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精神,《江苏省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下称《纲要》)中,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少年科学院活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落实《纲要》要求,普厦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可以作为少年科学院活动的近期目标,同时我们还要继续坚持和发扬其在培养人格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纲要》要求;少年科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83-001
作为四类重点人群中的第一类,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教育工作已成为重中之重。明确地把开展少年科学院活动列为提高少年儿童科学素质的重点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我们如何发展学校少年科学院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以落实《纲要》为己任,提高少年儿童科学素质
1 落实《纲要》精神,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是少年科学院活动的近期目标
围绕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目标,主要是从以科学课为主的课内课程和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教育活动两方面落实实施的。而在课外科技教育活动中,少年科学院活动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主力军。以南京市为例,计划“到2010年,区县级少年科学院建成率达到100%,学校少年科学院在原有基础上增长50%”。而直接承担江苏省少年科学院建设与发展任务的江苏省少年儿童研究会少年科学院建设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也在2007年初就提出已经建立的少年科学院,要每年至少帮助一所学校创建少年科学院,并把此项工作列为省级优秀评比考察的必要条件。
2 发挥自身教育功能,辉映课堂科学教育,是少年科学院活动的发展之路
与课内科学教育相比,课外的少年科学院活动具有以下自己的特点:
首先是具有广阔的活动时间与空间。课内科学课教学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每堂课40-45分钟;受时间的约束,也形成一定的空间限制,时间短只好集中在实验室或校园内开展科学学习活动。而少年科学院活动可以在课堂之外的任何时间里开展,活动的地点可以是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可以在实验室,也可以在田间、河边、树林、博物馆、科研院所、公园等等任何地方。所以在活动的时空上,可以说少年科学院活动超越了课堂。
其次是具有科学的学习方式。少年科学院活动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没有课本的约束,小研究员们通常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自己选题、自己研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专家曾经说过,教改的核心是课改,而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课改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可见,少年科学院活动也在推动课改、教改方面与课堂教学交相辉映。
再次是具有合理的师资队伍。科学课一般是学校在职的专业老师组织教学,而少年科学院活动因为不受教材的约束,选题广泛,门类众多,学校老师显然达不到辅导的需求,在少年科学院活动创建之初,学校就帮助聘请了与研究方向相关的校外志愿辅导员参与辅导,校内教师组织与校外专业辅导员指导相结合,使得少年科学院活动的师资配备科学合理,这样的少年科学院自然活动成效显著。
二、以培養健全人格为目标,着眼未成年人的长远发展
孩子们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题的,有了兴趣就能使研究行为持续,坚持的行为就能逐步形成习惯,习惯成自然,慢慢地形成自己健全的人格,这种教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1 体验性活动让孩子从小养成责任感
少年科学院活动是少先队科技教育活动的品牌,具有很浓厚的少先队气息,具体地说就是具有很强的体验性。从活动名称到人员角色,从活动设置到研究过程,可以说都是在模拟“大科学院”、体验做科学家。科学家的研究对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做出贡献,而孩子们的研究同样关系到身边的人、事、动物、植物、环境等等,通过对这些选题的研究,不仅仅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从小就让孩子们关注别人、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这就是所谓可持续发展教育观的教育目标。
2 合作性学习让孩子懂得团结协作
合作学习对于少年儿童是公认的较为理想的学习方式,少年科学院的研究活动通常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的,这样便于调查、试验、收集、整理、讨论,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获得相关的信息。原南京林业大学子弟小学娃娃环境学院第八任院长王熹同学回忆说,参加科技活动,除了能拓宽知识面,增强各方面素质能力外,还有就是可以很好地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科技活动大多是在大家的配合、协作下进行的。在进行调查、宣传时,所有的同学只有合理分工,团结努力,才能良好地完成“任务”,这就使每一个参与者都要学会替别人着想。在中学里,这种强烈的集体主义感同样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建立同学问较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就不会给自己添加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调查活动往往要到野外、社区等校外场所,小组成员还可以相互照应,提高安全系数。
3 方法性知识让孩子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受用终身
提出问题→构思假设→科学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这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少年科学院的小课题研究活动同样是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的,按照这样的方法获得科学之固然重要,但意义更大的是学生从此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是最重要的收获。原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娃娃科学院第一批小研究生、2002年进入法国里昂第一大学深造的殷晓冬同学回忆说,我认为娃娃科学院能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这种能力,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论将来的目标是什么,但在真正掌握了那种科学的方法后,实现目标的日子就不远了。原南京林业大学子弟小学娃娃环境学院第三任院长程昭同学回忆说,我初步学会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教授给我们授课时,虽然我们都还小,但她从不马虎,总是把每种植物的分类、特点、习性等说得很清楚,非常严谨。在教我们做植物标本时也让我们把每一步都做好,毫不含糊,我们做出来的标本与大学生做出来的一样好。每一次写论文时我们总是在教授和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力求每一处都严谨,虽然我们都还小,但写出的论文都“五脏俱全”,还真有些科学论文的模样。总而言之,小学参加的少科院活动对我后来的学习与生活都有很大的积极的影响,这种收获会令我终身受益。
