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壁后注浆堵水技术在大红山铁矿二道河辅助竖井施工中的应用,介绍了实施壁后注浆的施工方案、方法及施工工艺,并对该技术在应用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壁后注浆;井筒堵水;应用
辅助竖井位于二道河矿体东南侧,井筒断面为圆形,设计深度为761.5m,井口标高为+708.5m,井底标高为-53.00m,净直径φ6.5m, 掘进直径φ7.2m,井颈段掘进直径φ8.1m,井颈段深度30m,井颈段采用C25钢筋砼支护,其余井筒部位均采用C25素砼支护。经岩土工程详细勘察,辅助竖井穿过岩层主要为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碳质板岩夹泥质粉砂岩、角砾状粉砂岩、角闪变钠质熔岩,黑云角闪变钠质凝灰岩为主、角闪变钠质凝灰岩、角闪片岩夹变钠质凝灰岩、白云石大理岩、黑云片岩夹变纳钠质凝灰岩、大理岩等,在井筒穿过的岩层中,部分地段存在厚度为0.5米到数米不等的破碎带。井筒施工至+675.5m标高(井口下33m)左右工作面出现涌水,随着井筒的不断延深,在支护完成的井壁上出现多处淋水点,井筒工作面涌水量最大达到16.83m3/h,对施工安全造成了较大威胁,为保证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提高施工速度,决定在井筒内实施壁后注浆堵水。
1 水文地质特征
注浆段为+673.6m—+631.3m段,段长42.3m,井筒揭露岩性主要为碳质板岩夹泥质粉砂岩、角闪变钠质凝灰岩和黑云片岩夹变纳钠质凝灰岩,累计厚度达数十米以上。岩性以变钠质凝灰岩为主,中厚层状,岩层裂隙发育。地层倾向N40E,岩层倾角6°-12°。砂岩含水层厚度0.5-7m不等,出水形式主要为岩缝裂隙水,单层涌水量6-14m3/h。
2 施工方案
(1)根据井筒揭露的岩层和含水层的泄水情况,采用下行式分段注浆。本次注浆分段以每模砼的接缝作为分界(大约为4m),在每段井壁出水点和砼接茬口处上、下沿周圈梅花形交错钻孔。并视现场井壁涌水分布情况补加钻孔。最后再由上到下对本注浆段新出现的涌水区进行钻眼、注浆。
(2)施工顺序
1)对该段井壁出水点及接茬口部位进行处理,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局部地方埋设注浆导水管。
2)按设计位置打好注浆孔,直接把注浆孔口管打入孔内,周围用棉纱、塑胶泥封好。孔口管一端车丝扣,与注浆阀门相连,其余车成竹节形(马牙扣)与封孔器相连。
3)对注浆孔用清水注入进行清孔。
4)段内注浆顺序采用“下堵、上封、中间渗透”的方法进行。
5)同一圈注浆时,对注浆孔按间隔进行注浆。
3 施工方法
1)注浆设备选择
采用SGB9/12注浆泵
2) 注浆孔布置及要求
由于井壁接茬多,岩石裂隙发育,淋水严重而没有大的出水点,故采用“梅花”式布孔法。在每段井壁出水点和砼接茬口处上、下方各0.75m处沿周圈梅花形交错布置26个钻孔,间距1.5m,深2.5m。
3) 注浆材料
采用P.0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模数为2.4~2.8,波美度40be’的中性水玻璃。根据注浆情况,浆液中加入15%~20%的BR—C型防水剂。
4 )注浆参数
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法。
4.1 浆液配比
开注水泥浆液水灰比为1:1;封孔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8:1;开注水泥浆与水玻璃之比为1:0.6;封孔水泥浆与水玻璃之比为1:0.8。BR—C型防水剂为水泥用量的15%-20%。
4.2 水玻璃浆液
每孔开孔时使用15-20Be’的水玻璃,中间过程中加浓到25-30Be’,终孔时加浓到35Be’。
5 )注浆压力
注浆压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注浆孔静水压大小,但考虑到岩层的裂隙发育程度及井壁抗压强度,本次注浆压力选择5-8MPa。
