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机械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从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打造优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校外实训基地;实践能力
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高低,高校作为科技发展的集中地,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地。在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之下,加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深入,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为了满足制造业的这种需求就必须不断的改变自身教学的方式,充分根据地区的经济建设在办学过程中加强针对性、实践性和适时性,促使高等教育与企业结合、与市场经济结合。为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这就需要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训练性和实用性,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教学目标以企业发展的需求为源头,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设置课程
(一)个人与社会发展相一致
高校教育是在国家经济体制下来执行的,其主要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在这种体制的影响下,为了国家的发展需要,学生的兴趣爱好往往不被重视,当所选专业与个人兴趣发生冲突时,学生只能放弃自己的兴趣。但是,在国家现有市场模式化的经济体制下,采用多种模式进行利益分配,个人有着很大的主动权。譬如,任何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职业,通过换工种寻找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发展的工作。这样的体制以社会需求为发展的前提,个人的特长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们可以在市场中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并适合市场的要求。同时,为了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个体也有所选择。就这样,在双向选择中,市场和个人建立起了相对平衡的关系。所以,在现有经济模式下,学生和社会需求是一致的,同时,社会要重视学生;高校在为社会服务时,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来建设,考虑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个人志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及所长确定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规划和学习方向。
(二)调整课程,改变专业口径
现今,专业的设置在大环境下属于官方行为,新专业的开设需要多个部门的讨论和检查才可以成立。机械专业是由原来多个专业合并的,但与社会需求仍不能全面吻合。高校课程的调整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可利用课程的增减来改变专业的范围,使学生有较强的基础;可根据社会发展、技术发展及时改变课程设置,增加新课程,减少老课程。这样学生可以掌握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最新的技术知识、最前沿的科技动态。
(三)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注重教学实践性不仅仅体现在日常实习和实训课上,课堂授课教学也要倾向于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优化课堂教学内容。首先是重视并认真撰写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的根本和依据,对课程的教授和进行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学大纲的要详细体现出所教课程教学目标、教授课程内容和预期达到的基本要求,另外还要有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课程质量标准与成绩考核、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技术)指南等,特别是对于实践教学内容,要仔细思考,认真求证,以求能在授课进程中,在适当的位置安排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将实践教学与专业实际生产结合起来,设计实践项目和组织实践项目,既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的实际生产,又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工程应用性,以求服务于机械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此,学校可以走出校门,广纳社会人才,聘请机械制造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也可让学生直接参加机械制造企业具体生产过程,在熟练技工的指导下,进行顶岗实践。最后,作为机械专业课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不要短视的认为职业资格证书只是高职教育的目标,我们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因此本科院校也要将机械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考取相应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改革工程实践教学的方法
机械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以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配合相应的工程实践教学,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验仪器设备有限、实习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定时定点”的同步教学方式,构建一种工程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解决难题。
(一)购买或录制光盘
大型现代化制造企业的高性能加工装备、制造过程和生产管理方面的录像或盘,可以使学生对工程实践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对现代制造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有更深刻的了解;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工程实践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借助计算机和高档图形软件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数控机床及其编程仿真系统,如JIBIC 公司的CNC 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上模拟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操作、编程和加工过程、故障检测,开发虚拟仪器、虚拟仿真系统。
(三)植入多媒体技术,开展CAI
工程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中的操作步骤、要领与技巧,以及实践中难以用语言述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形成过程等以动画形式直观体现出来,以提高教学的起点和授课信息量,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学院中按期举行工程机械技能大赛,设立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又有趣味性的赛事,且尽量与国家的工程机械技能比赛和国家职业资格要求接轨,如装载机穿针挂牌等,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和赛事的实用性。同时,还要积极开展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通过专业技能比赛,增加学生学习专业课内外知识的兴趣。此外,通过专家学术报告等形式促进学生积极交流科技创新活动经验与教训,在专家指导下提升学生科研能力。
(五)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
每个课程都需要设置考核的环节,工程机械专业也不例外。高职院校应该按照课程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制定或完善对学生实训的评价和考核制度。根据课程的标准和性质,采用较为灵活的考核方案,制定具体的评定标准,如灵活采取当场提问或是课程设计等方式,考察的重心并非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是学生对于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优化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按照模块化课程的开发思路,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依据,按实际工作过程确定课程主线,突出综合运用知识的鲜明特色。经过市场调研、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开发三个阶段,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情境”三个转换,实现从学科课程结构到模块式项目课程体系的改革。按照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的原则,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初步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若干个学习模块,各模块学习紧密围绕工作过程实际案例进行,以项目产品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着重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为主线,将知识融入项目教学中,实现学生在“例中学、做中学、评中学”的教学方法。
四、培养一批“双师型”师资队伍
目前,建立一批“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需,在师资培养方面,一方面院校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在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强教师实践本领与技能的训练。如教师在院校工作期间,必须到企业实践一段时间,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有资格考取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另一方面,从社会大量选聘专业技术人员到师范院校学习基础文化知识,修完基础文化课程以后,必须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通过考试者才有资格做职业院校的教师。职业学校还可以聘用兼职教师,比如招聘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或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即实践指导型教师。
五、结论
随着现代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断丰富和更新,面对真实世界、面向工程实践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等工程教育的普遍发展趋势。因此,实践教学越来越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科技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沈旭.高职工程机械专业教学改革之实践[J].职教论坛.2010(20)
[2]程伟超.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改革方法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0(8)
[3]许冬梅.高职机械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6(4)
