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历新年 去戴通纳看耐力赛吧!
亲历2017年戴通纳24小时耐力赛
作为经典赛车耐力赛大满贯Triple Crown的第一站,戴通给(Daytona)24小时不仅标志着每年赛季的开始,带给车迷期待已久的观赛乐趣,同时也是新赛季的风向标,其比赛成绩或将预测未来10个月激战程度。今年的戴通纳24小时比赛正值农历新年,笔者亲历现场,体验了一把大年初一看赛车的乐趣……
深夜,几乎所有观众都聚集在车迷广场的大型屏幕下,有的人围着暖炉取暖,有的人爬上广场内的小舞台唱起了卡拉OK,歌声与解说声及发动机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戴通纳独特的交响曲。
要来戴通纳观赛其实不难,你需要的只是美国签证以及往返奥兰多的机票。偏偏它的比赛时间设在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而这个时间常常与我们的农历新年“撞车”。
身处美国最南端的佛罗里达州,阳光、沙滩、比基尼似乎是这里的代名词。可是在1月,戴通纳的平均气温只有10度左右。若你真的打算现场观赛,请带上你最厚的衣服、帽子以及雨衣……别觉得夸张,因为从你下车的那一刻起,你的衣服便是你抵抗寒冷天气的唯一“避难所”。
戴通纳成名史
由William“Bill”France投资建立的戴通纳赛道建成于1959年,虽然与著名的印地500赛道——印第安纳波利斯相比还要“年轻”50年,但这条赛道呈三角形,且赛道在弯中的倾斜角度达31度,难度不一般。赛场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外场设有超过10万个座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巨型体育场,难怪在观赛台正中央写着大大的“World Center of Racing”。每年在这里举办的大型比赛除了戴通纳24小时,还有纳斯卡赛季揭幕战——戴通纳500,以及美国摩托车手协会举办的摩托车场地赛与越野赛等。
戴通纳耐力赛于1962年正式开始,当时跑的是3小时耐力赛,而后延长至12小时,从1966年开始戴通纳24小时耐力赛正式成立。有趣的是,1972年,由于石油危机,24小时耐力赛曾一度缩减为6小时,虽然比赛在1973年恢复正常,却在1974年再次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停办一年。相较而言,勒芒24小时还是比较幸运的。
勒芒&戴通纳
同是24小时,大家都喜欢将勒芒与戴通纳相比。我们也不妨说一说两者之间的区别:首先,勒芒的赛道单圈长度是戴通纳的2.37倍(13.629 km VS5.73 km);从赛道的特征来看,勒芒赛道结合了公共道路与赛道,而戴通纳混合了有3l度斜角的椭圆形赛道路面与内场的赛道;勒芒跑的是顺时针方向,戴通纳则是逆时针方向跑;从赛道的设施来看,勒芒的赛道只有20%的道路有灯光覆盖,而戴通纳有80%;从比赛的特性来看,勒芒比赛在夏季,所以夜间比赛时间只有6-7个小时,而戴通纳的比赛在冬季,夜间比赛时间一般在12至13小时左右,对驾驶员的要求更高。戴通纳的赛道平均气温比勒芒要低,而且涉及高度数倾角的路面,在雨天比赛比较危险,因此戴通纳赛道对比赛轮胎的要求更高。有了上述对比,你就不会简单地认为戴通纳24小时比勒芒容易了。
如果你问我,勒芒与戴通纳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摩天轮。戴通纳也建了一个摩天轮,可供车迷24小时登上内场“制高点”,但是每次lO美元的费用并不划算。在深夜的内场,除了摩天轮外,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聚集在车迷广场的大型屏幕下,有的人围着暖炉取暖,也有人喝着啤酒半躺在椅子上,还有人爬上广场内的小舞台唱起了难听的卡拉OK,歌声与屏幕的解说声以及赛道的发动机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戴通纳独特的交响曲。晚上10点整,砰砰砰烟花的声响把在场的车迷拉回现实,当你还在调整相机的角度准备多来几张照片的时候,boom,3分钟的烟花秀就这样结束了。
现场大满足
这一次戴通纳24小时的现场观赛让我很满足,满足于被冻得瑟瑟发抖、满足于走得双腿发软、满足于吃了N餐的汉堡包、满足于被大雨淋得湿湿的感觉。老远过来,其实不是为了看谁拿了冠军、谁的车为什么坏了、谁的事故是怎么发生的,而是过来感受赛场的乐趣,去发现那些大屏幕上看不到的有趣的事情。在现场,我更愿意跟陌生的车迷搭讪,跟熟悉的车手聊天,跟久违的朋友打招呼。所以,老远过来为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体验——跟车手一样,每一位车迷都在诠释着属于自己的戴通纳24小时。这,才是观赛精华所在!