6 )扩散半径
为缩短施工工期,保证注浆质量,本次注浆扩散半径控制在2m以内。
7) 注浆量
该井筒含水层岩性以变纳质岩为主,裂隙发育,浆液能均匀扩散,注浆量按下式计算:Q=V·n·a
式中V—注浆加固体积,m3;
n—空隙率,取0.04;
a—浆液损失系数,取1.3-1.5。
由于注浆段位于井筒中部,岩石受风化影响较小,含水层浆液损失系数取1.5,顶底隔水层取1.3,含水层浆液控制半径取7.25m,顶底隔水层取6.25m,顶底隔水层注浆总厚度取42.3m。
(1)含水层注浆量
Qs=(7.252-2.752)π×96×0.04×1.5=814(m3)
(2)顶底隔水层注浆量
Qg=(6.252-2.752)π×36×0.04×1.3=185(m3)
(3)注浆总量
Q=Qs+Qg=999(m3)
水玻璃取浆液体积的三分之一,故水玻璃用量为999×1/3×1.4=466(t)
水泥取浆液体积的三分之一,故水泥用量为999×1/3×3.15=1049(t)
根据注浆情况,砂岩含水层可使用BR—C型防水剂,加入量为水泥重量15%-20%。
4 结束语
实施壁后注浆后,该井筒内的涌水量降至3.5m3/h以下。实践证明,井筒壁后注浆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水方法,采用壁后注浆可以有效的将地下含水层的涌水封堵于壁后,同时还起到加固井壁的作用。但是要正确进行壁后注浆,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1)壁后注浆的施工顺序应根据含水层的厚度分段进行,对漏水段较长的井筒,应由下而上逐段进行。
(2)注浆孔的数量根据堵水需要确定,各注浆孔的有效扩散半径应相交,注浆孔一般应错开排列,均匀布置。
(3)壁后注浆的压力宜比静水压大0.5-1.5MPa,在岩石裂隙中的注浆压力可适当提高。
(4)注浆孔深度应根据不同注浆对象而定,如果对岩層裂隙进行注浆时,注浆孔必须穿过井筒,孔深应等于或大于1-1.5倍的井壁厚度,当注浆段壁后为含水砂层时,为避免透水涌砂,则注浆孔不准穿透井壁,只进行壁内注浆以达到封水目的。
【关键词】 壁后注浆;井筒堵水;应用
辅助竖井位于二道河矿体东南侧,井筒断面为圆形,设计深度为761.5m,井口标高为+708.5m,井底标高为-53.00m,净直径φ6.5m, 掘进直径φ7.2m,井颈段掘进直径φ8.1m,井颈段深度30m,井颈段采用C25钢筋砼支护,其余井筒部位均采用C25素砼支护。经岩土工程详细勘察,辅助竖井穿过岩层主要为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碳质板岩夹泥质粉砂岩、角砾状粉砂岩、角闪变钠质熔岩,黑云角闪变钠质凝灰岩为主、角闪变钠质凝灰岩、角闪片岩夹变钠质凝灰岩、白云石大理岩、黑云片岩夹变纳钠质凝灰岩、大理岩等,在井筒穿过的岩层中,部分地段存在厚度为0.5米到数米不等的破碎带。井筒施工至+675.5m标高(井口下33m)左右工作面出现涌水,随着井筒的不断延深,在支护完成的井壁上出现多处淋水点,井筒工作面涌水量最大达到16.83m3/h,对施工安全造成了较大威胁,为保证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提高施工速度,决定在井筒内实施壁后注浆堵水。
1 水文地质特征
注浆段为+673.6m—+631.3m段,段长42.3m,井筒揭露岩性主要为碳质板岩夹泥质粉砂岩、角闪变钠质凝灰岩和黑云片岩夹变纳钠质凝灰岩,累计厚度达数十米以上。岩性以变钠质凝灰岩为主,中厚层状,岩层裂隙发育。地层倾向N40E,岩层倾角6°-12°。砂岩含水层厚度0.5-7m不等,出水形式主要为岩缝裂隙水,单层涌水量6-14m3/h。
2 施工方案
(1)根据井筒揭露的岩层和含水层的泄水情况,采用下行式分段注浆。本次注浆分段以每模砼的接缝作为分界(大约为4m),在每段井壁出水点和砼接茬口处上、下沿周圈梅花形交错钻孔。并视现场井壁涌水分布情况补加钻孔。最后再由上到下对本注浆段新出现的涌水区进行钻眼、注浆。
(2)施工顺序