关键词:《纲要》要求;少年科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83-001
作为四类重点人群中的第一类,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教育工作已成为重中之重。明确地把开展少年科学院活动列为提高少年儿童科学素质的重点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我们如何发展学校少年科学院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以落实《纲要》为己任,提高少年儿童科学素质
1 落实《纲要》精神,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是少年科学院活动的近期目标
围绕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目标,主要是从以科学课为主的课内课程和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教育活动两方面落实实施的。而在课外科技教育活动中,少年科学院活动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主力军。以南京市为例,计划“到2010年,区县级少年科学院建成率达到100%,学校少年科学院在原有基础上增长50%”。而直接承担江苏省少年科学院建设与发展任务的江苏省少年儿童研究会少年科学院建设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也在2007年初就提出已经建立的少年科学院,要每年至少帮助一所学校创建少年科学院,并把此项工作列为省级优秀评比考察的必要条件。
2 发挥自身教育功能,辉映课堂科学教育,是少年科学院活动的发展之路
与课内科学教育相比,课外的少年科学院活动具有以下自己的特点:
首先是具有广阔的活动时间与空间。课内科学课教学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每堂课40-45分钟;受时间的约束,也形成一定的空间限制,时间短只好集中在实验室或校园内开展科学学习活动。而少年科学院活动可以在课堂之外的任何时间里开展,活动的地点可以是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可以在实验室,也可以在田间、河边、树林、博物馆、科研院所、公园等等任何地方。所以在活动的时空上,可以说少年科学院活动超越了课堂。
其次是具有科学的学习方式。少年科学院活动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没有课本的约束,小研究员们通常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自己选题、自己研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专家曾经说过,教改的核心是课改,而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课改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可见,少年科学院活动也在推动课改、教改方面与课堂教学交相辉映。
再次是具有合理的师资队伍。科学课一般是学校在职的专业老师组织教学,而少年科学院活动因为不受教材的约束,选题广泛,门类众多,学校老师显然达不到辅导的需求,在少年科学院活动创建之初,学校就帮助聘请了与研究方向相关的校外志愿辅导员参与辅导,校内教师组织与校外专业辅导员指导相结合,使得少年科学院活动的师资配备科学合理,这样的少年科学院自然活动成效显著。
二、以培養健全人格为目标,着眼未成年人的长远发展
孩子们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题的,有了兴趣就能使研究行为持续,坚持的行为就能逐步形成习惯,习惯成自然,慢慢地形成自己健全的人格,这种教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1 体验性活动让孩子从小养成责任感
少年科学院活动是少先队科技教育活动的品牌,具有很浓厚的少先队气息,具体地说就是具有很强的体验性。从活动名称到人员角色,从活动设置到研究过程,可以说都是在模拟“大科学院”、体验做科学家。科学家的研究对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做出贡献,而孩子们的研究同样关系到身边的人、事、动物、植物、环境等等,通过对这些选题的研究,不仅仅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从小就让孩子们关注别人、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这就是所谓可持续发展教育观的教育目标。
2 合作性学习让孩子懂得团结协作
合作学习对于少年儿童是公认的较为理想的学习方式,少年科学院的研究活动通常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的,这样便于调查、试验、收集、整理、讨论,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获得相关的信息。原南京林业大学子弟小学娃娃环境学院第八任院长王熹同学回忆说,参加科技活动,除了能拓宽知识面,增强各方面素质能力外,还有就是可以很好地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科技活动大多是在大家的配合、协作下进行的。在进行调查、宣传时,所有的同学只有合理分工,团结努力,才能良好地完成“任务”,这就使每一个参与者都要学会替别人着想。在中学里,这种强烈的集体主义感同样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建立同学问较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就不会给自己添加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调查活动往往要到野外、社区等校外场所,小组成员还可以相互照应,提高安全系数。
3 方法性知识让孩子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受用终身
提出问题→构思假设→科学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这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少年科学院的小课题研究活动同样是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的,按照这样的方法获得科学之固然重要,但意义更大的是学生从此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是最重要的收获。原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娃娃科学院第一批小研究生、2002年进入法国里昂第一大学深造的殷晓冬同学回忆说,我认为娃娃科学院能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这种能力,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论将来的目标是什么,但在真正掌握了那种科学的方法后,实现目标的日子就不远了。原南京林业大学子弟小学娃娃环境学院第三任院长程昭同学回忆说,我初步学会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教授给我们授课时,虽然我们都还小,但她从不马虎,总是把每种植物的分类、特点、习性等说得很清楚,非常严谨。在教我们做植物标本时也让我们把每一步都做好,毫不含糊,我们做出来的标本与大学生做出来的一样好。每一次写论文时我们总是在教授和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力求每一处都严谨,虽然我们都还小,但写出的论文都“五脏俱全”,还真有些科学论文的模样。总而言之,小学参加的少科院活动对我后来的学习与生活都有很大的积极的影响,这种收获会令我终身受益。