有种「单」挑——中国单一车型赛事大合辑 李倩雯
从1985年9月举办首届港京拉力赛至今,汽车运动已在中国扎根30多年。中国赛车从蹒跚学步到逐渐壮大发展,离不开汽车厂商的支持与投入,而其投入集中体现在单一车型赛事的举办。新的赛季即将打响,借此机会带大家回顾国内几大单一车型赛事,并附上新赛季指南。
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
自2003年创办以来,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PCCA)向上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车手,诸如厄尔·班博、亚历山大·英佩拉托里等,遍布WEC、GT等赛事。为了与保时捷欧洲总部的培养计划看齐,2015年底,由保时捷中国全面组织和出资,PCCA发布青年车手培训计划。2017赛季,PCCA即将迈入第15个年头,为了进一步擴充中国汽车运动版图,保时捷于近日宣布,自今年起设立一个新的单一车型竞赛平台——保时捷GT3挑战赛(由China GT承办),赛季冠军将会参加2018的PCCA。这对于初入GT“坑”的车手来说,无疑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最佳平台。
奥迪R8 LMS杯
奥迪R8 LMS杯在国内的历史并不算长,自2012年开始举办,是奥迪全球首个单一品牌赛事。杯赛云集众多车手,如熊龙、李英健、程丛夫等。2017赛季,奥迪R8 LMS杯与全新宝珀亚洲GT达成合作,两大系列赛以相似路线进行,使车手有机会同时参加两项赛事。此外,2017赛季起,奥迪R8 LMS杯将聚焦非专业车手,除了为组别冠军提供全赛季免费轮胎外,还将为非专业车手总冠军提供参加斯帕24小时耐力赛的机会,希望以此吸引更多车手参加。 亚洲雷诺方程式AFR
如果你以为单一车型赛事仅限于GT那就错了,亚洲雷诺方程式(AFR)2000年就开始了在国内的征程。虽然给人感觉没有像保时捷、奥迪那般铺天盖地的宣传,但持续性较强。雷诺向初出茅庐的卡丁车手提供了一个竞争平台,同时与欧洲雷诺的资源保持良好的连接,使AFR得以输送一批又一批的车手到欧洲赛车体系,实力最强的甚至登上了F1的舞台。你猜猜他是谁?没错,就是“球王”马尔多纳多。
青年冠军方程式FMCS
青年冠军方程式由大众(中国)运动部设立,旨在帮助年轻车手踏入初级方程式的世界,为更高级别的赛事(例如F3)打好基础。此外,FMCS设立了国内最早的青年车手培训计划——赛车之星培养计划(SRA),挑选青年中国车手重点培养,并推荐去大众其它赛事平台(保时捷卡雷拉杯、奥迪R8 LMS杯等),最早一批学员包金龙、袁波,现在均是PCCA的参赛车手。不过受“排放门”事件的影响,今年FMCS的赛事呈现或有“缩水”,令人稍感遗憾。
尚酷杯
尚酷杯是大众旗下又一力作,自2009年起举办,由16名车手驾驶统一规格的大众尚酷赛车参与角逐,当时尚酷独树一帜的造型搭配赛道特色,可谓风头正盛。不过3年后,由于过了该车型的推广期,缺乏资金运作的尚酷杯只能带着遗憾退出了赛事舞台。
Polo杯
这是一个参加过比赛的车手都会说棒的赛事。最大特点是什么?好玩、便宜、低門槛。自2004年起,Polo杯提供了一个亲民的平台,让车手尽情享受竞技带来的乐趣。可以说,中国车手里很多熟悉的面孔都是从Polo杯走出去的。
