对此教学要在承认学生个体异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把因施教落到实处。因此,教学改革成为教师教改工作的重点之一。下面我从几方面谈谈我的钳工实习教学改革。
关键词 钳工 实习 改革
一、重新编排钳工实习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往的《钳工生产实习》内容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为此在编排钳工实习内容时,根据机械行业发展的情况、用人单位反馈信息对《钳工生产实习》一书的选题进行了增减。增加了新工艺、新设备及设备维修项目,删减了部分落伍的内容。同时也对《钳工生产实习》一书的某些课题内容进行新编排,如:删减了錾大平面,錾油槽,錾l件,锉配工形体,复合作业(一)(二)(三)(保留研磨平面)和一般夹具制作7个项目,增加了焊接、气压件的性能试验两个项目。重新编排后内容更全面,而且紧跟行业发展。顺应用人单位要求,同时层次分明易于理解。
二、示范动作演示时“小班化”
教师的示范作用是训练成败的关键。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采用不同的示范方法,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应根据训练的内容和性质采用不同的示范方法。可以是教师示范,学生观察,然后要求学生说出教师示范的动作,教师再对学生叙述错误的地方给予纠正,也可以教师示范学生观察,然后指导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训练,教师再对训练中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进行纠正。
示范动作演示这一教学环节通常是由一位教师担任,存在着不能使每一位学生清清楚楚地观摩到老师的示范动作而影响形成记忆表象的弊端。为此,我在示范动作演示时将学生分成8~10人一个“小班”,根据“班”数多少请其他实习指导教师一起担任示范动作演示。这样既可以解决上述弊端,又可以加强实习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及时总结训练情况,纠正不规范动作
尽管学生听完了老师的讲解,观摹了老师的示范动作演示,但由于个体差异性等原因,部分学生在实践时出现了各种各样不规范的动作。在纠正不规范动作时,我把学生实践时出现不规范动作的原因进行归类:第一类:因不专心听课而未掌握技能动作要领的,要及时补课。第二类:观摹示范动作不够仔细,再一次进行示范动作演示。第三类:动作迁延(即将以前所学动作应用到现学的动作上来。如学錾削时左手握錾子迁延到学锯割时左手握锯弓前端)要分析以前所学动作与现在所学动作的区别与联系。第四类:专业思想波动大,课内外联合班主任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四、开展分层递进教育,转化“技能差生”
所谓“技能差生”,是指那些身体动作素质的操作技能水平等低于一般学生,连基本标准也难达到者,这些学生主要表现为动态协调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差。在每次技能训练的开始阶段,“技能差生”和其他同学一样,训练积极性很高,但是,他们因体能和素质差的原因,学习掌握技能动作要领慢,在失败和挫折中往往产生急躁心理,训练情绪和积极性会明显下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分层递进教育,设法为“技能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达到心理满足而乐于受教。具体做法是:首先,搞清“技能差生”的心理特征、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做到心中有数。训练时可有目的地穿插与技能训练成功有直接关系的服务性工作以提高其“成功感”。其次,根据每个“技能差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置目标。再次,建立各个“技能差生”的个人进步档案,采取分层递进、分类指导,尽量找其“闪光点”给予鼓励。“技能差生”在学习中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消除了原先的心理障碍,激发了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摘掉了“技能差生”的帽子。
五、优化教学手段
通常技能的教学手段是老师教:原理及要领宣讲——示范与分析——综合与指导;学生学:听讲与理解——摹仿与实践——应用与创新。这种教学手段以教师为中心,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扼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手段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具体有3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组织讨论会。每堂实习课结束時的结束指导组织学生讨论本堂实习课的收获与创新,以组为单位,每位同学都在本小组发言,组长做好组织与记录工作。并且每组抽1~2名同学代表本组上台陈述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教钳工基本技能时,我就采用这种方法。这样既可以达到结束指导的目的又可以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得以集思广益,为提高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第二种方式:让学生讲课。在锉配实习教学刚,让学生先看懂图纸然后随机抽一名学生走上讲台担当教师的角色,讲解工艺步骤,然后组织全体同学讨论、评析,找出最佳工艺步骤。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担当一个穿针引线抛砖引玉的主持人的角色,让学生当主角自由发挥创造性思维。第三种方式:课堂辩论会。学生的学习成效不仅仅表现在掌握技能、形成技巧,还表现为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解决生产中的新问题。在钳工维修实习教学时,先让学生看清楚设各损坏的部位,然后就损坏的原因、程度及维修方法开展课堂辩论会,学生围绕这一课题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各抒己见,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后,得出真正损坏的原因所在,找到既经济又快捷的维修方法。这样使学生在辩论——实践——总结中完成了从技能到运用的转换过程,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充满信心。