1)对该段井壁出水点及接茬口部位进行处理,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局部地方埋设注浆导水管。
2)按设计位置打好注浆孔,直接把注浆孔口管打入孔内,周围用棉纱、塑胶泥封好。孔口管一端车丝扣,与注浆阀门相连,其余车成竹节形(马牙扣)与封孔器相连。
3)对注浆孔用清水注入进行清孔。
4)段内注浆顺序采用“下堵、上封、中间渗透”的方法进行。
5)同一圈注浆时,对注浆孔按间隔进行注浆。
3 施工方法
1)注浆设备选择
采用SGB9/12注浆泵
2) 注浆孔布置及要求
由于井壁接茬多,岩石裂隙发育,淋水严重而没有大的出水点,故采用“梅花”式布孔法。在每段井壁出水点和砼接茬口处上、下方各0.75m处沿周圈梅花形交错布置26个钻孔,间距1.5m,深2.5m。
3) 注浆材料
采用P.0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模数为2.4~2.8,波美度40be’的中性水玻璃。根据注浆情况,浆液中加入15%~20%的BR—C型防水剂。
4 )注浆参数
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法。
4.1 浆液配比
开注水泥浆液水灰比为1:1;封孔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8:1;开注水泥浆与水玻璃之比为1:0.6;封孔水泥浆与水玻璃之比为1:0.8。BR—C型防水剂为水泥用量的15%-20%。
4.2 水玻璃浆液
每孔开孔时使用15-20Be’的水玻璃,中间过程中加浓到25-30Be’,终孔时加浓到35Be’。
5 )注浆压力
注浆压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注浆孔静水压大小,但考虑到岩层的裂隙发育程度及井壁抗压强度,本次注浆压力选择5-8MPa。
6 )扩散半径
为缩短施工工期,保证注浆质量,本次注浆扩散半径控制在2m以内。
7) 注浆量
该井筒含水层岩性以变纳质岩为主,裂隙发育,浆液能均匀扩散,注浆量按下式计算:Q=V·n·a
式中V—注浆加固体积,m3;
n—空隙率,取0.04;
a—浆液损失系数,取1.3-1.5。
由于注浆段位于井筒中部,岩石受风化影响较小,含水层浆液损失系数取1.5,顶底隔水层取1.3,含水层浆液控制半径取7.25m,顶底隔水层取6.25m,顶底隔水层注浆总厚度取42.3m。
(1)含水层注浆量
Qs=(7.252-2.752)π×96×0.04×1.5=814(m3)
(2)顶底隔水层注浆量
Qg=(6.252-2.752)π×36×0.04×1.3=185(m3)
(3)注浆总量
Q=Qs+Qg=999(m3)
水玻璃取浆液体积的三分之一,故水玻璃用量为999×1/3×1.4=466(t)
水泥取浆液体积的三分之一,故水泥用量为999×1/3×3.15=1049(t)
根据注浆情况,砂岩含水层可使用BR—C型防水剂,加入量为水泥重量15%-20%。
4 结束语
实施壁后注浆后,该井筒内的涌水量降至3.5m3/h以下。实践证明,井筒壁后注浆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水方法,采用壁后注浆可以有效的将地下含水层的涌水封堵于壁后,同时还起到加固井壁的作用。但是要正确进行壁后注浆,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1)壁后注浆的施工顺序应根据含水层的厚度分段进行,对漏水段较长的井筒,应由下而上逐段进行。
(2)注浆孔的数量根据堵水需要确定,各注浆孔的有效扩散半径应相交,注浆孔一般应错开排列,均匀布置。
(3)壁后注浆的压力宜比静水压大0.5-1.5MPa,在岩石裂隙中的注浆压力可适当提高。
(4)注浆孔深度应根据不同注浆对象而定,如果对岩層裂隙进行注浆时,注浆孔必须穿过井筒,孔深应等于或大于1-1.5倍的井壁厚度,当注浆段壁后为含水砂层时,为避免透水涌砂,则注浆孔不准穿透井壁,只进行壁内注浆以达到封水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