克里欧中国系列赛
克里欧中国系列赛在2009年由FRD引入中国,是欧洲雷诺克里欧赛事的分支。与Polo杯类似,克里欧杯的卖点是经济而性能卓越的小型房车赛事。2016赛季共有28位车手参与比赛,其中有CTCC长安福特车队冠军车手甄卓伟。FRD去年设立了“冠军之路”车手培养计划,旨在为旗下赛事乃至欧洲雷诺输送有实力的年轻车手。而今年将有两位“冠军之路”的车手参加本赛季最后两场克里欧杯赛。
电动房车挑战赛
这是由FRD筹办的全新赛事,采用大众Golf E赛车。它初次登场于去年香港电动方程式的周末,按照新生赛事攒人气的“套路”,FRD邀请了一批港澳明星参赛。虽然初次比赛的性质更偏向娱乐,但能将新的概念——电动房车引入,丰富了中国汽车运动的土壤。
万丈高楼平地起
不知不觉,中国赛车已迈入而立之年。坦白说,这次单一车型赛事的专题是我几年来遇到最头疼的题目。不是说它不好总结,而是说,让一个从业仅数年的我用一种老生常谈的方式去侃侃而谈,只会显得苍白无力。倒不如用这几年扎扎实实的经历来“讲故事”。
2013年青年冠军方程式(FMCS)“横空出世”,然而赛事并没有出现初出茅庐般的混沌,一切都非常井然有序。此外,赛事成立之初便吸引了好一批外国年轻车手,其中一些猛将(Jake Parsons,Martin Rump,Alessio Picariello等)如今已成功“升级”为GT、耐力赛的好手。而随着专为中国车手而设的“赛车之星培养计划”成立,也培育了一批中国青年车手,他们中的有些现在已是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的实力战将。
从今年参赛阵容来看,车手整体年龄又再下降一些,这已逐渐接近举办FMCS的初衷,即为年轻车手提供一个参加初级方程式并逐步提升自己的平台。再看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PCCA),赛历足迹遍布亚洲,更是F1新加坡、马来西亚及中国的垫赛。去年首次走出亚洲,去了澳洲与澳洲的卡雷拉杯赛进行交流。保时捷有一个非常好的培养体系,他们称之为PorschePyramid(保时捷金字塔),从入门级的赛事(客户赛事),到各地区的卡雷拉杯、超级杯,到金字塔尖端的勒芒均有涵盖,只要车手有实力,他就能逐层向上爬,直到顶端,Earl Bamber就是一个例子。再看Polo杯、Clio杯、AFR,虽然没有铺天盖地的商业宣传,它们都各有自己的运作,记得有位车手和我说过,Polo杯是他参加过感觉最好的赛事,费用低且好玩,其实亲民(门槛低)且富有竞技性,这样的赛事与我们老百姓的距离近,可以让更多人深入了解,手头宽裕的还可以参赛体验一番。都说实践出真知,参赛了就会发掘更多赛车的乐趣。
几个月前与前辈讨论“中国赛车杂志”未来的导向,我们还是一致认为必须继续传播汽车运动的知识,赛车不是只有F1,还有多种多样的赛事。在我们宣传F1、WEC、WRC这些国际赛事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还有专题里提及的(以及更多)身边的赛事。希望有一天,我在上海市区打车去上海赛车场,司机会跟我听导瑟说“这周末是×××和×××的比赛吧?”,而不再是10月份还和我说“这周末又有F1啦?”