[4]陈祥敏.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9)
关键词: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校外实训基地;实践能力
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高低,高校作为科技发展的集中地,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地。在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之下,加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深入,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为了满足制造业的这种需求就必须不断的改变自身教学的方式,充分根据地区的经济建设在办学过程中加强针对性、实践性和适时性,促使高等教育与企业结合、与市场经济结合。为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这就需要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训练性和实用性,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教学目标以企业发展的需求为源头,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设置课程
(一)个人与社会发展相一致
高校教育是在国家经济体制下来执行的,其主要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在这种体制的影响下,为了国家的发展需要,学生的兴趣爱好往往不被重视,当所选专业与个人兴趣发生冲突时,学生只能放弃自己的兴趣。但是,在国家现有市场模式化的经济体制下,采用多种模式进行利益分配,个人有着很大的主动权。譬如,任何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职业,通过换工种寻找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发展的工作。这样的体制以社会需求为发展的前提,个人的特长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们可以在市场中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并适合市场的要求。同时,为了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个体也有所选择。就这样,在双向选择中,市场和个人建立起了相对平衡的关系。所以,在现有经济模式下,学生和社会需求是一致的,同时,社会要重视学生;高校在为社会服务时,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来建设,考虑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个人志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及所长确定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规划和学习方向。
(二)调整课程,改变专业口径
现今,专业的设置在大环境下属于官方行为,新专业的开设需要多个部门的讨论和检查才可以成立。机械专业是由原来多个专业合并的,但与社会需求仍不能全面吻合。高校课程的调整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可利用课程的增减来改变专业的范围,使学生有较强的基础;可根据社会发展、技术发展及时改变课程设置,增加新课程,减少老课程。这样学生可以掌握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最新的技术知识、最前沿的科技动态。
(三)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注重教学实践性不仅仅体现在日常实习和实训课上,课堂授课教学也要倾向于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优化课堂教学内容。首先是重视并认真撰写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的根本和依据,对课程的教授和进行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学大纲的要详细体现出所教课程教学目标、教授课程内容和预期达到的基本要求,另外还要有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课程质量标准与成绩考核、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技术)指南等,特别是对于实践教学内容,要仔细思考,认真求证,以求能在授课进程中,在适当的位置安排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将实践教学与专业实际生产结合起来,设计实践项目和组织实践项目,既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的实际生产,又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工程应用性,以求服务于机械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此,学校可以走出校门,广纳社会人才,聘请机械制造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也可让学生直接参加机械制造企业具体生产过程,在熟练技工的指导下,进行顶岗实践。最后,作为机械专业课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不要短视的认为职业资格证书只是高职教育的目标,我们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因此本科院校也要将机械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考取相应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改革工程实践教学的方法
机械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以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配合相应的工程实践教学,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验仪器设备有限、实习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定时定点”的同步教学方式,构建一种工程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解决难题。
(一)购买或录制光盘
大型现代化制造企业的高性能加工装备、制造过程和生产管理方面的录像或盘,可以使学生对工程实践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对现代制造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有更深刻的了解;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工程实践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借助计算机和高档图形软件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数控机床及其编程仿真系统,如JIBIC 公司的CNC 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上模拟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操作、编程和加工过程、故障检测,开发虚拟仪器、虚拟仿真系统。
(三)植入多媒体技术,开展CAI
工程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中的操作步骤、要领与技巧,以及实践中难以用语言述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形成过程等以动画形式直观体现出来,以提高教学的起点和授课信息量,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学院中按期举行工程机械技能大赛,设立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又有趣味性的赛事,且尽量与国家的工程机械技能比赛和国家职业资格要求接轨,如装载机穿针挂牌等,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和赛事的实用性。同时,还要积极开展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通过专业技能比赛,增加学生学习专业课内外知识的兴趣。此外,通过专家学术报告等形式促进学生积极交流科技创新活动经验与教训,在专家指导下提升学生科研能力。
(五)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
每个课程都需要设置考核的环节,工程机械专业也不例外。高职院校应该按照课程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制定或完善对学生实训的评价和考核制度。根据课程的标准和性质,采用较为灵活的考核方案,制定具体的评定标准,如灵活采取当场提问或是课程设计等方式,考察的重心并非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是学生对于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优化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按照模块化课程的开发思路,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依据,按实际工作过程确定课程主线,突出综合运用知识的鲜明特色。经过市场调研、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开发三个阶段,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情境”三个转换,实现从学科课程结构到模块式项目课程体系的改革。按照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的原则,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初步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若干个学习模块,各模块学习紧密围绕工作过程实际案例进行,以项目产品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着重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为主线,将知识融入项目教学中,实现学生在“例中学、做中学、评中学”的教学方法。
四、培养一批“双师型”师资队伍
目前,建立一批“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需,在师资培养方面,一方面院校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在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强教师实践本领与技能的训练。如教师在院校工作期间,必须到企业实践一段时间,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有资格考取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另一方面,从社会大量选聘专业技术人员到师范院校学习基础文化知识,修完基础文化课程以后,必须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通过考试者才有资格做职业院校的教师。职业学校还可以聘用兼职教师,比如招聘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或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即实践指导型教师。
五、结论
随着现代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断丰富和更新,面对真实世界、面向工程实践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等工程教育的普遍发展趋势。因此,实践教学越来越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科技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沈旭.高职工程机械专业教学改革之实践[J].职教论坛.2010(20)
[2]程伟超.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改革方法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0(8)
[3]许冬梅.高职机械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6(4)
[4]陈祥敏.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