关键词 钳工 实习 改革
一、重新编排钳工实习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往的《钳工生产实习》内容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为此在编排钳工实习内容时,根据机械行业发展的情况、用人单位反馈信息对《钳工生产实习》一书的选题进行了增减。增加了新工艺、新设备及设备维修项目,删减了部分落伍的内容。同时也对《钳工生产实习》一书的某些课题内容进行新编排,如:删减了錾大平面,錾油槽,錾l件,锉配工形体,复合作业(一)(二)(三)(保留研磨平面)和一般夹具制作7个项目,增加了焊接、气压件的性能试验两个项目。重新编排后内容更全面,而且紧跟行业发展。顺应用人单位要求,同时层次分明易于理解。
二、示范动作演示时“小班化”
教师的示范作用是训练成败的关键。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采用不同的示范方法,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应根据训练的内容和性质采用不同的示范方法。可以是教师示范,学生观察,然后要求学生说出教师示范的动作,教师再对学生叙述错误的地方给予纠正,也可以教师示范学生观察,然后指导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训练,教师再对训练中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进行纠正。
示范动作演示这一教学环节通常是由一位教师担任,存在着不能使每一位学生清清楚楚地观摩到老师的示范动作而影响形成记忆表象的弊端。为此,我在示范动作演示时将学生分成8~10人一个“小班”,根据“班”数多少请其他实习指导教师一起担任示范动作演示。这样既可以解决上述弊端,又可以加强实习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及时总结训练情况,纠正不规范动作
尽管学生听完了老师的讲解,观摹了老师的示范动作演示,但由于个体差异性等原因,部分学生在实践时出现了各种各样不规范的动作。在纠正不规范动作时,我把学生实践时出现不规范动作的原因进行归类:第一类:因不专心听课而未掌握技能动作要领的,要及时补课。第二类:观摹示范动作不够仔细,再一次进行示范动作演示。第三类:动作迁延(即将以前所学动作应用到现学的动作上来。如学錾削时左手握錾子迁延到学锯割时左手握锯弓前端)要分析以前所学动作与现在所学动作的区别与联系。第四类:专业思想波动大,课内外联合班主任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四、开展分层递进教育,转化“技能差生”
所谓“技能差生”,是指那些身体动作素质的操作技能水平等低于一般学生,连基本标准也难达到者,这些学生主要表现为动态协调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差。在每次技能训练的开始阶段,“技能差生”和其他同学一样,训练积极性很高,但是,他们因体能和素质差的原因,学习掌握技能动作要领慢,在失败和挫折中往往产生急躁心理,训练情绪和积极性会明显下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分层递进教育,设法为“技能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达到心理满足而乐于受教。具体做法是:首先,搞清“技能差生”的心理特征、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做到心中有数。训练时可有目的地穿插与技能训练成功有直接关系的服务性工作以提高其“成功感”。其次,根据每个“技能差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置目标。再次,建立各个“技能差生”的个人进步档案,采取分层递进、分类指导,尽量找其“闪光点”给予鼓励。“技能差生”在学习中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消除了原先的心理障碍,激发了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摘掉了“技能差生”的帽子。
五、优化教学手段
通常技能的教学手段是老师教:原理及要领宣讲——示范与分析——综合与指导;学生学:听讲与理解——摹仿与实践——应用与创新。这种教学手段以教师为中心,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扼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手段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具体有3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组织讨论会。每堂实习课结束時的结束指导组织学生讨论本堂实习课的收获与创新,以组为单位,每位同学都在本小组发言,组长做好组织与记录工作。并且每组抽1~2名同学代表本组上台陈述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教钳工基本技能时,我就采用这种方法。这样既可以达到结束指导的目的又可以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得以集思广益,为提高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第二种方式:让学生讲课。在锉配实习教学刚,让学生先看懂图纸然后随机抽一名学生走上讲台担当教师的角色,讲解工艺步骤,然后组织全体同学讨论、评析,找出最佳工艺步骤。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担当一个穿针引线抛砖引玉的主持人的角色,让学生当主角自由发挥创造性思维。第三种方式:课堂辩论会。学生的学习成效不仅仅表现在掌握技能、形成技巧,还表现为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解决生产中的新问题。在钳工维修实习教学时,先让学生看清楚设各损坏的部位,然后就损坏的原因、程度及维修方法开展课堂辩论会,学生围绕这一课题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各抒己见,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后,得出真正损坏的原因所在,找到既经济又快捷的维修方法。这样使学生在辩论——实践——总结中完成了从技能到运用的转换过程,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