想你所想——固铂Discoverer HTS轮胎测试 Chirs
目前的SUV市场中,所有产品都偏向于公路行驶。因此,固铂轮胎除了生产专业的越野轮胎,也同样关注公路轮胎,比如这款定位于高端城市SUV的Discoverer HTS。
专享花纹
我们的测试车辆为都市SUV中的代表——宝马X5,原厂配备缺气可用轮胎,缺气可用轮胎虽能满足公路行驶,最大问题在于胎壁较硬,会牺牲掉一些舒适性。而固铂Discoverer HTS的特别之处在于,轮胎的外侧胎面上采用了复杂的内锁式几何三维状刀槽设计,这种设计不仅为轮胎提供较强的稳定性,还能为轮胎边缘提供较强的抓地力。尤其在车辆高速转弯时,配合胎面阶梯形的花纹还进一步增强轮胎胎面橡胶的刚性和稳定性。绕桩测试中轮胎与地面贴合得非常出色,你能感受轮胎发力的顺畅,没有尖叫声,更没有多余的摆动,只是庞大的车身影响了一些绕桩速度。
安静最重要
离开了测试场地我们驶上高速公路,Discoverer HTS的噪音被控制得很好,即使是255mm的宽胎,传进车内的噪音并不大。时速100km/h时,仪器显示声音只有T3dB。关于静音性,HTS的变节距流线花纹设计起到了很大作用,它有利于空气的排出,在高速行驶中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在轮胎花纹设计上,HTS使用了“STE”胎面花纹几何倒角技术,增加胎面橡胶的刚性和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噪音提高行驶舒适性。
我对HTS的理解是综合性很强,无论是城市穿梭,还是偶尔野外出行,它都能有着很好的表现,资料还显示HTS有着很好的雨天行驶性能。
很多人对固铂轮胎的认识都停留在极限的越野轮胎上,实际上它也有丰富的产品线。今天短暂的体验,Discoverer HTS良好的静音性让人印象深刻,而且这是在不降低行驶性能的前提下做到的,很适合我们的城市SUV。
亲历2017年戴通纳24小时耐力赛
作为经典赛车耐力赛大满贯Triple Crown的第一站,戴通给(Daytona)24小时不仅标志着每年赛季的开始,带给车迷期待已久的观赛乐趣,同时也是新赛季的风向标,其比赛成绩或将预测未来10个月激战程度。今年的戴通纳24小时比赛正值农历新年,笔者亲历现场,体验了一把大年初一看赛车的乐趣……
深夜,几乎所有观众都聚集在车迷广场的大型屏幕下,有的人围着暖炉取暖,有的人爬上广场内的小舞台唱起了卡拉OK,歌声与解说声及发动机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戴通纳独特的交响曲。
要来戴通纳观赛其实不难,你需要的只是美国签证以及往返奥兰多的机票。偏偏它的比赛时间设在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而这个时间常常与我们的农历新年“撞车”。
身处美国最南端的佛罗里达州,阳光、沙滩、比基尼似乎是这里的代名词。可是在1月,戴通纳的平均气温只有10度左右。若你真的打算现场观赛,请带上你最厚的衣服、帽子以及雨衣……别觉得夸张,因为从你下车的那一刻起,你的衣服便是你抵抗寒冷天气的唯一“避难所”。
戴通纳成名史
由William“Bill”France投资建立的戴通纳赛道建成于1959年,虽然与著名的印地500赛道——印第安纳波利斯相比还要“年轻”50年,但这条赛道呈三角形,且赛道在弯中的倾斜角度达31度,难度不一般。赛场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外场设有超过10万个座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巨型体育场,难怪在观赛台正中央写着大大的“World Center of Racing”。每年在这里举办的大型比赛除了戴通纳24小时,还有纳斯卡赛季揭幕战——戴通纳500,以及美国摩托车手协会举办的摩托车场地赛与越野赛等。
戴通纳耐力赛于1962年正式开始,当时跑的是3小时耐力赛,而后延长至12小时,从1966年开始戴通纳24小时耐力赛正式成立。有趣的是,1972年,由于石油危机,24小时耐力赛曾一度缩减为6小时,虽然比赛在1973年恢复正常,却在1974年再次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停办一年。相较而言,勒芒24小时还是比较幸运的。
勒芒&戴通纳
同是24小时,大家都喜欢将勒芒与戴通纳相比。我们也不妨说一说两者之间的区别:首先,勒芒的赛道单圈长度是戴通纳的2.37倍(13.629 km VS5.73 km);从赛道的特征来看,勒芒赛道结合了公共道路与赛道,而戴通纳混合了有3l度斜角的椭圆形赛道路面与内场的赛道;勒芒跑的是顺时针方向,戴通纳则是逆时针方向跑;从赛道的设施来看,勒芒的赛道只有20%的道路有灯光覆盖,而戴通纳有80%;从比赛的特性来看,勒芒比赛在夏季,所以夜间比赛时间只有6-7个小时,而戴通纳的比赛在冬季,夜间比赛时间一般在12至13小时左右,对驾驶员的要求更高。戴通纳的赛道平均气温比勒芒要低,而且涉及高度数倾角的路面,在雨天比赛比较危险,因此戴通纳赛道对比赛轮胎的要求更高。有了上述对比,你就不会简单地认为戴通纳24小时比勒芒容易了。
如果你问我,勒芒与戴通纳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摩天轮。戴通纳也建了一个摩天轮,可供车迷24小时登上内场“制高点”,但是每次lO美元的费用并不划算。在深夜的内场,除了摩天轮外,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聚集在车迷广场的大型屏幕下,有的人围着暖炉取暖,也有人喝着啤酒半躺在椅子上,还有人爬上广场内的小舞台唱起了难听的卡拉OK,歌声与屏幕的解说声以及赛道的发动机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戴通纳独特的交响曲。晚上10点整,砰砰砰烟花的声响把在场的车迷拉回现实,当你还在调整相机的角度准备多来几张照片的时候,boom,3分钟的烟花秀就这样结束了。
现场大满足
这一次戴通纳24小时的现场观赛让我很满足,满足于被冻得瑟瑟发抖、满足于走得双腿发软、满足于吃了N餐的汉堡包、满足于被大雨淋得湿湿的感觉。老远过来,其实不是为了看谁拿了冠军、谁的车为什么坏了、谁的事故是怎么发生的,而是过来感受赛场的乐趣,去发现那些大屏幕上看不到的有趣的事情。在现场,我更愿意跟陌生的车迷搭讪,跟熟悉的车手聊天,跟久违的朋友打招呼。所以,老远过来为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体验——跟车手一样,每一位车迷都在诠释着属于自己的戴通纳24小时。这,才是观赛精华所在!
有种「单」挑——中国单一车型赛事大合辑 李倩雯
从1985年9月举办首届港京拉力赛至今,汽车运动已在中国扎根30多年。中国赛车从蹒跚学步到逐渐壮大发展,离不开汽车厂商的支持与投入,而其投入集中体现在单一车型赛事的举办。新的赛季即将打响,借此机会带大家回顾国内几大单一车型赛事,并附上新赛季指南。
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
自2003年创办以来,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PCCA)向上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车手,诸如厄尔·班博、亚历山大·英佩拉托里等,遍布WEC、GT等赛事。为了与保时捷欧洲总部的培养计划看齐,2015年底,由保时捷中国全面组织和出资,PCCA发布青年车手培训计划。2017赛季,PCCA即将迈入第15个年头,为了进一步擴充中国汽车运动版图,保时捷于近日宣布,自今年起设立一个新的单一车型竞赛平台——保时捷GT3挑战赛(由China GT承办),赛季冠军将会参加2018的PCCA。这对于初入GT“坑”的车手来说,无疑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最佳平台。
奥迪R8 LMS杯
奥迪R8 LMS杯在国内的历史并不算长,自2012年开始举办,是奥迪全球首个单一品牌赛事。杯赛云集众多车手,如熊龙、李英健、程丛夫等。2017赛季,奥迪R8 LMS杯与全新宝珀亚洲GT达成合作,两大系列赛以相似路线进行,使车手有机会同时参加两项赛事。此外,2017赛季起,奥迪R8 LMS杯将聚焦非专业车手,除了为组别冠军提供全赛季免费轮胎外,还将为非专业车手总冠军提供参加斯帕24小时耐力赛的机会,希望以此吸引更多车手参加。 亚洲雷诺方程式AFR
如果你以为单一车型赛事仅限于GT那就错了,亚洲雷诺方程式(AFR)2000年就开始了在国内的征程。虽然给人感觉没有像保时捷、奥迪那般铺天盖地的宣传,但持续性较强。雷诺向初出茅庐的卡丁车手提供了一个竞争平台,同时与欧洲雷诺的资源保持良好的连接,使AFR得以输送一批又一批的车手到欧洲赛车体系,实力最强的甚至登上了F1的舞台。你猜猜他是谁?没错,就是“球王”马尔多纳多。
青年冠军方程式FMCS
青年冠军方程式由大众(中国)运动部设立,旨在帮助年轻车手踏入初级方程式的世界,为更高级别的赛事(例如F3)打好基础。此外,FMCS设立了国内最早的青年车手培训计划——赛车之星培养计划(SRA),挑选青年中国车手重点培养,并推荐去大众其它赛事平台(保时捷卡雷拉杯、奥迪R8 LMS杯等),最早一批学员包金龙、袁波,现在均是PCCA的参赛车手。不过受“排放门”事件的影响,今年FMCS的赛事呈现或有“缩水”,令人稍感遗憾。
尚酷杯
尚酷杯是大众旗下又一力作,自2009年起举办,由16名车手驾驶统一规格的大众尚酷赛车参与角逐,当时尚酷独树一帜的造型搭配赛道特色,可谓风头正盛。不过3年后,由于过了该车型的推广期,缺乏资金运作的尚酷杯只能带着遗憾退出了赛事舞台。
Polo杯
这是一个参加过比赛的车手都会说棒的赛事。最大特点是什么?好玩、便宜、低門槛。自2004年起,Polo杯提供了一个亲民的平台,让车手尽情享受竞技带来的乐趣。可以说,中国车手里很多熟悉的面孔都是从Polo杯走出去的。
克里欧中国系列赛
克里欧中国系列赛在2009年由FRD引入中国,是欧洲雷诺克里欧赛事的分支。与Polo杯类似,克里欧杯的卖点是经济而性能卓越的小型房车赛事。2016赛季共有28位车手参与比赛,其中有CTCC长安福特车队冠军车手甄卓伟。FRD去年设立了“冠军之路”车手培养计划,旨在为旗下赛事乃至欧洲雷诺输送有实力的年轻车手。而今年将有两位“冠军之路”的车手参加本赛季最后两场克里欧杯赛。
电动房车挑战赛
这是由FRD筹办的全新赛事,采用大众Golf E赛车。它初次登场于去年香港电动方程式的周末,按照新生赛事攒人气的“套路”,FRD邀请了一批港澳明星参赛。虽然初次比赛的性质更偏向娱乐,但能将新的概念——电动房车引入,丰富了中国汽车运动的土壤。
万丈高楼平地起
不知不觉,中国赛车已迈入而立之年。坦白说,这次单一车型赛事的专题是我几年来遇到最头疼的题目。不是说它不好总结,而是说,让一个从业仅数年的我用一种老生常谈的方式去侃侃而谈,只会显得苍白无力。倒不如用这几年扎扎实实的经历来“讲故事”。
2013年青年冠军方程式(FMCS)“横空出世”,然而赛事并没有出现初出茅庐般的混沌,一切都非常井然有序。此外,赛事成立之初便吸引了好一批外国年轻车手,其中一些猛将(Jake Parsons,Martin Rump,Alessio Picariello等)如今已成功“升级”为GT、耐力赛的好手。而随着专为中国车手而设的“赛车之星培养计划”成立,也培育了一批中国青年车手,他们中的有些现在已是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的实力战将。
从今年参赛阵容来看,车手整体年龄又再下降一些,这已逐渐接近举办FMCS的初衷,即为年轻车手提供一个参加初级方程式并逐步提升自己的平台。再看亚洲保时捷卡雷拉杯(PCCA),赛历足迹遍布亚洲,更是F1新加坡、马来西亚及中国的垫赛。去年首次走出亚洲,去了澳洲与澳洲的卡雷拉杯赛进行交流。保时捷有一个非常好的培养体系,他们称之为PorschePyramid(保时捷金字塔),从入门级的赛事(客户赛事),到各地区的卡雷拉杯、超级杯,到金字塔尖端的勒芒均有涵盖,只要车手有实力,他就能逐层向上爬,直到顶端,Earl Bamber就是一个例子。再看Polo杯、Clio杯、AFR,虽然没有铺天盖地的商业宣传,它们都各有自己的运作,记得有位车手和我说过,Polo杯是他参加过感觉最好的赛事,费用低且好玩,其实亲民(门槛低)且富有竞技性,这样的赛事与我们老百姓的距离近,可以让更多人深入了解,手头宽裕的还可以参赛体验一番。都说实践出真知,参赛了就会发掘更多赛车的乐趣。
几个月前与前辈讨论“中国赛车杂志”未来的导向,我们还是一致认为必须继续传播汽车运动的知识,赛车不是只有F1,还有多种多样的赛事。在我们宣传F1、WEC、WRC这些国际赛事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还有专题里提及的(以及更多)身边的赛事。希望有一天,我在上海市区打车去上海赛车场,司机会跟我听导瑟说“这周末是×××和×××的比赛吧?”,而不再是10月份还和我说“这周末又有F1啦?”
想你所想——固铂Discoverer HTS轮胎测试 Chirs
目前的SUV市场中,所有产品都偏向于公路行驶。因此,固铂轮胎除了生产专业的越野轮胎,也同样关注公路轮胎,比如这款定位于高端城市SUV的Discoverer HTS。
专享花纹
我们的测试车辆为都市SUV中的代表——宝马X5,原厂配备缺气可用轮胎,缺气可用轮胎虽能满足公路行驶,最大问题在于胎壁较硬,会牺牲掉一些舒适性。而固铂Discoverer HTS的特别之处在于,轮胎的外侧胎面上采用了复杂的内锁式几何三维状刀槽设计,这种设计不仅为轮胎提供较强的稳定性,还能为轮胎边缘提供较强的抓地力。尤其在车辆高速转弯时,配合胎面阶梯形的花纹还进一步增强轮胎胎面橡胶的刚性和稳定性。绕桩测试中轮胎与地面贴合得非常出色,你能感受轮胎发力的顺畅,没有尖叫声,更没有多余的摆动,只是庞大的车身影响了一些绕桩速度。
安静最重要
离开了测试场地我们驶上高速公路,Discoverer HTS的噪音被控制得很好,即使是255mm的宽胎,传进车内的噪音并不大。时速100km/h时,仪器显示声音只有T3dB。关于静音性,HTS的变节距流线花纹设计起到了很大作用,它有利于空气的排出,在高速行驶中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在轮胎花纹设计上,HTS使用了“STE”胎面花纹几何倒角技术,增加胎面橡胶的刚性和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噪音提高行驶舒适性。
我对HTS的理解是综合性很强,无论是城市穿梭,还是偶尔野外出行,它都能有着很好的表现,资料还显示HTS有着很好的雨天行驶性能。
很多人对固铂轮胎的认识都停留在极限的越野轮胎上,实际上它也有丰富的产品线。今天短暂的体验,Discoverer HTS良好的静音性让人印象深刻,而且这是在不降低行驶性能的前提下做到的,很适合我们的城市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